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經

星經

《星經》又名《甘石星經》,為古代天文星占著作。據傳是甘公石申所作。《星經》分上、下二卷,以星座名為標題,按星官論述,附星座圖形,言星象占驗,夾有少量天文數據(入宿度和去北辰度)。據今考證與計算可知,不少天文數據仍為戰國之舊。但本書內容與《史記》、《漢書》等引文均異,又星官不全,故歷來認為今各本《星經》大抵為唐人拾遺輯佚之作,復經千餘年的散落與傳抄而成。書雖有偽,然其所輯天文資料並不偽,可與《史記·天官書》、《靈台秘苑》等書對照,作為研究漢族古代天文與星占演變的重要參考文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經
  • 外文名:Star by 
  • 別稱:通占大象歷星經
  • 出處:甘石星經
  • 地區:中國
古籍簡介,書目提要,四庫提要,

古籍簡介

按照《續漢書·天文志上》中“軒轅始受《河圖》、《斗苞授》,規日月星辰之象,故星官之書自黃帝始”的說法,蓋圖的起源似可上溯到遠古時代,但從前引《周髀算經》中有關於蓋圖的敘述及《漢書·天文志》的第一句就是“凡天文在圖籍昭昭可知者,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可知其起源的時代最遲不會晚於西漢。
《晉書·天文志上》在敘述了春秋戰國時代的一些天文學家時有“皆掌著天文,各論圖驗”之語,並談到西晉“後武帝時,太史令陳卓總甘、石、巫成三家所著星圖,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為定紀。”由此看來,蓋圖的產生極有可能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它直到清代仍有跡可尋,應該說是一種歷史最為悠久的星圖了。

書目提要

《星經》淵流甚早,流傳演變亦甚久。今有明陶宗儀《說郛》本(委宛山堂本)、明《漢魏叢書》刻本、明毛晉《津逮秘書》本、明顧玄緯《小十三經》本、《道藏》本、清王謨《漢魏遺書鈔》本、《五朝小說》本等,均較晚。《叢書集成初編》據《漢魏叢書》本影印,後附王謨跋。今以此本為底本,參校《道藏》本《通占大象歷星經》。原書有示意圖,讀者閱讀時可參考伊世同《全天星圖

四庫提要

不著撰人名氏。晁公武《讀書志》載《甘石星經》一卷,注曰漢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舍恆星圖象次舍,有占訣以候休咎。《隋書·經籍志》,石氏《星簿經贊》一卷,《星經》二卷,甘氏《四七法》一卷。是書卷數雖與《隋志》合,而多舉隋、唐州名,必非秦、漢間書也。所載星象,今亦殘闕不全,不足以備考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