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植物學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植物學

本書包括形態解剖和系統分類兩個部分,系統地闡述了植物學方面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加強聯繫實際,注重學科間的聯繫,並力求反映國內外在植物學方面的近代發展和新成就。本書共分11章,包括緒論、植物細胞、植物組織、植物器官和系統、藻類植物、菌類、地衣、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書中配合文字描述附有各種線圖。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植物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00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劉勝祥 黎維平
  • 出版日期:2007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19047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植物學》可供全國高等師範院校、綜合性大學、高等農林院校等生命科學相關專業使用。

圖書目錄

前言
1緒論
1.1植物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2植物科學的重要作用
1.3植物界的劃分和植物科學的分支學科
1.4植物分類的階層系統和國際植物命名法規
1.5學習植物學的方法
2植物細胞和組織的形態結構
2.1植物細胞的形態結構
2.1.1細胞發現及其意義
21.2植物細胞的形狀和大小
2.1.3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2.1.4植物細胞的後含物
2.1.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2.2植物細胞的繁殖
2.2.1細胞周期
2.2.2有絲分裂
22.3無絲分裂
2.2.4減數分裂
2.3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
2.3.1植物細胞的生長
2.3.2植物細胞的分化
2.4植物的組織和組織系統
2.4.1植物組織的類型
2.4.2組織系統
3種子植物的營養器官
3.1根的形態、生理功能和經濟利用
3.1.1根和根系
3.1.2根的初生生長和初生結構
3.1.3根的次生生長和次生結構
3.1.4根瘤與菌根
3.1.5根的生理功能和經濟利用
3.1.6根的變態
3.2莖的形態、生理功能和經濟利用
3.2.1莖的形態特徵
3.2.2莖尖及其發育
3.2.3莖的初生結構
3.2.4莖的次生生長和次生結構
3.2.5莖的生理功能和經濟利用
3.2.6莖的變態
3.3葉的形態、生理功能和經濟利用
3.3.1葉的形態
3.3.2葉的解剖結構
3.3.3葉的生態類型
3.3.4落葉與離層
3.3.5葉的生理功能與經濟利用
3.3.6葉的變態
3.4營養器官間的相互聯繫
3.4.1營養器官間維管組織的聯繫
3.4.2營養器官在植物生長中的相互影響
4種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4.1種子植物的繁殖
4.1.1繁殖的類型
4.1.2被子植物的營養繁殖
4.1.3植物的有性生殖
4.2花
4.2.1花的概念及利用
4.2.2花的結構
4.2.3花各部分的演化
4.2.4禾本科植物的花
4.2.5花序
4.2.6花程式和花圖式設計與繪製
4.3花葯的發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4.3.1花葯的發育
4.3.2小孢子的形成
4.3.3花粉粒的發育和形態結構
4.4胚珠的發育和胚囊的形成
4.4.1胚珠的發育
4.4.2胚囊的發育和結構
4.5開花、傳粉與受精
4.5.1開花
4.5.2傳粉
4.5.3受精
4.6種子和果實
4.6.1種子的形成及結構
4.6.2果實的形成和類型
4.6.3果實和種子對傳播的適應
4.6.4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形成
4.7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4.7.1生活史
4.7.2世代交替
5原核藻類
5.1藍藻門
5.1.1主要特徵
5.1.2種類與分布
5.1.3主要代表類群
5.2原綠植物
5.2.1原綠植物主要特徵
5.2.2種類與分布
5.2.3主要代表類群
6真核藻類
6.1真核藻類概述
6.1.1主要特徵
6.1.2生境與分布
6.1.3分類依據及類型
6.2裸藻門
6.2.1主要特徵
6.2.2種類與分布
6.2.3主要代表類群
6.3甲藻門
6.3.1主要特徵
6.3.2種類及分布
6.3.3主要代表類群
6.4金藻門
6.4.1主要特徵
6.4.2種類與分布
6.4.3主要代表類群
6.5黃藻門
6.5.1主要特徵
6.5.2種類與分布
6.5.3主要代表類群
6.6硅藻門
6.6.1主要特徵
6.6.2種類與分布
6.6.3主要代表類群
6.7綠藻門
6.7.1主要特徵
6.7.2種類與分布
6.7.3主要代表類群
6.8輪藻門
6.8.1主要特徵
6.8.2種類與分布
6.8.3主要代表類群
6.9紅藻門
6.9.1主要特徵
6.9.2種類與分布
6.9.3主要代表類群
6.10褐藻門
6.10.1主要特徵
6.10.2種類與分布
6.10.3主要代表類群
7粘菌和真菌
7.1粘菌門
7.1.1主要特徵
7.1.2主要類群與分布
7.1.3主要代表類群
7.2真菌門
7.2.1主要特徵
7.2.2種類與分布
7.2.3主要代表類群
8地衣
8.1主要特徵
8.2分類與分布
8.3主要代表類群
8.3.1藥用地衣
8.3.2香料地衣
8.3.3天然染料地衣
8.3.4指示和監測環境的地衣
9苔蘚植物
9.1主要特徵
9.2分類及分布
9.3主要代表類群
9.3.1藥用苔蘚
9.3.2工業用苔蘚
9.3.3環境指示植物
9.3.4水土保持植物
9.3.5保青保鮮等運輸包裝材料
10蕨類植物
10.1主要特徵
10.2蕨類植物的分類
10.3主要代表類群
10.3.1食用蕨類
10.3.2園藝蕨類
10.3.3工業原料蕨類
10.3.4土壤和氣候指示蕨類
10.3.5藥用蕨類
10.3.6肥料和飼料蕨類
10.3.7國家重點保護蕨類
11裸子植物
11.1主要特徵
11.2分類與種類
11.3鐵樹綱(蘇鐵綱)
11.3.1基本特徵
11.3.2種類與分布
11.3.3鐵樹科
11.4銀杏綱
11.4.1基本特徵
11.4.2種類與分布
11.4.3銀杏科
11.5松柏綱(球果綱)
11.5.1基本特徵
11.5.2種類與分布
11.5.3松科
11.5.4杉科
11.5.5柏科
11.6紅豆杉綱(紫杉綱)
11.6.1主要特徵
11.6.2種類與分布
11.6.3羅漢松科
1.6.4三尖杉科(粗榧科)
11.6.5紅豆杉科(紫杉科)
11.7買麻藤綱[蓋子植物綱]
11.7.1基本特徵
11.7.2種類與分布
11.7.3麻黃科
11.7.4買麻藤科
11.7.5百歲蘭科
12被子植物
12.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徵
12.2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及其套用
12.2.1真花學說與假花學說
12.2.2被子植物分類系統
12.3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
12.3.1分類的目標及其困難
12.3.2分類原則
12.4木蘭綱的結構及代表目、科
12.4.1木蘭亞綱
12.4.2金縷梅亞綱
12.4.3石竹亞綱
12.4.4五椏果亞綱
12.4.5薔薇亞綱
12.4.6菊亞綱
12.5百合綱的結構及代表目、科
12.5.1澤瀉亞綱
12.5.2檳榔亞綱
12.5.3鴨跖草亞綱
12.5.4姜亞綱
12.5.5百合亞綱
13植物分類學新方法
13.1細胞分類學方法
13.2化學分類學方法
13.3血清分類學
13.4數值分類學方法
13.5超微結構和微形態學特徵在被子植物分類中的套用方法
13.6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s)在系統學研究中的套用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網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