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9式重馬特反坦克飛彈

日本79式重馬特反坦克飛彈

“重馬特”是日軍1976年裝備的第二代重型遠程反坦克飛彈,由日本川崎重工研製。該飛彈是64式“輕馬特”的改進型,與前者相比,具有射程遠、性能好等優點。 飛彈採用目視瞄準,紅外自動跟蹤、有線傳輸指令制導方式。彈長1565毫米,彈徑152毫米,彈重30公斤,系統全重103公斤,破甲厚度500毫米,最大射程4000米。該彈1984年服役,飛彈採用半主動指令制導,用於反裝甲以及兩棲行動作戰,該彈後被選定用於配備日本陸上自衛隊89式步兵戰車。該飛彈既可攻擊地面坦克裝甲車輛,也可在反登入作戰中攻擊小型登入艦艇,起到海岸炮的作用。這是日本重型反坦克飛彈的重要特點,並被一直延續下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日本79式重馬特反坦克飛彈
  • 彈長:1565毫米
  • 彈重:30公斤
  • 彈徑:152毫米
老式,新式飛彈,攻擊過程,

老式

1957年,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部與川崎重工業公司合作,以世界上最早裝備部隊、最早實戰使用的反坦克飛彈——法國SS-10反坦克飛彈為基礎,開始研製第一代反坦克飛彈,並於1964年研製成功,稱為64式“輕馬特”反坦克飛彈(ATM-1)。
64式“輕馬特”是第一代中程反坦克飛彈,主要供步兵使用,可由步兵從單發或多聯裝發射架上發射,也可裝在輕型車輛或直升機上發射。飛彈採用目視瞄準及跟蹤,三點法導引,手動操作有線指令制導,戰鬥部破甲厚度500毫米,最大射程1800米,飛行速度85米/秒,全彈長1020毫米,彈徑120毫米,彈重15.7千克。

新式飛彈

日本是一個島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這一地理條件決定了日本陸上自衛隊的首要課題是抗登入作戰,反坦克飛彈的發展顯得格外重要。冷戰時期,日本就已經裝備了79式“重馬特”反舟艇反坦克飛彈,以有效阻截來自蘇聯登入部隊的船隻和坦克群的威脅。進人20世紀80年代後,海盜與恐怖活動日益猖獗、日本海域多次發生人質被劫和不明船隻的侵入,使得日本深感抗登入、反滲透手段的不足,防衛廳發誓要重點防備特種部隊有組織的滲透和突然襲擊。在這種背景下,96式“重馬特”多用途飛彈(ATM-4)應運而生。96式“重馬特”多用途飛彈採用光纖/紅外圖像引導方式。光纖傳輸制導技術採用光纖作為目標數據傳輸介質,數據信號在光纖密封的通道內傳遞,飛彈不向空間輻射電磁波,彈體上沒有信標源,所以使新“重馬特”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它在發射前無需精確識別並追蹤目標,能夠盲射攻擊不在瞄準線上的目標,還可在飛行過程中更換目標,且能精確地選擇彈著點。從理論上說,該飛彈沒有作戰距離的限制,它的攻擊命中率與攻擊距離無關,所以使新“重馬特”的最大射程可達8000米。由於操作者在飛彈的整個飛行過程中無需持續瞄準,因此,射手的戰場生存率得到了保證,而且如果選擇發射後不管的模式,射手可快速轉換攻擊目標,大大提高了戰鬥效率。 96式“重馬特”多用途飛彈系統由偵察車、飛彈發射車、射擊指揮車、信息處理車、彈藥補給車等五種不同用途的車輛組成。其中偵察車、飛彈發射車和射擊指揮車採用的是日本生產的4×4高機動車底盤。信息處理車和彈藥補給車採用五十鈴汽車公司生產的73式6×6中型卡車底盤。信息處理車主要負責將偵察車傳來的目標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和威脅排序。射擊指揮車則根據分析後的目標信息指揮飛彈發射車實施攻擊任務。
日本79式重馬特反坦克飛彈

攻擊過程

96式“重馬特”多用途飛彈攻擊目標的大概過程是:發射車發射飛彈後,飛彈按高拋物線彈道首先爬升至300米(高拋物線彈道可使操作者持續觀察目標區,這就意味著坦克利用地形掩護的戰術毫無意義。此外,高拋物線彈道還具有減弱自然或人造戰場煙幕的功用),操作人員根據飛彈導引頭傳來的圖像和數據信息,使用操縱桿讓飛彈接近目標,然後對圖像進行人工目標識別,當確認是所要攻擊的坦克裝甲車輛時,就通過指令控制飛彈跟蹤並鎖定目標,最後配備有串聯式聚能戰鬥部的飛彈從上方攻擊坦克裝甲車輛頂部的薄弱裝甲,並將其擊毀。如果是多個目標,操作人員會根據各種目標的威脅程度先後發射多枚飛彈以攻擊不同的目標,根據需要,甚至可以對同一目標發射多枚飛彈。
96式“重馬特”多用途飛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並具有世界第一遠射程(可達8000米)的反舟艇反坦克光纖制導飛彈,它成為日本反坦克飛彈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的重要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