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街道辦事處)

明水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街道辦事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水街道辦事處位於濟南市章丘區,是原中共濟南市章丘區委、區政府機關駐地。2001年改為明水街道,原明水鎮政府改為明水街道辦事處。因泉水清澈明淨而得名。北與繡惠街道辦事處、相公莊街道辦事處交界,西與棗園街道辦事處接壤,東與普集街道辦事處、官莊街道辦事處相鄰,南與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水街道辦事處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第一產業,農業,工業,建築業,地理概況,社會進步,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明水始稱鎮,源自宋金間。《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註:“明水鎮在章丘南二十餘里,金時舊鎮也。”明清兩代屬東錦鄉。民國時屬第七區。
1946年上半年建明水區。
1958年3月24日,撤區建明水鄉。1958年9月實行“政社合一” 體制,明水鄉改為明水公社。
1983年1月,明水公社劃分為明水鎮政府和繡江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2月, 繡江公社與明水鎮合併,正式成立明水鎮。白泉、橫溝兩村劃出,東琅溝、西琅溝、李家埠、馬安4村劃入。
1986年4月,明水鎮繡水中學開工建設,1987年8月建成招生。
1987年10月,明水鎮在全縣率先實現“中國小校改六配套”,並通過省級驗收。
1988年5月4日,明水鎮舉辦第一屆“明水文化藝術節”。
1991年,明水鎮跨入全省經濟百強鄉鎮行列,居33位。
1992年2月,在全市率先開展“村辦企業年”活動。
3月,明水鎮醫院門診大樓開工建設,1994年1月落成。
1992年5月15日,全縣第一個農業技術市場在明水成立。
1992年8月18日,孟加拉國外賓7人到明水鎮王白莊參觀液體酒精生產飼料、沼氣綜合利用工程。
是月,在全市率先實現村村通柏油路。
是年,明水鎮在全省鄉鎮綜合經濟實力評比中居18位。
是年,明水鎮通過濟南市首批“小康鄉鎮”驗收。
1993年1月,明水鎮被評為“全省農村基礎教育先進單位”。
4月,《明水今古備覽》出版發行。
是月,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成立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6月,明水鎮被農業部評為“全國鄉鎮企業發展快,對社會貢獻大”的先進單位。
9月,鎮教委總支書記王化傑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994年1月,明水鎮司法所被國家法務部評為“優秀法律服務所”。
2月,率先在全省鄉鎮中設立明水鎮籍大學在校生獎學金。
4月, 中共明水鎮委被中共山東省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1997年、2000年又被命名為此稱號。
5月,明水鎮在全省鄉鎮綜合經濟實力前200強評比中居45位。
6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到明水鎮視察指導黨建工作。
9月,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及省衛生廳廳長張青林到鎮醫院視察工作。
1995年2月,明水鎮融資60萬元,在全省率先建立鎮級“教育發展基金會”。
1995年5月15日,全國章丘大蔥技術交易會在明水舉行。
7月, 明水鎮醫院眼科開展的“白內障後房型人工晶體兩點縫線固定植入術”,填補濟南市空白,並獲省科委高新技術生長點稱號。
10月,明水鎮第一屆金秋農民運動會舉行。
11月,全省鄉鎮中首家開放式公園--荷花公園開工建設,1996年10月建成。
是月,明水鎮通過省級驗收,成為“兩基”達標單位。
1996年10月,第八屆華東六省一市防盲工作代表團43人到明水鎮醫院視察工作。
11月, 明水鎮實施赭山水土保持工程--萬畝生態觀光林果園開工建設,2000年11月基本完成。
1997年3月, 明水鎮購買兩架農用飛機用於農田、林園藥物噴灑。在全國鄉鎮中尚屬首次。
10月,明水鎮成立濟南明水眼科醫院。
1998年5月,《明水擷英》出版發行。
9月, 世界衛生組織亞太防盲總幹事甘三和一及全國防盲辦公室孫葆忱主任來明水鎮視察防盲工作。
10月,占地500畝的明水鎮大型農資市場--章丘市農資市場開工建設,1999年4月建成,成為山東省最大的農資、農機專業市場。
11月,在全市率先推行鎮村醫療一體化管理。
1999年3月,明水鎮賀套、雙山、李家埠、東琅溝劃歸開發區管理。
9月,高棉農業發展聯合會組織主席倪文德來明水鎮參觀考察。
10月,明水眼科醫院“劈核乳化法治療成熟期白內障”技術填補濟南市空白。
是月,繡江中學開工建設,2000年12月建成招生,成為全市建築標準最高的學校。
11月,明水鎮在高棉設立了第一個農業育種基地,走上跨國經營之路。
2000年3月,開展“引進引辦年”活動。
11月,山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包文輝來明水鎮視察農村衛生工作。
12月,引資總額4200萬元的天泰軸承、德泰裝飾兩大項目建成投產。

經濟發展

經濟狀況
1978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700萬元,2000年為34億元。第一、二、三產業所占之比為10∶47∶43。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653萬元。
1986年,明水鎮有耕地面積4521.67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4.49萬千瓦。糧食總產量3.21萬噸,棉花總產量252.1噸,農業總產值219.1萬元。有林地523公頃,果園面積93公頃,果品總產量506.36噸。年末存欄大牲畜732頭、生豬1.44萬頭、羊4184隻,肉類總產量1086噸。農村副業主要有種植、養殖、加工、採礦等項目,多種經營總收入9927.6萬元。漁塘面積2.1公頃,漁業總產量18噸。鎮、村、戶辦工業企業902個。鎮、村、戶辦商業210家、從業420人,集貿市場9處,商業貿易振興。鎮財政收入514萬元。交通運輸車輛1171輛(台),運輸業總產值503萬元。鎮、村建設步伐加快。中、國小46處,專任教師430人,在校生1.42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科技、文化迅速發展,民眾文體生活豐富。鎮設有廣播站、衛生院各1處,村級衛生室(所)55個。計畫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7‰。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94元,人均住房面積21平方米。2010年來,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濟建設騰飛。1991年,跨入全省經濟百強鄉(鎮)行列,居第三十三位。1995年,全鎮耕地面積4208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3.81萬千瓦。糧食總產量3.31萬噸,棉花總產量50噸,農業總產值1.4億元。有林地553公頃,果園面積114公頃,果品總產量1848噸。

第一產業

農業

建國初期,全鎮糧食平均畝產45公斤,總產700萬公斤;1978年平均畝產299公斤,總產1896萬公斤;2000年全鎮糧食平均畝產345公斤,總產2700萬公斤。建國初期全鎮農業總產值為251萬元,1978年為1091萬元。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為1.7億元,其中種植業總產值6590萬元,林果業總產值129萬元,畜牧業總產值8979萬元, 漁業總產值141萬元。耕地面積3599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6063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70公頃,經濟作物593公頃,糧、經作物產值比為1∶1.14。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力提倡科學種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通過對繡江河的多次疏浚,修整灌溉渠道60公里,形成了旱能澆、澇能排的穩產高產田,占可耕地總面積的78%。
1986年以來,全力發展高值田,實行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果園面積200公頃。2000年果園面積發展到320公頃,果品產量2598噸。全鎮建冬暖式大棚面積133.3公頃,主要種植黃瓜、芹菜、葡萄等10餘種蔬菜瓜果,每年向市場供應蔬菜3.7萬噸。1990年,明水種子公司培育出的“高白牌”大蔥良種成為省內第一個註冊商標的農產品,占有全國大蔥市場70%的份額。
明水南部為半丘陵地區,北部為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黃淮海平原農業重點開發區,也是著名特產明水香稻的產地。1996年耕地面積4208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3.83萬千瓦,糧食總產量33460噸,其中香稻140公頃,產量735噸。蔬菜面積475公頃,產量2.2萬噸,農業總產值9566萬元。5年間,該鎮以實施省"三0"工程小麥玉米高產開發、世行二期項目、明水香稻示範園區建設、赭山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礦水綜合利用等工程為重點,實施了溝、渠、路、林、田、井、橋、涵、閘統一規劃,綜合開發治理,使農、林、牧得到全面發展。 先後開發高產田1660公頃,治理澇窪地330公頃,擴大灌溉面積330公頃,規劃建設果園200公頃,水保林面積360公頃,硬化美化道路30.5公里,新開通田間生產道60公里,建成蓄水圓塘11個,修防滲渠道60公里,橋涵60座,建二級提水站2座,新打機井25眼,並先後建成種養業基地12處、規模養殖小區45處,發展養殖大戶202家。龍頭企業明水種子公司投資360萬元,建成3000平方米的良種倉儲設施,引進了現代化良種精選設備,在內蒙古和高棉建成了2000公頃良種繁育基地。大蔥種遠銷10餘個省市。1999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 創利稅500萬元,成為章丘市種業集團骨幹公司。2000年,耕地面積為3599公頃,其中香稻面積115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42117千瓦,果園面積320公頃, 農田林網面積300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28%,糧食總產達2.7萬噸、蔬菜3.7萬噸、果品2598噸,大牲畜存養量達2288頭、家禽5.6萬隻,農業總產值1.2億元,比1996年增長25%。

工業

建國前,明水尚無大工業出現,主要以地方經濟為基礎的手工業比較發達。如:鍛造業、採礦業、草編業、造紙業、水磨加工業、繡花業、輕工業加工、紡織業、運輸業等。
建國初期, 全鎮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300人,實現產值190萬元。1986年鎮、村、戶辦工業企業902個,從業1.5萬人,生產項目有採煤、機械、鍛造、麻紡、木器、服裝等,工業總產值8820萬元。1992年,在濟南市率先開展“村辦企業年”活動,全鎮掀起大辦企業上項目的熱潮。投資1270萬元,新上項目53個,達到村村辦企業,消滅企業“空殼村”,工業企業發展到2091處,從業人員3.53萬人,工業總產值5.06億元,鎮辦工業利潤1101萬元。90年代以後,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由資源型、加工型向市場外向型經濟轉移。通過外引內聯,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以汽車配件、醫藥化工、服裝印刷、礦業開採、模具製造等為骨幹協調發展的工業格局。同時,對全鎮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培育出菲普拉宗、呋喃唑酮、斯太爾汽車排氣管等30餘個主要產品。其中呋喃唑酮獲美國FDA認證,產品打入美國、西歐市場;斯太爾汽車排氣管列入1996年山東省星火計畫項目。 2000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2 241家,從業人員2.81萬人,工業總產值17億元,利稅3.03億元。

建築業

1975年1月,明水鎮成立第一建築公司。1976年11月成立第二建築公司,該公司於1999年被評為濟南市明星鄉鎮企業和濟南市優秀施工企業。1997年10月成立明水鎮第二開發公司。至2000年底,建築業從業人員達2400人,實現總產值8000萬元,利稅300萬元。
1998年來, 明水鎮就城鎮開發和市場建設,不斷加大城建開發力度。1998年8月20日,動工建設了占地20公頃的章丘市農資市場暨明水私營園區,總投資達2000萬元,2000年進場業戶65家,銷售收入突破1.5億元。
特色產業
明水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魚米之鄉,手工業發達,商賈雲集,各類店鋪多達數百家。1953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商業大多數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之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全鎮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027人,年創產值407萬元,利稅38萬元。1989年,鎮、村、戶辦商業304家,從業人員1482人, 集貿市場8處。社會商品零售總額4200萬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200萬元,財政收入1029萬元。90年代以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國營集體商業服務網點大多實行集體承包或私人承包。1998年來,鎮政府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先後建起王白商城、張家蔬菜市場、呂家商場、樊家城外城家具市場、秀水瓜果市場和章丘市農資市場暨明水私營園區市場等大市場。至2000年,全鎮鎮、村、戶辦商業3000家,從業人員達到8000人, 各類市場14處,完成市場交易額3.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7億元, 利稅2800萬元,連續5年被評為濟南市市場網點建設先進單位。2000年“引進引辦”活動取得突出成效,共引進項目、引辦企業51個,引資總額8700萬元。其中,引進濟南軸承廠1800萬元資金與山東明水集團共同創辦濟南天泰軸承有限公司;引進山東德泰裝飾公司2400萬元, 建成濟南德泰裝飾有限公司;盤活閒置資產800萬元,為明水鎮新增2處規模企業。
明水以發展特色種養為方向,截至2000年底,建成種養基地12處,規模養殖小區45處,發展養殖大戶202家。其中,航科種狐種貂場,投資達300萬元,帶動了周圍300餘家農戶發展家庭養殖,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特色養殖基地。

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
明水位於章丘市中部,是中共章丘市委、市政府機關駐地。北與繡惠街道辦事處、相公莊街道辦事處交界,西與棗園街道辦事處接壤,東與普集街道辦事處、官莊街道辦事處相鄰,南與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連。
自然狀況
明水地處丘陵和平原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東西最大距離15.9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1.5公里。街道占地面積730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599公頃。主要山脈有東陵山、馬棚山等。其中,東陵山最高,海拔154.4米。主要河流繡江河,境內流長9.3公里,流域面積26.5平方公里。適宜種植的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地瓜、香稻、棉花、大豆、白蓮藕、繡水蘋果等。植被面積3560公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北宋初年,歷城人田浩定居明水,設館授徒,從學者數百人。1840年,繡江書院始建,1847年建成,成為聞名齊魯的著名書院。1912年,開始建四營、淺井等完小。1929年,興辦第七區第九國小(校址王白莊)。1943年,建山東私立繡江中學(校址侯家莊),招生131人。至1948年章丘解放時,境內有國小17處,在校生1318人。建國後,黨和政府重視教育發展,包括幼兒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內的各項教育事業空前發展。80年代以後,全鎮掀起全民辦學的熱潮,尊師重教蔚成風氣。1987年,在全市率先實現了中國小校改6配套, 被濟南市評為校改先進單位。1989年,創建鎮成人教育中心,並達到省級示範學校標準。截至2000年7月,累計招收培訓學員83期,78 50人次。1990年,明水鎮成為全市率先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四鄉鎮之一。1993年,明水鎮被評為全省農村基礎教育先進單位,教委總支書記王化傑被授予“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榮譽稱號。1995年11月,成為省九年義務教育達標鄉鎮。1995年,鎮6所幼稚園被章丘市托幼領導小組命名為“示範幼稚園”。同年,在全省率先融資60萬元,建立明水教育發展基金,促進了全鎮教育事業的發展。1978年至2000年底,全鎮義務教育投資累計達5400多萬元, 新建改建學校30處。 投資460萬元,建教師公寓樓5幢共138戶。全鎮共有幼稚園36所,國小26處,在校生4700人,國中畢業升學率達70.2%,位居章丘市第一。學生入學率、鞏固率、教學儀器設備達標率均達到了省級標準。
建國前, 全鎮有中醫32人,大藥鋪4個。1956年,明水中心聯合診所成立,衛生技術人員有20餘人。1957年,改為明水衛生院。六七十年代,各村設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 實行合作醫療制度。1992年,明水鎮投資150萬元,新建3500平方米的門診大樓1座, 職工宿舍樓2座。投資100多萬元購置先進的醫療設備,眼科的醫療技術、設備在省內居領先地位,開展了多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醫療技術研究,其中,“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獲章丘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開展的“白內障後房型人工晶體兩點縫線固定植入術”獲濟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科委“高新技術生長點”稱號,並填補了濟南市空白。1996年10月,全國防盲辦孫葆忱教授陪同世界衛生組織亞太防盲總幹事甘三和一先生參觀了明水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對明水鎮的防盲工作予以充分肯定。1997年10月,濟南明水眼科醫院成立。1999年,該院開展的“劈核乳化法治療成熟期的白內障”的臨床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中央電視台、山東法制報、齊魯晚報分別予以報導。眼科醫院院長黨光福多次被評為濟南市勞動模範、濟南市青年科技帶頭人。到2000年底,明水衛生院(含眼科醫院) 占地21畝,建築總面積2萬平方米, 醫務工作者305人,床位200張,年門診病人79910人次,住院5000人次。1998年11月, 全鎮開始實施鎮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投資200多萬元建村中心聯合診所29處,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60人。2000年,全鎮有科研機構6個,科技人員130人,開展科研項目13項, 取得市級以上科研成果3項。與省內外25處大、中專院校掛靠合作,研製新產品5種。“激流”牌手提電泵創部優,“PT1230自動膠印機”獲“七五”全國星火成果博覽會金獎, 明水種子站研發的“高白”牌大蔥良種享譽全國。1 994年、1997年、1999年被評為濟南市科普先進鎮,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科普先進鎮。
明水人傑地靈,文風蔚然。舞蹈、曲藝、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代代相傳。1956年建文化站,1962年建廣播站並開始播自辦節目。1992年以來,電影放映隊常年巡迴放映,年均放映100餘場次。主要村莊和機關、學校、重點企業建有圖書閱覽室,明水鎮設有檔案室。 1992年舉辦了明水文化藝術節。1993年3月,明水鎮政協聯絡室主持編寫的《明水今古備覽》 出版發行, 1997年再版。1998年10月,該書的姊妹篇《明水擷英》與讀者見面。兩書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內容詳實,稽古萃今,雅俗共賞,融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於一體,實為向人民民眾進行“熱愛家鄉、建設家鄉”教育的好教材。
明水是山東省體育先進鄉鎮,體育設施達到省級標準。民眾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體育競賽形成制度。村居之間在假日舉行的籃球賽已成為活躍民眾生活的傳統賽事。1990年7月,明水鎮農民籃球隊代表章丘縣參加“豐收杯”農民籃球賽,獲亞軍。1991年5月,明水鎮舉辦了濟南市5縣城關鎮農民籃球賽邀請賽。從1996年至2000年,每年都舉辦鎮“金秋農民運動會”,展現了新時期富裕農民良好的精神面貌。
明水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街道辦事處)
人民生活
建國前,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建國後,全鎮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78年,人均收入92元,人均糧食148公斤,人均住房面積11.7平方米。80年代解決了溫飽問題,麵粉、大米成為家庭主食。90年代,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上,講究營養搭配,有“天天雞鴨魚肉蛋,不如野菜玉米面”的說法。衣著方面,色彩斑斕、款式新穎、面料高檔。2000年,全鎮人均收入4045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1280元,全鎮有彩電15584台, 冰櫃5850台,洗衣機8385台,電話14454部,機車14369輛,汽車515輛。全鎮村村通自來水、柏油路、程控電話,有線電視普及率99.8%。如今,全街道人均住房面積39平方米, 有10個村居建起了總面積137900平方米的公寓樓,另有15350平方米的公寓樓正在建設中。
城鎮建設
明水歷來重視城鎮建設, 先後3次派人參加建設部組織的鎮村建設管理培訓班。1994年4月,副鎮長亓明代表明水鎮參加了建設部召開的小城鎮建設經驗交流會,並做大會典型發言。 1994年,被省政府評為山東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王家寨等3個村居連續7年(1992~1998年) 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到2000年底,全鎮共拓寬改造鎮村街道204條,總長473公里。1997年12月,完成全鎮所轄村居建設規劃, 確立了鎮村建設總體思路。1996年10月,明水鎮投資800萬元建成位於濟青公路明水段、 占地116畝的荷花公園,其中水面60畝,花木綠地40畝,年接待遊客50萬~60萬人次,重現了“日暮歸來風斷續,滿身猶帶菱荷香”的美景。2000年,實施了占地160畝的辛莊小區搬遷改造工程,新建住宅樓16幢,共搬遷居民356戶,建起綠地廣場96畝。
獲得榮譽
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鄉鎮第一名,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故里,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鄉鎮企業發展快、對社會貢獻大的先進單位、全國民眾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組織、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小康鎮、山東省經濟百強鄉鎮(33名)、濟南市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濟南市“三個一”工程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擁軍優屬模範單位、濟南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濟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南市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先進單位、濟南市黨員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濟南市軍(警)民共建先進單位、濟南市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科技興農競賽活動先進鄉鎮、濟南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等。
明水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街道辦事處)
集體福利
1986年鎮敬老院建成並投入使用,現有入院老人18名。繡水等16個村居為60歲以上的老人按月發放養老金。自1992年上半年開始,全鎮推行養老保險。到2000年,投保人數達3193人,同時實行養老補助金制度,總計發放補助金2027.1萬元,相當於職工工資總額的11%。全鎮農村實行醫療補助金制度。通過交納少量的合作醫療基金,可報銷醫療費用10%~20%。1994年設立明水鎮籍在校大學生獎學金。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8年3月, 明水楊胡村張其紅在章丘縣十區區公所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上半年,在中共章丘縣委駐地--埠村建立第一屆中共章丘明水區委員會。1946年底,在明水淺井村建立中共明水區第一個黨支部。1978年底,57個村全部建立黨支部,黨員總數達982人。1984年2月,明水公社與明水鎮合併,全鎮共建黨支部59個。1994年、1997年、2000年中共明水鎮委被中共山東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1994~2000年中共明水鎮委連續七年被評為濟南市先進基層黨委,1994~2000年明水鎮黨校連續七年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校。1999年9月,賀套、雙山、李家埠、東琅溝4村劃歸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支部減至55個。近幾年不斷調整充實各村的黨支部,2000年底全鎮黨員數發展到2735人。199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基層政權建設
1946年上半年, 章丘明水區政府成立。1950年9月,改明水區為第八區。1958年3月24日,撤區建立明水鄉。1958年9月,明水鄉改為明水公社,行政機構稱人民委員會, 實行政社合一。1961年稱明水鎮公社管理委員會。1968年9月建立革命委員會。 1980年12月恢復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1月明水公社分為明水鎮政府和繡江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2月繡江公社管理委員會與明水鎮政府合併,建立明水鎮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領導下的民眾組織 1946年上半年在明水區淺井村建立了第一個農民協會。1964年成立了明水公社貧下中農協會,簡稱貧協。1950年6月建立明水區民主婦女聯合會, 1958年12月改為明水婦女聯合會。1950年6月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明水區委員會,1957年7月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八區(明水區)委員會。1988年9月成立明水鎮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1995年10月成立明水鎮工會工作委員會。1980年6月成立明水鎮計畫生育協會。
人物簡介
李清照(1084~1156) 自號易安居士,明水人。宋代著名文學家李格非之女,我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詞人。前期(即北宋時期) 主要作品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後期(南宋時期) 有:《聲聲慢》(尋尋覓覓)、《永遇樂》(落日熔金)等。她的全部詩作被收入吳連周編輯的詩歌總集《秀水詩抄》。
李冕(1490~1563) 字端甫,號脈泉,明水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浮沉於宦海30餘年,官至雲南右布政使。一生剛正不阿,秉公執法,廉潔自持,敢斗奸佞,時被升遷,又常被排擠,遭到貶謫。終因逆忤嚴嵩之流,被迫以老疾致仕。
劉昭一(1870~?) 號字峰,西營村人。曾任北洋政府國會眾議院議員,與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是至交好友。1927年被張宗昌委任為山東自治籌備處處長。1930年韓復榘主魯後,逐漸失勢,退出政壇。
劉靖宇(1917~1974) 原名張西厚,杲家坡人。193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直南特委四支隊參謀長、冀南三分區政治部副主任、文城縣委書記、冀南一地委組織部長、五地委宣傳部長、大連市西崗區委書記、旅順市委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參贊、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專員、副司長、代司長等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冤逝世。
李振東(1918~1976) 山陽東村人。1937年參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戰爭年代轉戰南北,參加了很多著名的戰役,歷任連長、副營長、營長等職。解放後調北京衛戍區任副團長、團長。1968年任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軍委會主任,1973年任北京衛戍區後勤部副部長。1975年因傷在北京逝世。
程重遠(1917~1991) 查舊村人,中共黨員。歷任冀魯豫軍區後勤部軍工部長、國家燃料工業部基建設計司副司長、電力工業部設計司副司長、華東電業管理局副局長兼上海電力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後任中國軍工史料編委和冀魯豫軍工史料編委主要負責人,組織編寫了《中國軍事工業歷史資料叢書》、《冀魯豫軍工史料叢書》。
趙興元 1925年生,中共黨員,前營村人。14歲參加革命,歷任戰士、班長、排長、指導員、營長、團長、師長、副軍長、黑龍江省軍區政委,旅大警備區副司令、政委。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曾九次負傷,榮立特等功兩次,大功六次,小功七次,33次幸福地見到毛主席。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趙興元曾當選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和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方 1930年生,明四居人。1947年初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初任明水區組織幹事。調浙江省工作後,歷任寧波地區組織幹事、秘書、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
劉捷 原名劉煥卿。1932年生,西營村人,軍隊離休幹部。1949年初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入黨。歷任副班長、連隊文書、區隊長、軍事教員、秘書、訓練科長(正團職)、教務部副部長(副師職)、國防大學學員隊隊長(正師職)等職。多次受到嘉獎,並榮立三等功一次。
康煜宗 1932年生,淺井村人,北京北方交通大學教授。1950年就讀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幹部學校,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法語專業。畢業後分別在鐵道部國際聯運局任翻譯和在北京鐵道學院、上海鐵道學院任教。任教之餘,參與編寫了《核心法語》《大學法語》等教材。翻譯出版了科幻小說《大木筏》等多種譯著。
李家升 1934年生,西石河村人,著名爆破理論專家。195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工程兵學校,1967年任中國駐坦尚尼亞軍事專家組專家,此後在工程兵指揮學院任主任教員、教研室主任、教授。先後主編了《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工程保障經驗》《爆破教範問題解答》《軍事爆破工程》等書,研製成功了“七三式模擬火箭爆破器”教具,獲工程兵科技進步二等獎。擔任《爆破》雜誌特約編委,並被編入《全軍院校名師大典》。
王廣鈺 1937年生,明三居人,中共黨員。1957年入山東師範學院體育系學習,工作後歷任山東體育學院體育系田徑教研室助教,運動系籃球隊身體素質教練,山東省體育學校(現運動技術學院)政工科科長、辦公室主任;1982年後任山東省體委人事處副處長、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山東體育學院黨委書記,省體育總會專職副主席等職。主持研究的《我國優秀運動員退役安置現狀及對策》項目,獲國家體委頒發的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專項獎一等獎。
李善階 1937年生,三盤村人,1958年參加工作,1962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函授本科班。先後在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山東省委研究室工作30餘年,後任山東建材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已出版的著作有《套用行政學》《省級行政管理》《機關行政研究》《中華古今旅遊詩詞集萃》等。先後發表各種論文30餘篇,創作發表詩詞500餘首, 部分詩詞收入《中華詩詞》《中華詩魂》等。事跡收錄《中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詞典》《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專集》《中國當代學者大詞典》《中華詩詞學會人名詞典》。
趙芳清 1937年生,三澗村人,高級工程師。1953年於聊城地區糧食局參加工作,又先後到山東財經學院、山東商校進修學習。期滿後歷任山東省委財貿政治部秘書、山東省委辦公廳秘書、勝利油田黨委辦公室主任、東營市委副書記、東營市政協主席等職。
李海績 1938年生,八里辛莊人。196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後又到北京外國語學院法文系進修,參加工作後曾兩次赴國外任教,1975年調國家教委工作,先後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正司級巡視員、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任(正司級)等職,曾獲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紀念獎狀。出版專著《布魯塞爾大學》(10萬字)及自編詩詞集《天涯萬里歌行集》等。
李江吉 1938年生,三義村人,中共黨員,現任青島海洋大學技術科學學院電子工程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山東省噪聲控制工程協會理事長,山東省環保產業協會振動和噪聲控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多種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12篇,與他人合作出版譯著《海洋聲學》(約79萬字)。由他任課題負責人主持完成了16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八五”攻關項目一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青島海洋大學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獲發明專利二項。並多次獲“青島海洋大學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稱號。
張汝亮 1938年生,杲家坡人,中共黨員。1963年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橋樑隧道專業,現任天津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數次主持科研公關,並多次獲獎,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篇, 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兩篇。參加了電氣化叢書《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及套用》的編寫工作,與他人合作完成《蛛網式平板型網架結構》《公路橋樑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等多篇論著。
劉家瓚 1939年生,陔莊村人。1960年在本溪礦局工作,1969年調四川攀枝花礦務局任採煤隊隊長。曾獲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89年獲全國能源部勞模稱號,1 990年全國“五一” 獎章獲得者,1991年被評為攀枝花市“十二英傑”,1993年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趙景江 1939年生,滕朋村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副師長。曾先後三次入滇、入閩擔負運輸和作戰任務,因成績突出,多次受到嘉獎,並榮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
杲憲慶 1940年生,杲家坡村人。1965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政史系,工作後歷任肥城團縣委副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常委、新城鎮黨委書記、肥城縣委書記等職。1986年調任省農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主持農業廳的工作,1988年任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現任省人大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韓乃寅 1947年生,楊胡村人,大學文化。現任雞西市雞冠區區委書記,東北地區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協理事。在各類報刊上發表稿件千餘篇,出版了六部中篇小說,二部長篇兒童小說。其長篇小說《遠離太陽的地方》(140餘萬字)三部曲第一部《天荒》獲東北地區首屆文學大獎一等獎。
徐建國 1952年生,王西村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高級經濟師,現任山東勝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山東勝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經過不斷發展和嚴格管理,1995年被評為“山東省工交財貿系統百家利潤大戶企業”,1997年被山東省信譽評級委員會確定為特級信譽企業,還被省經委評為“管理示範企業”。
徐家鎮 1967年生,鮑莊村人,體育運動健將。在上海體育學院學習期間,連續5年獲67.5公斤級華東六省舉重邀請賽冠軍, 兩次在上海大學生運動會上奪冠,全國城市運動會獲第4名, 上海第九屆運動會上獲金牌。1992年,在山東省第十二屆運動會上獲67.5公斤級舉重金牌。現為濟南市體校教練。
明水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街道辦事處)
下轄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54000

77213

76787
家庭戶戶數
46674
家庭戶總人口(總)
144994
家庭戶男
71667
家庭戶女
73327
0-14歲(總)
29512
0-14歲男
15514
0-14歲女
13998
15-64歲(總)
115037
15-64歲男
57681
15-64歲女
57356
65歲及以上(總)
9451
65歲及以上男
4018
65歲及以上女
543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36993

行政區劃

明水鎮下轄以下地區:
紅旗社區、東風社區、育新社區、革新社區、工農社區、明新社區、三精社區、東城社區、向陽村、農藝村、向榮村、美麗村、興旺村、春光村、先鋒村、朝陽村、新發村、城北村、勤儉村和互助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