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顧繡

明代顧繡

顧繡,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顧繡因源於明代松江府顧名世家而得名。顧名世曾築園於今九畝地露香園路,穿池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園(今露香園路,即為紀念此園得名)故世稱其家刺繡,為“露香園顧繡”或“顧氏露香園繡”或簡稱“露香園繡”、“顧繡”。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顧繡
  • 外文名:無
  • 出處:松江府上海縣露香園
  • 年代:明朝
顧繡溯源,作者生平,作品欣賞,創作背景,藝術特點,刺繡技法,

顧繡溯源

作者生平

顧名世,字應夫,號龍泉,官尚寶司丞。是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官尚寶司丞,就是在內宮管理寶物的官吏,晚年居上海。"名世性好文藝",見多識廣,藝術修養較高,在他的影響和倡導下,他的女眷們也酷愛藝術,善丹青書法,精於女紅,尤其擅長刺繡。她們從事刺繡的目的不僅於實用而是視作上層婦女的修養和更高層次的藝術追求。

作品欣賞

在盛行於世的松江畫派畫風薰陶下,她們研究繼承宋代"閨閣繡"的藝術特色和藝術技巧,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她們選擇高雅脫俗的名畫作為藍本,對表現對象深刻觀察、細心揣摩,技法上創造出散針、套針、滾針等針法用以極力模仿繪畫的筆墨技巧。她們將絲線劈為36絲,"其劈絲細過於發,而針如毫,配色則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奪天工,而山水人物無不逼肖活現。"

創作背景

顧氏女眷中較早從事畫繡的,是顧名世長子顧匯海之妾繆氏。顧繡名手中,造詣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是略遲於繆氏的顧名世次孫顧壽潛之妻韓希孟(又名韓媛)。顧名世次孫媳韓希孟善畫,在針法與色彩運用上獨具巧思,顯著提高了這種繡法的藝術品格,顧繡由此又稱"畫繡"。顧繡在明清時期曾風靡全國,大有"無繡下姓顧"的勢頭,"顧繡"之專稱代替刺繡之通名,以後發展起來的蘇繡、湘繡、蜀繡等,都曾得益於顧繡的技法。
顧繡作品《洗馬圖》顧繡作品《洗馬圖》
據明代崇禎年間《松江縣誌》記載:"顧繡,斗方作花鳥,香囊做(作)人物,刻劃精巧,為他郡所未有。"在顧繡的發展中,顧名世的孫媳韓希孟最為傑出。其所繡山水、人物、花鳥已達到"無不精妙"的程度。故宮博物院陳列有她的仿宋元名跡冊十餘幀,其中的《洗馬圖》、《白鹿圖》、《松鼠葡萄》、《扁豆蜻蜓》皆為精品,這些作品已達到讓人分辨不出是繡還是畫的意境。明代松江畫派代表人物董其昌對顧繡極為讚賞,稱它"精工奪巧,同儕不能望其項背……人巧極天工,錯奇矣"。韓希孟創立"畫繡"階段是顧繡發展的初期,繡品多為家庭女紅,世稱"韓媛繡",基本用於家藏或饋贈。
顧名世曾孫女顧玉蘭,因家道中落,逐設帳授徒,歷30餘年,將家傳秘繡技藝傳於外姓。其時,城中四鄉許多婦女習顧繡以營生,形成一定規模,當時有"百里之地無寒女"之說。達官顯宦富商巨賈爭相購藏顧繡珍品,使顧繡身價陡增。
韓希孟之後,顧氏家道中落,逐漸倚賴女眷刺繡維持生計,並廣招女工,從此顧繡由家庭女紅轉向商品繡。顧名世的曾孫女顧蘭玉得繆、韓之親授,並將技藝傳承下去。據清代嘉慶年間《松江府志》記載,顧蘭玉"工針黹,設幔授徒,女弟子鹹來就學,時人亦目之為顧繡。顧繡針法外傳,顧繡之名震溢天下"。清代道光年間,松江丁佩既精刺繡又通畫理,著《繡譜》,於顧繡"心知其妙而能言其所妙者"。"後以仿效者皆稱顧繡,繡品肆竟以顧繡相稱榜,凡蘇屬之繡幾無不以顧繡名矣。"
但是,顧繡的卓絕是以高素質的藝人和大量的工時為代價的,制約條件很多,所以難以普及,難以為繼。清末,顧繡逐趨湮沒,以後幾乎被人們所遺忘,被吸收顧繡技法和營養而崛起的蘇繡所替代。
上海露香園地屬松江府,松江人一直以恢復顧繡為已任。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松江慈善機構"全節堂"設立"松筠女子職業學校",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均設立"女子刺繡班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松江工藝品廠回響周恩來同志關於挖掘發展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的指示,於1972年底開始籌備恢復顧繡藝術。聘請二、三十年代在松筠女子學校學過顧繡技藝的戴明教老師收徒授藝。不久,又因"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使剛復甦的顧繡遭到"復舊復古"罪名而夭折。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松江工藝廠成立顧繡組,才恢復對顧繡的研究、授藝與生產。以後,松江工藝品廠正式成立顧繡車間組織生產。松江顧繡藝人不斷創作出一批精美絕倫、雅韻欲流的顧繡新作。松江顧繡有如旱苗沐雨、枯木逢春,開始顯露出勃勃生機。
1987年5月,松江博物館在松江工藝品廠支持下舉辦《顧繡藝術展覽》,向世人介紹顧繡的歷史和新生。展覽中展出大量新作並進行現場表演。6月初,經上海市文化局審定推薦,調往"上海首屆國際藝術節"文廟展區展出,好評如潮。

藝術特點

"顧繡"從一開始就有別於蘇、粵、湘、蜀四大名繡,它專繡書畫作品,成為獨特藝術。它把宋繡中傳統的針法,與國畫筆法相結合,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勾畫暈染,渾然一體,為祖國燦爛的文化藝術增添了異彩。顧繡產品形式除傳統畫繡掛幅外,還有睡衣,浴衣、檯布、枕套、被面、圍巾等品種。顧繡針法多樣,色彩豐富,絲縷分明,質地大都用軟緞、綢料及特麗綸、尼龍、的確良等。

刺繡技法

半繡半繪,畫繡結合
顧繡以宋元名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傑作為摹本,畫面均是繡繪結合,以繡代畫,這也是它最為獨特之處。如在《群仙祝壽圖軸》中,畫中人物所穿錦裳,是先上底色,後於底色上加繡作錦紋狀的;人物的面部則是先繡後畫的,雲霧則只用畫筆直接用色,而不加繡。這種大膽創新的技法,表現山水、人物尤為生動。
針法多變,時創新意
顧繡的針法複雜且多變,一般有齊針鋪針打籽針、接針、釘金、單套針刻鱗針等十餘種針法。
間色暈色,補色套色
這種精巧的明繡採用的種種彩繡線,是宋繡中所未見過的正色之外的中間色線。顧繡為了更形象地表現山水人物、蟲魚花鳥等層次豐富的色彩效果,採用景物色澤的老嫩、深淺、濃淡等各種中間色調,進行補色和套色。從而充分地表現原物的天然景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