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聞

旅遊新聞

旅遊新聞是對旅遊業領域和涉及旅遊活動有關行業新近發現和發生的事實的報導。旅遊業是個關聯性極強的行業,涉及“行、游、住、食、購、娛”等方面。因此,旅遊新聞的報導內容及其豐富,凡與旅遊有關的信息、新事物、新動向、新成果、新人物、新經驗、新問題等都在報導之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新聞
  • 外文名:Travel News
  • 類別:旅遊類
  • 起源:古代文人記述旅遊見聞的遊記
定義,提出,發展概況,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報導範圍,旅遊新聞寫作,

定義

第一,旅遊新聞不僅是對旅遊業領域新近發生和發現的事實的報導,也包括對涉及旅遊活動的相關行業的報導,這是由旅遊業的關聯性強所決定的。
第二,旅遊新聞不僅是對那些關係旅遊的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而且是對那些新近發現的事實的報導。有些自然景觀“鎖在深閨人未識”,並不是因為它不存在,而是因為它未被發現;同樣有些人文景觀長期未加以傳播介紹,也不是因為它不存在,而是因為它未被發現。所以發現對旅遊業非常重要,對旅遊新聞業非常重要。因此,在表述旅遊新聞定義時,特地加上“發現”二字。

提出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係、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 。①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一個國家如果國內生產總值年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的時候,其旅遊業就會興旺發達,國民就會產生旅遊的動。如果國內生產總值年人均達到3000美元的時候,國民就有能力到周邊國家去旅遊。國內生產總值年人均達到5000美元時,國民就有能力週遊世界。
我們知道:旅遊業是一項涉及“行、游、住、食、購、娛”行業,關聯性極強的系統工程。旅遊業的發展可以給一個地區帶來人流、物流、信息、資金,可以帶動相關的產業發展。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旅遊行業里每增加一個直接從業人員,全社會的就業機會會增加三至五個人;旅遊行業每增加一元的直接收入,就會帶動相關產業增加三四元的相關收入。旅遊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及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創匯能力日益顯著,引起人們對發展旅遊業的重視。無論我國的西部大開發還是各地對貧困山區的開發,都把旅遊業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因此旅遊新聞業逐漸走進了大眾的生活。
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對新聞媒體的宣傳報導也提出了相應要求。旅遊景點的經濟效益和景點的鮮明形象、文化內涵及知名度直接關聯。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新聞媒體的宣傳報導,特別是一些新開發的旅遊景區景點,更需要新聞媒體的宣傳報導。從另一方面看,人民生活富裕了,想走出家門、國門,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們迫切需要從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上獲得更多的有關旅遊業的信息,得到旅遊的指導。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加大和加重旅遊報導的分量。新聞媒體旅遊報導分量的增多,就相應要求新聞理論的研究工作也要跟上,從理論上取闡明旅遊採訪報導的特點,旅遊新聞的特殊規律,對記者編輯有些什麼特殊要求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旅遊新聞的問題就被提到研究的日程上來。因此,我們說旅遊新聞這個概念的提出是旅遊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對新聞媒體提出的要求。
我國過去很多年中,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人們的生活還不富裕,相當一部分人的生活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因此,旅遊事業還是一個冷門,沒有被看成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產業。那時,對多數人來說旅遊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奢侈消費。1978年以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確方針的指引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旅遊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的歷史時期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旅遊業被看成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是第三產業的帶頭行業,由冷門變成熱門。旅遊已成為我國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再也不是一種奢望了。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旅遊局的統計,僅2002年“五一”黃金周七天期間,全國出遊的人數就達到871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331元人民幣。因此也帶動了旅遊新聞產業的發展。
我國旅遊事業發展速度之快,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表明,2001年來華入境人數達8901萬人次,旅遊創匯收入178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五位;國內旅遊總人數達78366萬人次,旅遊收入3522億元人民幣。而1978年,來華入境人數是180萬人次,旅遊創匯收入是2.6億美元。兩組數字對比,可以發現20多年來華入境人數增長49倍,旅遊創匯收入增長68倍。我國公民中也掀起了出境旅遊熱,先是到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旅遊,後來又到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旅遊,現在到歐洲、非洲、美洲旅遊的人也日漸增多。我國已進入世界旅遊大國的行列,國家旅遊局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國建成“世界旅遊強國”的新的奮鬥目標。

發展概況

旅遊新聞源於古代文人記述旅遊見聞的遊記。古人的遊記有許多名篇,像北宋時期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石鐘山記》、《前赤壁賦》、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等,都是遊記作品的典範。今天旅遊通訊中的遊記一類品種,可以說是從古代遊記發展而來的。
現代的旅遊新聞繼承了古代遊記讚美大好河山和壯麗景色的優良傳統,但它又是現代旅遊事業和現代傳媒發展的產物。過去多年中,旅遊只是外事活動的一部分,接待的是國外來賓或是歸國探親的華僑。那時,新聞媒體上沒有單獨的旅遊新聞。至於飯店、賓館的報導,則屬於一般的經濟新聞。
我國旅遊新聞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即1978年至1980年。旅遊事業剛剛起步之時,鄧小平多次發表談話,提出“旅遊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強調“發展旅遊事業,增加國家收入”。②這個階段我國的旅遊業主要是面向國外遊客,為國家創匯。正因為如此,這個階段我國對外宣傳的報刊,涉及旅遊報導的內容較多。像《北京周報》、《中國建設》等刊物經常發表介紹我國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蹟等旅遊資源的文章或圖片。1979年4月,中國旅遊協會主辦的《旅遊通訊》創刊。先是內部發行,後來改為《旅遊報》公開發行。這是當時我國惟一的一份全國性旅遊專業報紙。它是《中國旅遊》的前身。由於這個時期國內旅遊尚處於萌芽狀態,旅遊新聞的數量很少,除了《旅遊報》外,全國綜合性報刊一般都把旅遊報導作為經濟報導中的一部分,由一位記者或編輯兼管。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個階段還沒有獨立的旅遊新聞。遊記類文章歸副刊管,酒店、交通、飲食新聞歸入經濟報導。

第二階段

即1981年至1990年。這十年旅遊業發生了很大變化,逐漸向綜合性的產業過渡。國內旅遊開始啟動,經濟上先富裕起來的廣東人領國內旅遊風氣之先。在北京的故宮、長城、頤和園等著名景點裡,頻繁出現廣東的旅遊團隊,引起北方人的羨慕。國內主要大城市的賓館、酒店發展迅速。旅遊活動的增多要求新聞媒體增加旅遊報導的分量。海內外的讀者希望從報刊中得到旅遊的信息,旅遊景點的建設情況,旅遊路線上的交通、食宿的情況,等等。旅遊行業也報刊能及時準確反映旅遊業的發展,吸引海內外的遊客;旅遊行業的從業人員也希望從報刊得到興辦旅遊業及管理的經驗。這幾個客觀原因促進了旅遊新聞的發展。1985年2月,《旅遊報》更名《中國旅遊報》。同時《上海旅遊時報》、《江南旅遊報》、《旅遊》、《中國旅遊》、《風景名勝》等專業性的旅遊報刊相繼創刊。綜合性的報刊也開始開闢旅遊報導專欄或專版。以對外宣傳為主要任務的《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1月在報上領先開闢旅遊專版,後來又在編輯部成立旅遊新聞部。這一方面固然是對外宣傳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旅遊業的發展對新聞媒體提出新要求的反映。

第三階段

即1991年後到現在。這是全國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時期。鄧小平1978年提出的爭取在2000年實現旅遊創匯收入100億美元的宏偉目標,已在1996年提前實現,完成了我國從“旅遊資源大國”到“亞洲旅遊大國”的歷史性跨越,並開始向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世界旅遊強國的目標邁進。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00年全國已有旅遊飯店10481家,其中星級飯店6029家。一些四星級、五星級飯店的硬體設施已趕上國際水平。旅遊景點的設施、管理也有很大改善。全國由旅行社8993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出現旅遊熱,一部分人並開始出國旅遊。2000年全國出境游的人數已經突破1000萬人次。
在近幾十年的發展里,全國各類報刊幾乎都開闢了“旅遊”專欄或專版。假日周刊中“旅遊”更是主要的報導內容之一。隨著旅遊新聞的發展,1993年8月中國旅遊報刊協會成立並在貴陽召開第一次會員大會,標誌著旅遊新聞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據中國旅遊報刊協會的統計,到2000年10月底,全國已有141家在冊的團體會員,廣播電台和電視台還不包括在內。

報導範圍

旅遊新聞的報導範圍很廣,可以概況為以下幾個方面。
旅遊業發展的新動態
這是旅遊報導的重要內容之一。旅遊業的發展速度很快,新的動態信息較多。例如,隨著雙休日和春節、五一、十一這三個黃金周假期的實行,假日旅遊成了熱點。每逢春節五一、十一等假日,全國就出現一個旅遊高潮。各個旅遊景區、景點,各個旅行社、飯店、賓館及交通等部門,都要為假日旅遊高潮的到來做許多準備工作,以保證遊客游得好、游得安全,同時也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在這期間有關方面推出的新的旅遊路線、景區新添的旅遊設施,旅行社、賓館新增的服務項目,交通部門新開的旅遊車次等新的動態,都是客群十分關注的,旅遊新聞必須準確、及時地報導。
旅遊業的政策法規
加強旅遊法制建設,制定必要的政策與法規,是規範旅遊業市場、加強旅遊業管理、持續將康發展旅遊業的必要保證,也是廣大客群十分關心的問題。宣傳旅遊的法制建設及政策法規執行情況,是旅遊新聞的重要職責,也是旅遊新聞指導性的體現。報導內容主要是有關政策法規的重要部分;政策法規的落實情況,旅遊行業的反應及遊客的反應等。旅遊法規還包含許多地方性法規,這類法規的宣傳任務主要由省、地的新聞媒體承擔。
旅遊資源的開放利用與建設
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主要體現在旅遊景區和旅遊景點上,這是旅遊業的基礎生產力要素,也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環節,是旅遊業吸引力的根本所在。我國是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有許多世界級的自然風景區與文化遺產,像九寨溝、張家界、武夷山、長城、秦陵兵馬俑、故宮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民俗風情、飲食文化、民間藝術等資源可以開發。如何合理開發,既注意環境生態的保護,又讓這些資源發揮作用,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是旅遊新聞報導的重要內容。應當介紹這方面的好典型,對那些盲目開發或重複建設的現象也應當給與曝光。
旅行社的經營與管理
旅遊服務質量的高低,遊客的滿意程度,取決於旅行社的經營與管理。因為具體的旅行線路的制定,食宿、交通的安排,導遊的選派等都由旅行社負責。因此,配合旅行社對新的旅遊線路的推出,從報導的角度闡明旅遊線路的長處和短處,是廣大客群關注的內容之一。另外,報導旅行社的管理,特別是對導遊的管理,也是記者應當關心的問題。
主題活動與旅遊節慶活動
為了促進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進入新世紀後,國家旅遊局每年都組織安排一個主題活動。例如,2000年推出“神州世紀游”,2001年推出“體育健身游”,2002年推出“民間藝術游”。除了國家旅遊局安排的主題活動外,各省市還根據本地區的特點安排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節慶活動。例如,“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南京國際梅花節”、“蘇州國際旅遊節”、“寒山寺除夕聽鐘聲”,還有福建的“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山東的“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重慶的“三峽國際旅遊節”,雲南的“昆明國際旅遊節”,陝西的“中國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等等。這些節慶活動增強了旅遊的新引力,使我國的旅遊活動豐富多彩,是旅遊報導的重要內容。
旅遊人才的教育培訓
旅遊業的發展要求大量旅遊業的管理人才,2000年末全國共有高等旅遊院校及開設旅遊專業的普通院校252所。儘管如此,旅遊教育的發展還是跟不上旅遊業發展的需要。旅遊景區特別需要開發、規劃、管理、經營方面的人才。飯店業也需要管理和經營的人才。目前人才的缺乏已成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一個因素。對人才的急需、培訓工作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報導,可以促進人才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
教育培訓旅遊人才,離不開旅遊理論研究。由於旅遊業發展的時間較短,現在全國專門從事旅遊業理論研究工作的單位還不多,據不完全統計,研究所或研究中心還不到20個。這方面的工作不僅教育培訓旅遊人才需要,旅遊景區的規劃等工作,也要聽聽專家的意見,認真進行研討。旅遊新聞給與適量的報導非常必要的。
旅遊質量監督與投訴
我國旅遊事業發展很快,有許多立法工作及管理工作還沒跟上,在旅遊過程中就有可能發生旅行社違規操作,不按原協定完成旅遊項目,隨便降低住宿標準等問題。還有一些旅遊景點和餐飲部門亂收費或欺客宰客的現象。遊客因此對旅遊的服務質量不滿意而向旅遊管理部門投訴。為了加強旅遊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目前從國家旅遊局到各省旅遊主管部門都建立了旅遊質監所。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全國各省級質監所接到的各類旅遊投訴中,86%是國內游的投訴。旅遊記者應選擇投訴中的典型案件進行報導,以對旅遊服務質量的提高起促進作用。報刊發表遊客的投訴,並報導其處理過程及結果,有助於發揮旅遊新聞的監督作用。不過發表遊客的投訴或是發表對旅遊景點、飯店、交通的批評性稿件,事實一定要核實準確,同時送有關部門審核,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旅遊新聞寫作

“訊息篇幅短小,看似好寫,實則很難,其寫作蘊含深厚的語言表達功底,全面考驗個人采寫能力。”以幾句簡短精煉的概括旅遊新聞的寫作,從以旅遊新聞要素、旅遊新聞來源、旅遊新聞背景為主的寫作內容和以時間發展順序為序的敘事結構、倒金字塔結構為主的寫作形式這兩方面生動地傳授了旅遊新聞寫作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有事件在發生,但要選擇有旅遊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報導,這就需要培養記者的旅遊新聞敏感性,對事件作出選擇和挖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