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

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

《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是一部由顏健富所著書籍,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
  • 作者:顏健富
  • ISBN:9787559610799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 顏健富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8-4
頁數: 328
定價: 52.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59610799

內容簡介

隨著清朝在軍事、政治上的挫敗,“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天朝榮光”破滅,傳統天下觀崩壞,新的世界觀建立。作為時代結構一環的小說,亦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
《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聚焦1902至1911年間的小說文本,從空間想像、冒險精神、忠義觀念等意識的轉變入手,展現了晚清小說家們的焦慮與思索,講述他們在激盪的變革時代如何將“中國”置入“世界”的坐標,重新找尋中國定位,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精彩紛呈的“新概念地圖”。此外,書中還探討了晚清小說中崛起的“國民”理念如何影響、啟發以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學作家的創作,全面展現晚清至民國的政治、社會、文化轉型。
與很多前輩學者僅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泛泛而論不同,本書作者發掘了《獅子血》《痴人說夢記》等一批極重要卻被長期忽視的作品,並抓住其中關鍵問題進行研究,頗具開創性,榮獲2016年台灣“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作者簡介

顏健富,台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晚清文學、現代小說,曾獲清大教師學術卓越獎勵、寶島文學獎、花蹤文學獎等多項榮譽,發表《城市進/出記:魯迅與許壽裳、顧頡剛的敵友關係》《“易屍還魂”的變調:論魯迅小說中的體格、精神與民族身分》等論文,主編《革命·啟蒙·抒情: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思錄》。

目錄

序言
導言
一、“概念地圖”的轉變
二、晚清“新小說”方案
三、從“身體”到“世界”
四、各章結構安排
(一)世界
(二)烏托邦
(三)身體/國體
五、各篇章出處
第一章 “世界”想像:廣覽地球,發現中國
一、前言:思考的起點
二、晚清文藝圈:“我願共搜尋世界之奇境異境”
三、“異域”表征:“話說天下五個大洲”
四、範式轉移:“遠遊”敘事
五、末日/未來記:以“世界”坐標重觀“中國”
六、結語
第二章 “冒險”精神:何迥《獅子血》“支那哥倫波”的形塑
一、前言:“泥磚匠”的堆砌
二、“哥倫布”傳播:從宗教人格到冒險精神
三、雜混伎倆:“支那哥倫波”的形塑
四、繞行地球:“東亞病夫”的正名
五、開荒拓野:“非洲”場景的突破
六、結語
第三章 “忠義”爭奪:論晚清“水滸傳”的忠義堂與新舊世界
一、前言:聚焦“忠義”
二、水滸精神:遮蔽與彰顯
三、爭奪:忠義難兩全?
四、正名:“忠義堂”變軌
五、認同:新舊兩個世界
六、結語
第四章 小說“烏托邦”:概念旅行、敘事展演與文學史反思
一、前言:現實與理想的對照
二、概念旅行:“烏托邦”的翻譯
三、敘事展演:“小說”烏托邦
四、文藝脈絡:烏托邦視野的發生
五、新小說話語:烏托邦書寫的位置
六、結語
第五章 “仙人島”轉調:論旅生《痴人說夢記》的空間想像
一、前言:旅生的“痴人說夢記”
二、“地理大發現”與晚清知識界
三、“父子”關係:從“仙人島”轉向“鎮仙城”
(一)尋找者的身份
(二)尋找動機
(三)交通裝備
四、新地理觀:天下為家/天下無家
五、如何現代?“德先生”與“賽先生”的先聲
六、(反)解放的圖景:烏托邦?反烏托邦?
七、結語
第六章 “身體/國體”觀:“病體中國”的時局隱喻與治療淬鍊
一、前言:身體/國體觀
二、身體時局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三、小說診斷學:“回春妙手,救國良醫”
四、魂體對比法:“化分我舊質而鑄我新質”
五、結語
第七章 “國民”想像:從晚清到魯迅小說的“新中國”與“鐵屋子”
一、前言:“國民”反思
二、“國民”奇觀:辭彙的流變
三、覺醒與昏睡:從“新中國”到“鐵屋子”
四、夢想與噩夢:從“未來”到“過去”
五、救贖框架:“國民”的功能論
六、結語
結語
引用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