景賢書院(安徽省合肥市景賢書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景賢書院,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境內。其名始見於唐代,但鼎盛時期是在宋代。最初,書院大多為民辦的學館。一些富裕之家、飽學之士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修建學舍,有的還置辦學田收租,以充辦學經費。後來發展到官府也設立書院,其實已經是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作為固定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

安徽省歷史研究所的翁飛博士介紹說,宋代著名的書院有四個,即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古廬州城裡的書院名氣和影響力自然比不上四大書院,但也是影響了一大批莘莘學子,而且從時間和辦學內容、辦學成果上來說,有許多值得驕傲之處。

在今天的蒙城路與安慶路交口的地方,合肥市六中中校區的校園裡豎立著一座紀念碑,是一本翻開的書籍雕塑,上面記載著這裡曾經是學宮所在地,俗稱文廟。最早是廬州府學,即合肥歷史上第一所官辦的地市級學校,距今已有1100多年,而現在的仿古建築是解放後新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賢書院
  •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境內
  • 其名始見:唐代
  • 鼎盛時期:宋代
背景,相關人物,現狀,

背景

根據資料記載,廬州府學始建於唐朝會昌年間,宋朝時一度改為景賢書院。曾經有人撰文說“合肥最早書院為元代所建的三賢書院”,那三賢書院其實就是景賢書院。元朝揭徯斯在《景賢書院大成殿記》里解釋說,所謂三賢指的是宋樞密副使給事包孝肅公、太子少保馬忠肅公和敷文閣直學士王定肅公。
景賢書院

相關人物

馬忠肅公指的是廬州人馬亮,字叔明,生於957年,卒於1031年,宋太宗時的進士,官至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工部尚書、太子少保。馬亮家族在北宋時為合肥第一家族,可考為官的有十幾位之多,與宰相辛仲甫、呂蒙正、呂夷簡、王珪等都有姻親,《宋史》里有馬亮傳載;王定肅公指的是王希呂,字仲行,他雖然是宿州人,但擔任過廬州知府,《宋史》里說他“天性剛勁,遇利害無回護意,惟是之從”,也是一位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人。
明朝時,四川省西充縣人馬金就任廬州知府後,特別重視教育,發展了景賢書院,培養才子。《中國人名大辭典》載文說:“馬金所至有惠政,民廟祀之。”時稱“天下清廉第一”。
歷史上,那裡是幾經興替,屢遭戰火。1853年,太平軍進攻合肥,一把火將那裡所有的建築焚燒殆盡。後來,還是李鴻章的弟弟李鶴章重新將其修復。可以說,這裡歷來都是書生學者以及清官們流連忘返、研疑解惑的場所,留下了廬州眾多名人的足跡,包括姚鉉、竇默、蔡悉、龔鼎孳、李天馥、朱景昭、蒯光典、李鴻章等。

現狀

1929年,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學遷到那裡。抗戰時,學校遷到立煌縣(今天的金寨縣),改稱“安徽省立立煌女子中學”,抗戰勝利後才重新遷回那裡,幾度易名,至1956年創辦完中時方定為“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學”。雖然校名屢經更迭,校園數次搬遷,但優良、嚴謹的辦學傳統卻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