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

易武(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易武,2011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榮獲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成為了湖南省陶瓷類第三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榮獲國大師榮譽的國大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專家評審。

中國工藝美術館珍藏了易武的《荷》;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了《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星雲大師珍藏了易武的《荷韻》、《荷趣》。作品多次參加香港日本新加坡南非台灣展出,深受海內外收藏家、國家級圖書館、國家級美術館廣泛珍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國大師 從事藝術陶瓷創作
  • 主要成就:國大師
  • 代表作品:《荷》、高溫釉下彩瓷傳統花鳥
  • 國家圖書館:珍藏了《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
  • 國家工美館:珍藏了《荷》
  • 星雲大師:珍藏了《荷韻》、《荷趣》
  • 作品展出地香港日本新加坡南非台灣
  • 出版社專輯: (一)《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
  • 出版社專輯: (二)《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選》
  • 出版社專輯: (三)《易武釉下彩藝術作品選》
國大師易武簡介,畫家易武簡介,易武茶山,緣起,八卦,武德,

國大師易武簡介

二、易武成為了湖南省陶瓷類第三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榮獲國大師榮譽的國大師
全國獲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榮譽稱號的有湖南省的易武大師、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院長何炳欽、各省(含台灣)16個陶瓷產區共64名陶藝家同時獲得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稱號榮譽證書。
中央電視台在新聞發布廳現場採訪國大師易武中央電視台在新聞發布廳現場採訪國大師易武
北京人民大會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政府權力機構,在此召開極高規格的國大師表彰頒證大會,這是國家給予國大師極高的榮譽和肯定,也是國家對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的大度、風範,更體現出國家對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極高的肯定、珍視。
三、全國各大媒體對易武等人在人民大會堂獲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高度關注並表示熱烈祝賀
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的評審和作品的展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這樣莊嚴、肅穆的國家最高殿堂召開隆重的表彰頒證大會,頒發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榮譽證書,成為了中國各主流媒體的頭條新聞: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中央電視台電視指南頻道、北京電視台,人民網、中國日報、解放日報、江南都市報、湖南日報、瀟湘晨報株洲日報、江西日報、瓷都晚報,鳳凰網、新浪網、搜狐網、和訊網、網易新聞網路媒體對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進行了報導,一些主流媒體對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進行了專題採訪和報導,並表示了的熱烈祝賀。
北京電視台報導人民大會堂頒發國大師證北京電視台報導人民大會堂頒發國大師證
四、易武陶瓷藝術簡介
·1992年有釉下彩瓷作品《三十六計》參加中央工藝美院在香港主辦的中國現代陶瓷藝術新展;
·1993年有釉下彩瓷作品《浮雕百壽》瓶代表湖南省工藝美術參加日本展出;
·1994年有釉下彩瓷作品《七星伴月》、《浮雕百壽》瓶參加新加坡陶藝展;
中央電視台視屏報導國大師易武作品中央電視台視屏報導國大師易武作品
·1996年中國中山市政府贈日本屬口市政府結為友好城市紀念瓷《浮雕百壽》瓶;
·1997年參加中央工藝美院、中國國際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在香港主辦的“中國當代名家特製陶瓷精品展”,並有釉下彩瓷作品《馬蹄蓮》載入《中國當代名家特製陶瓷精品集》;
·2001年《山果》瓶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陶瓷藝術與設計展中,獲中國美協陶瓷藝術委員會主任韓美林親筆簽名頒發“榮譽證書”,並載入《中國陶瓷藝術作品集》;
·2003年《三十六計》、《傳承》、《紋》三件瓷瓶在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陶瓷藝術與設計展中,獲中國美協陶瓷藝術委員會主任韓美林親筆簽名頒發的“獲獎證書”;
國大師易武在陶瓷泰斗秦錫麟家合影國大師易武在陶瓷泰斗秦錫麟家合影
·2005年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江珍藏了《浮雕百壽》、《年年有餘》二件藝術瓷作品;
·2005年易武陶瓷藝術業績被國內外發行的《收藏》封二專版介紹;
·2005年獲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2005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第一集),該專集已被中國國家圖書館編號永久館藏,並獲中國國家圖書館永久館藏榮譽證書,同年獲中國美術館存覽;
·2006年有三件釉下彩作品《年年有餘》、《生機》、《水仙》參加了在南非比利陀利亞由國務院新聞辦主辦的“感知中國”——《中國工藝珍寶展》,獲得好評,並獲榮譽證書;
星雲大師珍藏國大師易武荷韻、荷趣二件作品星雲大師珍藏國大師易武荷韻、荷趣二件作品
·2006年中國文聯 聯合國教科文國際藝術組織授予易武作品“中華藝術精品金獎”;
·2007年有釉下彩瓷作品《龍瓶》、《生機》參加了中國美術館“和諧之美中國釉下彩瓷專展”;
·2008年中國新聞社出版的《中國新聞》“當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名家作品專輯”中共15版介紹易武代表作品“孫子兵法十三篇釉下彩藝術瓷”等作品;
·2008年易武陶瓷藝術作品 榮獲“國家地理標誌醴陵瓷器”;
·2008年被聘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專家評審;
·2008年釉下彩作品《荷》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館藏,並頒發館藏榮譽證書;
何炳欽和易武一同在人民大會堂獲國大師榮譽何炳欽和易武一同在人民大會堂獲國大師榮譽
·2009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享譽國際的星雲大師收藏了《荷韻》、《荷趣》 釉下彩作品;
·2010年獲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2010年被聘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專家評審;
·2011年《菊》、《敦煌菩薩》參加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春拍;
·2011年《年年有餘》參加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秋拍;
·2011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榮獲 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
·2012年《紋》參加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2年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春拍;
·2012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選》(第二集);
·2013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易武釉下彩藝術作品選》(第三集)。
五、溯源追遠—易武作品
在中國美術界“85美術新潮”發生時,我與易武大師相識,共同選擇了從事藝術作為自己的歸屬,我們都出生在湖南的瓷城,在湖南這塊文化沃土從小就受到藝術的影響和薰陶,更接受到了傳統的專業訓練,我選擇了繪畫作為自己終生的追求,易武大師選擇了一門把土與火完美結合的藝術-陶瓷藝術作為自己的奮鬥領域。我一直信仰中國水墨及陶瓷藝術的內在精神,對於一個中國藝術工作者而言,中國的陶瓷藝術傳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哲學的載體,靈性的足跡,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國大師易武作品國大師易武作品
藝術是相通的,我在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留學期間,詳細的學習了西方藝術的繪畫基礎感受到西方的藝術也很注重厚重,樸實,這一點和中國傳統藝術不謀而合,只是我們處在一個太焦躁,太功利的時代,在這樣的環境下,易武大師能做到不隨波逐流,堅持傳統訓練與創新,形成自己與眾不同的筆墨語言,形成自我的風格體系是多么的難能可貴。易武大師是我十分讚賞的陶瓷藝術創作者,我也一直非常欣賞他的陶瓷作品,他的作品都表現著人與自然親近,和諧的關係,富有哲理性和詩性,易武大師的作品中都反映著一種“大雅平淡,關乎神明”的質樸感,所謂“平淡”就是質任自然,不牽強,不雕琢,溫婉平和,由淡而靜,由靜而玄遠,處處透露出率性質樸之本性,相信這也是易武大師作品會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享譽國際的星雲大師珍藏的原因之一。
觀賞易大師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在瓷胎上用筆的暢快淋漓,筆觸活潑富有生氣,在營造畫面力度節奏的同時還凸顯出情感的承載力,易武大師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建立起了一種情趣化,生活化的創作意識,給現代陶瓷設計、藝術注入了一種嶄新的審美因素,強調著人對自然地適應性,並深入生活,體味生活,所有作品都秉承著藝術源於生活的主張,充滿了生命力與現實感染力。
國大師易武的作品已被香港唐苑藝術館珍藏國大師易武的作品已被香港唐苑藝術館珍藏
中國在數千年的藝術行為中始終是積極向上的,高雅的,是以暢自然之神而物我兩忘,上達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而易武
大師更是一位在現代陶瓷設計、藝術中表現文人的理念,比較成功的一位大家,他不僅是陶瓷設計、藝術的實踐家,而且善於學習和思考,將中國傳統的陶瓷製作方法不斷加以改良和創新,以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不流於表面,把傳承和發展作為陶瓷設計、藝術和創作的根本,並一貫保持著一顆平靜的心,真誠地投入到現代陶瓷設計、藝術創作實踐中。
神於好,精於勤,成於悟,易武大師陶瓷藝術作品更多的體現了人文精神和氣息,沉著渾厚而重傳統,清逸秀潤而多新意,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精神飛動。
國大師易武作品被香港唐苑藝術館珍藏國大師易武作品被香港唐苑藝術館珍藏
·《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的出版發行
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 國 美 術 館 存 覽
中國國家圖書館編號館藏
中國工藝美術館館藏
湖南美術出版社於05年、12年、13年三次出版發行 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專家評審易武先生所著的《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該專集具有一定的學術性、藝術性,是釉下彩藝術瓷的專著,也是目前國內醴陵釉下五彩藝術瓷彩版發行量最大的一部專著。該專著的出版發行為中國醴陵釉下五彩藝術瓷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
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大師易武作品集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大師易武作品集
《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是醴陵唯一榮獲“中國國家圖書館”編號永久館藏的醴陵釉下彩瓷的專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檢總局根據易武的富有地域特色原創專著《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等重要資料,批准醴陵市政府獲醴陵瓷器國家地理標誌所有權,易武陶瓷藝術館榮獲國家地理標誌醴陵瓷器使用權。
《易武陶瓷藝術作品集》在2005年全國主要城市新華書店經銷。被中國美術館存覽、中國國家圖書館編號永久館藏、作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館藏、作品榮獲國家地理標誌。
作者採用雍正年間醴陵釉下五彩最傳統的手法創作,製作難度極大:是直接在生泥坯上作畫,高溫一次燒成,這對畫師技藝和燒成技術要求非常高,極少人才能以此方進行法創作、燒造。作品再現清朝時期早期醴陵釉下五彩藝術瓷風韻,效果極好,非常珍貴。
作者的陶瓷藝術創作顧及了整個造型設計、紋飾設計、坯體成型、紋飾彩繪、高溫燒成。最可貴的是:以上工藝全部是作者單獨一手完。是傾注創作者全部的情感,是和諧的樂章。陶瓷藝術是一種綜合的造型立體的藝術,講究造型、紋樣、色彩、肌理的多元性的藝術。
作者採用最傳統技法及多種手法創作的醴陵釉下彩藝術瓷作品,造型雄健、古樸、沉穩,釉色厚重、透亮、溫潤,具有柔和“奶油白”和“糯米白”之釉色。高溫釉下彩窯變瓷、跳刀藝術瓷,紋樣、色彩變幻莫測,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作品多次參加香港、日本、新加坡、南非陶藝展出。作品造型雄健,釉色古樸,呈現出古香古色的藝術效果,深受海內外人士、鑑賞家、收藏家喜愛,並被收藏。

畫家易武簡介

教授易武簡介
易 武,1948年11月出生,江西宜春市人。1973年調入宜春漆器廠任美工室主任。197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分配在江西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漆工藝研究和漆畫、壁畫創作,任第一工作室主任。1984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6年任江西省漆畫研究會秘書長。1987年任中國漆畫學會理事,1988年調入海南大學藝術學院任設計系主任(從事壁畫、室內設計等教學)至今。1993年至2008年為副教授、教授。2005年任海南省室內裝飾協會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2008年任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理事。1978年被分配在江西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後,每年均在宜春漆器廠蹲點4個月左右,進行漆工藝研究,設計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樣品及禮、展品共兩百多件套,出口12個國家和地區。1984年,漆器《牛耳暗台罐》、《赤寶砂花瓶》赴美國、加拿大展出。1978年28件漆器入選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其中12件被送往國外展出。1980年,漆器《雙鳳漆鼎》、《牛耳暗台罐》被選入人民大會堂江西廳陳列。1980年5件脫胎漆器入選全國漆器會議優秀作品展。1987年6月,漆器《花插》等5件新工藝產品和漆畫作品《日出》入選第三屆全國工藝美展,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1978年兩件脫胎漆器在《人民日報》發表,1980年8件脫胎漆器分別在《光明日報》、《中國導報》等發表。1980年“1579”漆器新工藝通過宜春地區科委鑑定,並投產。1987年11月江西省二級科研項目“漆藝、立漆、噴金電化鋁等新工藝新材料的套用”通過省級鑑定並投產。1984年,漆畫《出山之路》獲江西省政府文藝創作二等獎,並由中國美術館收藏。1987年,漆畫《溪邊溫馨》獲全國漆畫展優秀作品獎。1991年,漆畫《南島三月》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獲海南省美術作品一等獎。2006年,《金聖科技園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獲全國室內設計雙年展海南賽區金獎。

易武茶山

易武古茶山、古鎮,曾是"鎮越縣"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歷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後期成為了六大茶山中最熱鬧繁華的茶馬古鎮和茶葉加工、集散中心。據史料已載,清嘉慶、道光年間,易武山每年產乾茶70000餘擔。所產普洱茶就源源不斷地由騾馬隊運出,經普洱、到下關、過麗江、進四川,到達康藏地區,部分運銷印度、尼泊爾等國。 易武古茶山海拔656-2023米之間。海拔差異大,形成了立體型氣候,具有溫濕、溫暖型兩種氣候特點,不同的小區氣候條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態環境。 易武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熱量豐富,雨量充沛。茶區土壤,在熱帶亞熱帶季雨林成土條件下,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風化發育而成,主要為磚紅壤、赤紅壤、黃壤。各地土質呈微酸性反應,pH值在4.6-6.5之間。土壤養分積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機質含量4.6%以上,腐殖質厚5厘米以上。土層深厚,土壤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古茶樹分布區域植被生態系統保持較好,生長著諸如椿樹、香樟樹、榕樹、漆樹、董棕等高大喬木,氣生植物多,樹木、藤本植物繁茂,森林覆蓋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構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種植茶葉的理想之地。 "山山有茶樹,寨寨都種茶",這是易武鎮古茶山的真實寫照。全鎮擁有古茶樹主要集中分布於麻黑、易武兩個村委會的各個老茶山。 代表性古茶樹有:易武村落水洞茶王樹、銅箐河灑代大茶樹、颳風寨大茶樹。古茶樹特點為:茶樹分枝密,葉均水平著生;分枝級數較多,最多達四級;葉形多為長橢圓形,葉莖楔型,葉長葉寬脈對;色澤為綠或深綠色。 易武自古就以出好茶、出名優茶而著名。據茶葉質量檢測數據表明,這裡古樹茶葉品質優良的主要因素是:1.植被保護較完整,生態環境平衡,大氣無任何污染,古茶樹、古茶園四周森林茂密,山清水秀,養分充足,極有利於茶樹的自然生長。2.氣候濕熱,光、熱、水、土自然條件優越,使這裡的古茶樹常年生機盎然,發芽早,育芽能力強,芽肥大葉身葉背茸毛多顯毫。年可發多輪多次,年生長期長近10個月,2月下旬開採,11月中旬結束。3.內含物豐富,在相同條件下測試,易武古茶園茶葉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兒茶素指標,明顯高於其他產茶區的同類品種茶葉。 到2004年,全鎮茶葉總面積發展到1.7萬畝,其中古茶園和老茶園低改1.4萬餘畝,種植台地茶園3200餘畝,擁有茶葉種植隊9個,茶葉加工廠3個,家庭普洱茶作坊20餘家,乾毛茶總產量300噸,其中古茶園乾毛茶產量百餘噸:主要加工"七子餅"普洱茶、緊壓磚茶、綠茶。按照傳統丁藝加工的普洱茶,保持了傳統普洱茶的外型和品質,享譽國內外。 易武山茶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香氣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著一股幽瀾香,穀雨前後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強烈生津好,易武正山歷史上就是聞名中外的茶山。
易武(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
歷史:
易武地名為傣語,意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個花蛇洞地名有此而得。易武在唐代屬南詔銀生節度管轄,元代屬車裡軍民宣慰司,明隆慶四年(1570年)車裡宣慰將其轄地劃分為十二個版納時,稱版納整董,漢話則稱茶山版納。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雲南後將易武、倚邦劃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任將易武、倚邦劃歸車裡宣慰司管轄。清雍正七年(1729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對西雙版納進行改土歸流,將車裡宣慰司所轄的瀾滄江以東的六個版納規劃為普洱府,易武也隨之歸入普洱府,乾隆初年開始易武茶山成為普洱府的貢茶採辦地。進入民國後,1927年易武劃歸鎮越縣,1930年易武街成為鎮越縣治所駐地。
易武是雲南著名的古茶區,種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種茶,易武的漫撒山現在還保存有幾十畝數圍超過1.5米,樹高達20多米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這片特大古茶園樹樹齡已超過千年是濮人所種。
明朝中期漢人還沒進易武時,易武的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至少已種了五千畝以上的茶園,明朝末年江西和雲南石屏的漢人進入易武,開始在易武販茶或製作土特產品出售。1729年普洱府成立時當上易武土把總的伍乍甫其祖父便是早期到易武經商的石屏人。伍乍甫當上易武土把總後招募了大量的石屏人到易武開茶園,易武的老茶號全是石屏人創建,時至今日,易武人講話仍有石屏腔。
清乾隆年間是易武茶業快速發展的時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頒布了雲南茶法。雲南實行“茶行”制購茶,思茅總茶店撤銷。從乾隆初年開始,普洱府對茶的壟斷經營放寬,上萬的漢人湧入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園。開建新茶園,經過四五十年的拓墾,易武新增茶園3萬畝以上。到乾隆末年,整個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長德山樑上茶園呈帶狀連線,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園,處處是村寨,商旅來往不絕,驛道馬鈴聲充耳,一派興旺景象。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帶地主經濟出現最早的地方,與倚邦相比,易武的土司勢力要弱一些,易武武氏家族與朝廷的關係沒有倚邦曹氏家族那么緊密。至早在嘉慶末年易武土司勢力已開始動搖,嘉慶初年易武的茶商已開始向土司買土地,爭土地所有權,茶業的興旺,使新興的地主和商人們強盛起來,動搖了土司勢力的經濟基礎,道光年間發生的茶商茶農狀告武土司徇私枉法的事件即易武人說的“斷案碑事件”已可看出易武土司勢力的衰落,茶商勢力的上升。
清鹹豐後期,滇西發生了杜文秀起義,滇藏商道斷租,易武人轉而將茶主銷東南亞和香港。越南萊州、寮國風沙里成為六大茶山茶葉外銷的中轉站,有廣東商人在萊州設商號專收易武茶,而易武茶商也開始跑香港,到光緒年間易武經濟實力超過了倚邦,成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葉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內外商品流轉地,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設海關,說明當地易武的對外貿易規模已非常大。
進入民國後,易武人去香港的多起來,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在香港站穩市場,易武人設茶號、註冊商標的也多起來,從國民初年到30年代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樹幾個村寨就有茶號20多家。較大的有同慶號(莊主劉葵光)、同昌號(莊主黃備武)、乾利貞(袁謙祿等四位股東)同興號(莊主向質卿)、泰來祥(莊主黃衛中)、福元昌(莊主余福生)、同泰昌(莊主朱寶官)。
到了現代,隨著普洱茶的再次興起,易武又重現當年的風采。幾乎所有的普洱茶品牌都會推出易武地區的產品。其中以專注易武的福元號為典型代表,福元號為易武而生,深耕易武茶區,專一鑄就專業。經過8載沉積,易武福元號已經成為當下潛心高品質易武茶極負盛名的企業。

緣起

“易武”深究其意,就是將易經的理論套用到武術中並通過實踐從而成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
梁乃釗自幼受母親,著名武術家、佛學、易學家鄭抒靈的薰陶,從而對易經、道術、佛法、武術、書法等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結下了不解之緣。研易習武,幾十年來不斷探索及總結實踐經驗,在中華國學的套用上一展所長,從本人歷來獲得的榮譽以及獎項便可見一斑,更於中華國學專家中占有一席之位。
在長期研習南北少林、武當太極、周易套用等多種拳法和數術流派的積累中,深受易經啟發:物極必反,而中庸之道乃世間萬物發展的必然之路。
憑著自身的參賽經歷和多次擔任全國武術比賽裁判從而累積的豐富經驗及與國際武術的交流中體現,現時在世界上最廣泛流行的拳派之一——蔡李佛拳,是與易經的中庸之道的精神較為相符的一種。可惜歷代師承傳人,往往只著重於技擊實用,而忽略文字修飾。有感於此,本人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利用周易五行八卦的精粹與蔡李佛拳術技藝結合而首創的易武教學方式,用於武術教學當中,由此激發學員的習武興趣,深客群多學員的追捧,並多次在國內外的比賽中榮獲金牌,同時亦為中華國粹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穎的教學道路——易武訓練。
易武訓練的基本內容大致如下:金:其位在西,拔地倚天,氣貫長虹。
易武訓練易武訓練
木:其位在東,居安資深,竹苞松茂。
水:其位在北,波屬雲委,乘風破浪。
火:其位在南,心明眼亮,耳聽八方。
土:其位居中,安之若素,以靜制動。
乾:為天,龍驤虎步,奔逸絕塵。
兌:為澤,烘雲托月,勢如破竹。
離:為火,丹鳳朝陽,鏤月裁雲。
震:為雷,矯若驚龍,動如狡兔。
巽:為風,靈蛇出洞,變幻莫測。
坤:為地,沉潛剛克,深藏若虛。
坎:為水,魚躍鳶飛,浩如煙海。
艮:為山,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八卦

乾:為天,位於西北,龍驤虎步,奔逸絕塵。
易武動作:弓步虎爪
基本要求:頭正平視
拳法:掛拳
掌法:陽掌
步型:弓步
腿法:旋風腿
形態:獅形
坎:為水,位於正北,魚躍鳶飛,浩如煙海。
易武動作:提膝左擒
基本要求:
拳法:拋拳
掌法:沉掌
步型:歇步
腿法:扣踹腿
形態:鹿形
艮:為山,位於東北,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易武動作:盤腿坐蓮
基本要求:雙手合掌
拳法:捎拳
掌法:冚掌
步型:馬步
腿法:針截腿
形態:虎形
震:為雷,位於正東,矯若驚龍,動如狡兔。
易武動作:撒手踢腳
基本要求:足不動搖
拳法:撞拳
掌法:撐掌
步型:蹼步
腿法:交叉腿
形態:龍形
巽:為風,位於東南,靈蛇出洞,變幻莫測。
易武動作:馬步穿撓
基本要求:左肩沉㬹
拳法:級拳
掌法:推掌
步型:偷步
腿法:連環腿
形態:蛇形
離:為火,位於正南,丹鳳朝陽,鏤月裁雲。
易武動作:偷馬雙沉
基本要求:目隨右轉
拳法:插拳
掌法:推掌
步型:偷步
腿法:側踹腿
形態:鶴形
坤:為地,位於西南,沉潛剛克,深藏若虛。
易武動作:馬步千指
基本要求:挺胸收腹
拳法:鞭拳
掌法:陰掌
步型:跪步
腿法:坐蓮腿
形態:象形
兌:為澤,位於正西,烘雲托月,勢如破竹。
易武動作:馬步沉橋
基本要求:右手護肋
拳法:彪掌
掌法:拋掌
步型:扭步
腿法:撩陰腿
形態:豹形

武德

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武德——簡而言之,就是武術道德。“道”一般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並引申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規則或規範;“德”即得,內得與己,外施與人,便稱為“德”。武德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觀念之一。
繼承傳統武德中的精華,要把習武同發揚祖國燦爛文化,熱愛祖國聯繫起來,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有寬廣的心胸,對人民要以禮待人,不恃武傷人,不以強凌弱;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盜名、不奪利、不保守,熱於助人的美德;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刻苦練功,磨練出慈、勇、智、恆的堅強意志,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文武雙全,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
武德作為習武者所應具備的一種美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指導人們共同的武術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規範,並滲透在習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術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社會所需的文武雙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建設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條件。
易武的訓練,離不開武德的教育,結合武德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育出國家的棟樑。
蔡李佛拳在中國傳統流行的159個拳種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而這同時亦是對易武發展的一種肯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