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四傑

明初四傑一般指本詞條

吳中四傑,明初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賁的並稱。四人均為吳人,人稱“吳中四傑”,以比擬初唐四傑。其中高啟成就最高。“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基本介紹

  • 人物:高啟、徐賁、楊基、張羽
  • 時間:明初
  • 性質:明初文學團體
  • 地點:吳中(今江蘇蘇州)
簡介,高啟,人物簡介,文學成就,楊基,人物簡介,文學成就,張羽,個人簡介,《吳興八景》,徐賁,人物生平,詩畫造詣,

簡介

因四人都是吳中(今江蘇蘇州)人,全以文名著稱於世,故稱“吳中四傑”。四人由元入明,詩多懷舊、題詠之作,抒發故國之思和生民之痛。

高啟

人物簡介

高啟(1336-1373)字季迪,號槎軒,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漢族,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唐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友“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文學成就

在文學方面,高啟可以說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壇“超級模仿秀”,而且學什麼是什麼,用紀曉嵐的話說 就是“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之所長無不兼之”。不過,高啟的這種模仿,絕不是流於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簡單的拷貝和刪減,而是師古之後成家,認為要“兼師眾長,隨事模擬,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獨庵集序》)。
高啟在文學上的最大成就,則是在元末明初這段以演義、小說、戲曲為主流文化的不利環境下,獨樹一幟的挑起了發展詩歌的重擔,並改變了元末以來縟麗不實的詩風,從而推動了詩歌的繼續向前發展。但他死於盛年,尚未能夠達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高啟有詩才,其詩清新超拔,雄健豪邁,尤擅長於七言歌行。他的詩體制不一,風格多樣,學習漢魏晉唐諸體,均有模擬痕跡;不過他才思俊逸,詩歌多有佳作,為明代最優秀詩人之一。
高啟青年時代即有詩名,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其文學思想,主張取法於漢魏晉唐各代,師古之後成家,認為要“兼師眾長,隨事模擬,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獨庵集序》)。但他死於盛年,尚未能夠達到自成一家的目的。他的詩體制不一,風格多樣,學習漢魏晉唐諸體,均有模擬痕跡。不過他才思俊逸,詩歌多有佳作,為明代最優秀詩人之一。
高啟作官只有三年,長期居於鄉里,故其部分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生活,如《牧牛詞》、《捕魚詞》、《養蠶詞》、《射鴨詞》、《伐木詞》、《打麥詞》、《採茶詞》、《田家行》、《看刈禾》等。這些詩沒有把田園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階級剝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陳太守》寫:“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蕪,下田沒,中田有麥牛尾稀,種成未足輸官物。侯來桑下搖玉珂,聽儂試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終闋,幾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練圻老人農隱》、《過奉口戰場》、《聞長槍兵至出越城夜投龕山》、《大水》等詩,還描寫了農民在天災兵燹下的苦難。這些作品,是高啟詩歌中的精華部分。
高啟詩中十之八九是個人述志感懷、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這類詩歌,有時也對統治階級微露諷刺。如五古《寓感》其七云:“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險□,杯酒出肺肝,須臾起相疑。田蚡竇嬰趙高李斯。傾擠不少假,權寵實災基。”對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進行了揭露。又如他去官後的《太白三章》之三:“新豐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實際上是譏諷明朝新貴的。但高啟思想比較複雜,他也寫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極的詩,未能擺脫自身的階級局限性。
高啟詩在藝術上有一定特色。首先,他的某些詩崇尚寫實,描摹景物時細緻入微。如“江黃連渚霧,野白滿田冰”;“鳥啄枯楊碎,蟲懸落葉輕”;“犬隨春饁女,雞喚曉耕人”等句,均產生於生活實感,新穎逼真。其次,注重含蓄,韻味深長。如《鑿渠謠》:“鑿渠深,一十尋;鑿渠廣,八十丈。鑿渠未苦莫嗟吁,黃河曾開千丈余。君不見,賈尚書。”只是寥寥數句,收煞處戛然而止,給人以深遠的回味。再次,用典不多,力求通暢,有些只有數句的小詩,更具有民歌風味。如《子夜四時歌》之二:“紅妝何草草,晚出南湖道。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明白如話,親切動人。這些詩的創作,與他鄉居時多與下層人民接近有關。高啟的詩,對明代詩歌影響較廣,以致有人把他譽為“明代詩人之冠”。
高啟也寫詞,大多內容平泛,情調低沉,遜於他的詩作。
他的散文,獨創性不多,但《書博雞者事》一文很有光采,它塑造了一個敢同豪紳鬥爭的義勇少年形象,語言凝鍊,情節動人,有唐人傳奇之風。
鑒於高啟在詩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不僅後人尊稱他為“明初詩人之冠”,而且歷代詩評家也都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大清第一才子”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讚譽高啟“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振元末纖禾農縟麗之習而返之於正,啟實有力”;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推崇他為“(明代)開國詩人第一”;一代偉人毛主席乾脆在自己的書法作品中稱高啟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楊基

人物簡介

楊基(1326~?) 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生長於吳中(今江蘇蘇州),明初十才子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後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後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於工所。
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餘言。又於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詩倍加稱賞,於是揚名吳中,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傑”。

文學成就

楊基以詩著稱,亦兼工書畫,尤善繪山水竹石。其元末詩作,大多表現維護元代統治立場,入明後,仍眷懷元室。風格異於高啟,多不能擺脫元詩靡麗纖細風習,他的無題、香奩諸體尤甚。王世貞批評它頗傷“風雅”(《藝苑卮言》)。他的寫景詠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觀察入微,描繪如畫,詩人一路沉醉於花香鳥語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躍然紙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園雜興》等詩,亦細膩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舊恨斜陽里,南浦新愁細雨中”,“一樹楊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綠萍多”等,向為人所稱頌。五律《岳陽樓》境界開闊,起結尤入神境。時人以此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古風《掛劍台》寫吳季子講求信義的坦蕩胸懷,形象鮮明,風格蒼勁,語言俊爽峭拔,不同於他的其他近體詩風,另開一新境界。
著作有《眉庵集》12卷,補遺 1卷。按古體、歌行、律詩、絕句、長短句及詞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時,江朝宗為之作序。

張羽

個人簡介

張羽(1323-1385),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元末明初潯陽(今江西九江)人,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工詩善畫,山水宗法米氏父子
早年隨父宦江浙,後與徐賁約定僑居吳興,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於吳中(今江蘇蘇州)。洪武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又至京師,為太常丞,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嶺南,未半道召還,投龍江而死(註:不是跳江自殺,而是綁起來被扔到長江里淹死)。
張羽好著述,文辭典雅,詩深思冶煉,樸實含華,隸書取法唐人韓擇木。著有《靜居集》四卷。

《吳興八景》

吳興八景,指今浙江省湖州市市區(吳興區)及其周邊近郊的八處遊覽勝地。“吳興八景”之“吳興”是湖州的古稱。八景依次名為:道場霽曉、蒼弁清秋、西塞晚漁、下菰長煙、龍洞雲歸、橫山暮嵐、南湖雨意、金蓋出雲。“吳興八景”之名形成於明萬曆年間,明《萬曆湖州府志卷二. 山川》以近郊景點列為八景,從此便有了官方的叫法。早在明初,張羽以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
張羽的八首近體詩,是描寫中世紀湖州及附近郊區田園景色的“絕妙好辭”,如雨後道場山的“滿眼清暉”,秋天弁山的“迢迢爽氣”,黃昏西塞山的“猶見白鷺飛”,城南下菰的“蔓草蒼煙”,黃龍洞的“雲端見笙鶴”,郊外橫山的“落日半隱”,碧浪湖邊的“相對白鷗眠”,金蓋山的狀似“青瑤簪”,無不向世人展示了湖州的美麗景色,同時也從風景上體現了湖州在眾多“江南清麗地”中的特殊地位,是元代詩人詠出的“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絕好詮釋。

徐賁

人物生平

徐賁(1335-1380)明初畫家、詩人。字幼文,祖籍巴蜀(今四川),居毗陵(今江蘇常州),後遷平江(今江蘇蘇州)城北,號北郭生。張士誠抗元,招為僚屬,賁與張羽避居湖州蜀山(今浙江吳興)。洪武七年(1374),被薦入朝,洪武九年春,奉使晉、冀,授給事中。歷任御史、刑部主事、廣西參議,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一年(1393年)大軍征洮、岷,以軍隊過境、犒勞失時,下獄。洪武十三年,以“犒師不周”處死。

詩畫造詣

徐賁能詩,與高啟楊基、張羽齊名,稱“吳中四傑”,著有《北郭集》6卷。擅畫山水,取法董源巨然,筆墨清潤,亦精墨竹,又稱“明初十才子”之一。存世畫跡有《蜀山圖》等,《秋林草亭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小楷法鐘兼虞,秀整端慎,不為沓拖自恣。其草書雄緊跌宕,出入旭、秦,無不淋漓快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