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門縣

易門縣

易門縣地處雲南中西部,玉溪市西北,東與安寧市晉寧區相接,南連峨山,西和雙柏綠汁江相望,北部與祿豐縣安寧市兩縣市接壤。隸屬玉溪市。東南距玉溪市機關駐地紅塔區146公里,東北距省會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級公路從縣城可直達昆明、楚雄等地。縣域東西橫距44公里,南北縱距57公里,總面積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總人口177110人(2010年)。政府駐地龍泉鎮

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易門縣
  • 外文名稱:Yimen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雲南玉溪市
  • 下轄地區:轄7個鄉鎮
  • 政府駐地龍泉鎮
  • 電話區號:0877
  • 郵政區碼:651100
  • 地理位置:地處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
  • 面積:1571平方公里
  • 人口:173001人(2010年)
  • 氣候條件: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 車牌代碼:雲F
  • 行政代碼:530425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形,氣候,行政區劃,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教育,交通,民間文化,民間舞蹈,民間節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

歷史沿革

易門古為梁州地。
易門縣地圖易門縣地圖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縣,名雙柏,屬益州郡所領雙柏縣,轄境包括今易門、雙柏、新平。
東漢同於西漢。
蜀漢時屬庲降都督領、建寧郡。。
南朝齊梁之際,屬晉寧郡,實為爨氏據有。
初屬鉤州,更名唐封。南詔國時,屬拓東節度轄地。大理國時屬鄯闡府,為高福世守之地。
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門立夷門千戶所,屬巨橋(今昆陽)萬戶府,十三年(1276年),改為置縣,因縣“西有泉曰夷源,訛作易門,”隸屬中慶路所領昆陽州。
朝時,屬雲南府昆陽州。
代因襲未變。
民國時屬滇中道。

地理環境

位置

易門縣地處雲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於北緯24º27ˊ-24º57ˊ、東經101º54ˊ-102º18ˊ之間,東與安寧市晉寧區相接,南連峨山,西和雙柏隔綠汁江相望,北部與祿豐縣安寧市兩縣市接壤。縣城龍泉鎮縣。域東西橫距44公里,南北縱距57公里,總面積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
易門縣

地形

境內最高點為北部小街鄉甲浦老黑山頂雀窩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點是綠汁鎮南部爐房村旁易門與雙柏、峨山交界處的綠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徵為東、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蝕性盆地,東南面為中山河谷地帶,全境狀似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響,較陡峭,山谷相間、地形複雜。

氣候

屬中亞熱帶氣候,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立體氣候明顯,縣內具有熱帶到溫帶的氣候類型。2000年,極端最高溫度31.5℃(8月25日),極端高低氣溫-2.0℃(1月6日),全年平均氣溫16.3℃,日照數為1706小時,降雨量為856.9毫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1月,屬滇中專員公署,3月後屬玉溪專員公署。
1970年,後屬玉溪地區。
1997年,易門縣轄3個鎮、2個鄉、3個民族鄉。
2000年1月24日,撤銷易門縣龍泉鎮、方屯鄉,合併設立龍泉鎮。
2000年末,易門縣轄3個鎮、4個鄉。
2001年,全縣轄3個鎮、1個鄉、3個民族鄉。
2011年,撤銷龍泉鎮、六街鎮,設立龍泉街道、六街街道。易門縣轄2個街道、1個鎮、4個鄉。
轄區
截至2011年,易門縣轄有7個鄉鎮:龍泉鎮(縣城鎮)、六街鎮綠汁鎮浦貝鄉十街鄉銅廠鄉小街鄉

人口民族

2010年,根據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數據,易門縣總人口177110人。
易門縣少數民族分布在浦貝、十街、銅廠、綠汁、小街、六街等地。主要有彝族哈尼族回族苗族等22個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易門縣境內森林46萬餘畝。用材林主要為雲南松華山松翠柏、樟、滇油杉等26種,可供採集的中草藥材有龍膽草何首烏枸杞等240餘種,野生食用菌20餘種,香料、油料、植物15餘種。其中珍稀植物有黃杉、紅豆杉、櫸樹、紅椿、山茶、桂花、銀杏等19種,果木24種。境內有野生動物100多種,珍稀動物有穿山甲、小熊貓、白鸝、孔雀、鼯鼠等。
水利資源
水利資源蘊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萬立方米,大龍口水質優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鋅、白鈣、磁土、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等金屬非金屬。易門是雲南省主要銅礦產地之一,有大小礦點50餘處,鐵礦儲量2400多萬噸,大小礦點10餘個,瓷土儲量100萬噸以上。

經濟

綜述

2011年1-6月,易門縣完成現價生產總值159769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28953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391萬元;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677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2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3元,增加42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1元。實際利用國內縣外資金32460萬元。
易門縣浦貝鄉易門縣浦貝鄉

第一產業

2011年1-6月,易門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2897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1155萬元;畜牧業產值29579萬元;林業產值1250萬;漁業產值403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10萬元。小春糧食總產達1671萬公斤。其中:小麥總產1054萬公斤;大麥總產355萬公斤;蠶豆總產116萬公斤,比上年增產71萬公斤。小春油料總產463萬公斤。小春蔬菜總產5973萬公斤。

第二產業

2011年1-6月,易門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89531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15159萬元;規模以下工業實現產值74372萬元。在總產值中,礦冶業實現產值174521萬元;水泥陶瓷建材業實現產值43688萬元;食品加工業實現產值1424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38307萬元;實現利稅總額14670萬元;實現利潤8016萬元。

第三產業

2011年1-6月,易門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677萬元。在總投資中,民間投資26901萬元;國有投資43776萬元;工業投資26944萬元。實際利用國內縣外資金32460萬元。
易門縣實現財政總收入29658萬元,其中:中央收入10620萬元;省級收入2596萬元;市級收入5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6391萬元。地方財政支出完成34936萬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7025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237535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1349萬元。
易門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2268萬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4560萬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

教育

主要中學:易門縣民族中學、易門縣綠汁中學、易門縣六街中學、易門縣銅廠中學、易門縣小街中學、易門十街中學易門縣第一中學、易門縣浦貝中學、易門礦務局第一中學、易門縣方屯中學、易門縣職業高級中學
易門一中校園風光易門一中校園風光
主要國小:易門龍泉國小、浦貝國小、綠汁國小、六街國小。

交通

截至2010年,易門縣通車裡程達1651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05.2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客運站6個,開通營運線路70條,擁有客運車輛374輛、營運貨車1800多輛、各型拖拉機3000多輛。2009年1—11月,全縣共投入資金5997萬元,改造農村公路12條135.4公里,投資1000萬元對安易路進行了維修,總投資30多億元的易峨高公路改建工程順利開工,完成客運量86萬人次、貨運量800萬噸。

民間文化

民間舞蹈

漢族:龍舞、獅子舞、毛驢燈、鷸蚌舞、花燈歌舞、裝春、兒童舞等;
彝族花鼓舞彝族花鼓舞
彝族:花鼓舞、找老跺比、大娛樂、拜財調、花棍舞、煙盒舞、葫蘆笙、跳啞巴、巫舞等;
苗族:笛子詞、蘆笙舞、竹竿舞、鬥牛、青苗舞等。
哈尼族:花鼓舞、找老跺比、裝春。

民間節日

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是十街鄉彝族傳統節日中最為盛大的狂歡節日。
二月二
3月2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有“二月二”傳統戲會,外地遊客和本地百姓萬人匯集。易門縣“二月二”戲會是歷史最為悠久、名聲最為響亮、規模最為宏大、最具代表性的民眾性民間文化活動。
花山節
苗族“花山節”每三年舉辦一次。“花山節”,既有驚險刺激的鬥牛比賽,還有熱鬧十足的商貿街,當地苗族民眾還自編自演了精彩的民族文藝歌舞。極富濃郁的苗族文化色彩,吸引了附近村寨各族民眾紛至沓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2006年易門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申報以來至今,該縣共有來自舞蹈、石雕、美術、根雕、器樂等方面的53個項目被列為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旅遊

易門風景名勝約三十餘處,景區景點分布於易門縣四鄉三鎮。易門風景名勝主要有譽為“滇西第一名勝”的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和聞名遐爾的大龍泉“二月二”戲會;有鐘奇秀麗被譽為“金三峽”的大谷廠水庫;有迄今1.5億年侏羅紀恐龍化石群等,還有靜樂庵、岔河、間歇泉、石蓮寺、馬頭山、雙龍寺、梅營珍珠泉、北山寺等景區。
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園,修於唐朝末年,是滇中夷人文化活動的中心。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明清以來倍受人們稱讚的“易門八景”之首,曾被清末著名畫家董一道譽為“滇西第一名勝”。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三山環抱,園內古木參天,亭閣別致,有古老的國家珍稀樹種櫸木和紅豆樹。園內泉水清澈。公園內建有占地13200㎡的國內大型的百鳥園,放養著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如白鷳、錦雞(國家二級保護)等。公園內,陳列著1987年在易門十街鄉腳家店發掘的恐龍化石,據專家鑑定已有1.8億年,年代僅次於雲南省的恐龍之鄉-祿豐恐龍化石。
靜樂庵,位於易門縣城北約30公里的六街鎮茶樹三賢村後1公里的山箐中,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前殿、左右廂房及十王偏殿、尼姑居室、廚房組成。寺內五株胸徑在一米以上的翠柏樹,擎天垂蓋,掩映著雄峙的山門,山門建築為十二角翹磚木雙檐結構,青瓦頂,上檐四角有綠色琉璃瓦龍尾翹起,下檐八角用黃色琉璃瓦翹角,上下檐均用斗拱昂托,木柱兩棵撐起上檐,正大門頭橫額上書“雲岩勝景”四個大字,左右小門橫額分別上書“禪林”和“雙柏”,正面和後面石階上,各立有兩棵1.5米高的紅砂石望柱頭,望柱頭前石階上各雕有一隻紅沙石雄獅把守。大雄寶殿正座中央,以前殿相對應,此殿為一檐九檁木式歇山土木結構建築,面寬五間,分別為明間、次間、盡間,通面闊18.3米,通進深11.6米,通高14.7米。瓦面正脊正中有一呈金黃色琉璃瓦寶頂,高1.9米,兩頭翹角垂脊均用深綠色琉璃瓦鋪成內卷龍尾裝飾。瓦面正面有一組深黃色琉璃瓦鋪成的三菱形圖案。前廓檐柱為大雀式結構造型。分別有喜鵲、百鶴、騰龍、奔馬、雄獅、猴子、大象、麒麟、蓮花等空雕、浮雕。後廊通面由46幅古畫組成天棚。格子門共22扇,上格浮雕線寶花,中間為四瓣花對角空雕,下格為浮雕花及浮雕獸頭,上封頂橫貫“八仙過海”、“出水芙蓉”等古畫27幅。中殿於1955年失火焚毀。庵內所立的一塊孔雀花大埋石碑記。
靜樂庵靜樂庵
2001年8月3日,靜樂庵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2001年9月3日,靜樂庵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之一。
清涼寺
清涼寺,位於距縣城15公里的大谷廠村北半山上,原名孚佑庵。始建於元代二年(公元1272年),據“重修孚佑庵碑記”記載,孚佑庵重建於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再建於1996年。清涼寺址空曠開闊,泉涌清幽,涼風送爽,宛如桃源仙境。2001年8月3日,清涼寺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
龍泉大寺,位於易門縣城西3公里的大龍泉。龍泉大寺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據《續修易門縣誌》卷之七·風俗志記載:“二月二日,軍民備牲醴,官詣大龍泉祭祀、宴會、演劇。”大寺前堂樓上為官員觀戲之場所,又稱“官亭”。現存大寺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所建。面寬三間,通面闊12.6米,屬七檁小式大木楔架歇山一檐土木結構建築,層次為前廊、進深、後廊,通進深9.75米,通高12.7米,前廊檐柱為小雀式裝飾,有空雕騰龍、喜鵲、獅子等。大寺正面有台階及天井,占地263.5平方米。大寺左右廂房面寬均為七間,通面闊4.5米,通進深均為7.25米,均為一檐面層抬梁減柱硬山式土木結構建築。大寺前堂屬二檐三層七檁式的木楔減柱,減上層間架硬山土木結構建築,上層面寬三間,中下層面寬七間。整個大寺建築群占地933.13平方米。2001年8月3日,龍泉大寺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2001年9月3日,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之一。
龍泉大寺龍泉大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