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鎮

星海鎮

星海鎮(寧夏隆湖扶貧經濟開發區)前身為1983年設立的隆德縣移民吊莊,1992年成立寧夏隆湖扶貧經濟開發區,2003年和2004年分別移交石嘴山市和大武口區管理,2009年2月設立星海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星海鎮
  • 別名:潮湖、隆湖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3個社區
  • 電話區號:0952
  • 郵政區碼:753000
  •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
  • 面積:總面積140平方公里
  • 人口:5.5萬
  • 方言:西海固方言
  • 氣候條件:中溫帶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星海湖(北沙湖)
  • 車牌代碼:寧B
地理環境,行政規劃,基礎設施,經濟發展,農業布局,社會事業,旅遊資源,

地理環境

星海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萬畝;共轄8個行政村、3個社區,總人口5.5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6萬人。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星海鎮已經由一個經濟欠發達、交通不方便、貧困面大、生態嚴重惡化、土地高度鹽鹼化、村莊面貌髒亂差的移民吊莊點,快速發展成為城郊型設施農業特色鮮明、工業企業規模化發展、城鄉面貌大為改觀、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眾生產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的跨越式發展的經濟開發區,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譽為我國“扶貧開發史上的一大創舉”。星海鎮先後被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榮譽稱號。

行政規劃

星海鎮轄8個行政村3個社區:星海村 棗香村 祥河村 隆惠村 臨湖村 星光村 富民村 果園村鐵東社區 古香社區 東湖社區
星海鎮

基礎設施

星海鎮是石嘴山市“三城三鎮”建設的重點,也是大武口區城鄉一體化的主戰場。按照“一湖兩翼”城市建設格局和“城市新區、經濟轉型試驗區、生態宜居示範區、文化旅遊特色區”的發展定位以及打造“塞上湖泊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城市形象,大武口區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設計了星海經濟區,規劃總面積140平方公里,人口約13萬人,同時完成了星海經濟區基礎設施豎向規劃和修建性詳規。堅持“集中大莊點、建設大社區”的思路,加快民居改造,新建星海家園和六站康居工程等“塞上農民新居”,將失地農民和拆遷農民集中進行安置,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觀,一站村大社區已成為自治區新農村建設的示範點。加快一站小城鎮建設,建成了文化體育廣場和沿街商住樓建設工程,完成了農貿市場改造和綜合市場建設;建成了垃圾收集轉運站,實現了農村垃圾的集中收集處理。實施了沙湖大道、浴山潭大街、隆湖大道、星海三號路等道路建設工程,拉開了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框架。
城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經濟發展

星海鎮緊緊抓住石嘴山市被列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點城市、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的機遇,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建成了太西循環經濟示範園和產業轉型示範園。太西循環經濟示範園年產2萬噸活性炭擴建項目、年產30萬噸水泥粉磨項目、2×50兆瓦的熱動力站項目正在組織實施;產業轉型示範園總占地面積96萬平方米,劃分為中藥廠區、醬油醋廠、牛羊肉加工區、農產品加工區和金屬製品加工區,配套實施道路硬化、鋪設供排水管網、綠化、供電、建設排污泵站等。正在辦理項目規劃手續,已有濟仁中藥廠、農產品冷藏配套、環保建材項目擬入園。2009年,星海鎮完成各種稅收收入8900萬元,完成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5.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00元,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767萬元,比1992年增長了18倍和17倍。
星海鎮

農業布局

一是大力調整設施溫室種植結構。及時調整日光溫室種植結構,新引進了油桃、乳瓜、葡萄、草莓、杏等新品種,占設施蔬菜種植的20%,年純收入每棟提高了1萬元。加快溫棚流轉,共流轉溫棚528棟,成為中糧集團番茄育苗基地,實現了產業化經營。
豐收的喜悅豐收的喜悅
二是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8萬元,對春季水利設施進行了維修,共維修渠道5公里、斗門21座、鋪設涵管280米,確保各類水利設施正常運行;配合做好土地整理項目、富民村土地占補平衡項目和隆湖生態治理項目,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是大力發展勞務產業。星海鎮把發展勞務經濟、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作為促進統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充分運用各項政策,以技能培訓為抓手,重點開展電工、電焊工、瓦工、抹灰工、園林綠化、家政、餐飲及客房服務等就業前景好的專業,著力打造勞務品牌,實現由低層次的體力型、數量型向高層次的技術型、質量型轉變。並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的引領作用,實現勞務轉移的組織化、規模化,推進了勞務產業快速發展。

社會事業

星海鎮大力實施教育強區戰略,對轄區中國小進行科學整合,不斷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高度重視農民就業創業,通過就業培訓、創業支持、勞務輸出等措施,幫助農民提高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入推進城鎮養老保險、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逐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大幅度提高。紮實推進計畫生育工作,全面實施“五免一救助”政策,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三無”創建目標。加強統戰和民族宗教工作,星海鎮被國務院評為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加快農村文化建設,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有體育場地設施的目標任務,實施了“一園帶動五個一”工程,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星海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旅遊資源

星海文化產業創業城
星海文化產業創業城石嘴山市星海文化產業創業城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星海鎮星海村,北依石嘴山市區、東接沙湖大道、西連國務院直屬口“五·七”幹校博物館、毗鄰沙湖旅遊區。星海文化產業創業城一期工程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共建二層商業樓180套,總投資2200萬元,全部為仿古建築風格,配套停車場、拍賣廳、展廳和電子監控系統、寬頻上網等設施,二層商業樓工程已於2008年底完工。2009年6月6日舉辦了星海文化產業創業城開業慶典儀式,已有70家經營商家入駐,主要以書畫、古玩、瓷器、玉器、奇石等經營項目為主。二期工程新建二層商住樓54套,在東側建標誌性牌坊一座,總建築面積7100平方米,總投資800萬元。該工程已於2009年底完工,已陸續引進奇石、雕刻、書法繪畫、民間手工藝製作等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項目落戶。星海文化產業創業城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優惠的招商政策、真摯的誠信服務面向全國招商,為入住的客商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經營平台。星海文化產業創業城已成為石嘴山市規模最大的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和創業富民基地,對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了積極的作用。
星海鎮
石嘴山市五七學校歷史博物館
石嘴山市五七學校歷史博物館是在國務院直屬口五七學校原址上規劃建設的一座再現“文革”期間博物館國務院直屬口千名機關幹部、家屬、子女勞動、工作、學習經歷的歷史博物館,坐落於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隆湖一站,占地面積8520平方米。1966年5月7日,毛澤東看了解放軍後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後,給林彪寫了一封信。這封信統稱《五七指示》。在這一指示精神的鼓勵下,中央國家機關的9萬名工作人員,1萬名工勤人員,3萬名家屬,5000名知青先後在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創建了106所“五七”幹校。
五七幹校博物館五七幹校博物館
在我區的幾所中央國家“五七”幹校中,尤以石嘴山大武口區星海鎮星海村(原西大灘)國務院直屬口“五七”幹校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該幹校成立於1968年10月,撤消於1972年4月,歷時四年多,是國務院機關根據周總理的“四條指示”所創建的。主要包括從國務院機關下放的1881名幹部、家屬(不包括14歲以下的200多個孩子)。這些人中不僅有40多名省部級領導幹部,還有葉籟士林漢達、倪海粟、周有光等著名學者、知名人士。這些幹部職工儘管身處逆境但是那種蓬勃向上的樂觀精神和崇高的理想沒有動搖,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仍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極開展生產勞動,特別是葉籟士、林漢達、倪海粟、周有光等老同志在勞動之餘經常一起探討語言文字改革方面的問題,他們這種精神值得學習。
五七”幹校撤消後,人員一部分回京,一部分到石家莊某飛機製造廠繼續勞動鍛鍊。由“五七“幹校創辦的造紙廠移交平羅縣成立了國營平羅縣農場。
時隔40年後,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原國務院直屬口“五七“學校遺址上建設“五七”學校歷史博物館旨在體現當時國務院直屬口機關幹部在此勞動鍛鍊、艱苦創業、勤奮學習的歷史場景,集中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智慧和文明成果。館內陳列有反映幹校學員及家屬生產、生活場景的各種實物1200多件,其中綜合館內容分為9個篇章,23個單元,陳列展出的實物500多件、圖片1200多張、文字資料500份。原址館內容分為6個部分,其中以勞動工具、勞動生產場景及歷史原貌的再現,重點突出當年老幹部、知識青年居住及使用過的生活用具及部分有價值的實物。
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館於08年8月29日正式開館,並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