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白魚

星雲白魚

星雲白魚(學名Anabarilius andersoni),為鯉科白魚屬魚類,魚體長130—229mm;體長為體高的4. 6—5. 2倍,為頭長的 4. 5—4. 9倍,為尾柄長的4. 7—5. 7倍,為尾柄高的11. 6—13.0倍。在中國,分布於星雲湖等,多棲息於水體中上層。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星雲白魚
  • 拉丁學名:Anabarilius anderson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輻鰭魚綱
  • :鯉形目
  • :鯉科
  • 亞科:鮊亞科
  • :白魚屬
  • :星雲白魚
形態特徵,生境習性,簡介,

形態特徵

星雲白魚體長130—229mm;體長為體高的4. 6—5. 2倍,為頭長的 4. 5—4. 9倍,為尾柄長的4. 7—5. 7倍,為尾柄高的11. 6—13.0倍。頭長為吻長的3. 5—4. 1倍,為眼徑的4.0—4. 6倍,為眼間距的3. 3—3. 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2. 2—2. 6倍。
體長而側扁,頭後背部隆起,腹緣呈弧形,體高小於頭長。吻端稍鈍,鼻孔離眼較離吻端為近。口亞上位,斜裂,後端伸達鼻孔後緣的正下方,下頜長於上領,前端的小突起嵌入上頜的凹陷處。眼側上位,眼徑小於眼間距,也小於吻長。鱗很小,腹鰭基部具1狹長腋鱗。側線在胸鰭上方彎折明顯,沿體側之下半部向後延伸,最後入尾柄的中軸。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為後緣光滑的硬刺,起點位於腹鰭起點的後上方,約在吻端至尾鰭基的中點。胸鰭末端尖,伸達至腹鰭起點間距離的1/2或更後。腹鰭起點距臀鰭起點較近於距胸鰭起點,肛門緊靠臀鰭起點。臀鰭起點位於背鰭條末端的後下方,距腹鰭起點較距尾鰭基為近。尾鰭叉形,葉端尖,下葉略長於上葉。
下咽齒略側扁,末端鉤狀。鰓耙長大於其鰓絲長的一半,排列較密。鰾2室,後室末端鈍圓,其長為前室的1. 7倍。腹膜灰黑色。生活時體呈銀白色,背部淡青灰色,體側呈現藍色反光,各鰭淡黃色,眼上下緣紅色。固定後,背部灰褐色,光澤和紅色消失。

生境習性

棲息於水體的中上層,主要食物為枝角類和撓足類,兼食少量的水生昆蟲、藻類和水草等。1冬齡可達性成熟,產卵期為5—9月,喜在水深尺許、礫石底質及有溪河水注入處產卵,卵粘性,附著在礫石上。個體小,但肉細嫩,味鮮美,為該湖經濟魚類之一。

簡介

星雲白魚,產於星雲湖,個體小,俗稱“真白魚”,是星雲湖的特有魚類,形似撫仙湖的抗浪魚,與之稱為姐妹魚,但鮮甜之味勝於抗浪魚,歷來被當地人民視為魚中之上品。其分布區很狹窄,僅分布於星雲湖,就
星雲白魚星雲白魚
連與星雲湖有一天然渠道相通的撫仙湖,也因兩湖深度相差極大,水質迥異,作為魚類的食料生物也有很大差異。所以,撫仙湖內未發現星雲白魚,星雲湖裡沒有抗浪白魚,真可謂“兩湖相通,魚不往來”。這種高原狹生性魚類,曾經是星雲湖的重要經濟魚類,60年代初,星雲湖年產2.5—3萬公斤,占魚產量的6-8%,歷史上最高年份的產量占20%,在星雲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況“跳魚溝”只見溝不見魚
記者來到星雲湖畔的江川縣星雲白魚種群恢複試驗站,3畝大的地方分布著大小五六個魚塘。“怎么不見魚呢?”當地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四春說:“仔細看,還都是些小魚苗呢。”只見他手拿大網在水中一攪,水面上立即“銀色”翻騰,閃閃發亮——白魚寶寶現身了。
別說普通人,即使一些專家都很難分清星雲白魚和抗浪魚的區別,因為長得很像,它們被稱為姊妹魚,“從外形上來說,它們身上兩邊都有條線,不同的是星雲白魚腹部靠頭這邊的線有彎曲。”張四春一邊介紹,一邊把魚食撒在稍大的池子裡,這邊培育的是6厘米至10厘米的魚種,約有3萬尾,2009年就可做親魚(留做繁殖小魚)。從小在當地長大的張四春對星雲白魚並不陌生,小時玩耍的溝渠里,伸手就可以抓到白魚。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星雲白魚曾占星雲湖魚產量的20%左右,而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已瀕臨滅絕。
離試驗站不遠處有一條有名的“跳魚溝”,這是早前當地人利用星雲白魚逆水而上的習性捕魚而挖出的。溝仍在,卻不見魚跳。
“諾亞方舟”應運起航
還好,在星雲白魚徹底消失在人們視野前,江川縣開始為它們打造“諾亞方舟”。
2005年,星雲白魚種群恢複試驗站成立。2007年,星雲白魚人工繁殖首次獲得成功。通過人工繁殖——產卵——孵化——魚種培育——商品魚養殖等環節,以期逐步增加星雲白魚種群數量。
當地農民李富建從那時當上了白魚寶寶的保育員。“這些小魚認人呢,平時我敲敲水池邊,就圍著來了。”雖然常年一個人在這裡守魚塘,63歲的李富建卻樂在其中。每天早上7點半他就開始在魚塘撈水草,9點,他開始逐個敲水池:“它們知道該吃飯了。”老李嘿嘿笑著,在他眼中,這都是些按時吃飯作息的乖寶寶——早上9點、中午1點、下午6點,不到時間,丟了食也不來吃。
魚寶寶的飲食出乎記者意料:早晚雞蛋,中午來點豆漿。“當然,稍大點就可以正常吃魚食了。”老李說。2008年全部魚苗可以養到10萬尾,2009年,它們中一些將會作為繁殖下一代的親魚留下,另一些將有機會回到老家星雲湖逐漸恢復自然種群。
前愁款後防賊前路漫長
從試驗站到星雲湖,直線距離不過500米,但星雲白魚是否能在星雲湖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存空間、藉此擺脫滅絕的厄運還是未知數。
“一個種群數量減少到瀕危這個程度,就算沒有外界影響,它也會自然滅絕,所以要盡力增加其種群數量,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張四春說,這艘“方舟”還能行駛多遠也是他所擔憂的。
“首要就是資金問題。”張四春算過,試驗站每年維護費用在3萬元左右,幾乎都靠縣裡撥款維持,“這項工作,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曾有人來找張四春,想買些星雲白魚回去或是攬客、或是一飽口福,價格由張四春開。“我這是要保星雲白魚這個種的,繁殖都還不夠呢,怎么可能賣給你們吃?”不過,夜裡就得辛苦老李防賊了,“聽說我們這裡養著白魚,有人就悄悄來偷。”
張四春和同事們正積極申請資金支持,他們謀劃著名把試驗站從3畝擴大到10畝,修建孵化池、苗種培育池等必要設施的同時,兼養一些其他魚種,以魚養魚,保證星雲白魚的人工養殖,讓白魚寶寶能回到星雲湖自力更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