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家莊

於家莊

於家莊位於海陽北部,煙鳳公路西側,地處東經121°07′,北緯37°04′。東與馬家溝村為鄰,西與王家溝村山水相連,南與車家溝村相望,北與西魯家夼村山地相接。隸屬郭城鎮。南距鎮政府2公里,距市政府駐地40.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於家莊
  • 行政區類別:郭城鎮海陽北部
  • 面積:2平方公里
  • 人口:99
基本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基本概況

康熙年間(1662-1722年),于姓來此定居建村,以姓命村名於家莊。另一說,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建村。
全村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山瘦地薄,水源缺乏,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物、花生。 2002年,全村有38戶,99人,皆為于姓,均屬漢族。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72年村集體購手扶拖拉機1輛。
1982年村投資7600元,建大口井1個。
1983年村投資1.7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 同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90公斤,總產3.5萬公斤。1982年建大口井後,水利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糧食畝產提高到200公斤,總產達到6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479公斤,總產4.4萬公斤。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23萬元,其中農業15萬元,畜牧養殖業5萬元,其它 3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前,本村僅有網扣加工、油坊、粉坊等手工業,從業人員4人,收入不多。改革開放後,村黨支部帶領民眾發展第二、三產業,利用緊靠煙鳳公路的交通優勢,發展了工業、建築業、修理業、運輸業等。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53人,收入80萬元,其中工業30萬元,建築業20萬元,運輸業15萬元,商飲業1 0萬元,服務業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改革開放後,教育質量逐步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祖輩以農業為主,辛苦勞動一年,只能靠半糧半糠菜度日。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溫飽得到解決。2002年,人均糧食760公斤,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9部,機車4輛,電話8部,電冰櫃2台。 村莊建設建國初期,街道不整齊,居民住房條件很差,全是草房,擁擠不堪。建國後,對街道進行了整修,舊房逐年翻新為瓦房,居住條件得到改善。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初期的10平方米,擴大到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3年,成立村黨支部,於文福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於洪錫、於喜洲、於洪起、於洪玉、於洪成、於秀亭、於秀光、於洪光、於臣。2002年,全村有黨員17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設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於文喜、於文仁、於洪錫(兼)、於洪玉、於洪忠、於洪利、於洪成、於喜君、於洪南、於洪光、於臣、於洪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