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橋村

普橋村

普橋村,隸屬雲南省富民縣赤鷲鄉,地處赤鷲鄉東北邊,距縣32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東鄰咀咪哩村,南鄰玉屏村,西鄰永富村,北鄰阿納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橋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富民縣赤鷲鄉
  • 人口:911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842.90毫米
村情概況,民族人口,自然資源,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村務公開,

村情概況

截止2008年,該村轄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
該村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842.90毫米。

民族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260戶,共有鄉村人口911人,其中男性447人,女性464人。其中農業人口911人,勞動力47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47人。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是漢、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85人,苗族256人,彝族58人。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普橋村國土面積19.07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945.50畝(其中:田390.00畝,地555.50畝),人均耕地1.04畝;擁有林地20,31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19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41畝;水面面積25.00畝,其他面積7,329.50畝。
普橋村

農村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77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0萬元,占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180萬元,占總收入的35%(其中:出欄肉豬900頭,肉牛26頭,肉羊70頭);林業收入74萬元,占總收入的14%;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2%;工資性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3%;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人(占勞動力的4.4%),在省內務工11人,到省外務工6人,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781.00平方米,擁有教師26人,在校學生378人,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6人,其中小學生59人,中學生27人。

人文地理

普橋村委會居住著漢、苗、彝等民族。各自然村相距0.5~15公里,屬典型的山區散居型村寨。各村寨的村容民居各不相同。天生橋村、磨丹村、白上村屬於漢族村,保留著古老淳樸的民風民俗。村內各處奇險壯觀之地如天生橋村水洞及乾洞、白龍水井村毛驢丫口等處都有著引人入勝的傳說。白龍水井、蛤蟆塘這兩個苗族村保留著古老、粗放的民族生產生活方式,熱情好客的主人、聲情並茂的歌舞,獨特的服飾都體現了民族特質。苗族的語言、文字、牛角酒、鬥牛會,彝族的左腳舞、火把節等形成了一種濃郁的民族原始風情文化。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26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260戶通電,有1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6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6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589.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8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6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3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0戶,共鄉村人口913人,其中男性447人,女性465人。其中農業人口913人,勞動力475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7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6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34.9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2.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1.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