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華僑中學

晉江華僑中學

閩南著名僑校——晉江華僑中學,坐落於晉江市區南山路(舊稱黨校路)北側南山之巔,南向俯瞰晉東平原,北向可眺晉水東流、清源山翠,地高氣爽,景色宜人,交通便捷,環境優雅,歷來為晉江人眼中所謂“風水寶地”。學校創辦於建國之初,五十年來雖歷諸多艱難曲折,卻已桃李芬芳,為國家的建設發展培育了無數英才。回首半個世紀的風雨征程,歷歷難忘。現與晉江一中聯合辦學。

2016年晉江華僑中學中考喜訊:

一、31名學生被晉江一中直升班、創新班提前保送錄取。 二、589名參加中考的畢業生取得優異成績,位列全市公辦校第一名!

1、語數英三科總分400分及以上79人,占全市人數的14.1%。(全市400分及以上562人,平均比率3.2%。) 2、9A人數103人,占全市人數的12%。(全市9A人數855人,平均比率5%。) 3、有285名學生分數上晉江一級達標學校最低控制線,上一級達標校達48.4%,其中被晉江一中高中部錄取人數總達17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江華僑中學
  • 英文名:Jinjiang  Huaqiao  Junior  Middle School
  • 簡稱:晉江僑中
  • 校訓:勤奮、求實、團結、開拓
  • 創辦時間:1953年秋
  • 所屬地區:福建省晉江市
  • 類別:公立國中
  • 現任校長:陳燎原
創業,師資力量,發展,地圖信息,

創業

艱苦創業 百年樹人
1953年秋,建國伊始,百廢待興,僑鄉子女求學無門,青陽、涵口一帶熱心教育人士和僑屬,在縣文教科的支持下,積極籌辦“晉江第七區私立青年補習學校”(當時第七區轄有青陽、涵口、王厝、嶺山、池店、洋埭、西濱等鄉村)。區長洪水抽先生任名譽校長,涵口大鄉熱心教育事業的知名僑屬丁紅娟女士任董事長,區幹部陳伏希先生具體負責學校籌辦事宜。學校創辦之後,聘請莊建忠先生為校長,共有教師5人,校舍設在涵口大鄉關帝宮內,招收高小畢業生共200多人,開設三個教學班。1955年為進一步發展教育的需要,經縣文教科統一安排將學校遷至青陽桂山村,借用公房和民房為教室,設備因陋就簡,翌年改名為“青陽華僑初等文化學校”。1957年學生數遞增,原有校舍已無法容納,再遷校址於莊氏、蔡氏兩祠堂。其時校舍極為緊張,著名華僑蘇孫江先生夫人柯美英女士慨然將其新建樓房一層讓出,供學校教師辦公住宿。同年秋,又改名為“青陽華僑中等文化學校”,洪少祿先生任校長,並組織首屆校董會,推選青陽僑聯主席莊金木先生為董事長,縣僑聯秘書長陳立察先生、華僑柯美英女士、莊材忠先生為副董事長。1958年秋,校名再度更改為“青陽華僑中學”,許皇基先生任校長,正式納入全縣統一招生計畫,人事由縣統一調配,經費由地方自籌,國家補助,成為一所僑辦公助的學校。為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校董會進行換屆選舉並擴大到海外,莊秋心副縣長被推選為第二屆校董會董事長,莊金木先生、陳立察先生、柯美英女士、莊材忠先生為副董事長,莊材雁先生為香港校董會董事長,蘇孫江先生為菲律賓校董會董事長。1959年春,海外僑胞及本地熱心教育人士踴躍捐資,擇址南山頭破土動工興建新校舍。學校師生自力更生積極參加興建校舍的勞動。在社會各界熱心辦學的精神鼓舞之下,全校師生精神振奮,教學質量迅速提高。1960年秋參加縣中學生統考,名列全縣新辦僑中之首,受到政府和海外僑胞的重視與讚許。至1961年春,首幢教室、圖書室、食堂相繼完工,學校行政人員及部分學生先行遷入。1962年春,校董會敦請菲律賓華僑莊清泉先生為校主,同海外僑胞集資擴建教室三幢(其中莊良裕先生獨資興建一幢)、教師宿舍三幢,師生得以全部遷入新校舍。1963年秋增設高中部,校主莊清泉先生慨然承擔高中部常年經費。這時全校高國中共設18個教學班,學生900人,教師60人,一所全日制僑辦完中初具規模。多年來顛簸流離、四處搬遷的僑中,終於有了自己的新校園。然而好景不長,十年浩劫中僑中未能倖免,學校遭受嚴重破壞,1970年2月,僑中被迫撤併,校產被瓜分,校園荒蕪野草叢生,十幾年的艱苦創業毀於一旦。
劫後重生 初結碩果
直至1975年9月學校復辦,定名“晉江青陽二中”,李維灘先生任校長,劃片招收國中新生546人,設十個教學班,配備教職工30人。其時劫後重生的校園滿目瘡痍,校舍破壞嚴重,部分教室被占用,經多方努力方得以收回。1977年秋,增收高中6個班學生200餘人。1978年秋,由縣教育局統一改編為“晉江第四中學”。學校復辦後,深知其來之不易的師生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教學之中,1979年高考成績名列全縣前茅,有20人考入大學本科,10餘人錄取於中專學校。其中多位校友大學深造後,被國家選派往日、美、英諸國留學。莊金鐘、章輝煌、賴慶豐等校友獲博士學位,李少欽、吳玲娟等校友獲碩士學位。更多的校友成為企業家、幹部……在各行各業中為國家的建設發展作出貢獻。一時間,南山校園奇花競放,譽滿僑鄉。
創辦職高 培育專才
80年代初,為完善學校的各項設施,縣、鎮五次撥專款237萬先後興建教學樓和師生宿舍,學校規模不斷擴大。1983年春,李維灘先生榮調,許皇基先生再任校長。1984年秋至1988年秋,許皇基先生改任黨支部書記,盧謀蛟、曾華凱二位先生先後任校長。時值改革開放,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社會急需各種專業人材。根據鄧小平先生提出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精神,學校決定增辦職業高中,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中等專業人材。1984年秋,招收首屆工藝美術班,其後逐年招生,教學效果良好,多次獲得福建省、泉州市等各級美工書畫比賽榮譽。由於畢業生學有專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高,在社會上贏得廣泛的肯定。1988年,黃東曦女士任校長,又增辦汽修專業。1990年再增辦幼兒師範班,至此,普通高中部全部轉型為職業高中,共六個教學班,生數達200多人。同年,香港校友會籌委會及學校向縣政府申請恢復僑中校名,10月,上級批准“晉江縣第四中學”更名為“晉江華僑中學”。1995年5月,經省教委批准,在晉江華僑中學基礎上創辦“晉江華僑職業中專學校”。8月,黃東曦女士榮調,曾國強先生接任校長。11月29日,隆重舉行晉江華僑職業中專學校授牌儀式,正式實行“一校兩牌”。1998年晉江華僑職校被定為“泉州市重點職業中專學校”。至2002年8月兩校分離前,晉江華僑職校規模發展到擁有計算機、幼教、文秘、汽修、辦公自動化、美工、經貿英語、涉外企管、綜合高中10個專業31個教學班,學生1200多人,歷年參加高考錄取人數均位列泉州市同類學校前茅。
披荊斬棘 艱難爬坡
與此同時,國中部辦學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自1979年開始,晉江縣國中錄取改劃片招生為重點中學優先招生的辦法。從此該校國中部新生大部為國小畢業生中成績中下者,生源素質受到影響,使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極高的難度。面對這種情況,校領導及全體教職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認真制定辦學方針,實事求是地從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入手,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因材施教,諄諄善誘,面向全體,重點培養,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88年招收的新生,入學考試優秀率僅0.4%(同期重點中學為89%),三年後參加中考,優秀提升到了19.9%。1993年中考總分500分以上達15人,18人考入師範學校,11人考入重點高中,2人考入重點中專,24人考入普通中專及職業高中。此時的僑中國中部面臨著創辦以來的又一嚴峻的考驗,然而僑中人依然披荊斬棘,奮力前行。1999年,學校制定了“以學科競賽帶動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辦學新策略,同時晉江市重點中學取消國中部,最新恢復劃片招生的辦法,為僑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國中部辦學效益開始逐年明顯提高,規模迅速擴大。2000年參加第十一屆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該校3人獲二等獎,4人獲三等獎,在晉江市52所參賽學校的前十名獲獎者中獨占四名,牛刀小試,初露鋒芒。2001年第十二屆、2002年第十三屆全國“希望杯”數學邀請賽上,該校連創佳績,獲獎人數均位居全市前茅,特別是施凌峰同學獲第十三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一等獎,晉江市僅其一人獲此殊榮。2002年第十二屆全國國中套用物理知識競賽上,該校施惠珊同學獲得一等獎(福建賽區第一名),莊文耀獲二等獎、吳恬茹、高雅同學獲三等獎。在晉江市第三屆“玉麟杯”國中套用物理知識競賽上獲團體一等獎(總分第一)。2003年,第十三屆全國國中生套用物理知識競賽上,洪華龍獲全國一等獎;全國國中化學競賽,許雅萍獲全國一等獎。至2003年上半年,該校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的學生達220多人次。在學科競賽捷報頻傳的同時,該校中考成績也有了質的提高,2001年中考教學質量綜合評估,該校位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三名。2002年中考成績更上一層樓,上一級達標高中分數線達62人,其中晉江市總分第一、四、七名均出自該校,語文、數學、英語單科平均成績居全市首位,各項綜合比率居全市第四。2003年中考,僑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上一級達標高中錄取線達128人,優秀率達41.31%,錄取率居全市第一。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該校重視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美術、書法、音樂、體育方面同樣人才輩出,碩果纍纍,兩年來在各級美術、書法、音樂、體育競賽中獲獎達53人次。僑中全體師生以心血和汗水,贏得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讚譽,今日的僑中已逐步成為一所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名校。2002年8月兩校分離前,僑中國中部發展到26個教學班,學生1500多人。

師資力量

教學相長 名師垂範
春繭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僑中的成長,凝聚著幾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僑中的辦學歷史上,名師輩出,這當中有原體育教研組組長張良烈老師,數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地進行男子籃球傳統項目訓練,多次參加省、市乃至全國比賽屢奪桂冠,先後獲得“全國優秀體育工作者”、“國家體育運動一級獎章”等榮譽,培養出了亞運冠軍李冬英校友、國家男子籃球隊隊員龔松林校友等諸多人才;有被評為“省優秀歸僑知識分子”的著名歸僑教師郭金醒老師。還有“全國優秀教師”蘇小桂老師;在全國物理教育界有較高聲譽,現任中國物理學會會員、福建省物理教學研究會會員肖永琴老師;在輔導數學競賽中成績突出,被授予“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優秀教練員”、“全國數學教學優秀園丁獎”、“數學優秀輔導員獎”吳海森老師等。至2002年,晉江華僑中學已擁有一支包括14名高級教師、54名一級教師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他們不計報酬,默默奉獻,辛勤耕耘在這片沃土上。他們是僑中的驕傲,是僑中最寶貴的財富。
澤被桑梓 赤子情懷
僑中前進的每一個腳印,僑中面貌的每一次變化,無不凝聚著諸多海內外校友、愛國華僑及列位鄉賢們的心血和一片愛國愛鄉之情,1975年學校復辦,華僑中學校董、旅菲著名華僑蘇孫江先生及夫人柯美英女士多次返校視察,投資興建教學樓。1987年春,香港及菲律賓校友蘇千墅、楊金溪、蘇鵬飛、楊德揚諸先生捐資建校門、傳達室及校大門內台階。1989年職高班創辦之時,成立之際,孫江先生又獨資興建了一座職教樓。此外,孫江先生及其夫人還曾先後三次捐出15萬元作為增添教學設備、獎教金和教師生活補貼。孫江先生身故之後,其夫人蘇柯美英女士(現任晉江華僑中學香港校友會創校榮譽會長)不顧年事已高,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學校。其子蘇千墅先生(晉江華僑中學香港校友會名譽會長)繼承父志,為團結更多香港校友共同關心、支持母校的發展,同校友莊銘輝、莊金洲、楊金溪、曾淑芳等人一起倡議成立“晉江華僑中學香港校友會”。1991年二月,晉江僑中國內校友會成立,同年5月香港校友會成立並捐贈銅樂隊全套樂器。各校友會成立之後,始終給予母校無私的關懷,歷任會長都曾多次率校友蒞臨僑中,為學校的發展出謀獻策,殫精竭力。楊德揚校友捐贈電化教室器材,莊金洲、莊希賢校友為名冠省、市的校籃球隊捐贈隊服和訓練設備。首任會長蘇千墅先生先後捐資興建孫江紀念樓、美英科學樓及校大門、運動場改建等,還創設“晉江僑中蘇柯美英獎教基金”,以表彰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並多次頒發教師生活補助金,慰問在職及退休教職工。累計至2002年,蘇氏家族捐獻學校資金達1700多萬元。現任會長莊金洲先生偕伉儷陳寶錠校友1996年捐贈母校辦公大樓“錦勝育才樓”,1998年再捐建教學大樓“慈暉樓”以表其報恩母校的遊子情懷。2000年名譽會長楊金溪先生捐資興建教學大樓“南霞美樓”。拳拳赤子之心,可昭天地。也正是這些華僑、校友的愛國愛鄉精神,激勵著一代代的僑中人繼往開來,銳意進取。

發展

與時俱進 再鑄輝煌
2001年8月,僑職和僑中已發展到57個教學班,全校學生數達2700人,教職工200多人。校園網、廣播網、塑膠跑道運動場、各學科實驗室、電腦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較為齊全,成為晉江市在校生人數最多的一所學校。然而占地僅有29.33畝的校園面積限制了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進一步完善,影響了學校的繼續發展。面對這一情況,晉江市政府斷然決定將華僑中學留在原址,華僑職校另擇新址建校。2002年8月,華僑職校搬遷至賴厝村新校址,兩校正式分離,走上各自發展的道路。原任校長曾國強先生調任華僑職校校長,由原僑中副校長莊燕紅女士、蔡永康先生分別升任校長和支部書記。新一屆學校領導班子平均年齡不足四十周歲,這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領導集體,他們以開拓進取的精神,認真制定了學校新的發展規劃,為僑中的未來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在新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僑中校風、教風、學風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屆的高度讚揚。2003年僑中五十華誕之時,將迎接晉江市文明學校及泉州市、福建省達標、示範國中校的驗收,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
時光荏苒如晉水滔滔東去,然而歲月不會抹去美好的記憶,一個個親切的音容笑貌,一串串閃亮的名字,將隨悠悠南山上的琅琅書聲永世傳揚,鐫刻於一代代僑中學子的心田。新一代僑中人稟承“團結開拓,勤奮求實”的僑中精神,堅定地踏上新的征程。經歷了半個世紀風雨滄桑的僑中正重新煥發青春光彩,迎著新世紀的朝陽闊步前行。

地圖信息

位置:梅嶺街道南山路110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