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載干涉雷達在地表形變監測中的套用研究

《星載干涉雷達在地表形變監測中的套用研究》是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郭小方、范景輝、劉聖偉、葛大慶、王毅、王艷、夏耶、楊蘇明、塗鵬飛、張登榮、姚國清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載干涉雷達在地表形變監測中的套用研究
  • 成果登記號:20110023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10023
項目名稱
星載干涉雷達在地表形變監測中的套用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主要完成人
郭小方、范景輝、劉聖偉、葛大慶、王毅、王艷、夏耶、楊蘇明、塗鵬飛、張登榮、姚國清
研究起始日期
2004-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7-12-01
主題詞
災害性地表形變;星載干涉雷達;基於相干目標的DInSAR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星載干涉雷達(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術是對地觀測領域的前沿方向之一,它通過兩副天線同時觀測(單軌雙天線),或者兩次近似平行重合軌道的觀測(重軌單天線),獲取同一區域雷達目標的後向散射回波信號,提取其相位信息,再結合衛星軌道參數等相關信息來提取地表高程信息。進而,合成孔徑雷達差分干涉測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技術則能以亞厘米級的精度獲取地表形變信息,其得到的形變結果彌補了傳統測量點位稀疏的缺點,具有大面積、快速、準確的優勢,套用潛力巨大。 項目解決了區域性地面沉降InSAR監測中的若干關鍵技術問題,已建立了利用InSAR技術進行大區域地面沉降信息提取的工作方法和技術流程。已完成了我國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和汾渭谷地三大地面沉降區20多萬平方公里範圍的監測與調查,連續獲取了2004-2009年的地面沉降監測成果,查明了主要地面沉降區的分布與發展過程,實現了重點城市、重要經濟區帶、重大基礎設施周邊及沿線的地面沉降連續精細監測,成效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