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縣誌(1978-2003)

旌德縣誌(1978-2003)

《旌德縣誌(1978-2003)》是汪忠來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旌德縣誌(1978-2003)
  • 作者:汪忠來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
  • 出版社:黃山書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是新中國我縣第二部《旌德縣誌》。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存真求實的編纂原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全面記述全縣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進程的史實地情。

作品目錄

封面
旌德縣誌(1978-2003)
旌德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旌德縣誌(1978-2003)》編纂人員
《旌德縣誌(1978-2003)》審定單位
題詞
圖片
旌德縣行政區劃圖
旌德縣城區圖
2001年5月21日江澤民主席視察旌德縣江村
縣城鳥瞰
梓山賓館
梓山廣場
和平新村
和平路街
205國道
農行大樓
旌陽變電所
通訊衛星接收站
白沙水庫
機械收割
中國肉牛一號
家禽養殖
水面養殖
苧麻基地
蠶桑基地
天山真香茶
木耳
香菇
靈芝
蕨菜
山雜貨
梅花鹿
尖吻蝮
蓬川竹海
洋川松林
祥雲漂流
尚村叢林
朱旺三疊瀑
膠囊生產
黃山膠囊公司
天工漆器
新橋工業園區
八寶五膽藥墨
砩石
竹地板生產線
石英粉
亞晉公司
華龍麻業
萬德福電子
博陽軸承
明興玻纖
黃山台鑽
健身
舞龍燈
醫療設施
旌德中學
旌德二中
文廟 文昌塔
朱旺村
洪源塔
永福橋亭
樂成橋
新橋
天然橋
登瀛橋
跳仙橋
江氏宗祠
父子進士坊
聚秀湖
木雕
磚雕
石雕
溥公祠
闇然別墅
數學家江澤涵
作家、書法家周而復
革命烈士江上青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余的娜
全國先進工作者章觀順
汪其忻國畫(68cm×138cm)
江延根年畫(68cm×1OOcm)
畢順生國畫(70cm×140cm)
朱積勝國畫(368cm×146cm)
宋強油畫(60cm×80cm)
朱良達書法(65cm×45cm)
張旭輝篆刻
程建新書法(49cm×99cm)
江海濱書法(78cm×71cm)
蔣興華硬筆書法(14cm×40cm)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特載 江澤民主席視察江村
第一篇 區劃 環境
第一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位置 面積
第二節 縣域境界
第三節 區劃變更
第四節 縣城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 地貌
第二節 山脈 水系
第三節 氣候 物候
第四節 土壤 植被
第三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質量與管理
第二節 環境監測與治理
第三節 生態保護與建設
第四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災害性天氣
第二節 災害性地質
第三節 重大災情簡錄
第二篇 人口 土地 資源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分布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變動
第四節 人口管理
第五節 人口控制
第二章 土地
第一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二節 土地資源
第三節 土地規劃
第四節 土地管理
第五節 地籍管理
第三章 資源
第一節 水資源
第二節 植物資源
第三節 動物資源
第四節 礦產資源
第三篇 城鄉建設
第一章 縣城建設
第一節 縣城規劃
第二節 市政建設
第三節 公共建築和私人建房
第二章 村鎮建設
第一節 規劃與管理
第二節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節 鄉鎮建築
第三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勘察設計與工程監理
第二節 建築施工
第三節 建築管理
第四章 房地產
第一節 房地產管理
第二節 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第三節 房地產開發
專記 梓山廣場改造
專記 和平新村開發建設
第四篇 交通 電力 郵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公路
第二節 橋樑 涵洞 隧道
第三節 公路運輸
第四節 規費徵收管理
第五節 運政
第六節 路政
第二章 電力
第一節 供電設施
第二節 用電
第三節 農電
第三章 郵政
第一節 郵政網路
第二節 郵政業務
第三節 郵政管理
第四章 電信
第一節 有線通信
第二節 無線通信
第三節 網際網路
第五篇 農業
第一章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土地承包責任制
第二節 農村稅費改革
第三節 經營體制改革
第四節 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二章 種植業
第一節 農業區劃
第二節 土壤肥料
第三節 糧油作物
第四節 經濟作物
第五節 植保與檢疫
第六節 良種繁育與推廣
第七節 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
專記 苧麻產業化
第三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禽品種
第二節 畜禽飼養
第三節 經濟動物飼養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第五節 天然草原恢復和草場開發
專記 中國肉牛一號
第四章 水產業
第一節 水產養殖
第二節 魚病防治
第三節 漁政管理
第五章 農機服務
第一節 監理與管理
第二節 推廣與經營
第六篇 林業
第一章 森林資源
第一節 林業用地與立木蓄積
第二節 保護樹種與名木古樹
第三節 林特產品
第二章 營林綠化
第一節 種苗
第二節 造林
第三節 綠化
第四節 成林管理
第五節 國有營林實體
第三章 林政管理
第一節 山林權屬
第二節 採運管理
第三節 野生動物保護
第四節 育林基金
第四章 森林保護
第一節 護林防火
第二節 病蟲害防治
第五章 林業產業
第一節 林業基地
第二節 木竹經營
第七篇 水利
第一章 水利設施
第一節 蓄水工程
第二節 引水、提水工程
第三節 小水電站
第二章 農田水利
第一節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第二節 河道治理
第三節 水土保持
第三章 防汛抗旱
第一節 防汛
第二節 抗旱
第四章 經營管理與執法
第一節 經營實體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水政監察
第五章 供水
第一節 縣城供水
第二節 農村供水
專記 白沙水庫建設
第八篇 工業
第一章 企業制度改革
第一節 經營方式改革
第二節 勞動分配製度改革
第三節 產權制度改革
第二章 所有制結構
第一節 國有工業
第二節 集體工業
第三節 鄉鎮企業
第四節 私營企業
第五節 合資企業
第三章 工業門類和園區
第一節 藥業
第二節 麻紡業
第三節 建材業
第四節 機械電子業
第五節 其他工業
第六節 工業園區
第四章 技術管理效益
第一節 技術改造與套用
第二節 企業管理
第三節 產值效益
第四節 名優產品
專記 小三線建設、改造和利用
第九篇 商貿 旅遊
第一章 商業
第一節 商貿體制改革
第二節 商業結構
第三節 商貿市場
第四節 商品經營
第五節 商業企業
第六節 社會服務業
第二章 糧油貿易
第一節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第二節 糧油購銷
第三節 糧油倉儲
第四節 糧油工貿
專記 糧食統購統銷
第三章 旅遊
第一節 旅遊資源
第二節 旅遊規劃
第三節 旅遊開發
第十篇 財稅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體制改革
第二節 財政收支
第三節 財政預決算
第四節 國有資產管理
第五節 財政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稅務體制改革
第二節 稅種
第三節 稅收
第四節 稅收管理
第三章 銀行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存款
第四節 信貸
第五節 結算
第六節 外匯與債券
第七節 金融監管
第四章 保險
第一節 險種與保金
第二節 理賠
第三節 防災防損
第十一篇 經濟行政管理
第一章 計畫
第一節 計畫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節 計畫編制
第三節 重點項目管理
第四節 招商引資
專記 移民工程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統計普查、調查
第二節 統計報表
第三節 服務與監督
第三章 審計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社會審計
第三節 內部審計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契約管理
第二節 註冊登記管理
第三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四節 市場管理
第五節 個私經濟管理
第五章 物價
第一節 價格改革
第二節 價格管理
第三節 價格監督
第六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計量管理
第二節 標準化管理
第三節 質量監督
第四節 代碼與條碼管理
第五節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第六節 行政執法
第十二篇 政黨群團
第一章 中共黨的代表大會
第一節 黨代表的產生
第二節 歷次黨代會
第二章 中共旌德縣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執政紀略
第三節 組織建設
第四節 宣傳教育
第五節 統一戰線
第六節 政法工作
第七節 黨史工作
第八節 信訪工作
第三章 中共旌德縣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一節 黨風廉政建設
第二節 黨風廉政宣傳教育
第三節 案件查辦
第四節 執法監察和專項檢查
第四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委員會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第四節 科學技術協會
第五節 工商業聯合會
第六節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七節 殘疾人聯合會
第十三篇 人大 政府 政協
第一章 旌德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三節 議案和建議
第四節 人事任免
第五節 重大事項決議決定
第六節 監督
第二章 旌德縣人民政府
第一節 政府機構
第二節 施政方式
第三節 施政紀略
第四節 綜合政務
第五節 地方志編纂
第六節 檔案工作
第三章 政協旌德縣委員會
第一節 歷屆政協委員會
第二節 政協常務委員會
第三節 提案工作
第四節 文史資料工作
第五節 視察調研
第十四篇 勞動 人事
第一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就業
第二節 工資福利
第三節 勞動安全
第四節 勞動爭議仲裁與監察
第五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章 人事
第一節 機構改革
第二節 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節 機構編制管理
第四節 幹部管理
第五節 培訓與考核
第六節 工資福利
第七節 專業技術職務評聘
第八節 人才資源開發與服務
第十五篇 公安 司法 武裝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打擊刑事犯罪
第二節 治安管理
第三節 取締邪教組織
第四節 交通安全管理
第五節 監所管理
第六節 消防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反貪污賄賂(經濟)檢察
第三節 瀆職侵權(法紀)檢察
第四節 民事行政檢察和控告申訴
第五節 監所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刑事審判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經濟審判
第四節 行政審判
第五節 執行
第六節 審判改革與監督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法制宣傳教育
第二節 基層司法行政
第三節 公證服務
第四節 律師事務
第五章 武裝
第一節 人民武裝組織
第二節 兵役
第三節 民兵
第十六篇 教育
第一章 教育體制改革
第一節 體制沿革
第二節 素質教育
第三節 社會辦學
第二章 教育基礎設施
第一節 校舍場地
第二節 教育裝備
第三章 教師隊伍
第一節 師資結構
第二節 師資培訓
第三節 教師待遇
第四章 教育結構
第一節 學前教育
第二節 國小教育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四節 職業技術教育
第五節 成人教育
第六節 特殊教育
第七節 學校選介
專記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第五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行政管理
第二節 學校管理
第三節 教育教學研究
第四節 財務管理
第十七篇 科技 衛生
第一章 科技
第一節 科技網路與成果
第二節 科技活動
第三節 地震監測
第四節 氣象服務
第五節 農村能源
第二章 衛生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醫療制度和藥政管理
第三節 醫療技術
第四節 衛生防疫
第五節 公共衛生
第六節 婦幼保健
第七節 採血供血
第十八篇 文化 體育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機構設施
第二節 民眾文化
第三節 文藝創作
第四節 文物保護
第五節 圖書發行
第六節 電影放映
第七節 文化市場
第二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民眾體育
第三節 學校體育
第四節 競技體育
第十九篇 社會
第一章 民政
第一節 社會救濟
第二節 社會福利
第三節 救災扶貧
第四節 優撫安置
第五節 基層政權建設
第六節 社會事務管理
第二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狀況
第二節 居住狀況
第三節 居民消費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文明創建活動
第二節 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節 關心下一代工作
第四章 民族 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二十篇 民俗 方言
第一章 民俗
第一節 美德
第二節 禮俗
第三節 避諱
笫四節 陋習
第二章 方言
第一節 語音
第二節 辭彙
第三節 語法
第二十一篇 鄉鎮
第一章 鎮
第一節 旌陽鎮
第二節 蔡家橋鎮
第三節 三溪鎮
第四節 廟首鎮
第五節 白地鎮
第二章 鄉
第一節 版書鄉
第二節 華坦鄉
第三節 旌橋鄉
第四節 俞村鄉
第五節 仕川鄉
第六節 喬亭鄉
第七節 雲樂鄉
第八節 興隆鄉
第九節 孫村鄉
第二十二篇 先進集體 人物
第一章 先進集體
第一節 先進集體紀略
第二節 先進集體名錄
第二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記
第二節 人物簡介
第三節 名錄
附錄
一、文獻輯存
二、佚事珍聞
三、2004-2007年經濟形勢簡況
索引
編纂始末
《旌德縣誌(1978——2003)》出版資助名錄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