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德元

於德元

於德元,原名於德源(1917—2006)原籍河南省洛陽市,漢族,2006年4月去世。1935年被編入西北軍楊虎城將軍特務團(即警衛團)三營一連,任少尉連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德元
  • 別名:於德源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洛陽市
  • 出生日期:1917年
  • 逝世日期:2006年4月
  • 職業:軍人
介紹,戰後感想,

介紹

先後參加過西安事變“八一三”淞滬會戰。在淞滬會戰中,他被日軍打傷3處,下頜處至今留有彈片。
1937年8月,在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參戰的官兵總數有近百萬。參加過這場會戰的洛陽老兵於德元昨日回憶道:“那是一場慘烈的戰鬥啊!”
1935年,於德元加入了西北軍楊虎城將軍特務團(即警衛團)。1937年淞滬會戰打響後,楊虎城將軍抽調十七路軍精悍力量組成赴淞滬增援團,於德元就在其中。
1800名熱血男兒每人配1把4公斤重的大刀、1挺機關槍和6顆手榴彈,向上海進發。抵達上海後,他們被編入88師,死守外灘。那裡地勢低洼,戰壕挖了不到1米深就滲出水來,戰士們就站在齊腰深的水中與敵人激戰。敵人裝備精良,日軍坦克就在對面逞凶,空中還有飛機扔炸彈。但戰士們高喊著“決不能讓日本人把陣地攻下來”,寧死也不願做亡國奴!
機槍掃射,炮彈橫飛,戰士們浴血奮戰。很快,戰壕里的水就變成了紅色,不斷有人在受傷、犧牲。每當有戰友在身邊犧牲,於德元就會大喊一聲:他NAINAI的!
有一次,於德元正在掩體旁射擊,只覺得額頭一熱,兩眼頓時什麼也看不到了,原來是一顆子彈擦著他的額頭飛過去了,鮮血糊住了他的眼睛,但他根本顧不上包紮,繼續戰鬥。隨後的幾次戰鬥中,於德元的左腿、脖子先後被子彈打中,但只要還能動,他就一定要堅持打下去。
很快,子彈打完了,不知是誰大喊一聲:“我們不能再退了,哪怕只剩一人一槍一彈,也要堅持到底,與陣地共存亡!”於德元抽出大刀就沖了上去。在西安時,於德元就是大刀班的兵,對日本人的刀法有過研究。撥、擋、刺,他施展著自己的刀法,上來就把一個日本兵的頭砍了下來。還沒等他喘息過來,另一個日本兵又上來了。大刀翻飛,血肉四濺,於德元不知道戰鬥是何時結束的,只覺得眼前的日本兵漸漸少了,一停下來,他只覺手腳酸軟,回想一下,自己砍翻了13個日本兵。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拼殺,到1937年10月返回陝西時,1800人的隊伍就剩下了600餘人,於德元也因長期泡在水中,得了很嚴重的關節炎。但他仍未下火線,隨後又到山西打鬼子。

戰後感想

那段歷史在“抗戰老兵”於德元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採訪結束時,老人耍起了他的那套刀法,他那60歲的大兒子和他一起舞了起來。老人仿佛又回到了68年前那炮火連天的歲月。
老人在採訪中談到,當時殺敵的刀法是西北軍威名遠揚的“破鋒刀法”,在抗戰中,最令日軍膽寒的卻非川軍和正規軍,而是武器極差關鍵時候用冷兵器上陣的西北軍,這隻軍隊戰鬥力讓日軍聞風喪膽,西北軍大刀片,是頑強、勇敢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絕佳體現,是中國武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