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陽鎮

旌陽鎮

旌陽鎮隸屬於安徽宣城市旌德縣,地處旌德縣境東南部的丘陵與河谷平原之間南雄公路和旌寧公路的交匯點,是旌德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旌德縣地處皖南山區,古為徽寧通道、兩府要衝。縣境東西為長,分別與寧國縣、黃山區相毗鄰;南北為寬,各自與績溪縣、涇縣相接壤。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0485公頃,常住人口47949人。

2010年,旌陽鎮 財政收入2788.1萬元,其中財政226.9萬元、地稅1202.8萬元、國稅1358.4萬元,全年財政支出985萬元。

2016年10月,旌德縣旌陽鎮加入國際慢城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旌陽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旌德縣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5個社區
  • 政府駐地:西門中路7-2號
  • 電話區號:0563
  • 郵政區碼:242548
  • 地理位置:旌陽鎮縣境中部
  • 面積:10485公頃
  • 人口:47949人(2017年)
  • 方言吳語、徽州片、江淮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古橋遺韻、鳧山八畝等
  • 機場黃山屯溪國際機場
  • 火車站:旌德站
  • 車牌代碼:皖P
  • 城市榮譽:國際慢城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科技,文化,交通,風景名勝,文物保護,

歷史沿革

旌陽之地,春秋戰國時期先後隸屬吳、越、楚國。秦屬鄣郡,漢隸涇鎮。三國時為孫吳所轄,屆丹陽郡安吳鎮(鎮治在今涇鎮境內)。
太康二年(281年)屬宣城郡。
開皇九年(589年)安吳鎮併入涇鎮。
武陽三年(620年)設宣州總管府,再建安吳鎮,旌陽地屬之,鎮治在今三溪古城村。武陽八年安吳鎮再歸涇鎮。
天寶十一載(752年)析涇鎮西南14鄉置太平鎮,旌陽地遂屬太平鎮。
寶應二年(763年)二月,析太平鎮東北境麻城等九鄉之地置旌陽鎮,仍屬宣州所轄。鎮名“旌陽”,取東晉權臣桓溫“旌陽禮賢,教化之首先”句首二字,寄意教化鎮民,彰揚儒陽。《太平寰宇記》云:“冀其邑人從此被化,故以旌陽為鎮名。”宋旌陽鎮屬江南路、江南東路宣州,
乾道二年(1166年)屬江南東路寧國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旌陽鎮屬江浙行省江東建康道寧國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旌陽鎮屬南京直隸寧國府,
洪武十三年(1380年)屬京師直隸寧國府。
永樂元年(1403年)屬南京直隸寧國府。
順治二年(1645年),旌陽鎮屬江南布政使司寧國府,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寧國府,
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布政使司寧國府。
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廢府留鎮,旌陽鎮直屬安徽省管轄。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行首席鎮長制,旌陽鎮屬宣城首席鎮長所轄。同年10月成立行政督察區,旌陽鎮屬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旌陽鎮直屬皖南區署,
民國二十九年(1942年8月)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4日)旌陽鎮城解放。同年5月13日旌陽鎮劃屬皖南行署徽州專區。
1952年8月7日皖南行署撤銷,旌陽鎮屬安徽省徽州專區。
1959年1月,旌陽、績溪二鎮合併辦公,3月22日,國務院第86次會議決定將旌陽併入績溪鎮。
1961年4月1日,旌、績二鎮分開辦公,12月15日國務院第114次會議決定復置旌陽鎮
1961年4月13日,徽、蕪兩專區分開,旌陽鎮仍屬徽州專區。
1988年1月1日,旌陽鎮劃屬宣城地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下轄11個行政村、5個社區。鳧山村柳溪村華豐村、新莊村、浩莊村、霞溪村、板橋村、鳧秀村、篁嘉村、瑞市社區河東社區南門社區北門社區、新橋社區。政府駐地旌陽鎮人民政府旌陽鎮西門中路7-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旌陽鎮地處旌陽鎮境東南部的丘陵與河谷平原之間。中心位置:東徑118°32′,北緯30°18′,行政區域面積10485公頃。

水文

旌陽河川以石鳧山為分水嶺,主峰以東歸水陽江水系,以西歸青弋江水系,統屬長江流域。境內共有徽水、玉水、俞村河、山壩河4個自然水系。玉溪徽水河最大的支流.亦是西鄉中部主要河流,主流源出大會山東麓績溪境內,由南往北,流經孫村、廟首、三溪3鄉鎮,在三溪匯人徽水,長26.7公里千米,流域面積222.8平方千米。大小支流33條,總長90.8千米,其中主要支流有6條:東川河、馬家溪、豐溪、小河壩、麟溪、水北溪。

氣候

旌陽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中,季風明顯。春季冷暖變化大,光照不足陰雨多;夏季溫高濕度大,梅雨集中汛洪多;秋季常遇夾秋旱,天高雲淡早晚涼;冬季多晴濕度小,雨雪常在三九和四九。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8年,旌陽鎮土地總面積為2687.03公頃,占全鎮土地面積的2.97%,其中農業用地面積2056.96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23.6公頃,未利用地面積306.47公頃。全鎮土地利用率為86.59%,墾殖率41.51%,耕地複種率197%旌陽鎮地質屬花崗岩,間有少量沙岩頁岩和粉泥沙。
旌陽鎮

水資源

旌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文地質以花崗岩為主,地表透水性略差,有較好的徑流和排泄條件。全鎮自然水系總流域面積904.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475毫米,徑流資源比較豐富。據近四十年資料分析,全鎮均降水總量為13.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8.4億立方米,占總降水量的62.7%,年均徑流深927.7毫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旌陽全鎮戶籍人口共13232戶,44862人,其中農村6794戶,23808人;居民6403戶,21054人,全鎮總人口為44862人。
2017年,常住人口47949人。
民族
主要少數民族有回族壯族蒙古族白族
  

經濟

概述

2010年、財政收入2788.1萬元,其中財政226.9萬元、地稅1202.8萬元、國稅1358.4萬元,全年財政支出985萬元(估算)其中:企辦25.3萬元、文廣14.7萬元、計生114.3萬元、政府704萬元、撫恤5.2萬元、行政事業離退休114.1萬元、民政事務管理7.4萬元。經濟指標年均增長20%,高於同期國民經濟成長速度。

第一產業

2010年,主要經濟作物有:水果1770畝、苧麻3000畝、甘蔗750畝、菸葉1095畝、大棚蔬菜250畝、茶葉780畝;養殖業:4245頭、21757頭、30萬隻、養魚2895畝,全鎮年糧食總產量8924噸。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5589萬元,年均遞增10%,財政收入達到1043萬元,年均遞增達10%。

第二產業

2010年,工農業總產值達4.1億元,全鎮共有個私企業484家,全鎮共私營企業282家,私營企業中工業180家,礦山企業3家(螢石開採),規模以上企業19家。企業門類有:金屬製造、玻纖製造、機械製造、竹木加工、小水電等,主要產品有:台鑽、鋼球、電子節能 燈、玻纖紗、竹、木地板、砩石、砩石粉等,工業銷售1.56億元,利稅總額1224萬元。

第三產業

2010年,旅遊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全鎮旅遊經濟收入達到2億人民幣,其中旅遊業商品業,開發鎮域各類特產,興建特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具有獨特力的特產進行註冊外銷,該項經濟年收入達到5000萬元。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1956年,旌陽鎮人民政府接管旌陽鎮衛生院,改名旌陽鎮人民衛生院。1956年5月稱旌陽鎮醫院,1959年易名績溪鎮第二人民醫院,1961年改為旌陽鎮人民醫院。經30多年的建設,該院先後建成門診、住院大樓,成為本鎮的醫療中心1987年,全院有衛生技術人員123名,其中有中級和中級以上職稱的46名;病床120張。
旌陽鎮

教育事業

旌陽鎮共有各類國小11所,其中中心國小4所,完小和教學點7處,閒置學校6所,共有學生2588人;其中一小1670人,二小629人,新小191人,板小97人。

科技

1975年至1977年,廣播站在廟首、旌陽鎮、白地鄉、孫村鄉、碧雲等地埋設地下線18千米。1984年12月,改建、新建縣城至鄉鎮水泥桿專線全部竣工,總長125桿千米,其中7米圓水泥桿12桿千米,6米方水泥桿1 13桿千米,是全地區第一個實現水泥桿廣播專線化獨立傳輸的縣。1990年12月,雲樂鄉在全縣第一個完成鄉鎮廣電站機房改造和設備更新。1991年10月至1993年12月,三溪、雙河、喬亭、廟首、興隆鄉先後完成機房改造和設備更新。1994年,縣政府撥款20萬元:旌陽鎮版書鄉、旌橋、俞村鄉、華坦、孫村鄉、仕川、白地鄉8個鄉鎮廣電站全部完成機房改造和設備更新。主要設備有:5千瓦電源櫃14台,3千瓦調壓器14台,輸出櫃14台,控制桌14台,250高保真電晶體擴音機30台。

文化

2015年,旌陽鎮第一屆民俗文藝節目、梓山大舞台開展專場文藝演出、開展送文化下鄉等一系列活動。堅持文化惠民引領,發源本地文化資源、扶持文藝活動隊伍、搭建文化舞台為主,建設民間文藝隊伍自編自演,發揚時代旋律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藝活動, 參加代表全鎮9個農業村與5個社區已發展14支舞蹈隊。

交通

217省道、省道323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以鎮城為中心,東至寧國82千米公路里程、上海388千米、杭州277千米.南至屯溪91千米,西至黃山風景區79千米,北至宣城112千米、蕪湖149千米、合肥282千米、南京254千米。

風景名勝

古橋遺韻
旌陽的古橋既有多達9孔的三溪樂成橋,也有鄉間田野中的小石橋與木板橋,位於旌陽鎮境內的一座跳仙橋,又名踏步橋,一步一踏,水漲似礁,水落石出,別具風情,堪稱旌陽古橋中的一絕。
鳧山八畝鳧山八畝
旌陽文廟
安徽省旌陽縣城,旌陽文廟與別處一樣又稱聖廟孔廟、夫子廟,為旌陽縣明清以來尊孔祭孔的場所,亦是當時法先聖先師、重道隆儒、旌陽文廟所處的位置在縣城中心,文廟現存大成殿、東西兩側各九廡五齋、戟門及兩側的名宦祠和鄉賢祠、泮池、泮橋等,總體為長方形四合院,院內占地南北62.24米,東西31.57米。

文物保護

旌陽鎮黃濟橋
黃濟橋——俗稱“下市橋”,為四墩五孔石拱橋。黃濟橋通長57.81米,寬6.04米,中孔盡跨9.09米,孔高6.38米,迎水面分水尖高4.45米,橋心橋面兩邊用條石橫鋪,橋兩端各設15級石台階,橋面兩邊沒有石欄桿黃濟橋即下東門橋,原名“三慶橋”,始建於嘉靖年間。康熙年間被大水沖毀,旌陽黃氏家族集資重建,故易名“黃濟橋”。為縣城“三橋鎖翠”景點之一。
黃濟橋黃濟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