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古生代大冰期

晚古生代大冰期

晚古生代大冰期, 又稱石炭—二疊紀大冰期。晚古生代發生大規模冰川作用的時期。在當時屬於岡瓦納古陸的南半球各大洲及現今處於北半球的印度半島,廣泛發現該期冰川作用遺蹟。從冰磧岩及冰川侵蝕、沉積的其它各種遺蹟的分布看,冰川作用主要發生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南美洲南部、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印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晚古生代大冰期
  • 主要發生地點:非洲中部和南部、南美等洲南部等
  • 又稱:石炭—二疊紀大冰期
  • 發生時間:晚古生代發生大規模冰川作用時期
冰期知識研究,地質時期氣候變化,冰期的時間劃分,

冰期知識研究

非洲澳大利亞岡瓦納古陸上冰川作用最強盛的地區,地面廣為冰川覆蓋。大冰蓋可能從中非呈放射狀流向一些盆地,並向外延伸至當時與非洲相連的馬達加斯加和南美洲,許多地方發現的冰磧岩厚達1000米左右。澳大利亞在二疊紀初期可能有一半的面積被冰蓋占據。石炭—二疊紀冰川作用,是大陸漂移說論述岡瓦納古陸的主要證據之一。除印度以外的現今北半球各大洲,晚古生代時期沒有發生冰川作用,其原因可能是所處古緯度較低及古北極地區為開闊的海域所致。
晚古生代興盛的兩棲類晚古生代興盛的兩棲類

地質時期氣候變化

A,地質時期的三次大冰期之間相隔3億—4億年。在地質史上的第一次大冰期——震旦紀大冰期後,地球經歷了長達3.3億年的溫暖時期。在古生代晚期,地球又進入第二次大冰期,即石炭——二疊紀大冰期,這次以南半球發育大量冰川為特徵。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出現在距今3.5億~2.7億年以前,發生在石炭紀中期至二疊紀初期,因石炭紀和二疊紀屬於晚古生代,又稱晚古生代大冰期,也是顯生宙中最大的一次冰期。
B,中生代的冰期出現在侏羅紀,那時恐龍繁盛。顯生宙第二個代,晚於古生代,早於新生代。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中生界。中生代名稱是由英國地質學家J.菲利普斯於1841年首先提出來的,是表示這個時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中間性質。
C,新生代以濕潤期為主。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Cenozoic Era)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它從6400萬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一般被分為兩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
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石炭→二疊紀大冰期。
在古生代中葉,非常類似在古生代中葉,非常類似

冰期的時間劃分

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為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在地球40多億年的歷史裡,曾出現過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形成冰期。特別是在前寒武紀晚期、石炭紀至二疊紀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續時間很長的地質事件,通常稱為大冰期。大冰期的時間尺度達107~108年。大冰期內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氣候冷暖交替和冰蓋規模的擴展或退縮時期,這種擴展和退縮時期即為冰期和間冰期。
在地球發展史上有冰期的時間只占整個地球歷史時期的十分之一左右,而絕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溫暖期。已被確認的大冰期有:前寒武紀中期大冰期(距今27~23.5億年前,持續約4000萬年)、前寒武紀晚期大冰期(約距今9.5~6.15億年前)、早古生代大冰期(約距今4.6~4.4億年前)、晚古生代大冰期(此次冰期長達8000萬年,是地球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大冰期)、晚新生代大冰期、第四紀冰期(此次冰期爭議很大,很多科學家不認同此次冰期)。
奧陶紀 古生代第二個紀奧陶紀 古生代第二個紀
晚古生代冰期在北半球變化研究獲得新認識: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曾俊博士等在南烏拉爾地區三條GSSP的候選層型剖面高密度採集碳酸鹽岩樣品的基礎上,進行了碳同位素分析,建立了完整的烏拉爾統Asselian階到Artinskian階的碳酸鹽岩碳同位素(δ13C)變化過程,為烏拉爾地區GSSP候選剖面與其它地區剖面進行對比提供了化學地層學的依據。同時,碳、氧同位素在早二疊世表現出了一定的同步變化關係,可能代表了晚古生代冰期-間冰期氣候變化對碳循環的影響。將南方高緯度地區的冰川事件和北半球中低緯度的碳、氧同位素變化聯繫起來,並且利用最新的生物地層和同位素年齡資料對碳、氧同位素的變化進行精確的時間控制,重新厘定了早二疊世冰期和間冰期的時代劃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