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雁

《春雁》是明代詩人王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通過描寫衡陽歸雁,不戀江南風光,春到衡陽便北返,抒發了詩人思鄉之情懷,同時也表現了對不願為官,願過漁樵隱逸生活的嚮往,全詩造意新穎,沉著蘊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雁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白雲樵唱》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恭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作品鑑賞,名家點評,

作者簡介

王恭,生卒年不詳,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閩縣(今福建福州閩侯縣)人。少游江海間,壯年落魄不羈,隱居七岩山。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受薦為翰林待詔.參與修《永樂大典》。書成後,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回鄉。是“閩中十才子”之一。《四庫總目》稱其詩“吐言清拔,不染塵俗,得大曆十子之遺意。”清朱炎則以“清言筒旨”、“獨師韋柳”論之。著有《白雲樵唱》四卷、《草澤狂歌》五卷等。

作品原文

春雁
春風一夜到衡陽
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道春來便歸去,
江南雖好是他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衡陽:今屬湖南省,在衡山之南、有山峰勢如大雁迴旋,名回雁峰。相傳北來的大睚到此不再南飛,遇春飛回北方。
②楚水: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湖。戰國時,楚國占有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浙的大部地區,這裡言楚,即指江南。
③燕山:在河北平原北側從潮白河谷到山海關,由西向東綿延數百里。這裡泛指北方地區。

白話譯文

一夜間,春風吹遍了衡陽城,雁兒盤算著路程,準備立刻從楚水邊飛回燕山旁。不要怪我春天一來就要回去,江南雖好,卻是他鄉!

創作背景

明成祖永樂四年,即公元1406年,詩人王恭被薦舉為翰林待詔,參與修《永樂大典》,書成之後,被授為翰林典籍。可是詩人厭倦仕途,於是辭官返回家鄉,這首詩便寫在回歸家鄉的途中。

文學賞析

作品鑑賞

的詩通常借秋雁南飛的形象,抒發在北方的遊子對南方家鄉的懷念,以及對北方艱苦環境的厭倦。這首詩卻相反,塞北雖苦,但終究是故土。這首詩構思別具一格,主題更上一層樓。
詩歌首句從春到衡陽切入,語氣中充滿歡欣。詩人一開章就說“春風一夜到衡陽”,仿佛“一夜”之間就可以完成從冬到春的歲序交替。乍看起來,好像有悖於常理,仔細一琢磨,這洋溢著人們對暖風乍至、大地春回的輕鬆喜悅之情,也從側面反映了雁兒正久久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因而對此特別敏感,暖風初至,便喜不自勝。
第二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大雁並不是因此贏得舒緩喘息的時機,而是產生急切離開的歸念,忖量著“楚水燕山”的漫漫征程,準備立刻從楚水之畔飛回燕山之旁。這一層跳躍,寫出大雁歸心的急切,可說是“聞風而動”,絕無猶豫。“楚”,當然是指大雁生活的南方;“燕”,卻是寒冷的北國,山水互文見義,正說明從南到北,這中間,要經歷千山萬水。“萬里長”顯示了大雁征程的遙遠。而此時的江南,春色佳麗,正好流連。對此,人們心頭困惑自然轉化為對大雁的質疑,不但詩人要“怪”,連讀者也要“怪”。
後兩句當然是大雁的回答——“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詩人用托物詠懷的手法,借春雁的口吻表達強烈的思鄉情感,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王恭是福建閩侯縣人,江南本來就是他的故鄉,他卻說“江南雖好是他鄉”,由此看來,詩中的“楚水”、“江南”並非確指某個地域或方位,只不過是一種借代性的語句,指的是享受榮華富貴的朝堂。因而本詩的主題不是表現對故鄉的執著的愛,而是表現了詩人想辭官歸隱、遁跡林泉,尋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園,也表現了詩人不願為官,願過漁樵隱逸生活的意趣。
本詩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取向不同,不寫秋雁南歸,寄託羈宦北方的士大夫對南方鄉土的思念,而是寫春雁,在春風吹到衡陽時,不計從“楚水”到“燕山”的“萬里”之遙、程途之苦,堅決要回艱苦的北方去。詩旨不在於區別南北地域,而重在表現不留戀溫柔富貴的官場,甘願終老田園過吟嘯自得的清高日子。
詩歌四句的結構,從棄優就劣這一違背常情的舉動,引出疑問,而後歸結到全詩的中心,有助於將主題表現得更鮮明,藝術手法上從反常突出正常,在引起驚詫後再以擬人的口吻亮底,加強了藝術效果。

名家點評

《元明清詩三百首鑑賞辭典》: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駱玉明:寫雁當然是為了寫人,以“江南雖好是他鄉”之句,表達自己不願享受官場之富貴,寧肯在家嘯吟自樂的心情。如果確是這樣,詩中著意翻新,又有一番深意在。
《長樂歷代詩詞賞析》:當代作家、編輯鄭黎明: 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少留。”王恭以“江南雖好是他鄉”表達了同樣的感情,指出自己不願享受京城官場之富貴榮華。寧願回歸故里與友人在吳航山水中嘯吟自樂。
《明詩三百首》:韻文學專家羊春秋:明寫春雁,實以自喻。結尾二語,尤有畫龍點睛之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