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載實驗

星載實驗

星載實驗又稱,衛星搭載實驗。利用發射的衛星進行相關實驗。

宇航元器件搭載試驗是驗證元器件在套用狀態下的工作可靠性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的有效方法,是推動元器件成熟和宇航套用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國內外航天新技術試驗的重要試驗項目之一。

2005年,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科學家在廈門宣布,我國首次進行的水產太空育種航天衛星搭載試驗獲得成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載實驗
  • 外文名:Onboard test
  • 一級學科:航空航天
  • 二級學科:航天原理
  • 又稱:衛星搭載實驗
  • 類型:理論術語
宇航元器件搭載試驗,太空育種搭載試驗,我國衛星搭載實驗取得巨大成果,

宇航元器件搭載試驗

宇航元器件搭載試驗是驗證元器件在套用狀態下的工作可靠性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的有效方法,是推動元器件成熟和宇航套用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國內外航天新技術試驗的重要試驗項目之一。美國EXPLORER系列衛星主要進行空間環境效應的探測和對套用的影響研究,開展了有關元器件技術、產品飛行驗證試驗。新盛世計畫是美國NASA在1990年代中期提出的新技術空間飛行演示試驗計畫,其目的是滿足未來空間科學任務的需求,降低未來空間科學任務採用新技術的風險。該計畫將元器件演示驗證試驗列為重要內容,在DS1、EO1、ST5、ST8衛星中,分別針對微電子設備、Ka波段固態功率放大器、超低功耗CMOS器件和高可靠多CPU處理器開展演示驗證試驗。
我國對太空飛行器也開展了元器件飛行試驗。1980年代,國產CMOS電路在東方紅系列通信衛星上通過飛行搭載試驗,逐步實現了國產化配套;國產存儲器通過地面驗證和在軌套用飛行試驗驗證,已替代進日產品,並實現宇航型號批量套用;另外,在一些新技術試驗衛星中,也安排了國產元器件搭載試驗驗證任務。在太空飛行器需求的牽引以及國家重大專項的帶動下,將會有更多機會選取更多的元器件開展搭載飛行試驗。
元器件搭載飛行試驗實施主要有三個途徑:技術試驗衛星安排元器件專項搭載項目,套用衛星首發星或能夠提供元器件搭載的業務星,利用空間實驗室等建立元器件飛行驗證平台。其中,空間實驗室具有長期運行、有人值守、資源豐富等特點,具備試件長期外太空暴露和回收的條件。神舟飛船已開展固體潤滑材料暴露試驗,並通過航天員太空行走實現試件回收,獲得重要數據。

太空育種搭載試驗

利用先進的太空育種技術,人類已經吃上個大味美的“太空茄子”、“太空黃瓜”等蔬菜瓜果。2005年,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科學家在廈門宣布,我國首次進行的水產太空育種航天衛星搭載試驗獲得成功。也許要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吃上“太空紫菜”、“太空蝦”等高產而又美味的“太空水產”。
2005年8月29日,我國發射的第21顆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成功回收,它在太空停留了27天。這項被命名為“鯉魚躍龍門”的航天搭載試驗,是國內首次利用太空進行水產育苗的研究。在首飛太空的國產水產種苗中,包括了魚、蝦、貝、藻的卵子、種苗和微生物組成的總計14個樣本,廈門盛產的壇紫菜和豐年蝦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由於太空中存在著地面沒有的高能粒子輻射和宇宙射線輻射,太空重力僅為地面重力的百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利用火箭與衛星把生物的種子或生命體送入太空,可以利用太空的微重力和太空強宇宙射線輻射等綜合因素,誘導生物的種子或生命體產生變異,返回地面後,培育篩選優良變異的性狀,產生優良新品種。

我國衛星搭載實驗取得巨大成果

1996年10月20日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科學探測和技術實驗衛星。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總體部在該衛星上進行多項科學實驗。衛星回收後,三個多月來科學家們對空間實驗的科學樣品、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處理,取得了一批具有科學價值和套用前景的重要成果。
國內首次採用自動調焦的CCD顯微攝像裝置和VTR視頻記錄裝置記錄了氧化物晶體材料的熔融、液流、結晶等全過程。在空間微重力條件下溶體表面張力對流、結晶過程等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我國一種套用於空間材料科學研究的空間晶體生長功率移動組合爐及其數據採集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首次在衛星上開展了系統的、有一定規模的、分層次的空間生物學效應實驗,進行了動物、植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細胞組織5個方面8個項目33個生物樣品的空間培養、育種和機理研究;研製成功能進行多種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具有一定生態條件控制的“空間通用生物培養箱”。樣品回收後的三個月後經研究表明這次實驗取得了幾項我國前所未有的突破性結果和一些有創新意義並具有實用價值前景的成果:如第一次完成空間高等植物萌發和幼苗生長;第一次獲得微藻空間生長的種群動力學曲線;第一次獲得腦細胞空間培養物;第一次完成世代昆蟲空間孵化發育;獲得了高抗鹽的固氮藻株以及通過空間育種獲得了優良食用菌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