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石炭世含煤地層

早石炭世含煤地層

早石炭世含煤地層位於下石炭統上部,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含煤地層。湘中及黔南、桂北含可採煤層,其它地區含煤性較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早石炭世含煤地層
  • 外文名:Early Carboniferous coal-bearing stratum 
  • 位置:下石炭統上部
  • 分布:湘中及黔南、桂北
  • 學科:煤田地質學
  • 時期:早石炭世
地層特徵,古生物特徵,形成條件,含煤情況,

地層特徵

下石炭統在中國南方分岩關階(下部)及大塘階(上部)。大塘階據貴州省平塘縣大塘剖面命名,階內較普遍發育有含煤組。
黔滇區在滇東及黔中、黔西等地,大塘階以淺海相石灰岩為主,夾濱岸型碎屑岩及煤層。在貴州,其下部為產Thysanophyllum珊瑚化石的舊司組,由石灰岩夾碎屑岩組成,近底部含煤層,煤層附近產出Sublepi-dodendron等植物,全組厚200~500m; 上部為產Yuanophyllum、Kueichouphyllum等珊瑚化石的上司組及含Eostaffella化石的擺佐組石灰岩。在滇東,大塘階下部為海陸交替相碎屑岩及泥灰岩組,夾煤層,稱萬壽山段,產出Sublepidodendron植物,Kuei-chouphyllum珊瑚及Megachonetes等腕足類化石,厚度一般小於50m。大塘階上部包括灰岩段及岩石嶺段兩個岩段,均產出Yuanophyllum、Kueichouphyllum等珊瑚化石, 岩石嶺段內還有Eostaffella化石產出。
湘桂粵區在桂北、湘中南、贛西、粵北及黔南荔波等地,大塘階分三部分,下、上部為黑色至黑灰色中至厚層狀泥質灰岩組,含矽質條帶或團塊,下部稱石磴子組,產Thysanophyllum珊瑚化石;上部稱梓門橋組,產Yuanophyllum、Kueichouphyllum等珊瑚化石及Eostaffella化石; 中部系含煤組, 稱測水組或寺門組、芙蓉山組。
測水組據湖南省雙峰縣城北測水河畔剖面命名。該組連續沉積於石磴子組之上,由海陸交替相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組成,夾煤、菱鐵礦、鮞狀粘土岩及泥灰岩薄層等,煤層附近產出鏟羊齒—古蘆木—須羊齒植物化石組合,全組厚80~200m。該組以中部的一層厚數米至20m的含礫石英砂岩的底面為界,分上、下兩個含煤組,主要可採煤層多集中於下含煤組,上含煤組僅含不可采薄煤; 含礫石英砂岩底面為一衝刷面,故下含煤組頂部常現缺層現象。上含煤組上部岩層常呈紅色,矽質成分增多,並逐漸過渡為梓門橋組。由新化向西、北,測水組厚度急劇減薄,碎屑岩的粒級亦加粗。由邵陽—漣源一帶向南,測水組中碎屑岩比例逐漸減小,並相變為石灰岩,到湘西南東安,零陵、寧遠、道縣等地,測水組岩層已難以辨認,經常可見石磴子組與梓門橋組直接整合接觸,但仍然在兩個石灰岩組中夾有碎屑岩及不穩定煤層。
寺門組及芙蓉山組地層的基本特徵與湘中測水組相仿,中部含礫石英砂岩亦普遍發育,下部含煤組亦含可採煤層,以貴州荔波—廣西南丹一帶含煤性最好。由桂北向南、粵北向西,組內碎屑岩亦逐漸相變為石灰岩,含煤組亦最終消失於石磴子組和梓門橋組石灰岩之中。
贛浙閩區在贛中、浙西、粵東北、閩西等地,大塘階以陸相碎屑岩含煤岩係為主,偶夾薄層石灰岩及濱岸碎屑岩,紅色岩層常可見到,且其比例越往東側越大,到浙江建德以東全部變為紅層。全階厚數十米至300m。梓山組及部分葉家塘組含可採煤層,而忠信組與林地組僅含煤線。階內產出鏟羊齒—古蘆木—須羊齒植物化石組合,並產出Neuropteris gigantea植物化石。
蘇浙皖區在蘇、浙、皖三省接壤區域,大塘階稱高驪山組,系海陸交替相碎屑岩組,假整合於泥盆系之上,有時整合於含Pseudouralinia珊瑚化石的金陵組石灰岩層之上,厚數十米至百餘米,局部含薄煤層,產出鏟羊齒—古蘆木—須羊齒植物組合。
在西藏昌都地區,青海,河南商城,陝西山陽及甘肅武威、靖遠等地,大塘階均屬海陸交替相碎屑岩含煤沉積,除局部地點因斷層切割厚度較小外,一般全階厚度均大於1000m,階內產出鏟羊齒—古蘆木—須羊齒植物化石組合。

古生物特徵

大塘階化石豐富,有珊瑚、腕足、頭足、牙形、植物等門類化石。珊瑚化石是劃分該地層並與國內外對比的主要化石依據。在中國南方,Thysa-nophyllum珊瑚化石帶代表舊司組; Yuanophyllum-Kueichouphyllum珊瑚化石組合代表上司組;Ephippi-caninia-Kapuphyllum組合代表擺佐組。在中國南方,大塘階內含煤組的劃分對比,主要依靠植物、珊瑚。
鏟羊齒—古蘆木—須羊齒植物化石組合 即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Rhodeopteridium spp.組合,代表中國早石炭世晚期的一個植物群落,以蕨類植物的石松、楔葉、真蕨綱為主,而裸子植物的苛達綱亦開始出現。常見分子還有: Rhodeopteridium hsianghsiangensis,R. tenuis,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Sphenopteris changdu-en-sis,Sphenophyllum tenerrimum。在此組合下部,常有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S. changduense,Lepido-dendron volkmannianum等較古老分子,而在組合上部可常見到Neuropteris gigantea等較新分子。其時代大致可與歐洲維憲期 (Visian) 相當。

形成條件

主要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兩方面。
古地理中國南方在早石炭世為一海盆,向南開口,向北封閉(圖1)。在昆明—貴陽—長沙—南昌—廣州這一不規則弧形地帶,當時處於濱海地帶(其外緣為濱海平原),其上有重要的泥炭沼澤形成與分布。在淺海區的近岸部分,也曾有短暫時間的泥炭沼澤形成。蘇浙皖接壤地區,為另一向北東傾斜的海盆邊緣,向太平洋開口。
早石炭世含煤地層
河南信陽—安徽霍丘一帶(包括商城在內),大致屬山間盆地。陝、甘、青、藏等地的大塘階,大致都屬於海體的邊緣部位。

含煤情況

中國南方各地大塘階一般含煤1~22層,有1~3個可採煤層,而忠信組、林地組、高驪山組及浙江中部的葉家塘組,都不含可採煤層。可採煤層厚度大部在0.5~2m之間,較厚的地區有二:①湖南漣源一新化,含可採煤層1~4層,總厚1~9m。②廣西南丹—貴州荔波,含可採煤層1~4層,總厚0.5~4.6m。
河南商城白山組含煤多達62層,其中12層可采,厚7~34m,但多為透鏡狀,極不穩定。陝西山陽二峪河組含可採煤層5層,總厚7.4m,亦不穩定。甘、青、藏等地一般不含可採煤層。
在漣源—新化一帶,煤的灰分低,是製造合成氨的優質無煙煤原料。中國南方早石炭世煤種絕大部分為無煙煤,僅在湘南部分地段有貧煤或瘦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