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雷故邑

方雷封於方山,其故邑在今禹州城西24公里方山鎮,與原山相對,形成峽谷,是進入豫西山區之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雷故邑
  • 所在地:禹州
  • 結構:紅石結構
  • 海拔:403米
  • 面積:約9平方公里
  • 所屬山脈:箕山
山下立有“方雷氏封邑”碑,山上有碑亭,說明禹州是方姓發源地,方山乃天下方氏之祖根。
方山山體為紅石結構,海拔403米,面積約9平方公里,長寬基本相等,故名方山,屬箕山山脈。山上有古石寨,雄踞于山頂東端,周長約1.5公里,寨牆有垛,寨門拱形,寨內有石砌圈垌。考古發現寨里有許多古石斧、石鏟、石球、瓦缶等。原寨基已很古老,歷史上屢經修建。據石碑記載,最近一次修建在元至正十一年(1351),規模略有擴大。
寨外山嶺基本上已為林木覆蓋。山坡上多有土石垌為人們居住,形成上垌、南垌、中垌等自然聚落。三村落之南有“方氏祖瑩”,大數百畝。“五八”年前,滿山尚見松柏森森,古木參天,松濤轟鳴,四季嗡然,身臨其境,肅穆莊嚴,人謂“聖地”。近年多被開墾,但仍留有許多殘斷墓碑。
山下風水甚好,有兩條河匯流,一條叫“管水”,源頭有二:一在三古垌,一在楊樹灣,至方山西匯合;另一條叫“潘家河”容納管水後沿方山東流,經花石、順店至高門樓注入潁河,全長16.5公里,流域面積7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208萬立方米。
方山腳下,沿河兩岸形成聚落,叫方山村。兩條東西主街,與南北巷相交,呈棋格狀。近代房屋多磚木結構瓦房和水泥混凝土結構二層樓房。方山鎮政府建在村西,“肇慶中學”建在村東,村中多為商店門臉。因方山及其村落歷史悠久,所以古會較多。三月初六、四月初五、六月初六、七月二十九、九月十九,均有古剎大會。逢雙日還有晨集,逢六日又有物交大會,經濟比較繁榮。
方山余脈向東延伸12公里,復出一崗,俗稱“下方山”。村中建 有方氏宗祠一座,祠中存有唐碑,碑文記載“方氏之先,洎自炎帝子雷,食采方山,為方姓,厥後大昌,世家河南”。據碑文可知,方山和下方山之方姓實為一脈,均系方雷氏後裔矣!香港方潤華先生歸來尋根祭祖,稱方山為方姓聖地,交作詩兩首,現錄於下:
其一:方山風水好,人傑又地靈。後裔繁衍眾,輩出名英雄。
其二:樹有根則榮,魚有水則生。燭有火則明,人有志則興。
關於方雷,據史籍記載,系炎帝榆罔的兒子。炎帝原居於陳,即今河南淮陽,榆罔時向東、向北擴展,與黃帝發生衝突,形成歷史上有名的“阪泉大戰”。炎帝被打敗,遂結成“炎黃聰明”,共同討伐蚩尤。炎帝的兒子雷在討伐蚩尤中立了大功,被黃帝封於方山,賜姓方,其後裔便以方為姓繁衍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