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高乘鯉圖(明代琴高乘鯉圖軸)

琴高乘鯉圖

明代琴高乘鯉圖軸一般指本詞條

《琴高乘鯉圖》是明朝李在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此圖繪古代琴高乘鯉的神話故事,表現琴高辭別眾弟子乘鯉而去的情景。布局構思精巧,琴高跨鯉背回首眷顧的姿態,與岸邊揖手相送的弟子們相呼應,依依惜別。人物情態生動,線描勁拔舒暢。綜觀全圖,筆墨精純熟練,設色簡淡,格調爽朗明快,在明代“院體”風格之上又吸取了文人畫的技法,獨具一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琴高乘鯉圖
  • 創作年代:明代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長164.2厘米,橫長95.6厘米
  • 作者:李在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琴高乘鯉圖
涿水之畔,風雲驟變狂風怒號,看似大雨將作。岸邊山石林列,危岩之上,樹木隨風搖擺不止。河面之上驚濤拍岸、水霧瀰漫,河中是琴高跨騎鯉背、迎風回首眷顧的姿態:此時鯉魚昂首高拔,擺尾平衡身體重心,確保主人琴高安坐其上。眾弟子情真意切、形態各異,其二弟子彎著身子,拱手仰望,神情肅穆,而後面的兩個童子,一人雙手抱書卷,扭頭而望,另一人帶一古琴,用手指著遠去的琴高面露笑容。水面對岸是連綿的群峰。茂密山林遍布其間,也是煙霧縹緲,朦朦朧朧。
署款“李在”,鈐“金門畫史之章”。

創作背景

漢朝劉向在《列仙傳》中記載,趙國有一個人叫琴高,他曾經是宋康王的舍人,最擅長擂鼓操琴,並且擁有長生之術,因此被世人看重。琴高“浮游冀州琢郡之間二百餘年”,乃神仙也。有一次,他說自己要入涿水取龍子,眾弟子驚愕不已,臨行之日,他囑咐眾弟子在河旁設祠堂及齋建,在某月某日某時辰,以靜候他的復出。屆時,琴高果然如期乘鯉從水中出以至萬人空巷,爭而觀之。他與弟子相歡一月有餘,極盡興致,說要再次入涿,眾弟子依依不捨,隨赴涿水之畔相送。此圖就是表現琴高辭別眾弟子再次入涿、乘鯉而去時的情景。

藝術鑑賞

構圖

此圖中所繪波濤洶湧,狂風乍起,雲霧瀰漫,是用以渲染仙人隱去時的神秘氛圍,景物的配置也是頗具匠心,而樹石和遠山則是處於畫幅的邊緣,中間留出大片空白,貌似無物,又物充其間,在這一點上它不僅突出了整幅畫面的主題,又顯出天、水之間的寬闊,且營造出了水天蒼茫之壯闊、水乳交融之微妙的感覺。
作者在景物的配置和筆墨的運用上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樹石和遠山處於畫幅的邊緣,中間留出大片空白,既突出了主題,又顯得天、水的寬闊。山石皴法一變常用的斧劈皴,而是吸取了元代文人畫家的表現技法,融合披麻皴、解索皴為一體,加以變化,筆勢勁疾,富有動感。墨的濃淡對比強烈,淋漓有致。

技法

全圖布局構思精巧,筆墨精純熟練,充滿動勢。尤為值得稱道的是,畫家能夠在纖毫之中展示出風力的變幻琴高乘鯉圖明李在莫測,如魚背上的琴高、岸邊的弟子們的髮辮衣服、樹木葉子的走向,在風中飄蕩的姿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圖中人物的情態生動,線描勁拔舒暢。山石皴法融合披麻皴、解索皴為一體,融和了郭熙的細潤和馬遠的剛健,再稍加以變化,筆勢勁疾,富有動感,墨的濃淡對比強烈,淋漓盡致。綜觀全圖,設色簡淡,筆墨精純熟練,格調爽朗明快,在明代院體風格之上又吸取了文人畫的技法,獨具一格。

名家點評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周茂生:場景壯闊,氣勢磅礴。師徒依依惜別,姿態各異,神情激揚。呼嘯的長風,騰湧的煙濤,也好似都在為這位壯士送行。而這種動盪的氛圍,不僅增添了畫面的神奇色彩,也有力地烘託了人物的心境及相互間的深厚情意。畫法兼工帶寫,筆勢秀勁飛動,墨色濃淡有致,是一幅情韻高亢而優美動人的作品。

作者簡介

李在,字以政,福建莆田人,生年不詳,卒於1431年。宣德時與戴進等人以出色的繪畫技藝而進入宮廷,官直仁智殿待詔,日本畫僧雪舟曾與他切磋畫藝。工山水,兼擅人物。傳世作品有《琴高乘鯉圖》、《歸去來兮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