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南島

昭南島

昭南島是日本在占領新加坡後,馬來亞之虎山下奉文所取的新名稱。其意思為日本在昭和(showa)年間,南進所取的新領土。日本統治新加坡日治時期一共3年零6個月(1942年2月15日至1945年8月15日)。在這一段日本統治的黑暗歲月里,史稱〈昭南時代〉。日本占領新加坡之後,新加坡成為大日本帝國的一部分,為昭南特別市。昭南時代使用的貨幣是日本軍用手票,俗稱“香蕉幣“或”香蕉票”,因為十元面值的日本軍用手票上印有香蕉樹,香蕉幣與叻幣等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昭南島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新加坡市
  • 主要城市:牛車水,印度城,聖淘沙,樟宜
  • 官方語言:英語,日語
  • 貨幣:香蕉票
歷史成因,日本統治,檢證,發行紙幣,事件相關,列強之爭,英日聯盟,日本投降,

歷史成因

19世紀中期的新加坡,得益於航海與通訊科技的日益進步,也與時並進成為一個重要的區域土產貿易中心,與國際轉口貿易樞紐。繁榮的經濟刺激了帝國主義的野心,也為新加坡將會在20世紀初面對戰爭的苦難處境留下伏筆。
1850年,日本開始了野心勃勃的社會與經濟現代化的文明改造工程。經過了約半個世紀的努力,日本帝國軍力日益壯大強盛。1894 -1895年間日本軍事打敗中國。1904 -1905年間日本又軍事打敗沙俄
1902年日本與英國定下海上軍事條約。這一條約允許日本海軍東亞的海面上自由航行。因此,日本海軍在實質上是掌握了東亞海面的軍事優勢。這一英日海事條約的重要軍事意義是,象徵了英國皇家海軍在東亞海面的勢力已經開始轉弱。1941年的戰爭證實了英國海軍確實不足於和日本海軍對抗。
英國海軍撤離東亞海面,為的是要把海軍調回英國海岸,以便加強和德國的軍事對抗。在這一過程中,英國逐漸的放棄了自19世紀以來,所建立起來的海上軍事優勢。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日本海軍在東亞海面的軍事優勢也就日益顯著。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奪下了在太平洋的德國占領領土。1895年日本占有台灣為日本殖民地。1910年年日本占有朝鮮為日本殖民地。1905年當新加坡發生了僱傭印度兵叛變事件時,日本海軍是第一支前來救援的外國軍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並改變了歐洲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計畫。隨著大環境的改變,歐洲國家的殖民地開發計畫逐漸放慢,甚至於放棄。這局勢助長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之後,簽約國在太平洋的軍備限制,卻使到日本帝國軍進一步的鞏固了在太平洋地域的軍事優勢。
1923年英國在感覺到了香港在軍事上的脆弱性之後,決定在新加坡建立一個海軍基地。新加坡在建成了海軍基地後,卻始終沒有海軍艦隊的駐防。這是因為英國為了抵禦德國的軍事威脅,必須把海軍艦隊留守在英國本土的海上。
1931年日本在中國的東北領土建立了偽滿洲國,作為入侵中國的據點。1937年日本帝國軍開始入侵中國,試圖落實擴張日本大帝國的地理版圖的政治野心。
德國成功的入侵荷蘭與法國,進一步刺激了日本帝國軍的軍事野心。日本積極籌備入侵東南亞,以奪取戰略資源來發動日本的戰爭機器。1940年9月日本與德國以及義大利定下軍事聯盟協定。
1941年3月日本帝國軍入侵印度支那半島。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軍轟炸美國的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國軍入侵馬來半島。1942年1月11日日本帝國軍占領吉隆坡,1月16日在麻坡擊敗馬來亞的最後一道防線,馬來亞全面淪陷,新加坡島不攻自破。隨後,1942年2月15日,在新加坡市區內的英國軍隊已經無力抵抗,伸出白旗向市區外的日本帝國軍投降。
新加坡淪陷後於1942年2月17日改名昭南島。昭南島歷時三年又七個月。美國在日本廣島核子彈爆炸結束了日本帝國軍的軍事野心。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對外宣布投降。1945年8月21日日本帝國投降的訊息在新加坡發布。1945年9月5日英國軍隊進入新加坡,設立英國軍事行政單位,從日本人手上重新接管新加坡。
日不落西的大不列顛帝國在美國成功爭取獨立後已經開始逐漸瓦解,到了20世紀初國力更是大不如前。英國海軍逐步放棄對東亞海面的影響力,也促進了日本海軍勢力的增長。英國對馬來亞與新加坡防禦策略的徹底錯誤,更是英軍白旗投降的基本原因。
英國軍隊向入侵的日本帝國軍投降的歷史事件,徹底粉碎了大英帝國的所向無敵的神話。英國人也從此以後,完全失去了統治新加坡的基本道德條件。馬來亞與新加坡本土意識的甦醒,配合了二戰後的反殖民運動的興起,使到新加坡從此步上了一個全新的政治體。
1942年2月8日晚上7時,占領了馬來亞的日本軍隊向駐守新加坡西北部的澳洲軍發動進攻。7天之後的2月15日,聯邦軍司令官帕西瓦爾中將於晚上8時半宣布無條件投降,逾8萬名英國、澳洲、印度等守軍淪為階下囚,新加坡從此進入了3年零6個月的“昭南時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新加坡失陷”。 新加坡淪陷是亞洲現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這之前,英國報章把新加坡形容為“堅不可摧的堡壘”。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的新加坡轉眼便落入日軍手中,對英國的作戰努力以致整個大英帝國,不啻一記沉重的打擊。連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也不得不承認,這是“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也是規模最大的投降”。

日本統治

日軍接管新加坡後,將「新加坡」一名改為「昭南特別市」即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其中「昭南」一詞亦指作南方之光)。然而日本的這一點南方之光不但給新加坡人民帶去了無盡黑暗,更將日本自己這個已經瘋狂並喪失人性的民族引上了最後一段征途。

檢證

日本對於新馬華人的存在早就憤恨不已欲除之而後快,他們認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之所以陷入僵局就是因為有這些華僑在背後捐款捐物,所以日軍接管新加坡三天后,司令官山下奉文便命令部下“將潛伏著的持敵對態度的華僑連根剷除,以絕我軍作戰的後顧之憂”,並要求在三天之內完成。按計畫,大約有5萬名華僑在屠殺之列,這是根據日僑提供的《華僑抗日名冊》決定的。“檢證”的對象主要包括:
1.所有在南洋華僑籌賑會中積極活動的人士;
2.所有給籌賑會捐過款的富裕人士;
3.所有南洋華僑救國運動領袖陳嘉庚的追隨者;
4.所有中國海南籍人(在日本人眼中,海南人均屬共產黨分子);
5.所有在中日戰爭以後來到新加坡的中國出生華人(日本人認為這些都參加過抗戰,或厭惡日軍侵略及逃避日軍徵用而到這裡的);
6.所有紋身的男性(在日本人看來,紋身的男子都是私會黨徒,而私會黨都是抗日的);
7.所有參加過義勇軍,幫助英軍抵抗日軍者;
8.所有公務員中可能親英之人士;
9.所有擁有武器,並嘗試擾亂治安之人士。
從2月19日起,日軍即下令所有幾十萬華人分區集中到幾百處場所“檢證”。華僑通常被要求自帶幾天干糧前往指定地點等候。他們擁擠在一處睡臥不得,連日飽受日曬風霜之苦。好不容易熬到受檢之時,便須連過幾關台灣線人和日軍官兵的審查和盤問。
而實際上,儘管有《抗日華僑名冊》(新加坡的日本僑民和柔佛州警方有關人員提供)和漢奸的協助,但要在短短几天內,從七八十萬華僑中甄別出五六萬名“抗日分子”,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整個“檢證”過程實際上充滿了“兒戲”: 有的“檢證”點專門拘捕有錢人,有的“檢證”點則專門拘捕戴眼鏡者,有的根據盤問職業來判斷,有的根據衣著相貌判斷,有的甚至通過抓鬮來決定,總之,生殺與否,完全憑日軍隨意支配。
那些僥倖過關的,被日軍在身上蓋一“檢”字放回,而被指認出來的華人則未經任何審判程式直接被卡車拉往郊外集中處死。那時的樟宜海灘是最大的行刑之地,一車一車的華人或其他新加坡人被拉到海邊,被負責屠殺的日軍以各種方式處死。活埋、餵毒、用軍刀砍殺、機槍掃射……後來為了節約子彈,日軍甚至把人綁成一串裝上船,開到離海岸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將人串推到海里……
日軍對於海灘上成堆的屍體並不處理,任憑潮水將其捲入海中,那些留在岸上的屍體逐漸腐爛,腐臭與血腥瀰漫在空中,海水和沙灘每天都被染紅,地獄的場景被日本人在人間刻畫的‘淋漓盡致’。據統計,新加坡在日治的這段時期內的死亡人數在7萬~15萬之間,這還不包括那些被送去其他地方修建鐵路或工事的人們。
日占時期資源嚴重缺乏。米價從一斤五元漲到五千元。日本軍政府於是定量供應糧食,成人每月可領4.8公斤,兒童2.4公斤。許多民眾必須在自家花園裡種植番薯、香蕉等農作物。政府也發行新的軍用票,俗稱"香蕉票",使其與殖民地時代的叻幣同值使用。可是隨著軍政府的濫印鈔票,其價值貶到100叻幣可換2380元軍用票。

發行紙幣

日軍統治時期東南亞發行的紙幣
日本香蕉票或稱香蕉幣,俗稱為日本錢或日本紙,是日本統治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汶萊時期所通行的貨幣。實際使用年限從1941年末至1945年。香蕉幣為不具準備金的貨幣,面值最小是一仙而面值最大的一千元是1944年發行至1945年日本戰敗。日本軍用手票被稱為香蕉幣是因為十元面值的日本軍用手票印有香蕉樹,香蕉幣與叻幣(英屬海峽殖民地幣)等值。
日軍統治時期東南亞發行的紙幣日軍統治時期東南亞發行的紙幣
日本在統治新加坡的三年多的時間裡,沒給這座城市帶來任何的進步和發展,只留下了無盡的恐懼和傷痛。或許唯一有積極意義之處就是在意識形態上讓新加坡人的民族意識有所覺醒。新加坡人在二戰後突然意識到那些白色皮膚的英國人並非高高在上有著無限的權威,他們同樣會輸給亞洲人,他們逃跑和投降的時候比亞洲人要快的多。這一意識似乎加快了新加坡走向獨立的步伐。
此外,日治期間,日軍使用恐怖的手段打擊那些違反社會治安的人員,使得當時的社會犯罪率遠遠低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這一鐵腕政策被後來的李光耀政府借鑑,用高額的罰款及鞭刑絞刑等嚴厲的刑罰來震懾犯罪分子,以達到加強城市管理,降低犯罪率的目的。

事件相關

列強之爭

在19世紀的最後幾年裡,德國統一,美國崛起,沙俄又在遠東不斷擴張勢力,英國看在心裡,卻已無力再在全球範圍內一統天下了,因此,英國開始想盡辦法保住它在亞洲的先機和利益,它需要尋找一個‘馬仔’或‘小弟’幫自己守著亞洲地盤,不讓沙俄占了便宜。而此時的日本尚未完全擺脫淪為殖民地的危險,列強與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還未廢除,國力也還未強盛到可與西方國家抗衡的地步。但日本通過與中國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飽嘗侵略掠奪的快感,更加迫不及待地要對家門口的這個天朝大國‘大快朵頤’,因此也將染指中國東北的沙俄視作眼中釘。於是,英日兩國一拍即合。
1901年6月,日本首相桂太郎挑選曾經擔任駐華公使的小村壽太郎出任外相。小村上任之後,把締結英日同盟作為任內的首要任務。當從日本駐英公使林董那裡得知,英國有與日本結盟的意向後,小村立即著手去做堅持聯俄的元老重臣伊藤博文井上馨等人的說服工作。在桂太郎、小村和日本外務省顧問、英國人丹尼斯的努力勸說下,除伊藤博文外的所有元老都同意與英國結盟,井上馨甚至親自出面為英日同盟進行遊說。與英國結盟的障礙在日本政府內部基本排除了。

英日聯盟

1902年1月30日,英日兩國正式簽署《英日同盟條約》,對兩國在中國和朝鮮的利益作了秘密劃分,並在軍事互助和共同作戰方面達成了協定。條約簽訂後,日本人迅速將訊息通知了沙俄、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西方列強,當然也沒忘了通知清政府,不僅如此,還通過清廷的駐日公使蔡鈞,將這一訊息通知了中國各地的封疆大吏,如劉坤一張之洞等人。日本此舉可謂煞費苦心,它要讓各國都知道,今日之日本已非往日之日本,日本在東亞的擴張得到了世界第一強國——英國的支持。
英日同盟締結後,英國加速向日本供應新式軍艦和武器,使得日本的軍事實力進一步膨脹,具備了與沙俄抗衡的資本。倚仗著英國這個靠山,日本加緊了與沙俄在東亞地區的爭奪,並最終在中國的土地上挑起了日俄戰爭。在戰爭中,英國不但向日本提供了武器支援,還提供了大量軍事情報。通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英國軍艦和漁船,英國人密切監視著從歐洲駛向遠東俄國艦隊的一舉一動,並及時通知了日本政府,使得日本人準確地掌握了沙俄艦隊的動向,從而在對馬海戰中徹底打敗沙俄艦隊,最終贏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
日俄戰爭之後,沙俄在遠東的勢力一蹶不振。英國借日本之手消除了沙俄在遠東的威脅,但也因此失去了在歐洲制衡德國的一支重要力量。二者功過相抵,甚至得不償失。為了維護歐洲的“均勢”,英國不想讓日本過分削弱沙俄,因而一方面力勸日本在對俄談判中不要提出過於苛刻的媾和條件,另一方面則同意與日本續簽英日同盟條約,使日本不再擔心沙俄的報復。於是在1905年和1911年,英日又兩次續簽了同盟條約。
三次英日同盟條約,不僅使得日本在遠東的地位大為提高,而且日本利用戰爭獲得的財富發展國內工業並一躍成為英國的商業勁敵。尤其是在第二次英日同盟簽訂之後,日本利用英國的支持,一步步染指東亞大陸,不僅占領了中國東北的部分地區、吞併了朝鮮,甚至不顧英國的警告,大肆排擠英國東亞大陸的商業利益,使英國在東亞大陸上的各項“特權”大受侵害。1907年英俄結成針對德奧的協約之後,以沙俄為假想敵的英日同盟已無必要。隨後,英日兩國又在關稅問題上發生爭執,特別是英國國內害怕日本借《英日同盟條約》,把英國牽入日本與美國的戰爭之中,故而英國輿論界要求廢除英日同盟的聲音越來越高。
1921年,第三次英日同盟條約即將屆滿。因此,在年底舉行的華盛頓會議上,英日同盟的存廢成了列強爭論的重要問題。由於中國、美國以及大英國協中加拿大、南非和印度的強烈反對,再加上英國此時已是帝國斜陽,在經濟方面日益依靠美國,某些時候不得不看美國人的臉色行事,所以最後只好答應美國人的主張,用《四國條約》代替英日同盟,以體面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然而,在近20年的英日同盟保護下,日本已經從一個不起眼的島國發展成為列強不能忽視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這個曾被英國豢養的“小弟”終於向昔日的“大哥”揮起了拳頭,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將英國在東亞的勢力趕了出去,英國人20年前搬起的石頭最終砸到了自己的腳上。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當日本投降的訊息傳來,新加坡人民無不興高采烈,放鞭炮以示慶祝。恰巧這一天又是華人的中元節,許多人索性將香蕉票當作冥紙焚燒以祭在這場浩劫中死去的親人們。
山下奉文山下奉文
在9月英軍抵達之前,新加坡仍由日軍管理。但是日本的戰敗導致這些原本作威作福的士兵失去威信,新加坡已經差不多進入了無政府狀態。當年替日本人做漢奸的人大都遭到仇殺;商店遭洗劫一空;日本軍營遭焚。最終,1945年9月12日,政府大廈舉行了投降儀式。代表新加坡的是東南亞聯軍總司令路易斯·蒙巴頓將軍,日方則本來是由南方日軍總司令寺內壽一簽字。
雖然英軍的回來仍受到人民的歡迎,但是他們的威信已大不如前。在人民的眼裡,他們已經不是那么至高無上的了。英國於1945年9月5日恢復對新加坡的殖民統治,實施軍事管理。到1946年3月,軍管結束時,海峽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直轄殖民地,而檳城馬六甲則於1946年成為馬來亞聯盟的一部分,1948年成為馬來亞聯邦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