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研究

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研究

《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研究》是2012年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梅

基本介紹

  • 書名: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研究
  • 作者:楊梅
  • ISBN:9787513009621
  • 頁數:288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3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副標題:以厘金為中心
  • 叢書名:博士文庫•政治學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研究:以厘金為中心》內容簡介:厘金是在晚清中央財政極度匱乏,太平天國運動嚴重威脅到清朝統治的背景下,不得已採取的臨時性財政措施。對於這項新創設的財政制度,晚清政府沒有經驗可循,而是將其直接下放到地方。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厘金制度在運行過程中與其他因素相結合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對晚清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產生了重要的衝擊,並且由此進一步擴展到對晚清國家政治結構的影響——導致了寧央權力的式微而地方權力的壯大。
作為因籌餉需要而創立的厘金制度,晚清政府將其作為應對統治危機的權宜之計,本不具有長久的規劃。其創立之初的用途僅限於籌集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餉銀,預計制度存在的終點為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厘金制度產生時特定的背景,使得清政府當時根本無法放寬視野,並顧及制度與相關因素結合可能產生的政治後果。結果,厘金的運行不但加速了中央集權的財政管理體制的瓦解,而且還對晚清出現的軍隊地方化趨勢、地方人事權力的擴大、地方公共事業的興起和地方自治意識的增強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在厘金運行中,伴隨著地方財政權力的不斷擴大還形成了一個新的利益集團——督撫集團。隨著他們所控制的各種資源不斷增加,督撫集團逐漸成為主導清末政治走向的重要力量。在意識到厘金運行導致的財權下移以及一系列連鎖反應之後,清政府採取了各種措施試圖收回中央的財政權力和其他權力。儘管清政府進行的種種努力產生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最後,清廷收回權力的努力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通過對厘金制度的考察可以發現:厘金的運行加速了晚清財政權力的下移,它是導致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變遷的重要因素,並且財政權力的下移對晚清的國家政治結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厘金產生、運行及其裁撤對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變遷之所以會產生重要影響,是因為:第一,農本經濟“量人為出”、“有限彈性”的特點使其無法應對大規模的國家財政危機。第二,中央集權的財政體制和管理制度不利於地方的發展。第三,地方財政匱乏必然導致其有積極推進厘金實施的動力,而中央政府對厘金這種商業稅收的徵收管理又無經驗可循。第四,除了厘金徵收的範圍、數額及支出管理權掌握在地方手中外,軍事權也落入地方手中,使得地方督撫手握軍、財兩項重要事權,導致中央對地方統攝權力的減弱和地方政府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作用的增強。第五,厘金制度運行中形成的督撫集團與傳統的管理體制、觀念產生張力,進一步撕裂傳統的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在中央與地方關係的變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六,陋規、浮收等以傳統形式維持地方財政的手段藉助厘金加劇了非正式財政體系的擴大,制度上的缺陷阻礙了國家財政的正常運行。此外,國外力量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對地方財政權力的擴張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厘金沒有按照最初的設計被裁撤,而是作為地方的主要財政來源被保留下來。地方財政權力的擴大和中央對厘金控制的弱化,使得厘金在地方的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厘金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也促進了清末憲政改革和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當然,厘金的弊端同樣明顯,除了被詬病為“病國害民”的惡稅外,也有人認為它是導致軍閥割據的財政元兇。 從對厘金制度的考察可知:社會制度是不斷生長、變化的,最初的制度設計者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做出的制度安排,在實際運行中往往會遇到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問題。如果沒有相關制度配合或者及時進行調整,那么制度的運行往往會偏離最初的方向,如果有其他因素的影響還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甚至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乃至國家的穩定。財政作為庶政之母,是國家政治運行的基礎,也是將國家和民眾的利益聯繫得最為緊密的政治、經濟制度。因此,在當今任何一個國家的財政資源都有限的情況下,財政制度的改革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於從農本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國家來說,怎樣進行財政制度創新才能更充分地發揮中央、地方和民眾的積極性,怎樣進行財政改革才能適合經濟社會的發展,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做出認真的研究。晚清厘金制度在創立和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鑑和思考。

編輯推薦

金在運行中與地方的軍事、財政、人事乃至外交結合在一起,遠遠超出中央政府的控制,它不但打破了晚清中央集權的財政體制,導致晚清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變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晚清的政治走向。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節 選題的意義
一、理論研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二、實踐層面的借鑑意義
第二 節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第三節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本書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一、研究方法
二、創新之處
第一章 晚清的財政狀況與厘金制度的建立
第一節 清朝的財政制度及其一般特徵
一、中央集權的財政管理機構
二、主要的賦稅制度改革與創新
三、建立統一於中央的財政管理制度
四、清初財政體制的一般特徵
第二節 清朝財政收支情況以及應對危機的財政措施
一、財政收人的主要來源
二、財政支出的內容
三、財政收支狀況與應對危機的財政措施
第三節鴉片戰爭後財政狀況與財政制度調整
一、鴉片戰爭後國家財政的變化
二、鴉片戰爭對國家財政的影響及國家財政制度調整
第四節 太平天國帶來的統治危機與厘金制度的產生
一、太平天國前夜的晚清財政
二、厘金的產生
第二章 厘金制度對晚清財政體制的衝擊
第一節 厘金制度設定的一般情況
一、厘金的性質
二、厘金的種類及特點
第二節 厘金的組織機構及管理
一、厘金的組織機構及人員設定
二、厘金的管理
第三節 厘金對地方財政權力擴大的影響
一、地方擁有厘金規則的制定權
二、厘金推行後對地方財政的貢獻
第四節 厘金對晚清財政體制的衝擊
一、國家財政收入結構的變化
二、中央集權財政體制的瓦解
第三章 厘金與晚清財政權力的下移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地方依附性財政
一、清初地方財政機構的設定
二、清初地方財政的運行
三、匱乏的地方財政
第二節 財政權力的緩慢下移——鴉片戰爭到太平天國運動
一、中央財政的困窘及對地方財政的侵奪
二、地方財政的補救措施
三、財政權力的緩慢下移
第三節 厘金制度實行後的地方財政
一、地方財政機構的建立
二、地方財政收入的擴大
三、地方財政運行方式的改變
第四章 財權下移的政治後果
第一節 軍制的變化——軍隊的地方化趨勢
一、軍隊地方化的緣起
二、軍隊地方化的進程
第二節 地方人事權的擴大——督撫人事任免權的擴大
一、督撫對厘局人員的任免權
二、督撫對軍士的保薦權
三、督撫對地方官吏任免權的擴大
第三節 晚清督撫集團權力的擴大
一、晚清督撫集團權力擴大的概說
二、督撫集團權力擴大的具體體現
第四節 地方性公共事業的擴張與地方意識的興起
一、地方公共事業的擴張
二、地方自治意識的興起
第五章 清政府對財權下移的反應
第一節 晚清政府重新收回權力的努力
一、清廷收回財權的努力
二、藉助於國外勢力奪回地方的財權
三、清廷收回其他方面的權力
第二節 清政府努力的效果
一、在財權方面
二、清廷在其他方面努力的結果
第六章 餘論
一、影響中央財政總量的巨觀因素
二、厘金制度與國家發展的矛盾
三、影響晚清財政中央與地方關係變遷的其他因素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