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皆回向

普皆回向

《普皆回向》是佛法著作之一。菩薩所作功德,悉皆回向,回向則無私,無私則真實,真實則直入法界,入法界則能利益一切眾生,益生功德圓滿,自證菩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皆回向
  • 含義:佛法著作之一
  • 意義:功德力無量
  • 類型:佛
佛學雜談上論,十者普皆回向,

佛學雜談上論

普皆回向
功德力無量。好比無盡燈。以心量為先。小乘心量有限,大乘心量盡虛空遍法界。心量,佛最大,佛是無作,就是所謂的無作戒體。無作,不生不滅,無量無邊。
這一夏的功德,當初我們就說過,回向法界一切有情,這樣,法界三世六道一切有情,什麼地方回向不到?未來世都回向到了。
所以,回向法界一切有情,對的。如果你說:「我有功德,回向我媽媽一個人。」因為你心量小,功德就小。其實,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你媽媽也在其中。所以,這就是發大乘心小乘心的不同。
功德好比虛空一樣。那裡不是虛空?統通是虛空。可是你要選擇東方虛空走,它變成東方虛空了,和別地方的虛空不同。
念佛應該怎么回向?要回向:願與一切眾生同生西方。這是發菩提心,定得往生。可能在上品下生之中。如果說,願我自己往生西方,也可能往生。因為什麼呢?阿彌陀佛發願,持念我名,即得往生。那最多了不起可能在下品下生。

十者普皆回向

回向有三種:回自向他,則成化身佛,回因向果成報身佛,回事向理成法身佛,猶如一杯水,傾入大海,便成大海水,是謂回小向大,所作功德回向眾生,能令眾生離苦得樂,此乃回向眾生,所作功德不求余物,唯求作佛,尋源得本,是謂回因向果。
法華經云:‘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地藏經云:‘更能回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
十大願王最後一願,普皆回向,從禮拜讚嘆乃至恆順眾生,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則我功德真實,若不能令眾生離苦得樂,則我功德虛妄,回向是試金石之良方。
又我功德回向,能令眾生,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若能如是,則我功德真實,否則功德虛妄;又我回向時,能令諸惡趣門關閉,又能開示人天涅盤正路,則我功德真實,否則,不能閉諸惡趣門,又不能開人天路,則我功德,虛妄不實;又我回向時,我功德能代一切眾生受極重惡業苦,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則我功德真實無疑。
以此真功德,回向盡法界虛空界,眾生界、眾生煩惱業盡,我此回向,無窮無盡,念念相續,周遍法界,身口意三業回向,無有疲厭。
普賢對善財言:
善男子,以上所說,是為菩薩摩訶薩應修十種大願,若諸菩薩,於此大願法相,隨順修習,便能趣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親見如來功德,不勞我說,即此如來功德,稱性起修,便能成熟一切眾生,又能隨順阿耨菩提,更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財,汝於此義,應如是知,知此大願,由心而發,願不離心,願力心力,心愿相熏,能令行者一剎那間,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具足佛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甚大,未出有為界,以有所得故,未見自性。
若復有人,得聞華嚴性海十大願王,一經於耳,歷歷在心,醞釀成種,種熟發行,頓入法界,見實功德,比前有相有為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或復有人,以深解力,解心清淨,即大願王,心包太虛,願周沙界,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所成無漏功德,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盤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皆承願力,出離世間,若行於世間,世不能障,如空中月,出於雲翳,雲不能礙,諸佛菩薩之所稱讚,讚嘆此人出世而入世,古德云:‘到那邊走一圈,再來世間,一切不奈汝何。’
一切人天皆應禮敬此無心道人,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無住、無修、無證者,此善男子以人身修道證入法界,是名善得人身,入法界則能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歸普賢菩薩眾,所謂不退菩薩為伴侶,速得成就普賢白玉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在天天中尊,在人人中尊,在長者長者中尊。
既身佩如來法印,悉能破壞世間惡趣,悉能遠離世間惡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獅子王摧伏群獸,住持正法,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