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圖

早春圖

《早春圖》是北宋宮廷畫家郭熙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創作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為郭熙晚年之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早春圖》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軸線上,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之構圖,表現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渲染出畫面寧謐而生機勃勃的氛圍。

《早春圖》細微處有呼應,大開合處相顧盼,氣勢渾成,情趣盎然,為觀者營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早春圖
  • 外文名:Early Spring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者:郭熙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158.3厘米,橫:108.1厘米
  • 材質:絹本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主體形象,作品細節,題詩題跋,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畫法,形象,名家點評,後世影響,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早春圖

主體形象

《早春圖》描寫早春即將來臨的山中景象:冬去春來,大地復甦,山間浮動著淡淡的霧氣,傳出春的信息。遠處山峰聳拔,氣勢雄偉;近處圓崗層疊,山石突兀;山間泉水淙淙而下,匯入河谷,橋路樓觀掩映于山崖叢樹間。在水邊、山間活動的人們為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山石間描繪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態各異。樹幹用筆靈活,樹多蟲枝,枝條上多有像鷹爪、蟹爪之類的小枝。

作品細節

畫中的主體為呈“S”狀盤旋的巨大山巒,與左右峰巒結合。主峰結頂一筆施以濃墨,形成上有蓋、下有承、左有據、右有倚的高低起伏之勢。山體多石而少土,是典型的北方大山。
畫中出現的大面積水域有三處,分別在畫面左上方以及下方左、右;此外還有多處泉瀑。畫面下方左右兩邊各有一湖泊,皆有漁人停舟登岸。左邊有一婦人懷抱嬰兒,手牽著一個黃髮垂髫的小童,婦人回首望著身後挑擔的男子,而童子則似乎被前方歡脫的黑色小狗所吸引而趨步向前,一幅春遊歡愉的還家場景。畫面右邊則是兩個正準備登岸的男子,左邊的男子手中拄著竹篙,抬頭好似凝望著眼前的高山,這便是“自山下而仰山巔”的“高遠”;右邊的男子則低頭擺弄漁網,船上依稀可辨魚簍等物,春江水暖漁人先知。在兩男子上方,還有垂瀑三疊,是春來解凍的清流,源頭活水,寓示勃勃生意。與畫面中其他處多枯枝不同,此處樹木已發出嫩芽,雖沒有江南春來常見的桃柳相映,卻可以從山中煥發出的裊裊春霧中嗅出一絲冬去春來的暖意。
畫幅中的第三處水域位於畫面左邊的被虛化的遠山與層層淡墨渲染的天空中間,隨著一淙泉水緩緩流下,使得觀者的目光隨著流水為棧道上的行旅及樵夫的身影停佇,三人之間因前方男子的回首而產生互動。正是透過他們進山的腳步,我們“自山前而窺山後”,得到“深遠”的視覺效果。縱觀畫面,正在活動著的共有三組9人,無一例外都表現出人的渺小與山的偉岸。
這幅畫作是在描寫瑞雪消融,雲煙變幻,大地復甦,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早春景象。

題詩題跋

畫面左側題有:
乾隆御題詩乾隆御題詩
作者落款作者落款
“早春,壬子年郭熙畫。”下有“郭熙筆”長方朱文印一方。鈐蓋作者印章。
畫作右上有乾隆皇帝御題詩:
“樹才發葉溪開凍,樓閣仙居最上層。
不藉柳桃閒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創作背景

北宋的山水畫壇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一位人物——李成。在當時被稱為“古今第一”,李成的山水畫充滿了文秀的氣質,李成用墨筆法精微,畫松樹用攢針,松針尖銳有力,枝幹筆直勁挺,給人以正直、雅致的美感。他惜墨如金,喜用淡墨,繼承了荊浩的“墨淡野雲輕”的一面,他的畫面具有“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平遠之特色,也有著煙霧瀰漫之態。五代、北宋山水畫家大多數都愛畫寒林枯枝,李成畫樹也同樣如此。荊浩關仝畫寒林枯樹使用的是唐以來的鹿角畫法,樹枝輕佻向上揚。李成不僅用鹿角畫法,而且還善用蟹爪法,樹枝向下出枝,枝幹虬屈,纏繞長長的細藤條,筆法更為精妙一些。李成畫山石帶有捲曲圓潤的柔性美,用筆和荊、關、范直筆鐵勾不同,畫石渲染少,皆用瘦硬的線條勾出輪廓,再加以清晰的小線條皴寫,郭熙主要繼承李成的畫法,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圖》具有很好的體現了這些藝術特徵。
煦寧五年(公元1072年),宋神宗大力扶植王安石變法,畫面的立意似乎也體現出作者居於畫院顯位,畫家在變革時代的激動和對復興國家的無限期盼,因此,此畫作不僅表現的是大自然的早春,也可以說是變法的早春,是大宋王朝的早春之夢。

藝術鑑賞

主題

畫上自題“早春”,畫的是初春瑞雪退去,大地甦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畫家並沒有表現早春明顯季節特徵的景象,比如樹木抽出嫩芽,柳樹等等。由於沒有著色的邊界的限制,故在特別適合虛實相接的地方,墨色富有層次,更能體現空靈縹緲的感覺。畫家讓讀者看見早春山間蒸氣慢慢的向上升騰,暗喻了寒冷還未完全褪去,解凍轉暖,山巒在動,生命仿佛忽然被叫醒,有一種朦朧的光籠罩著,所有的生命正要透出一點點生命訊號其實是春天最美的感覺,這或許就是畫家高明的地方。
畫中人物細節畫中人物細節

構圖

《早春圖》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的構圖,表現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近景巨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彎曲的山石,遠山隔著雲霧,最主要的山峰居中,緊挨著深淵,溪水在谷間流淌,深山中有宏偉的建築樓閣,懸崖上有瞭望的草亭,左側平坡有渡船岸歸的路人,人與遠山之間遙之千里,這幅畫實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
《早春圖》整體採用了S型構圖的布局,整幅畫面呈現出彎曲向上的曲線,具有很好的縱深感。山脈是曲折蜿蜒的,畫中並沒有出現完整的峰巒雄偉的高山大壑,煙霧籠罩著半山腰使遠處的山峰產生一種向上升騰的趨勢,更加突出山之高聳與氣勢。畫家對水雲的處理,大面積的接近於留白,中景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十分平靜,畫面中沒有明確形狀的雲,被一片霧氣籠罩,暈染地相當的巧妙,慢慢的覆蓋與散開,遠山隨著中景的山頭的水汽漸漸隱去,拉開了空間距離,縱深感很強,產生了特殊的效果。
郭熙長於作大幅,善於表現高遠、深遠、平遠空間和四時朝暮的變化,其構圖奇變、畫面內容之豐富的特點,在此幅畫中尤可得見。《早春圖》細微處有呼應,大開合處相顧盼,氣勢渾成,情趣盎然,為觀者營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畫法

蟹爪枝
作者以粗闊扭曲的線條,描繪山石輪廓,再用乾濕濃淡不同的墨色,層層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紋理,因為形狀像捲曲的雲塊,所以稱為“捲雲皴”。樹木枝幹虬曲,枝椏像伸指布掌的樣子,稱為“蟹爪枝”,是承襲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
每一山巒上的樹木有主有賓,疏密有致,姿態各不相同。樹木在整幅畫面中相互聯繫,起到點綴畫面的作用,草書筆法,樹枝像鷹爪,蟹爪,松葉細的像針攢聚在一起,對樹木的處理,通過筆意之靈動使得渾厚淋漓的山石背景與虬枝之精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注重用筆的提按輕重狀態,體現了北方畫派好作枯樹寒林的荒寒蒼古的畫境。
捲雲皴
石頭奇特形狀像鬼臉,畫石皴法多用淡墨,圓筆側鋒,用筆要求執筆運腕多取圓轉之意,多著意於按,在按中求提,筆意隨山石形勢而相應變化,筆勢的隨筆峰的聚散濃淡枯濕狀態而隨機刻畫,石頭的皴法是捲雲皴,作者刻畫山石輪廓,線條粗闊扭曲,運用乾濕濃淡不同的墨色,層層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紋理,渲染開來,形狀像捲曲的雲塊。畫中山石以抑揚頓挫、粗細有變十七的墨筆勾勒,皴法多用“舌壇皴”,揮灑恣意,具有乾濕濃淡的效果;有的石頭形狀奇特像鬼臉,而遠山又“多正面,折落有勢”。整幅畫用筆勁健、精練,筆法生動多變,用墨清潤秀雅,氣格幽靜清曠而又渾厚。

形象

建築林木
畫中殿堂樓閣畫中殿堂樓閣
層樓高閣格外的引人注目,建築宏偉壯麗,結構複雜,造型準確,畫工精密,線條極見功力。
人物形象面中共有13個人,共有5條山路通向建築,人物之間相互形成獨立的小組合,彼此呼應,道路之間也是相通的,可以銜接起來,使得整幅畫面融會貫通。人物和建築之間也是彼此有聯繫的,人物雖然非常小,但放大之後人物的身份完全看的出來。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其意境美和人性美,仿佛身臨其境。

名家點評

當代書畫家徐建融:朱峰巍峨突顯,低山依次遠近鋪展,各有順序。遠有深壑、嵐煙、奇峰,近有叢林、峭壁、秀水,山水中有道路、橋樑、樓閣、院落。幽深重複的景致體現了高遠、深遠和平遠的境界。主峰突兀而清明,煙霞橫斷山腰,是謂高遠;中景曲折而重晦,叢樹掩映樓閣,是謂深遠;近景沖融而飄渺,水色淨洗嵐光,是謂平遠。“可行、可居、可望、可游”,令人想起蘇東坡《郭熙畫秋山平遠,潞公為跋尾》:“玉堂晝掩春日閒,中有郭熙畫春山。鳴鳩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

後世影響

這幅畫中的建築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近代很多建築史的學者,是利用這張畫裡的建築把它放大以後去斷定宋人是怎么蓋房子的。

歷史傳承

郭熙在神宗時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但隨著元豐末年(公元1085年)神宗去世、宋哲宗的即位,他的畫不再受到重視。宮中懸掛的他的畫作大多被取下來,收到庫房中。《早春圖》在北宋滅於金後,留在了金朝宮中,被愛好書畫的金章宗珍藏。明代初年,被收藏於明代內府。至清代,此圖歸著名收藏家耿昭忠、阿爾喜普所有,後歸入清宮,並得以流傳至今。

重要展覽

2007年,台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大觀”特展,《早春圖》是登場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郭熙(1023——約1085),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奉詔入圖畫院,初為“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宋神宗趙頊深愛其畫,曾“一殿專皆熙作”。王安石變法時新立中書、門下兩省和樞密院、玉堂等牆上壁畫。皆為其所作。郭熙工畫山水,無師承,早年風格較工巧,後取法李成,畫藝大進,到晚年落筆益壯,能自放胸臆,爐火純青。其畫論有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提出高遠、深遠、平遠“三遠法”。畫山石多用“捲雲”或“鬼臉”皴;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水墨明潔。傳世作品有《早春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窠石平遠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以及《樹色乾遠圖》、 《早春圖》、 《關山春雪圖》、 《山林圖》、 《秋山行旅圖》、 《幽谷圖》 (半幅)等。
早春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