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禪寺(江西景德鎮市寺廟)

景德禪寺(江西景德鎮市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景德禪寺迄今有近兩千年歷史。茅山三茅道觀,山前有祠,專供三茅真君,有道人主持,一年四季,香火不絕。位於江蘇興化茅山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德禪寺
  • 地點:景德鎮市昌江河西岸
  • 榮譽:江西省重點寺院
  • 主殿:大雄寶殿
景德禪寺簡介,歷史盛衰,相關詩篇,

景德禪寺簡介

位於江蘇興化茅山古鎮,迄今有近兩千年歷史。早在漢代,陝西鹹陽,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感嘆,遂尋山修道。他們披星戴月,餐風宿露,晝夜兼程,行至黃海之濱,見一高山,林木參天,綠蔭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隱居,修道養性,採藥煉丹,濟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終成正果,名列仙班。後人因此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稱山為三茅山。慕名來山學道者、求醫者,不絕於途。其時,江南句容一帶,瘟疫流行,聞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醫術高明,能治百病,便來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華陽洞。經真人救治,病癒者數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後,人們感恩戴德,建廟山巔,塑像供祀。此後,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簡稱茅山。
茅山三茅道觀,山前有祠,專供三茅真君,有道人主持,一年四季,香火不絕。唐末,戰亂不止,學道者少,茅山道觀日趨衰落。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開山祖師德淨禪師掛錫於此,改觀為寺,以皇帝年號名曰“景德禪寺”,德淨禪師為住持,對蕪敗殿宇加以修繕,移三茅真君像于山巔,建大雄寶殿于山之中心,次年又大興土木,建佛堂、法堂、僧房,增塑佛像,廣招僧徒,善男信女來寺敬香,絡繹不絕,茅山又轉衰為盛。其時,茅山遍地香茅,幽香撲鼻,又名香山。元末明初,戰事頻發,年久失修的大雄寶殿一度倒塌。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德踞禪師來寺住持,重建大雄寶殿,塑三尊大佛,十八尊者。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冊封國師仙訓奉旨化游天下,途徑茅山,因而掛錫,奉勅改為“景德至化禪寺”。後歲月延長,殿宇頹敗,於是中落,又改寺為“北茅山古景德禪寺”。清雍正三年(公元1724年),揚州元度禪師奉國師木陳之命來寺住持,竭力恢復寺貌,弘揚聖教,開設道場。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文芳法師繼濟生和尚住持古寺,誓獨葺理,勞苦心力七八載,蓮宇煥然,佛像莊嚴,寺貌一新。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三茅真君大殿毀於火,相周方丈多方勸募,略加修繕。同治以後,高僧朗月在茅山倡導華嚴宗,景德禪寺成為近代華嚴中興祖庭,佛教聖地。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三門頭殿又毀於火,天謙住持四處勸募,各方信眾獻資捐料,將原四楹頭殿興建為六楹,分左中右三大半圓形山門,書“古景德禪寺”,石刻嵌於正門之上。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著名高僧密海法師任山寺方丈,主持寺務,指導佛事,闡揚佛教,興辦佛學院,並從外地力采大批佛學經典和三寶法器。寺內設禪堂客舍,接待十方僧眾,為學佛弘法廣開方便之門。一時間,茅山地區佛教一派生機,大批佛學人才脫穎而出。如,密海法師法徒葦舫,先後任鎮江金山寺、江西廬山大林寺住持、上海玉佛寺方丈,、解放後任全國佛協副會長;慈舟法師先後任鎮江金山、句容寶華二山方丈、鎮江佛協會長;密海徒孫大雲法師曾任江蘇佛協副秘書長、南京棲霞寺佛學院教師;密海弟子有誠為常熟興福寺方丈、杭州靈隱寺方丈;密海法徒葦宗曾任泰州光孝寺方丈。茅山景德禪寺成為江淮東部佛教聖地。

歷史盛衰

儘管茅山景德禪寺起起落落,盛衰交替,經歷了漫長、複雜的演變過程,但它在歷史上的輝煌,絕不會因歲月的煙雨而沖淡、而淹沒。經歷代大德高僧不斷增葺,景德禪寺逐漸成為風景秀麗、氣勢非凡的古剎叢林。山寺的建築整體,依山就勢,布置嚴謹有序,前後五進,左右十廂,共二百零五間,位於中軸線上,從山麓到山巔,次第增高,吻合對稱。山門頭殿是入寺必經之路,位於山前大街,三大朱漆圓門,門外兩側豎立漢白石獅一對,門上方安置《古景德禪寺》石額,殿中塑有護法韋馱寶像,殿中兩旁,即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大雄寶殿屬於全寺核心,規模最為恢宏,琉璃屋頂,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中蓮台,趺坐佛祖釋加牟尼,左右文殊、普賢菩薩,人稱華嚴三聖。大佛全身裝金,金光燦燦。兩側十八尊者,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佛壇背後,塑有海島,觀音大士手持淨瓶,傾倒法水,普濟眾生。整個海島,似一幅大型立體圖畫,皚皚雪山,湍急江流,滔滔大海,渾然一體。穿過大雄寶殿,便是藏經樓與方丈室。藏經樓上有《宋版楞嚴經》全部,其雕刻之精煉,佛像之莊嚴,字跡之清晰,堪稱三絕。三茅真君殿,建在山巔,是中軸線上最後一座大殿,三位真君並肩而坐,和顏悅色,平和祥瑞。山寺的正門外,建有迎山橋和迎山牆,亦在中軸線上。此外,布有武廟、觀音堂、三官堂、戒台、啟聖、伽藍、財神、靈官、禪堂、地藏、東、西配樓等諸殿宇,皆依山而築,層層迭起,恢宏壯觀。從山前看,見寺不見山,名“寺包山”;從山後看,見山不見寺,名“山包寺”。每逢會期,大江南北,香客雲集,香菸飄渺,佛幡飄動,梵唄之聲感天動地。山下香船如蟻,排泊十里。自清代起,茅山景德禪寺便與鎮江金、焦及句容寶華並稱江蘇四大佛教名山。

相關詩篇

茅山景德禪寺不僅以山寺壯麗、佛像莊嚴、高僧輩出而蜚聲海外,更以它濃厚的人文底蘊而享譽天下。國內不少文人雅士、現代愛國人士,在茅山古寺留下足跡和墨寶。北宋宰相、資政殿學士富弼曾在古寺讀書,廊柱有聯為“人文有富弼,山水小蓬萊”,讀書處又有匾為“讀書堂”。後人為了紀念富弼和經常造訪山寺的范仲淹、滕子京、胡瑗、周孟陽,將讀書堂改為“五賢祠”。北宋後期,又有一位文學名人來到茅山,這便是宋代西江派詩人韓駒,他在遊覽泰州後即往茅山,見“五賢祠”和“讀書堂”後,不想離去,便寓於昔年富弼讀書處,奮發讀書,並留下詩篇:
題讀書堂壁二首
(一)
藤床瓦枕怏清風,破悶文章亦漫供。
鄉信未傳霜後雁,旅懷生怕晚來鐘。
淹留已辦三年計,流落應無萬戶封。
猶有壁間詩句在,他年誰為寫真容。
(二)
海氣昏昏又嘯風,一杯扶病要時供。
三年閉戶兒童怪,千古閒情我輩锺。
若得黃柑應手種,更求青李莫函封
疏頑自笑將安適,寄謝江山好見容。
清代詩人徐改之亦寫過《過茅山鎮詩》(見邑志都里門)
颯爾蒲帆疾,茅山欠一游,
寺藏深樹里,僧立古溪頭。
矯矯孤飛雁,飄飄不繫舟,
欲修元豹業,舍此復何求。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訪,途徑茅山,也棄船登山,在藏經樓賦詩一首:
登茅山藏經樓
日暮穹蒼鳳急還,月明溪水見青山。
瓊樓玉宇神仙境,陸上蓬萊待朕攀。
(註:原鎮江金山寺慈舟方丈提供。)
清代御史、四庫編修任大椿為茅山寫過《過茅山碑記》;因參與康、梁變法失敗,暫避茅山古寺的清翰林院編修夏寅也為茅山古寺作過許多楹聯。光緒間,袁承業在茅山作《茅山志》。民國二十六年孫光宇為游茅山寫下《游茅山景德禪寺記》的有感文章。抗日戰爭時期,茅山又成為諸路抗日將領的聚散之所。茅山地處泰州、興化、東台三縣交界處,成為敵後抗日根據地。新四軍司令員陳毅、魯蘇戰區指揮陳泰運、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李明揚、聯抗司令黃逸峰等都於1940——1944年間出沒茅山,設指揮部於古寺中,並為為國捐軀的黃埔將軍陳中柱李其實在廟中追悼薦度。除此之外,原江蘇省政府主席兼代督軍韓國鈞老人於黃橋戰役後到茅山,在藏經樓會晤李明揚將軍,並賦詩一首,以表愛國之情:
登茅山藏經樓
離鄉避亂登山樓,敵踐河山災可憂。
默默蔣圌江畔泣,滔滔淮海水咽流。
聯盟抗日堪稱范,分道揚鑣自掘丘。
同室操戈仇者快,昭陽擬赴囑回頭。
以上這些,僅是茅山景德禪寺豐厚文化底蘊之點點滴滴。可見,茅山景德禪寺,不僅是一座聞名遐邇的名寺古剎,更是一塊人人稱奇、光彩奪目的藝術瑰寶。
輝煌也好,瑰寶也罷,只是過去,只是歷史。近兩千年來,茅山景德禪寺風風雨雨,歷盡滄桑,走過一條坎坷不平的曲折里程。然而,遭致毀滅性破壞的,卻是發生在戰爭和十年浩劫期間。第一次是在1944年10月,為了防止敵偽踞守廟宇,拆毀了三茅真君殿、啟聖殿、財神殿、伽藍殿樓、東樓東外廂房、天王殿、鎮山土地殿、讀書房等九十餘間殿宇。第二次是在1948年4月,為全國解放,將廟裡生長有千年的銀杏古樹和皂莢樹據掉,用於修槍托,其中人稱“銀杏老翁”的古樹,樹上刻有佛像,老百姓當樹神供奉,也未能倖免。第三次是在1955年秋,改三官殿、武廟為茅山米廠。第四次是在1958年,拆毀迎山橋和迎山牆,平山前小溪,建茅山大街和商業大樓。第五次是在1965年夏,拆山門頭殿改建茅山糧油門市部,拆關帝殿改建米廠大門,拆穎瑞堂改建糧庫。第六次是在1968年秋,縣糧食局拆毀大雄寶殿擴建米廠,其中拆下的中樑上刻有“明萬曆四年大海監製”字樣。拆下的木料,一部分送興化糧食局,一部分用於擴建米廠,還有一部分被造反派挪為家用。這次破壞,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次,使茅山景德禪寺徹底毀滅,使有著近兩千年歷史的無可估價的文化古蹟夷為平地,使恢宏壯觀、人們引以為榮的茅山和廟宇銷聲匿跡。從此,這座歷史悠久的名寺古剎,只存在人們的記憶里,只存在蒙塵的史料里。茅山人民無比的遺憾、惋惜、痛心。

歷史進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結束“十年浩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祖國大地欣欣向榮、勃勃生機。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重建茅山景德禪寺被提上議事日程。廣州亞洲國際大酒店董事長、茅山藉人氏後兆明先生,為家鄉的經濟發展,順民意,合天心,萌發搶救古文化遺蹟和重光古剎的念頭。經過仔細醞釀和反覆考證,終於發下宏願:不惜代價,牽頭髮動,恢復重建茅山景德禪寺。幾年時間裡,他多次從廣州飛回家鄉,與市、鎮領導洽談重建事宜,爭取政府支持。他還不辭辛勞,輾轉東西,與台灣、香港、澳門、廣東、西藏、上海以及常州、揚州、鎮江等地高僧、活佛,商討重建具體事項,有時還請他們來茅山實地考察。所有費用,全由後先生包攬。他承諾:帶頭捐資建藏經樓、臥佛殿、方丈室,作為重建古寺的啟動工程。市幾任書記表態支持,提供幫助。茅山鎮領導出謀劃策,為重建努力做籌建準備。茅山龍會成員積極配合組織拆房子,騰地方,平整場地。松純大和尚視重建為己任,為重建提了許多寶貴意見,並準備將緬甸贈送的國寶級玉質臥佛轉贈給茅山景德禪寺。值得一提的是,茅山金立言、徐惠民、金立功、李天民、袁世均、史昭宏、劉淳漢、王恒生、韓子良、柳有華、許榮山、盧衛華、唐正海、陸曙東等人在重建茅山景德禪寺的過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有關景德禪寺的歷史資料,並編寫了《茅山古鎮》資料書,為古寺重建做了史料和文字上的準備。正是這一盛舉及各方積極參與者的大力支持,茅山景德禪寺的重建籌備才能有序展開和緊鑼密鼓地進行,才能於2008年4月6日如期舉行藏經樓、臥佛殿、方丈室奠基暨開工儀式,才能使這座名寺古剎拂去歷史塵埃,得以重見天日。

恢復重建茅山景德禪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
茅山,因“三茅”有寺,又因“有寺”才有鎮。自古以來,寺鎮並存,互相輝映。茅山古鎮和景德禪寺一樣,歷經滄桑,源遠流長。勤勞智慧的茅山人民,自強不息,改天換地,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輝煌奇蹟。每年清明節,舉辦茅山會船活動,河面千船競發,兩岸人頭攢動,浪花飛濺,喊聲震天,熱鬧非凡。特別是茅山號子,曲調甜美,婉轉悠揚,更具特色。1953年,茅山號子唱到朝鮮,慰問志願軍。1954年,以民歌手朱香琳為代表的茅山業餘劇團,在上海參加中、德民間歌舞聯歡會,獲得銀質獎章。1956年,朱香琳把茅山號子唱到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讚譽並接見合影。2003年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來興化演出,茅山號子又作為地方特色的勞動號子唱響了全國大地,二OO七年夏中央電視台《歡樂中國行》來泰州演出,台灣著名歌星周杰倫和茅山的三名女歌手同台演唱《茅山號子》引起了全場的轟動。由此,《茅山號子》已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茅山廟會更是由來已久,活動規模浩大,活動內容廣泛,在蘇中地區首屈一指。追溯歷史的淵源,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是茅盈的誕辰日,茅盈是明代以前東嶽神的原型,因而茅山廟會由來久遠。 “廟會”、“會船、“號子”堪稱“三絕”,而“三絕”則源於景德禪寺,可謂“一絕”帶“三絕”。歷史上的茅山古寺的確帶動了茅山地區文化經濟的繁榮。
可是,隨著景德禪寺的逐步消失,茅山鎮已雄風不在、名氣大不如前。如今的茅山鎮,只是興化一個普通鄉鎮,與其他鄉鎮比較,並無多大領先,與戴南、張郭相比,更有明顯差距。廟會、會船雖年年搞,但文化內涵並未充分彰顯,經濟效益也未發揮到極致。怎么辦?精明的茅山人抓住“古寺重建”契機,追趕“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時尚,打好這張牌,擴大知名度,讓“重建古寺”成為茅山古鎮重振雄風、再創輝煌新的突破口,讓景德禪寺與“茅山會船”、“茅山廟會”、“茅山號子”一樣,向世人展示的四張亮麗的名片。茅山人民正在自覺接受戴南輻射,融入戴南經濟發展圈,加快步伐,建設小城鎮,建設新農村,致富奔小康。可以想見,隨著景德禪寺重建工作逐步展開,茅山的地位和名氣會大大提高,茅山的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步伐會大大加快,並帶動旅遊觀光、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景德禪寺重建,佛教聖地的地位將會凸現,人文內涵將會向外拓展。到時候,茅山一邊接受戴南經濟上的輻射,一邊從文化上向戴南及周邊地區輻射,形成雙向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茅山走出興化、走出江蘇,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決不是夢想。景德禪寺建成後,“名寺效應”不可估量,一個嶄新的茅山必將屹立在蘇中大地。
恢復重建景德禪寺,其意義,不僅表現在經濟上,亦不局限於當今。禪門深似海,佛法大如天。昔日景德禪寺,寬大恢宏,風光無限,使茅山成為江蘇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作為佛教寺廟,不僅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僧大德、佛學人才,更重要的是,教化了百姓,淨化了人心。而人心向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家興國盛。因此,重建景德禪寺,恢復佛教場所,對淨化人們靈魂、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三個文明建設,都具有深遠影響。同時,景德禪寺,作為藝術瑰寶,乃中華藝術寶庫之一分子。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經久不衰的精神力量和前進動力。重建景德禪寺,讓這塊藝術瑰寶重新發光,無疑是茅山人民對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新的貢獻。

然而,古寺重建,工程浩大,耗資甚巨,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需要長時間甚至幾代人來完成。基本構想是,總體規劃,分步實施。
總體規劃,力爭恢復原貌,山前看山,山為寺包;山後看山,寺為山包。山門頭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三茅真君殿,同在一個中軸線上,一殿高於一殿,五殿兩旁廂房相擁,充分顯示樓台殿閣依山而築,層層迭起,恢宏壯觀的特色風貌。鑒於山體被人為削挖、雨水沖刷,已不復存在,需人工挖土填壘。各殿及全寺效果圖已設計完稿(見圖片)。
分步實施。經過緊張籌備,第一步建藏經樓、臥佛殿、方丈室奠基暨開工儀式,時間定於二OO八年四月六日。根據資金情況,將進行第二步,建大雄寶殿和山門頭殿;第三步建天王殿和三茅真君殿┅┅力爭在較短時間裡,將古寺建成。
資金來源,以社會資助為主,不搞民眾攤派。所有資金,統一管理,專款專用,用好用活。
在這裡,我們要堅持:人民寺廟人民建,建好寺廟為人民的堅定信念,熱忱希望海內外的大德高僧,熱忱希望戴南、張郭、興化、泰州等地的企業家們,熱忱希望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善男信女和信教民眾,伸出你們的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多少不限,多多益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布施錢財,廣種福田,功德無量。捐資建廟,與佛結緣,功德無量。景德禪寺歷代住持、方丈和名僧會感謝你們、佑護你們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事業發達、財源興旺,全家幸福,諸事吉祥。
茅山作為古寺所在地,茅山人民責無旁貸,要齊心協力,全力以赴。這是茅山的大事,茅山的光榮,茅山的機緣,茅山的福分。無論是奠基、開工,還是以後的進程,茅山將會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迎來四面八方、源源不斷的賓朋、香客和觀光旅遊者。作為東道主,要做好每一次的接待工作,要向世人展示茅山人民良好的人文素質、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真心實意,扎紮實實,同樣功德無量。
此次四月六日的盛典,由於規模浩大、規格較高、地境狹窄,很難滿足每一位茅山人進入現場的心愿。因此,從安全形度出發,作為東道主的茅山人,應該禮讓貴賓,顧全大局,注重文明,謙和待人,遵守紀律。入場者不擁擠、不喧譁。未入場者不圍觀、不爭吵,以保證盛典順利舉行,讓貴賓有一個良好的氛圍。
華夏逢盛世,古剎重開顏。儘管困難重重,但茅山人民有決心,有信心,不惜代價,不惜時日,將景德禪寺恢復好,重建好。不遠的將來,這座歷史悠久、巍峨壯觀的古剎名寺,必將重現大地、光耀千秋!
二零零九年四月十日,泰州興化市茅山鎮舉行景德禪寺臥佛開光儀式。常州天寧禪寺、揚州大明寺、興化古嚴寶寺方丈為該寺臥佛開光。臥佛為緬甸玉質,長六點二米,重約六噸。為天寧寺方丈松純所贈。
2、伊山寺(位於湖南省衡陽縣杉橋鎮)是東晉桓伊幼年讀書、習武和晚年隱居之處,晉太元間慧持禪師定名。宋微宗敕賜“景德禪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