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范(方叔洪)

方范

方叔洪一般指本詞條

方叔洪(1908~1939) ,原名范。1908年生於山東濟南一個書香世家,其父是濟南名士方慰農。方慰農,原名作霖。山東濟南人。後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抗日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114師師長。1938年6月,同日軍在山東馮家場激戰時,壯烈殉國,年僅31歲。

2014年9月,方叔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淑洪
  • 別名:方范
  • 國籍:中華民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濟南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 1938.6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留學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法國慕漠尼航空學校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七七事變,1939年6月,

人物簡介

方叔洪,原名方范,
1908年,方叔洪生於濟南市一個書香世家。他自幼好學,性格剛毅。學生時代的方叔洪目睹外國列強欺凌中華,非常憤慨,立下從軍救國之志。從小立下從軍救國之志的他遠涉重洋,先後到日本東京、法國、德國求學,研讀軍事。
1929年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他又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學習航空和炮兵技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方叔洪回國先後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支持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號召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1939年初,方叔洪部隨第五十一軍一起進入魯南山區,肩負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光榮使命。不久,方叔洪升任一一四師師長;同時因戰功卓著被擢授予中將軍銜。
1939年6月初,日軍以三個師團的兵力掃蕩魯南。方叔洪指揮114師分拒萊蕪,蒙陰、魯村三面之敵,大小戰鬥十餘次。6月25日,在與日軍激烈奮戰多日後,終因敵眾我寡、後援不濟,在沂源縣馮家場被日軍包圍,與數倍日寇展開血戰三小時。方叔洪本人頭部、腰部中彈多處,為了不落入日軍手中,方叔洪自戕殉國。戰鬥結束後,日軍一個大隊長率領日軍清掃戰場,發現了他的屍體,恰巧這個大隊長與他是日本士官司學校的同學,因此他特地搞到一口棺材,把方叔洪的屍體裝殮埋葬。後來,方叔洪烈士遺體被國民政府遷入石龍官莊的陵園。
2014年,民政部頒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方叔洪亦名列其中。民政部希望,藉此“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人物生平

192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濟南山東省立第一中學。
1925年秋,先自費去日本東京成城學校學習日文,然後回國考取山東公費留學名額,再赴日本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
1927年春,在東京近衛聯隊入伍半年,秋季入該校二十四期步兵科,於1929年在士官學校畢業。畢業後,又邀同學及好友翁照垣(後任國民黨陸軍第六軍長)一同去法國慕漠尼航空學校學習航空、去德國學習炮兵技術,1930年回國。先在東北軍服務,翌年9.18事變後,他轉投十九路軍任教導大隊大隊長。
1932年,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十九路軍調福建後,方范到華北參加抗日義勇軍,任東北邊防軍一〇五師參謀長。後調福建。
1933年十九路軍在福建組建“人民革命政府”,任新兵訓練總監。
1934年福建政府瓦解後到武漢投張學良,任武漢行營中校參謀、上校參謀。
1936年,方叔洪的妻子楊曄患肺結核病住北京協和醫院,方叔洪此時正與東北軍共商抗日大計,其妻病逝未能顧及。

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後,方叔洪此時任東北軍第112師(師長霍守義)667團長,自1936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浴血奮戰5晝夜,堅守江陰要塞。(附帶交代一句112師672團長萬毅是中共地下黨員,當時他在戰報裡面說“江陰守備部隊、江陰江防司令、要塞司令、長江下游海軍司令、兵團指揮司令,等等名目繁多,互不協調,指揮系統不清,司令太多,就不知道哪個司令管哪個司令。”)
台兒莊大戰後,蔣介石設立魯蘇游擊戰區,于學忠任總司令,方叔洪先被委任為51軍114師參謀處長,後又晉升旅長,副師長、中將師長。奉命率領114師進入魯南地區打游擊。114師在抗日戰爭中屢獲建功,成為了魯南區重要的抵抗力量。

1939年6月

1939年6月初,日軍以三個師團的兵力掃蕩魯南。方叔洪指揮114師分拒萊蕪,蒙陰、魯村三面之敵,大小戰鬥十餘次。 6月下旬,日軍組織兵力大舉進犯114師陣地,方叔洪將師部主力大部轉移出敵人包圍圈外,親率師部特務連、戰鬥營及十六團由下高村向東南方向轉移。6月23日到達丞石溝一帶宿營。早四時,發現敵軍一部約300人,攜炮二門到達太平官莊。方叔洪遂令69團前往包抄,激戰竟日,敵人憑藉碉堡頑抗,正當方叔洪準備進行夜襲時,不料傍晚敵人又增兵五、六百人及山炮四門,由沂水東里店進抵石坑峪,妄圖解救太平官莊被我軍包圍之敵。69團警戒部隊及戰鬥營奮勇阻擊敵人的增援部隊,經過異常激烈戰鬥,終於阻敵於馮家場(今淄博沂源)。23日夜,69團夜襲太平官莊未能奏效,24日又激戰終日。6月25日晨,方叔洪獲悉太平官莊被我軍包圍之敵有突圍跡象,認為殲敵時機已到,即嚴令69團務必完成殲敵任務,並親自到達老窪子督戰。六時許,太平官莊之敵向俊家場方向潰退。此時,彭家場附近以及馮家場、公家場、閆家場等地均布滿前來救應的日軍,並集中火力向方叔洪部進行射擊,包圍了直屬部隊。我軍將士與數倍於我的日寇展開血戰,激戰了三小時余,我官兵傷亡過半,方叔洪本人頭部、腰部中彈多處。敵人包圍圈逐漸縮小,日軍向他步步逼進,突圍已經絕望,為了不落入敵人魔掌,方叔洪用自佩的六輪手槍,向已負重傷的頭部補射一槍,壯烈殉國,時年僅31歲,是抗戰初期犧牲的最年輕將官之一。最初葬埋方叔洪的是日軍中的一個軍官,方叔洪當年的同學。該軍官姓名待考。
作者:劉衍知,蓬萊人。抗日戰爭時期曾任一一四師師部軍需處上尉軍需、上校團長等職。解放後在南京金陵圖書館工作。
1939年6月25日,我隨國民黨五十一軍一一四師師長方叔洪在拐棒峪與大股日軍遭遇。當時方師長手下只有一個特務連、一個騎兵連、一個半武裝的工兵營,掩護師部上百名非武裝人員和一個通信兵營轉移。激戰中,我右大腿被子彈打中。我當時任師部軍需處上尉軍需,身上帶有大宗公款。見有人向我走來,以為是敵人,準備以死相拼,然而來人卻是師部軍需處的上尉軍需趙惠民和我的勤務兵閻國昌,以及特務連的孫排長。我因負傷不能隨部隊行動,便當著孫排長的面,把所帶的公款和槍枝、馬匹交給了趙軍需。留下勤務兵閻國昌攙扶著我行走,就和他們分手了。
…………(經當地人護送,我被送到王莊天主教堂戰地醫院治傷。)
第二天中午,山東省府秘書處秘書劉克濤在東里店被飛機炸傷右臂,也來到王莊醫院和我住一個房間。他說,昨天他從拐棒峪經過時,聽當地老百姓說,方師長在那裡陣亡了,陣亡的還有其他官兵30餘人。戰鬥結束後,日軍一個大隊長率領日軍清掃戰場,發現了方師長的屍體,恰巧這個大隊長與方師長是在日本士官司學校的同學,因此他特地搞到一口棺材,把方師長的屍體裝殮埋在拐棒峪莊前,並豎了一塊木牌了作為紀念……
2014年9月,方叔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