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八景

吳興八景

吳興八景,指今浙江省湖州市市區(吳興區)及其周邊近郊的八處遊覽勝地。“吳興八景”之“吳興”是湖州的古稱。八景依次名為:道場霽曉、蒼弁清秋、西塞晚漁、下菰長煙、龍洞雲歸、橫山暮嵐、南湖雨意、金蓋出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興八景
  •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
  • 類型:八處旅遊勝地
  • 形成時間明萬曆年間
來源,方位及介紹,道場霽曉,蒼弁清秋,西塞晚漁,下菰長煙,龍洞雲歸,橫山暮嵐,南湖雨意,金蓋出雲,張羽《吳興八景》,

來源

吳興八景”之名形成於明萬曆年間,明《萬曆湖州府志卷二 . 山川》以近郊景點列為八景,從此便有了官方的叫法。但這並非首創,早在明初,張羽以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詩,合成《吳興八景》。
吳興八景

方位及介紹

道場霽曉

(即城南道場山
舊名雲峰,在湖州市城南5公里,面積約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10.7米。系天目山余脈 的組成部分,素為城南風景旅遊區。明弘治《湖州府志》載:其山“峰巒秀郁,水石森爽,殊為吳興佳絕,古今遊覽者皆萃焉。”萬曆《湖州府志》把“道場曉霽”列為“吳興八景”之首。山頂有始建於宋代的多寶塔, 屹立千年,氣勢挺拔,現已初步修復,供遊人觀瞻。道場山自唐中和(881---884)起,為江南著名佛教聖地。
萬壽寺萬壽寺
萬壽寺位於道場山頂峰處的山岙里,宋代曾被列為江南十大名剎之一。
寺初建於唐中和年間 (881—884),從山腳到萬壽寺廟門口的通道石板上,每隔一塊即雕有形態各異的荷花、荷葉、蓮、蓮子等圖案。山頂有塔,下有伏虎岩,並有笑月、愛山、仰高、宜晚、望湖諸亭,以及瑤席池、歸雲等庵。

蒼弁清秋

(即城北弁山
又名卞山,在浙江湖州城西北9公里,雄峙於太湖南岸,主峰名雲峰頂,海拔521.5米。弁山以分水線為界,西北屬長興縣。弁山為湖州的主山,素稱“吳興富山水,弁為眾峰尊”。唐田園詩人陸龜蒙詩稱:“更感弁峰顏色好,曉雲才散已當門。”宋嘉泰《吳興志》:“弁山峻極,非清秋爽月不見其頂。”弁山之名,以“二山勢如冠弁,故名”。宋葉夢得有詩:“山勢如冠弁,相看四面同。
弁山的名勝古蹟頗多,其中著名的是關於項羽的遺聞。《史記·項羽本記》載:“項梁殺人,與籍避仇吳中。”秦時的吳中,轄地甚廣,包括今浙北湖州——帶。項羽起兵江東時,弁山是駐兵之所。唐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所作《石柱記》中,就有“項王廟”的記載,至今遺蹟尚存。據舊忘記載,項羽歿後,在湖、長一帶被尊為“蒼弁山申”、“卞山王”。
弁山景色甚多,有法華寺、金井、玉澗、乳竇、石膏溫泉、項王走馬埒、飲馬池、系馬石、沈家避洞、黃龍洞、碧岩、秀岩、龍巖,相傳弁山有三岩六洞九寺十三院,歷代文人詩作甚多,自宋至清,有蘇軾葉夢得趙孟頫等眾多文人騷客。

西塞晚漁

(即城西西塞山
西塞山西塞山
西塞山位於在湖州西南部十公里許的弁南鄉樊漾湖村霅溪灣。
雍正《浙江通志》卷十二載:
吳興南門二十餘里,下菰青山之間一帶遠山為西塞山。山明水秀,真是絕境。其謂之西塞者,下菰城為(楚春申君)屯兵之處,坐西向東故也。”《湖州市地名志》亦載:“舊郡志謂嚴尚書震直墓在西塞山,尚書自號西塞翁,歿葬其山,土人至今曰西塞山。”
西塞山因中隱逸詩人張志和(730~810)寫有《漁父》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而聞名於世。山以詩傳,西塞山也因而成為湖州勝景。明萬曆時,“西塞漁晚”被列為吳興八景之一。
西塞山還有嚴震直墓。嚴震直,烏程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任工部尚書。卒後葬故土西塞山。

下菰長煙

(即城南施家橋至吳沈門的下菰城)
下菰城遺址地處湖州市南郊12.5公里雲巢鄉窯頭村,為戰國時楚春申君黃歇封地。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黃歇在此置菰城縣,距今已有2200餘年。菰城得名於因“城西溪澤菰草彌望”,是湖州最早的古城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菰城遺址坐落在一個自北向南傾斜的山坡上,背倚和尚山,東北靠近金蓋山。下菰城城垣分內外兩重,其中外城略似圓角等邊三角形,現存城垣周長約1800米。東北和西北城垣保存完好,無南城垣。內城位於外城內南隅,現存城垣周約1200米,除南城垣較殘外,其餘部分保存都較完好。城垣一般高度在9米左右,上部寬5~6米,底部寬30米。內城有闕口六,外城有闕口三。城垣用黃土夯築而成,較堅實。
在下菰城的城垣中夾雜有印紋陶、原始青瓷和夾砂陶片等;印紋陶有雲雷紋、回紋、折線紋、組合紋等。附近山頂上還分布有傳說的“烽火墩”,據發掘為土墩墓、石室墓等。
另一說稱,下菰城遺址原築於西周或春秋時期。

龍洞雲歸

(即弁山黃龍洞)
參見“蒼弁清秋”一欄

橫山暮嵐

(即位於城南吳沈門河東側)

南湖雨意

(即城南碧浪湖)
碧浪湖在湖州城南1公里,屬東苕溪。以在峴山前,又名峴山漾,一名玉湖,與陳英士陵墓相對。為城南重要景點之一。
碧浪湖湖面較闊,湖中有嶼,稱浮玉山,湖水滿時山頂常露若浮玉,故名。元趙孟頫曾有詩讚曰:“乾帆過盡暮山碧,惟見白雲時往還。”明嘉靖(1522—1566)年間曾在浮玉山上建有玉塔 (又名芙蓉塔、萬魁塔),塔高7層,磚身,每層上刻有魁星。1971年圍湖造田時被毀。

金蓋出雲

(即城南雲巢金蓋山)
金蓋山金蓋山
金蓋山在湖州城南7公里處,主峰海拔為292.6米,
據清光緒《烏程縣誌》載:“峰勢盤旋宛同華蓋故名。”又因“金蓋故多雲氣,四山繚繞如垣,少焉日出,雲氣漸收,惟金蓋獨遲”,故又名雲巢。金蓋山林木幽深,山南有下菰城遺址,山腰有古梅花道觀。
金蓋山歷來是湖州南郊的風景佳處。舊有“金蓋二十八景”之說,其著名者有:金蓋出雲、菰城晚煙、呂潭子尤、梅島晴雪、荻港夜泊、溪亭漁隱、章嶺松濤、春谷梅隱等。
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慕名來此,或讀書,或修身,或吟詩。據《金蓋志略》稱:“其地顯自六朝,彪炳於宋元,名賢逸士先後踵接其間,若顏真卿,蘇軾等宦遊憑眺,衛正節,孫太初等輩寄跡流連。”金蓋山青山環抱,綠水長流,空氣清新,環境靜謐,山里還有礦泉水資源,與附近的道場山、碧浪湖、英士墓聯成一片大景觀。

張羽《吳興八景》

張羽(1323~1385),字來儀,又字附鳳,號靜居,末江西潯陽人。明初官至太常丞,工詩善畫,山水宗法米氏父子。早年隨父宦江浙,後與徐賁約定僑居吳興,為安定書院山長,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明初四傑”,是明初享譽文壇的詩人和才子。
獅子巷休閒廣場《吳興八景》玻璃景牆雕塑獅子巷休閒廣場《吳興八景》玻璃景牆雕塑
張羽的八首詩,是描寫中世紀湖州及附近郊區田園景色的“絕妙好辭”,如雨後道場山的“滿眼清暉”,秋天弁山的“迢迢爽氣”,黃昏西塞山的“猶見白鷺飛”,城南下菰的“蔓草蒼煙”,黃龍洞的“雲端見笙鶴”,郊外橫山的“落日半隱”,碧浪湖邊的“相對白鷗眠”,金蓋山的狀似“青瑤簪”,無不向世人展示了湖州的美麗景色,同時也從風景上體現了湖州在眾多“江南清麗地”中的特殊地位,是元代詩人詠出的“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絕好詮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