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清

景清生於約1362年5月,卒於1403年4月,明陝西真寧(今甘肅正寧)人,一說本姓耿。洪武進士,授編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署左僉都御史。建文初為北平參議。復遷御史大夫。成祖即位,以原官留任。欲於早朝時行刺成祖,被執,搜之得所藏刃,遂被殺,誅九族,株連其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清
  • 國籍:明
  • 出生地陝西邠州宜祿驛
  • 出生日期:1352年5月
  • 逝世日期:1403年3月
  • 職業:官員
  • 主要成就:進士
  • 代表作品:《乞旌母褚氏貞節疏》、《褚太安人旌節建坊贈詩》、《題正寧縣境》3篇(首)
《明史》中的記載,鄉土記載,個人簡介,景清童年時期,景清身居官場,景清最後的結局,

《明史》中的記載

景清,本耿姓,訛景,明陝西邠州宜祿驛(今長武縣芋元鄉景家河村)人。自幼父母雙亡,寄養在陝西真寧縣(今甘肅正寧縣)辛莊裡寨子村外祖母家中,入真寧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編修,改御史。據傳此前,曾連中兩屆鄉試解元,卻拒不入京與會試,被時任陝西承宣布政右使張允照彈劾,激怒朱元璋,罪其十年內不準參與大考。三十年春,召見,命署左僉都御史。以奏疏字誤,懷印更改,為給事中所劾,下詔獄。尋宥之。詔巡察川、陝私茶,除金華知府。建文初,為北平參議。燕王與語,言論明晰,大稱賞。再遷御史大夫。燕師入,諸臣死者甚眾。清素預密謀,且約孝孺等同殉國,至是獨詣闕自歸,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緋懷刃入。先是,日者奏異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獨著緋。命搜之,得所藏刃。詰責,清奮起曰:“欲為故主報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里為墟。

鄉土記載

個人簡介

景清,據說本是耿姓,訛傳為景,系明真寧縣新莊寨子村(即今正寧縣山河鎮寨子村)人。
景清自小家貧如洗,但卻聰穎好學,文思敏捷,讀書過目成誦。就讀國子監時,因家貧買不起書,經常向人借書讀。有一次,他向一位姓鞏的同學借1本書讀,但其不肯借他,景清多次懇求,他以書系“家傳秘書”為由,答應只能借讀一晚,第二天凌晨就要歸還。第二天,這位同學催他還書,他慌稱書是自己的,並非借閱。為此雙方爭論不休。後來去找先生打官司,景清搶先說此書是他家的“家傳秘書”,已經傳了幾輩人,他可熟背如流。先生讓景清當面背書,景清不慌不忙,口齒清晰,聲情並茂,“通篇背誦,隻字不遺”。先生後讓那位姓鞏的同學背書,但其慌慌張張,語無倫次,張口結舌,以至於不知書的內容。見此情景,先生把書判給了景清,把那位同學嚴厲地批評了一通。那位同學既委屈又生氣,但無話可說,只得服從。誰知景清當即把書還給了那位同學,並以實言相告:“以子過珍秘,聊特相戲爾!”先生驚嘆景清少年才華不凡,日後必成大器。由於景清酷愛讀書,經常廢寢忘食,每至飯時,家人幾叫不歸,因此,當時村子裡人都戲稱他為“吃書娃”。至今,在景清的故里寨子村還留有“景公講書台”和景公讀過書的窯洞——“景爺窯”的遺蹟。

景清童年時期

景公在歷史上既是一代忠烈,又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的故事充滿著神奇的色彩。傳說景清爺爺的墓地是一塊“活墓穴”,若把雞蛋埋入,21天就能孵化出活蹦亂跳的小雞來。這塊墓穴原是一位年已古稀的喇嘛給自己采的,因無意中泄露了天機,偶爾被景清的爹知道了,後來景清的爺爺死了,為圖福佑後代,就埋葬在這裡,所以景家後世才出了景清這個“文曲星”。景清小時候就不是一個凡人,他在羅川(今羅川鄉政府所在地)上義學時,有一天,詩興大發,在城隍廟泥塑的城隍爺袍子下寫了一首詩:“城隍,城隍,你給我作篇錦繡文章,如果作不出錦繡文章,我把你打到北國草場(據傳是寧夏以北的荒涼地方)!”城隍爺大概是官小位卑,也懼怕景清三分,當夜給景清的先生託夢求救。第二天早上,先生果然發現城隍爺袍下有詩,如夢境所述。他讓一個學生去擦,可不論怎么擦也擦不下來。學生們輪流著去擦,累得汗流滿面,還是一個字也擦不下來,最後讓景清去擦,景清用手輕輕一抹,就擦的乾乾淨淨了,先生十分驚奇,視景清為神童。後來學堂借用文廟大成殿的側殿作教室,這殿里泥塑神像圍成一圈,中間非常狹窄。一天,先生外出給親戚行情,輪到景清值日打掃衛生,因神像多打掃很不方便,景清對神像說:“你們都出去站在外邊,我打掃完了再回來!”神像聽言,一個個都戰戰兢兢挪窩至門外。景清風風火火地把衛生打掃完畢,一高興跑到四郎河邊和同學玩耍去了,而神像照舊立在門外。等到先生行完情回到學堂時,一看學生們不見了,不知何故神像立在門外,就氣不打一處來,立即把學生從河邊攆了回來,掄起竹板拷問學生,要他們說出是誰把神像移至門外的,學生們哭著說景清是值日生,肯定是他所為。先生責問景清,景清說與其他人無關,是他打掃衛生時支出去的,因忙著去玩,忘記了讓神像回到原處。先生雖說根本不相信有此等怪事,但早知該生年幼不凡,也就未加批評,說:“你既然能將神像支出去,就必然能將神像支回去。現在我看著,你如果能讓神像自己回到原處,便不責怪你,否則我就用竹板打你!”景清不慌不忙,走到神像跟前說:“你們都傻了,站到這裡就不知道回去了,立在這裡咋哩,現在都各回各位!”神像聽了他的話,都很順從地回到原位。先生大吃一驚,嘆曰:“此生是神人下凡,連神也聽他的話,非凡人所能比啊!”景清的故鄉新莊寨子村,離縣府羅川有50餘里,多為山路,傳說景清讀書時,早上下川,晚上返回,腳心有毛,行走如飛,暗有神人保護,即便在滴水成凍的三九天,在炕筒里燒的洋芋拿到學校去吃還是滾燙滾燙的。還有人說景清有兩個神娘娘保護,肩上3盞神燈為他照明,每到夜晚這3盞燈就亮起來,腳心的毛也端立起來,他想走那裡,即刻便到。這是神仙賜給這位“文曲星”的“神力”。這3盞燈本是3個大仙,1個是狼仙,1個是狐仙,1個是狗仙。據說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有1位老漢在胡同里見到過這3位大仙,他們個個戴著草帽,1個穿著黃衣,1個穿著白衣,1個穿著黑衣。這3個大仙臉上都長著長毛,把這個老漢嚇得失聲喊叫,這3個大仙也受驚現了原形。原來是1隻大黃狼,1隻白狐狸,1條大黑狗。聽說後來景清肩上3盞燈都一一熄滅了。第一盞燈是因為給羅川一位寡婦寫了一紙訴狀,收過10文錢潤筆費而熄滅;第二盞燈是因給一位強人寫了一份言辭過激的訟詞而熄滅;第三盞燈是因為刺殺明成祖朱棣未遂遭誅,剝皮裝草懸於長安門罵了鬥神爺秦瓊、敬德不得巡夜而熄滅。傳說景清還能治“妖”,景清初赴舉時,路過陝西淳化縣,有一天天黑了,去沿路的一個人家住宿,這家人不讓他住,說其女兒年方二八,被“妖”所纏,折騰月余,鬧得人心惶惶,請了不少陰陽、法師、巫神也沒有辦法,眼看天色已黑,妖怪又要來了,他們一家擔驚受怕,哪有心事留外人住宿。景清請求在他家門道蹲一晚,言說方保無事,這家人答應了。果然當晚妖怪未來。第二日早上景清離去後,妖怪又來了,借這家女子的口說:“吾避景秀才也。”這家人才知昨夜住宿的人實非凡人,立即騎馬去追,追上後請景清返回為其降妖。景清怕誤考期,寫了一個“景清在此”的帖子,讓來人回去貼在其門道,這家人照此做後,“妖遂絕”。從此,人們把景清奉若神明,凡誰家發生了奇事、怪事、邪事,只要在門上貼一張“景清在此”的帖子,就方保平安,萬事大吉。景清的故事很多,《明語林·卷四》、《明語林·卷八》、《慶陽府志》、《真寧縣志》等史志書籍均有明確的記載。在景清的故里真寧縣和鄰縣也多有流傳,婦孺皆知。至今在正寧旬邑彬縣一帶,還留有在住宅院落里貼“景清在此”帖子的民俗。

景清身居官場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景清榜眼及第(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旋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召見了他,命署為左僉都御史。有一次因“奏疏字誤,懷印更改”,被給事中彈劾進了監獄,時隔不久就被釋,奉詔去川、陝一帶巡察私茶,後升為金華知府。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任北平參議。同駐北平的燕王朱棣過從甚密,言談之中,因言論明晰,受到賞識。建文二年(1400年),晉升為御史大夫。此間,惠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公開反對,以“清君側”的名義,率軍南下,號稱“靖難”。景清表面追隨燕王,暗地裡聯絡齊泰、練子寧、黃子澄方孝孺等人,起誓結盟,謀劃討伐叛逆,力保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渡過長江,攻陷應天(南京)城,惠帝朱允炆被火燒死,朝臣死者甚多。齊泰、練子寧、方孝孺等人同殉國難,唯有景清倖免。朱棣登基,改國號為永樂。明成祖永樂元年癸末(1403年),朱棣復命景清為御史大夫。

景清最後的結局

景清復命為御史大夫後,不但受命不辭,還委蛇朝右,當時有人暗地裡譏笑他,說景清“言不顧行,貪生怕死”,但景清絲毫不在乎別人的議論,仍以“偽裝”出現,委曲求全,等待機會,圖謀刺殺明成祖,為故主報仇雪恥。有一天,景清上朝,面見明成祖,因步履反常引起了懷疑,加之事先欽天監急奏“異星告變,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因此明成祖早有提防。朝畢,景清奮撲上前,將要犯駕,明成祖命左右拿下搜身,果然發現景清外披朝服,內著緋衣,腰藏短劍。明成祖責問他要乾什麼。景清見謀刺敗露,慨然喝斥:“吾為故主報仇耳,可惜不能成事!”並且破口大罵:“叔奪侄位,如父奸子妻。爾背叛太祖遺命,真乃奸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明成祖聽言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齒,割去了景清的舌頭。景清以血口噴龍顏、龍案、龍袍。成祖命令以“磔刑”處死景清,把景清肢體分裂,並將景清剝了皮,在腹中裝進茅草,懸掛在長安門示眾。接著又實行慘無人道的“瓜蔓抄”,下令“誅滅九族”,但“轉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幾乎斬盡殺絕,還殺了景清的老師、親戚、朋友、學生,直殺得屍體遍野,血流成河。景清的外甥劉固、劉國隨舅舅在京,聞知舅舅遇難,明知自己在劫難逃,極度悲憤,自刎而死。這次非人的“瓜蔓抄”共株連了數百人,其狀慘不忍睹,被稱為“天下奇冤”。景清的故居也被付之一炬,村莊成了瓦礫遍地、滿目瘡痍的廢墟。真寧縣官見此慘狀,暗示景姓人隱姓埋名,流亡異地逃一條活命。經縣官這么一提醒,據說景姓人在高處一站就姓高,在石頭上一坐便姓石,才倖存下幾戶人。據考證,今寨子村的高姓及石姓人家確係景族人的後裔。
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詔天下纂編實錄。根據建文帝是合法皇帝而明成祖朱棣是篡權謀位的事實,下令為建文帝殉難的方孝孺、練子寧平反昭雪,稱其為大明忠臣。真寧縣儒學教諭王正考證景清的忠烈事跡,上疏奏請皇上祭祀景清。朝廷下詔追封,諡號“忠烈”。並在各地儒學為方孝孺、景清建祠紀念。《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明確記載:“方、景諸公的祠甚是巍峨……”。在景清故里真寧縣城羅川修建“景公祠”、“榜眼坊”、“景爺廟”。今山河城東有“明都御史景清墓”遺址,真寧人稱“景爺墳”。明清兩代拜謁景清的人很多,有本地為官者,亦有慕名而來的遠方官吏和文人墨客,寫了不少祭奠景清的詩詞,有的因年久已失傳,有的在史志書中還有記載。
景清善屬文,多已散佚,今天能夠見到的有《乞旌母褚氏貞節疏》、《褚太安人旌節建坊贈詩》、《題正寧縣境》3篇(首)。(文正廉)
翁方綱〈景忠壯公墨跡跋〉雲:
明建文殉節御史大夫景公事具史傳,乾隆四十一年奉詔賜諡忠壯。公之詩文翰札世無知者。此軸行書唐人「太乙近天都」五律一首,後署洪武二十八年乙亥秋日,在其殉節前八年。書格清腴,兼有逸氣,信乎日星虹月之照、丹心碧血之垂,非徒翰墨之珍已也。(或謂本姓耿,訛作景,然此跡自書姓實是「景」字,印亦同。)(復初齋文集,卷31)
此可見公書法人格,亦可見一作耿姓者,未碻也.乾隆賜諡忠壯,與一般言忠烈者亦不同,可補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