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

日本佛教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北傳佛教之一,從西域三十六國傳入唐朝,再經唐朝傳入日本,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日本在統計上約約7萬5000座寺院、30萬尊以上的佛像。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寺院法隆寺,以及最古老的佛典古文書都保留在日本。

現在日本佛教的概略,根據文化廳編纂的“宗教年鑑”等統計,現在日本的佛教徒大半屬於鎌倉佛教[2]。淨土宗系(含淨土真宗)的宗派和日蓮宗系的宗派占絕大比例,以大乘佛教占大多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佛教
  • 外文名:Japanese Buddhism
  • 歷史時間:1400餘年
  • 傳播朝代:唐朝
日本佛教,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江戶時代,明治維新至今,佛教宗派,南都六宗,天台宗,真言宗,禪宗,淨土宗,淨土真宗,日蓮宗,總結,符合佛戒,

日本佛教

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從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其間曾引起正反兩派不同意見的爭執,自此開展日本佛教史新頁。日本佛教的發展、演進,可略分為:飛鳥時代(公元546年至公元645年)、奈良時代(645至781)、平安時代(782至1192)、鎌倉時代(1192至1333)、室町時代(1333至1600)、江戶時代(1600至1868)、明治維新之後(1868至現今)七個時期。

飛鳥時代

日本佛教初期的建立,歸功於聖德太子的推展,在他攝政的三十年之間,下詔興隆佛法,創建寺院,親自宣講佛經及著疏,遣使入唐,將自朝鮮傳入中國文化的途徑,改為由日本直接與隋唐文化的交流,並以佛教為國教。推古三十三年(625),高麗沙門慧灌抵日,弘傳三論,開日本三論宗之始,門下俊傑甚多,三論便成為此期佛教的主流。另道昭入唐(653),從玄奘大師習法相,為日本法相宗的初傳。綜觀佛教於此初傳期間,得到國家的保護,唯當時社會仍多以求神的心態奉佛,尚未進入真正的慧解與行持
飛鳥時代 如來立像飛鳥時代 如來立像

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傳承飛鳥時代的護佛政策,以興隆佛教來護國祐民。有聖武天皇熱心推展佛教,興建壯麗宏偉的東大寺,鑄造世界有名的奈良大佛,並請唐鑒真大和尚設壇授戒,正式確立日本佛教的戒法,並推崇華嚴思想,以體現其政教合一的理念。本期佛教學風鼎盛,主要宗派有三論、成實、法相、俱舍、律宗和華嚴等六家,即所謂“奈良六宗”。各寺大多諸宗並存,研究者也數宗並學。唯其中以華嚴宗受聖武天皇的重視,具有優勢地位。又法相宗人才輩出,成為本期佛教思想的主流。其他方面如寫經、佛教文學、美術等,也同時盛行。綜觀此期佛教,著重人間性、國家性,並有學術發展的特色,在教理上傳承於中國,尚無新論。

平安時代

平安前期的佛教,以最澄和空海從唐朝傳入的天台及真言宗最盛。最澄入唐,兼學密、禪、戒各宗,日本佛教因此具有複合性,融和而成日本特色的天台教。空海著有《辨顯密二教論》,是最早的密宗教判理論書。至此,日本佛教已漸脫離中國的範疇,而發展出民族化的佛教。另在最澄及空海度唐前後,許多僧侶亦同時至中土求學,即所謂“入唐八家”,也聞名古今,所學皆與密教有關。因此,平安前期的日本佛教,可稱為密宗的興隆時期。又本期佛教深受貴族們所信仰,因此貴族青年皆以出家為風尚。
平安中葉之後,貴族與武士間的矛盾嚴重,佛教為保護寺產,徵集武士為僧兵,於是佛教僧侶涉入了日本政治漩渦,奈良六宗衰微,末法思想產生,但也因對末法的警覺,佛教開始出現新的宗派。首先出現的便是含淨土思想的念佛往生派,以空也上人與惠心源信為代表。因此奈良時代國家性、學術性的佛教,到了平安時代,便轉變成民間化的佛教。

鎌倉時代

平安末期經過慘烈內戰後,由源賴朝於鎌倉設定將軍幕府,開展了鎌倉幕府時代,亦拉開日本武家專政制度的序幕。在佛教方面,新興宗派紛紛出現,奈良六宗亦有復興之勢,新舊佛教之間產生多元化的互動與影響。依發展時間先後約分三期。

第一期:1.法然(源空)提倡以稱名念佛為主的淨土宗;
2.榮西提倡兼融台、密、禪的臨濟宗;
3.慈圓中興天台宗、貞慶中興法相宗。

第二期:1.明惠提倡華嚴宗的“信滿成就”論;2.親鸞創立以信心為本的淨土真宗;3.道元倡立修證一如的曹洞宗。

第三期:1.日蓮提倡口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經題為證悟之本的日蓮宗;2.一遍強調以一心念佛為主的時宗。

淨土宗與淨土真宗兩派,信仰人數最多,為日本最普遍的宗派。因此,淨土真宗與日蓮宗可說是日本本國化的佛教。日本佛教在鎌倉時代是一個轉變時期,新的改革運動使日本佛教各宗派在歷史上展開新頁。

室町時代


由於社會動亂之故,佛教亦由鼎盛而至衰微。唯有禪宗因武士的歸仰及其“明心見性”的宗旨,所以能在戰禍中一枝獨秀的盛行於社會各階層,也因此產生混合禪味的日本茶道、花道、書道和劍道。又禪宗高僧受到將軍和武士的尊崇和擁護,也自然推動了“禪”的盛行。這時期最被推崇的是確立“五山文學”地位的夢窗國師與大燈國師。另外,淨土宗、淨土真宗、日蓮宗等宗派,皆在創始人圓寂後,因思想正統之爭,而逐漸分裂成許多派別,但仍受到許多農民信眾的護持。室町末期,進入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佛教形成兩種不同的形勢:一是與武士聯合以適應環境的真言、天台等宗;另一股力量則結合被壓迫的民眾,如農民及下階層人,以爭取有利形勢,如淨土真宗及日蓮宗等即是。

江戶時代


戰國時代的動亂結束後,德川家康在江戶設定幕府,為使日本減少外國的壓力與內部紛爭,頒行“鎖國政策”,以禁止耶穌教及其他容易引起動亂的活動,佛教與其他文化因而能在穩定中持續發展。德川家康是淨土宗的信徒,因此努力保護佛教,並將佛教納入封建政權的體系中。他頒布“寺院法度”,用來制定各宗派所屬寺院的屬從關係,及對寺院的種種規定。又實施“寺檀制度”,使全國每一個國民都有歸屬護持的寺院。由於法度的限制與寺檀的建立,寺院僧侶的生活獲得了保障,但也導致佛教發展的停滯。

本期佛教有隱元隆琦禪師(1592-1673)從中國應邀至日本創黃檗宗最受矚目。“黃檗宗”與臨濟、曹洞二宗並稱,為日本禪宗第三大派。整體來說,本期的法度制度,是獎勵學問的,然在思想方面卻受到限制,因此在佛學研究上並無特殊表現。反之,江戶末期,儒學與國學卻積極推展,此時日本神道也應時復興,但是受到“廢佛毀寺”的影響,佛教又進入黑暗期。

明治維新至今


孝明天皇慶應三年(1867),將大政奉還,第二年開始“明治維新”。明治天皇在明治元年(1868)頒布“神佛分離令”,以神道教為國教,又以種種理由,迫令僧侶沿用俗姓,甚至鼓勵僧侶食肉帶發娶妻。佛教界因此集合信徒發起“護法一揆”(團結一致)運動來反抗,才獲得停止,但有日本淨土真宗受其影響。至福田行誡、大谷光尊、赤松光映等新佛教先驅,以世界宗教大勢,評駁政府的宗教政策,又有真宗西本願寺派的島地默雷等大力宣導宗教自由立場,終於在明治二十二年通過宗教自由的法律規定,佛教至此才得以渡過困厄時期,進入新的時代。

明治二十年前後,自由研究佛學的新風氣普遍展開,佛教大學的建立、經典的整理,以及佛學辭典的編纂發行等工作,更充實了日本現代佛學的內容。而在信仰方面,已經脫離中國佛教型態與觀念,並且在日本文化醞釀下的佛教也已普及於民間。二次世界大戰後,佛教更是蓬勃發展,如雨後春筍般發展極為迅速。

佛教宗派

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由中國經百濟傳日本,初期的弘揚以聖德太子(574-622)為最大功臣,他定佛教為國教,並在制定的十七條憲法中規定全民“篤敬三寶”,說明佛教為“四生之終歸,萬國之極宗”,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礎。此後,日本留學僧陸續至中國求法,將中國佛教的思想傳承、宗派教說、修行方法等引進日本,逐漸演變成日本特有的宗派佛教思想。今就日本幾個重要宗派一一簡介如下:

南都六宗


奈良時代(645-794),佛教主要的宗派有六家,即:三論、法相、成實、俱舍、律宗及華嚴。

三論宗初祖為高麗僧慧灌,於元興寺大弘三論(625),這是日本宗派佛教的開始。其後智藏曾投中國嘉祥門下,道慈亦入中土兼學六宗,分別為二祖、三祖。

其後,法相宗取代三論宗的盛世,人才輩出,與後來的天台、真言宗,鼎足而立。俱舍宗多依於法相宗,初傳在西元653年元興寺僧道昭入唐,跟隨玄奘大師習法相教義,回國後,廣弘法相宗義。二傳是在西元658年由智通、智達傳入,至玄昉入唐回日本後,法相宗盛行,學僧輩出,以興福寺、元興寺為根本道場。

華嚴宗發軔於西元736年,唐代道璿攜華嚴章疏至日本,聖武天皇極推崇華嚴。之後,此宗一度衰落。鎌倉時代,高辨與凝然為復興華嚴的兩位巨匠。高辨融和華嚴與密宗的教學,被尊為嚴密之祖。凝然精通各宗教義,尤為華嚴集大成者,宇多天皇曾從師受菩薩戒,賜封為國師,可謂華嚴中興之祖。德川時代的鳳潭以天台解釋華嚴,識見雄大,為華嚴宗開創新局。

律宗初傳於西元588年,僧尼善信等至百濟受戒,回國後,駐錫櫻井寺。天武天皇時,道光奉敕入唐學律,至唐代道叡攜律本赴日,講《行事抄》,戒律思想始為流布,是為第二傳。唐代鑒真大師自華東渡,傳授菩薩戒與三壇大戒,以唐招提寺為本寺,始為日本佛教戒法的確立。律宗曾一度衰微,鎌倉時代,俊以京都為中心,提倡北京律,頗受敬重。

天台宗


最澄為日本天台宗始祖,曾從中國天台湛然的弟子道邃、行滿受法,返日後,於比叡山融和禪、密、戒、圓,開創四宗融合的總合佛教--日本天台宗(806)。最澄弟子圓仁亦赴唐學天台與密法,至其弟子安然集大成,此時日本天台宗已極度密教化,稱為“台密”。台密系統傳至後世,總計有十三流派,對日本佛教影響頗大。

真言宗


日本真言宗以空海大師為開祖,此在宗派系漢傳如來純正密教(唐密)之嫡傳。因空海大師歸國後,第一次灌頂傳法的地點在京都的東寺,因為史稱其所傳的密教為東密。是中國失傳1200年之久的寶貴如來遺教。
純正密教正式傳入中國開始於唐玄宗時期。玄宗開元年間,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三位印度密宗大師先後來到中國弘揚密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三大士”,中間經一行和惠果等的發揚,形成唐密。
善無畏(公元637-735年):又譯淨師子,稱無畏三藏,是中天竺烏荼國佛手王之子,出家後於那蘭陀寺得遇達摩掬多尊者(即龍智菩薩)為其授胎藏界大法灌頂,為密教五祖。其後,善無畏三藏遵師命,攜帶佛經,繞道中亞,於公元716年(唐玄宗開元4年)到達唐都長安,後奉皇帝之詔翻譯《大日經》於洛陽大福先寺。《大日經》為密教之根本經典,由善無畏三藏口述,其弟子一行阿闍梨記錄而成。善無畏祖師傳授以胎藏界(理)為主的密法,是為中國密教正式傳授之始,故亦稱其為漢地密教初祖。因其具備神通及對密教經典的精通與貢獻,善無畏被唐玄宗尊奉為“教主”,入滅後其真身奉塔於洛陽廣化寺之前庭。五祖善無畏的著名弟子除一行外,尚有溫古、玄超、義林、智嚴、喜無畏、不可思議(新羅僧)、道慈(日僧)等。
金剛智(公元663-731年):中印度王子,十歲出家於那爛陀寺,二十歲受具足戒,廣習大小乘經律論。三十一歲依止南印度龍智菩薩受教,七年承事供養,受學一切密教,受金剛界灌頂傳承,為密教五祖。尋游師子國登楞伽山,聞中國佛法盛行,於唐玄宗開元七年(719)由海路經錫蘭蘇門答臘至廣州,翌年至東都,敕迎於長安慈恩寺,尋徙薦福寺,於所住立大曼荼羅灌頂道場以大弘密法普度四眾,並翻譯密經,譯有《金剛頂經》、《瑜伽念誦法》、《觀自在瑜伽法》等八部十一卷。後示寂於洛陽廣福寺,謚灌頂國師、大弘教三藏,金剛智亦為漢地密教初祖。門弟子有不空、一行、慧超、義福、圓照等。
不空(公元705-774年):又作不空金剛,南印度師子國人,天資聰明,幼從叔父游南海諸國,其後出家,十四歲從金剛智三藏學悉曇章,誦持梵經,深獲三藏器重,盡得五部三密之法。及五祖金剛智三藏示寂,遵遺命,往印度求
法,從龍智菩薩受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及大毗盧遮那大悲胎藏各十萬頌、五部灌頂、真言秘典、經論梵夾五百餘部,並蒙指授諸尊密印、文義性相等。又遍游五印度,於天寶五年(746年)還京師,為玄宗灌頂,賜號“智藏國師”。不空三藏譯出唐密的另一部根本經典《金剛頂經》。後有詔使住大興善寺。自天寶至大曆六年,譯出密部之經軌,凡七十七部,一百二十餘卷,密教之盛,此時為最。金剛智及不空兩祖師的傳授原以金剛界密法(智)為主,後善無畏與金剛智兩三藏金胎互授,並分部將兩部大法傳授給不空祖師,六祖不空隨集兩部大法於一身,即“兩部一具”,此即唐密的最突出特點,不同於以往印度密教的“兩部分傳”。不空祖師後期主要活動於西安大興善寺,歷任三代國師,他還是中國四大譯經家之一,建立了梵語與漢字間嚴密的音韻對照組織,以解釋咒語實義於其弟子。
不空祖師弟子眾多,傑出者有金閣寺含光、新羅慧超、青龍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壽寺元皎、覺超,世稱“六哲”,而以惠果祖師承其法系,受兩部大法,是為唐密七祖。
惠果(746~805)唐代僧。京兆府應縣(陝西)人,俗姓馬。世稱青龍阿闍梨,為密教付法第七祖。童年入道,初從曇貞研習諸經。年十七隨曇貞入內道場,於眾中超邁特出,遂為不空三藏賞識,盡傳其三密法要,二十歲正式出家受具足戒。復從善無畏弟子玄超受胎藏及蘇悉地諸法,從不空受金剛界密法,並融會二者,建立‘金胎不二’思想。此後常應詔入內道場為代宗、公主等修法,並繼不空法席,為青龍寺東塔院灌頂國師,故又稱青龍和尚。歷任代宗、德宗、順宗三朝國師,倍受崇敬。師博通顯密內外群經,啟迪後進不遺餘力,四方從學之眾常多達數千人。各國入唐求法者多從師受密宗教義,曾授法予日僧空海、新羅僧惠日、悟真等,而將此宗傳入日本、新羅。永貞元年示寂,世壽六十。空海奉敕撰其碑文。著有十八契印、阿闍梨大曼荼羅灌頂儀軌、大日如來劍印、金剛界、金剛名號等各一卷。其中,十八契印所說為密教修法之根本形式,為密教重要著作之一。此外,日本真言宗所謂真言八祖中,師為唐土最後之祖師,故在密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又空海所傳之兩部曼荼羅及其他修法之秘密道具等,皆為惠果阿闍梨授意,命李真、楊忠信等特地新造所作。
弘法大師,法名空海(774—835),密號遍照金剛,諡號弘法大師。為唐密第八代祖師。
據史料記載,大師生於日本讃歧國多度郡弘田鄉屏風浦(今四國島香川縣善通寺市)一豪族家庭,父佐伯田公,母阿刀氏,幼名真魚。自幼聰穎,五、六歲時即有神童的美譽。十五歲入京都長岡京(今京都市西郊),隨舅父阿刀大足學《論語》、《孝經》及史傳等,兼習辭章。八歲,入京城大學明經科,學習《毛詩》等經史。此時大師已敝屣仕途,志心佛道,作《三教指歸》三卷。
延曆二十三年(804年),空海和尚入唐,師事七祖惠果,惠果大阿闍梨將密法無遺地傳於空海和尚,是為唐密八祖。空海大師於大同元年(806年)返國後,先於高雄山寺造壇灌頂(弘仁元年,810年),又於高野山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場金剛峯寺(公元816年),後再得賜東寺(即教王護國寺),建立灌頂道場(弘仁十四年)
大師門人傑出者有:真濟、真雅、實慧、道雄、圓明、真如、杲鄰、泰范、智泉、忠延,世稱十哲弟子。空海與此等門人大揚宗風,而予日本平安時代社會各階層以極深之影響。
自此漢傳純正密教真言宗,所有奧義盡傳於日本。中國自會昌法難後,漢傳純密幾乎失傳1200年之久。如今現代中國佛弟子,那裡還知道什麼是密教,什麼是密法,喇嘛教充斥,甚至以為密教,密法就是喇嘛教。實在令人唏噓感嘆。開元三大士所傳,空海大師繼承發揚的才是真正的如來密教,漢傳正法,是嚴格持戒、且密教的道理都和顯教的最高義理都是一致的。任何法門、尤其是越高的法門越於佛的戒律沒有豁免權,真言宗就是如此說。

禪宗


奈良時期禪風已自大唐傳入日本,先後成立臨濟、曹洞、黃檗三大宗派。

鎌倉時代,榮西入宋求法,得臨濟心印,後來於京都開創建仁寺,融和天台、密、禪三宗開立臨濟宗,受到鎌倉幕府的信任,後人尊為日本禪宗的開山祖師。臨濟流傳至南北朝室町時代,深受幕府大臣尊崇,認為是完成武士人格修養的基本方法,禪的思想遂深入日本人的生活,與茶道、花道、書法、劍道等,水乳交融,自成一格。室町時代後期以夢窗疏石為主的五山派,是當時禪宗的主流派,受足利尊氏庇護,於京都開創天龍寺,有門徒千人,是五山文學最盛期。夢窗、大燈、一休等為大將,五山十剎法脈欣榮,至今臨濟宗有六千餘所寺院。

日本曹洞宗創始人為道元禪師,嘗從榮西弟子明全學禪,後入宋,於天童山曹洞宗如淨禪師門下得法。返日後,創建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是為“曹洞宗”。1507年後,柏原安天皇敕額永平寺為曹洞宗的總本山。1589年,由瑩山紹瑾所創的總持寺也被欽定為曹洞宗的總本山。因吸收民間流行的祈禱儀式,積極傳教,曹洞宗因而大盛,成為日本最大宗派之一,有寺院一萬四千七百餘所。

黃檗宗與臨濟、曹洞合稱日本禪門三足,系由明末中國僧人隱元隆琦融和禪淨,成立於江戶時代。此宗以黃檗山萬福寺為道場,歷任住持皆為中國赴日弘化的高僧,近代才由日本僧人住持。萬福寺乃中國式的建築,道場以漢音誦經,法會與修行方式仍保留明代風格。此宗鐵眼道光編《鐵眼版大藏經》,對日本文化有極大的貢獻。

淨土宗


平安末期(十二世紀),社會動盪不安,人民始有嚮往他方淨土的思想產生。空也於民間提倡念佛法門,以稱念佛號為主,淨土乃成為普遍信仰。空也之後,天台宗系的良忍創“融通念佛宗”,為淨土信仰開闢新局。

鎌倉時代,法然依中國善導《觀經疏》,以平安的東山為據點,強調“往生之道,念佛為先”,淨土於焉成立為宗。由於戰亂頻仍,念佛法門簡單易行,於是迅速擴展普及。法然圓寂後,其門下弟子各立其派,其中又衍出一遍上人所創立的“時宗”,風行一時。法然的淨土宗系至今仍為日本佛教最大宗派之一,大小寺院有七千餘所,對日本佛教影響頗大。

淨土真宗


淨土真宗(極端激進淨土宗),是藉由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期以往生成佛的教說。然只重於信心,也就是淨土三資糧的信、願、行。其只提倡信,可以說信就可以,什麼都不必做。因此和淨土宗的思想大為違背,不被認為是正法。開祖為親鸞,此宗以無戒無律為宗規,僧俗一同。親鸞本人與相國之女成婚,首開日僧娶妻食肉之風

本宗至親鸞的曾孫覺如,正式以本願寺為大本山,至室町時代第八世蓮如,教勢蓬勃發展。江戶時代後,分為十派,以東、西本願寺勢力最強。

日蓮宗


日蓮宗異於日本傳統佛教,為日蓮所創立。本宗以《法華經‧無量壽品》為中心,主張“妙法蓮華經”五字為佛教精髓,凡誦持者,即便是惡人,亦可成佛,又稱“法華宗”。然卻又不重視整部法華經,只是重點稱念其經號和無量壽品,對於其餘部分則不予理會。日蓮後,本宗相繼分門立派,至明治時代,在家佛教運動盛行,由日蓮信仰又形成創價學會、立正佼成會、佛所護念會及靈友會等新興宗教,參與政治。

總結


綜觀日本佛教,教理上多源自中國宗派而發展,然在修行實踐上則趨於易行及通俗化,二十世紀後,日本佛教各大宗派更各自發展法會祝禱、辦學教育、社會慈善、學術研究等,佛教事業欣欣向榮,尤以佛學研究堪稱代表。從另一方面言,日本佛教有在家化的傾向,至今各宗雖傳戒法(一日即成),除少部分寺院和道場嚴格持戒外,其餘三壇大戒早已廢絕,寺院僧侶多娶妻生子,和傳統佛教的持戒嚴謹大有不同。此系日本佛教歷史發展和明治天皇所致,日本雖然平日不持戒,但是任何宗派在修法期間還是持戒的,日本人也意識到這樣是不好的,並且也希望可以改變這個現狀,希望日本能恢復持戒清淨的佛教觀。

符合佛戒

依戒為師,國王或國家制定的法律即便和佛制定的不一樣要依國王和國家的,佛教是我國合法宗教,日本佛教可以娶妻生子也是其國家所認可。一些人誹謗正是違背了《四分律》和《五分律》!四分云:“如法僧要隨順。”又云:“應制而制,是制便行。”五分中:“雖我所制,余方不行者,不得行之。謂俗王為僧立制,不依經本也。非我所制,余方為清淨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薩婆多云:“違王制故吉羅。”名言上《楞嚴經》和《無量壽經》皆屬於有生有滅的經典一個最先隱沒,一個最後隱沒。正如佛所開示:“《大般涅盤經》、《諸法無行經》這樣的圓教經典永遠不滅的。”
又:《大悲經》中,諸出家人左手攜男、右手攜女,從一酒家至一酒家,不出賢劫,當般涅盤等。是故見有少許佛法所被之處,皆應讚嘆。(見《大正藏》第40卷第627頁中)
這是說,如果看到出家人犯戒生子女,甚至到酒家飲酒,作種種犯戒之事,但不出賢劫,他們因有出家之緣,也會證得涅盤。其中引到的《大悲經》,是高齊/那連提耶舍所譯,經中明言:
阿難,我為一切天人教師,憐愍一切諸眾生者。於當來世法欲滅時,當有比丘、比丘尼,於我法中,得出家已,手牽兒臂,而共遊行;從酒家至酒家,於我法中作非梵行;彼等雖為以酒因緣,於此賢劫,一切皆當得般涅盤。(見卷三
如《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開示: “佛言。迦葉。如汝所言。若有眾生起念如來思憶如來觀緣如來。是等一切悉皆當得涅盤果證。大德迦葉白言。世尊。如我解知佛所說義。寧於如來起不善業。非於外道邪見者所施作供養。何以故。若如來所起不善業當有悔心。究竟必得至於涅盤。隨外道見當墮地獄餓鬼畜生。 日本僧人娶妻生子更是日本佛教的一大特色。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十分奇特,日本人口數是1.2億多,其中名義上的佛教徒約占67%,剩下的33%,以信奉神道教的居多,也有信奉基督教的,或者是無神論者,也有很少一部分是穆斯林,但日本墓地由佛教徒世襲掌管,所以土地占有權歸屬佛教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