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俘虜在延安

日本俘虜在延安

《日本俘虜在延安》是一本鈴木傳三郎編制,由學苑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俘虜在延安
  • 書名:日本俘虜在延安
  • 頁數:256
  • 定價: 16.00元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譯者的話,

基本信息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7717235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我八路軍劉國霖自著(用他六十年前學過的日語)並翻譯他在六十年前俘虜教育過的一日本俘虜鈴木傳三郎回國後寫的《當了俘虜去延安》一書。兩人共同回憶在延安時教育日軍俘虜和接受我軍教育日軍俘虜的經歷。看到我軍是怎樣教育改造日本俘虜的,我軍是如何對待日軍俘虜的。記錄下這一段難忘的時期的歷史。給我們後人留下更多歷史時期的思考和反思。

作者簡介

作者鈴木傳三郎是日本青森縣人,1905年生,曾任日本國內某大學教授。1939年隨日本侵略軍到山西,被任命為偽山西省政府顧問,在太原任職達6年之久。1945年1月擬把家屬(妻子和2子3女)接去北京,途中,火車在正太線上壽陽站附近遭我八路軍伏襲,擊斃豬俁憲兵少佐等日軍。其妻和次女被炸死。他和4個未成年子女送到涉縣王堡村太行軍區政治部。
鈴木傳三郎在太行軍區政治部駐地和當時的日本人解放聯盟一起生活、學習,逐漸理解戰爭的性質,敵意日漸減弱。翌年夏天被送到延安,受到我軍的寬大待遇。他目睹我軍和延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思想認識有了相當的轉變。日本投降後,他被送回太原。不久被遣返回國。他回日本後,陸續在報紙上發表了一些回憶錄,並編輯成書出版。
1980年,鈴木及其女兒寬子應中日友好協會邀請,到中國訪問,葉劍英的女兒(在延安時和鈴木的孩子有過交往)出面接待。當時我國報紙曾作報導。

目錄

一個”老八路“的回憶
當了俘虜去延安
第一章 山西省教育行政顧問時代
第二章 延安日記
第三章 從太原回祖國
第四章 35年後的中國

譯者的話

鈴木傳三郎所寫的《當了俘虜去延安》。基本上是根據他自己的日記編寫成的,它最早是以連載發表在報紙上,於1983年才編輯出版的,因為是由日記編寫而成,所以保留了他被俘時原始的自我感受、觀點、立場。我們可以看出他從敵意、觀察、思考、同情到友好的思想轉變過程。今天的日本右翼分子仍未死心,還在妄圖否認、淡化這場軍國主義者發動的慘絕人倫的侵略戰爭,看看鈴木的這本記述,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劉國霖
序一
本書內容以第二章"延安日記"為中心。我在1946年3月從中國返回日本之後,恢復公職十分困難,就借住在我老家福島縣伊瓦基市沼之內的牟天祥山上寺院的一間書院內。眺望眼前的賢沼池塘,大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大部分內容寫出來了。
1944年11月,日軍戰況日趨不利的時期,我從山西省政府教育廳學務專員轉任北京的國立華北行政學院教授。兩個月後,在去太原市把家屬搬到北京的途中,列車遭到八路軍夜襲,妻和二女兒失蹤,餘下我和四個子女被八路軍俘虜,帶出車外。先去了太行山的八路軍根據地,然後又被送到陝西省延安。戰爭結束後,又從延安返回太原。這一年裡的苦難生活體驗,就是這本書的內容。
書寫成之後,我還請寺里的和尚談談讀後的觀感。執筆之餘,眺望池塘微波蕩漾,輯成此書。時值盟軍進駐日本國內時期,中國則是八路軍與蔣軍內戰,出版這樣內容的書,顯然是困難的。到今天,孩子們認為有可能出版,建議我最後完成它。我就把在太原省政府顧問室和教育廳幹了6年時間時代的一些事選出為第一章,被俘後到戰爭結束回到太原為第二章,從太原回國為第三章,再度訪問北京和當年被俘的地址為第四章。
回國後不久,第一章所處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情況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堪稱為新中國的元老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均已去世,86歲的葉劍英也已表明退出現役,鄧小平、胡耀邦等領導者可以說是進入革命的第二階段吧。同時,使新中國動亂的"文化大革命"、林彪"四人幫"事件,也有進行各種分析和判斷的必要了。
中國今後究竟走向何處,對我們自古以來就一直是鄰邦的日本人民來說,是不容易看清楚的。
序二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五十五周年。在五十五年前抗日戰爭時期,為瓦解敵軍,使那些原來是普通的日本工人、農民的侵略軍士兵,認識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放下武器,站到反戰立場上來。這樣的對敵工作是我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的強大政治攻勢下,許多覺醒的日本人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共同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那時的許多工作細節在世紀之交的今天,已鮮為人知。我與鈴木傳三郎先生,作為當事雙方的親歷者,各自以個人的視角寫了這些回顧,闡述這段歷史故事,也許能為讀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歷史見證,這是我寫譯這本書的動機。
我參加革命以來,一向在政治機關、學校工作。字,雖寫了不少,但從未自己寫過成本的東西,這就注定了我不是個“爬格子”的材料。從軍六十餘載到了晚年,回顧往事思緒萬千,坐下來陸續寫些回憶錄和翻譯這本書。今天已進入數位化時代,人們寫作大都靠敲電腦,可說是“日敲(鍵)萬言,倚馬可待”。而我還處於手工業時代,靠筆桿子,用顫抖的手,拚命往格子上爬,修改一遍又一遍,抄寫一遍又一遍,直到拇指關節酸痛難忍,才去求醫。但被告知開始痛時“封閉”一下還可以治,今已勞損日久,不可逆轉了。還得堅持到最後,把我親身經歷的這段抗日時期人與事留給下一代,也算是一個歷史的見證,也算是幹了一項“晚霞工程”吧!但願它不被評為“豆腐渣工程”,我就滿足了。
歷時兩載,本書得以付梓,得到許多老首長、老戰友和朋友們的支持、幫助。特別是我的老領導張香山同志為我提供許多寶貴資料。學苑出版社總編王世義、責任編輯張翔同志給予我以鼓勵和具體指導,表示衷心地感謝;日本友人水谷尚子小姐也給我提供許多幫助,謹向她致以謝意。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