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其

旁其

植物名,為樟科。烏藥,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5m。根木質,膨大粗壯,略成念珠狀。樹皮灰綠色。分布於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旁其
  • 拉丁學名:Radix Linderae
  • 別稱:天台烏藥、鰟魮、矮樟、矮樟根、銅錢柴、土木香、鯽魚姜、雞骨香
  • 二名法:Combined Spicebush Root,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木蘭亞綱
  • :樟科
  • :樟科
  • 亞科:樟亞科
  • :山胡椒屬
  • :烏藥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炮製方法,生藥材鑑定,性味,選方,各家論述,採收儲藏,藥理作用,主治,中藥化學成分,功效,考證,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烏藥,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5m。根木質,膨大粗壯,略成念珠狀。樹皮灰綠色。小枝幼時密被銹色短柔毛,老時平滑無毛;莖枝堅韌,不易斷。叫互生,革質,橢圓形至廣倒卵形,長3-8cm,寬1.5-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除中脈外,均光滑無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長柔毛,後變光滑,葉脈3條,基出,極明顯;葉柄短,有短柔毛。傘形花序腋生,幾無總梗;小花梗長1.5-3mm,被毛,簇生多數小花;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廣橢圓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輪,最內一輪的基部有腺體,花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綠色,成熟後變黑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旁其(圖三)旁其(圖三)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緣以及山麓、曠野等地。
旁其(圖二)旁其(圖二)

主要價值

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
分開大小條,用水泡透,根據季節注意換水,防止發臭,及時撈出切片。如已在鮮時切片者,篩去灰屑。
炒制
取淨烏藥片,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取出。
麩制
取淨烏藥片,用麥麩炒至微黃,篩去麥麩即得。
醋制
取烏藥片與醋拌勻,略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帶焦斑為度,取出放涼。每烏藥500g,用醋60g。
酒制
取烏藥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酒盡時,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乾,取出放乾,每烏藥500g,用黃酒60g。
鹽制
取麥麩,炒熱,加入經鹽水潤半小時的烏藥片,炒3-4分鐘至呈淡黃色,篩去麥麩即可。每烏藥16kg,用鹽0.4kg,開水2kg,麥麩2kg。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烏藥個,根紡錘形或圓形,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呈連珠狀,習稱“烏藥珠”,長5-15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細縱皺紋及稀疏的細根痕。質極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芳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
烏藥片為橫切圓形薄片,厚1-5mm,或更薄,切面黃白色至淡棕黃色而微紅,有放射狀紋理和年輪。質脆。
以個大、肥壯、質嫩、折斷面香氣濃郁者為佳;質老、不呈紡錘形的直根,不供藥用。
顯微鑑別
根(直徑1.4cm)橫切面:木栓層為5-6列木栓細胞,多破裂。皮層狹窄,散有較多的橢圓形油細胞,內含黃色揮髮油滴。韌皮部常有單個纖維及油細胞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占根的絕大部分,年輪明顯;導管呈徑向稀疏排列;木纖維發達,根中央尤甚;木射線寬1列細胞;油細胞少見。該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黃色內含物。
粉末特徵
黃白色。①澱粉粒單粒類球形、長圓形或卵圓形,直徑4-39μm,臍點叉狀、人字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4個分粒組成。②木纖維淡黃色,直徑20-30μm,壁厚約5μm,有單紋孔。③韌皮纖維無色,長梭形,直徑15-17μm,壁極厚,孔溝不明顯。④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至68μm,具緣紋孔排列緊密。⑤油細胞長圓形,含棕色分泌物。⑥射線細胞壁稍增厚,紋孔較密。

性味

辛;溫
中藥化學鑑定
理化鑑定:薄層層析:取該品粉末適量,用揮髮油測定器提得揮髮油。吸取一定量,加少量醋酸乙酯稀釋,供點樣用,以龍腦、β-蒎烯為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己烷-乙酸乙酯(85:15)展開15cm。噴以5%香草醛濃硫酸試液。樣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的色斑。
藥材基源
為樟科植物烏藥的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出處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選方

天台烏藥散
(《醫學發明》),行氣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睪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
暖肝煎
(《景岳全書》),用於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
四磨湯
(《濟生方》),行氣降逆,寬胸散結,治七情所傷,肝氣鬱結所致胸膈煩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烏藥順氣散
(《赤水玄珠》),行氣寬胸,治七情憂思所致的脹滿痞塞之證。
排氣飲
(《沈氏尊生方》),行氣消滯,治產後逆氣,食滯脹痛。
縮泉丸
(《婦人良方》),溫腎祛寒,縮尿止遺,主治下元虛冷,小便頻數,小兒遺尿。
五磨飲子
(《醫方集解》),順氣行滯。
六磨湯
(《證治準繩》),順氣行滯,調理肝脾,通便導滯,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氣鬱結導致大便秘結,欲便不得,噯氣頻作胸脅痞滿,腹中脹痛,納食減小。
膈下逐瘀湯
(《醫林改錯》),祛瘀軟堅,兼調脾胃,治氣血凝結,脈絡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積塊,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納減乏力,時有寒熱,月事不行。
用藥禁忌
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各家論述

⒈《本草抬遺》:主中噁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
⒉《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除一切冷,霍亂及反胃吐食,瀉痢,癰癤疥癲,並解冷熱。
⒊王好古:理元氣。
⒋《綱目》:治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數及白濁。
⒌《本草通玄》: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
⒍《玉楸藥解》:破瘀泄滿,止痛消脹。
⒎《本草衍義》:烏藥,和來氣少,走泄多,但不甚剛猛,與沉香同磨作湯,治胸腹冷氣,甚穩當。
⒏《綱目》: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急用四磨湯者,降中兼l,滯中帶補也,《朱氏集驗方》治虛寒小便頻數縮泉丸,取其通陽明、少陰經也。
⒐《本草經疏》:烏藥,辛溫散氣,病屬氣虛者忌之。世人多以香附同用,治女人一切氣病,不知氣有虛有實,有寒有熱,冷氣、暴氣用之固宜,氣虛、氣熱用之,能無貽害耶。
⒑《藥品化義》:烏藥,氣雄性溫,故快氣宣通,疏散凝滯,甚於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內寬中而順氣。以之散寒氣,則客寒冷痛自除;驅邪氣則天行疫瘴即卻;開鬱氣,中惡腹痛,胸膈脹滿,頓然可減;疏經氣,中風四肢不遂,初產血氣凝滯,漸次能通,皆藉其氣雄之功也。
⒒《本草述》:按烏藥之用,耳食者本於寇氏'走泄多'一語,以為專於辛散而已,如海藏謂其'理元氣',何以忽而不一繹也?如止於辛散,安得宿食能化,血痢能止,便數能節,癥結能消,頭風虛腫之可除,腹中有蟲之可盡,婦人產後血逆及血海作痛之可療,小兒積聚蛔蟲及慢驚昏沉之可安,即《日華子》亦謂其功不能盡述者,是其徒以辛散為功乎?蓋不等於補氣之劑,亦不同於耗氣之味,實有理其氣之元,致其氣之用者。使止以疏散為能,而不能密理致用,可謂能理氣乎?丹溪每於補陰劑內入烏藥葉,豈非灼見此味,於達陽之中而有和陰之妙乎?達陽而能和陰,則不等於耗劑矣。香附血中行氣,烏藥氣中和血,離血而行氣,是謂之耗,不謂之理,蓋氣本出於陰中之陽,達於陽中之陰也。
⒓《本草新編》:烏藥,產婦虛而胎氣不順者,切不可用,用則胎立墮。人以為順氣用之,誰知烏藥能順胎氣之實,而不順胎氣之虛乎?不獨胎氣,凡氣虛者,俱不能順,惟血虛而帶郁滯者宜之耳。
⒔《本草求真》:烏藥,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用於食積則宜;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郁散結,每於優郁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

採收儲藏

冬春季採挖根,除去細根,洗淨曬乾,稱“烏藥個”。趁鮮颳去棕色外皮,切片乾燥,稱“烏藥片”。

藥理作用

⒈揮髮油的興奮作用:內服時,有興奮大腦皮質的作用,並有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循環,升高血壓及發汗的作用。局部外用使局部血管擴張,血循環加速,緩和肌肉痙攣性疼痛。
⒉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⒊對消化道的影響:有報導烏藥對胃腸平滑肌有雙重作用,此外,烏藥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⒋止血作用:體外實驗證明,烏藥乾粉能明顯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促進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⒌其它作用:用烏藥長期餵大鼠,可使體重增加,並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龍腦可發汗、興奮、鎮痙、驅蟲等。

主治

1、風濕麻痹。用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服,姜鹽湯送下。此方名“烏沉湯”。
2、一切氣痛。用烏藥(酒浸一夜後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為末,以溫酒加童便調下。
3、幾種常見病。用香附、烏藥,等分為末,每服一至二錢,飲食不進,姜棗湯送下;瘧疾,乾薑白鹽湯送下;腹中有蟲,檳榔湯送下;頭風虛腫,茶湯送下;婦女冷氣,米湯送下;產後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婦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湯送下。
4、小腸疝氣。用烏藥一兩、升麻八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熱,空心服。
5、腳氣扯痛。用烏藥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溫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許更好。
6、血痢。用烏藥燒存性,研為末,加陳米飯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7、小兒慢驚,昏沈或抽搐。用烏藥磨水灌服。8
8、咽喉閉痛。用生烏藥,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後咽,吐出痰涎好愈。

中藥化學成分

根莖含釣樟醇(Linderol,即龍腦Borneol)、倍半萜成分:釣樟環氧內酯(Linderane)、釣樟內酯(Linderalactone)、異鈞樟內酯(Isolinderalactone)、新釣樟內酯(Neolinderalactone)。釣樟揣內酯(Lindestrenolide)、去氫釣樟揣內酯、釣樟烯醇(Linderene)、釣樟烯(Lèndenene、釣樟烯酮(Lindenenone)、釣樟揣烯(Lindestrene)、釣樟烯醇乙酸酯(Linderene acetate)、異氧化釣樟素(Isolinderoxide)、烏藥酸(Linderaic acid,C15H18O3)、釣樟薁(Linderazulene)、蘭香油奧(Chamazulene)等。尚含新木姜子鹼(Laurolitsine)。

功效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考證

⒈《本草綱目拾遺》:烏藥,生嶺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樹生似茶,高丈余。一葉三丫,葉青陰白。根狀似山芍藥及烏樟根,色黑褐,作車轂紋,橫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
⒉《本草圖經》:烏藥,木似茶檟,高五、七尺。葉微圓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開細花,黃白色,六月結實。(根)如山芍藥,而有極粗大者,又似釣樟根,然根有二種,嶺南者黑褐色而堅硬,天台者白而虛軟,並八月采。根似作車轂形如連珠狀者佳,或雲天台出者香白可愛,而不及海南者力大。
⒊《本草別說》:按《本草圖經》及世稱以天台者為勝,今比之衡州、洪州者,其香味唯天台者為劣,入藥功效亦不及,但肉色頗赤而差細小爾。
⒋《綱目》:烏藥,吳、楚山中極多,人以為薪。根、葉皆有香氣,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藥爾,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核殼極薄,其仁亦香而苦。

栽培技術

⒈生物學特性 喜亞熱帶氣候,適應性強。以在陽光充足,土質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栽培為宜。
⒉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果實9-10月成熟,採摘後沙藏。翌春播種,幼苗生長緩慢,苗高30cm以上移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