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現象

新余現象

新余現象是指在新餘地區有質量、有後勁、有活力的良性發展格局,被媒體譽為“新余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余現象
  • 地區:新余市
  • 人口:113萬
  • 生產總值:400多億元
簡介,新余簡介,解讀“新余現象”系列報導,解讀“新余現象”系列報導之一,解讀“新余現象”系列報導之二,解讀“新余現象”系列報導之三,

簡介

新余市不管從人口、區位、地域面積,還是從資源、科技、基礎條件來看,都稱得上江西省的一座“小城”。但近年來,新余市黨政各界憑藉其務實的作風、創新的思路、進取的精神和捨我其誰的勇氣,一方面大力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另一方面積極擴大招商引資,加速產業重構和最佳化升級,經濟發展速度連續七年超過15%,居全省第一;已成為江西省的經濟“小巨人”。這種有質量、有後勁、有活力的良性發展格局,被媒體譽為“新余現象”,並引來全國一片關注和讚嘆之聲。

新余簡介

江西省新余市有人口113萬,但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00多億元,人均水平居江西全省第一。更令人驚嘆的是,新余市第二產業在三產中占比60%以上,因為工業快速發展,第二產業增速遠遠高於一、三產業。
新余現象
新余是江西11個設區市中最年輕,但卻是發展速度最快、發展後勁最足的城市之一。目前,新余市初步形成了以鋼鐵、新能源和新材料為支柱的多元發展的產業體系,成為江西省工業化程度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之一。2008年,新余市十四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全省前三,其中七項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連續七年保持在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連續四年增長45%以上。2009年以來,儘管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以兩位數增長,連創全省第一:1月至6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80.49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6.55億元,增長26.5%,增速列全省第一位。
新余市被譽為鋼鐵之城、太陽能之城,是江西全省經濟發展的“小巨人”。江西省確定的三個千億產業工程,新余有其二。因為發展迅速,其經濟發展模式被稱為“新余現象”。

解讀“新余現象”系列報導

解讀“新余現象”系列報導之一

世界光伏業巨人三年崛起之路
小小新余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世界目光。
有人說,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每10位入境的外國人中,就有7人是到新余的。這聽起來有點誇張,但來到新余,你確實能感受到這裡離世界很近。
世界最大的矽料廠在此建設,世界500強之一的美國FLUOR公司承包建設,近千平方米的指揮部有70多名外國專家辛勤工作,一期5000噸矽料生產線竣工在即。
而賽維LDK太陽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維”)每天都有百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供應商、銷售商前來洽談業務。
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地處內陸的新余卻生機盎然。全市有300餘個項目在建。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綻放著新余的活力與後勁。
逆境中平穩快速發展的新余正在創造一個新的奇蹟!正在創造一種令人振奮的“新余現象”!
超常的速度!
三年走完從“嬰兒”到世界光伏業巨人的歷程
2005年,大多數新餘人對光伏(即太陽能發電)產業還很陌生,除了太陽能熱水器,不知太陽能在光熱轉化之外,還可以有光電轉化。而今天,新餘人談起光伏產業已頭頭是道。
異軍突起的新餘光伏產業已衝出國門,走向世界。賽維的多晶矽片產能已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成為世界最大的多晶矽片生產企業,新余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多晶矽片之都”。
多晶矽片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發電設備以及路燈、電筒等套用產品的核心原材料,有了強大的矽片生產能力,新餘光伏產業鏈向上下游拓展有了強力支撐,形成了矽料—矽片—電池—組件—太陽能套用產品這一完整的產業鏈。去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28.9億元,12家光伏企業吸納2萬人就業。
追尋光伏產業核心企業賽維的成長曆程,其驚人的發展速度創造了中國工業史的新神話!
2005年7月公司註冊成立,2006年4月正式投產,當年多晶矽片產能過200MW,成為亞洲最大的多晶矽片生產企業。
2007年6月1日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融資4.69億美元。這一年,多晶矽片產能實現翻番。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夕,在美國成功增發2億美元。當年產能超過1400MW,成為全球第一家進入“吉瓦俱樂部”的光伏企業。
2009年1月16日,多晶矽項目正式投產,計畫到2010年產能超過1.6萬噸。這意味著專注於矽片生產的賽維,已成功向上游拓展。“擁矽為王”的產業制高點已觸手可及。
世界光伏行業每年以近54%的速度迅猛發展,在這個高速增長的行業中,速度就是競爭力。正是時不我待的發展緊迫感、責任感,讓世界太陽能之城悄然崛起!
超強的抗性!
14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10項冠全省
去年新餘外貿進出口總額為41.9億美元,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一個人口少、面積小、無區位和交通優勢的小市,進出口總額居然超過實力雄厚、人口眾多的南昌、九江、贛州等大中城市,引來無數驚異的目光。
更令人稱奇的是,新余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達75.4%,相當於沿海發達省份的開放水平,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新余卻沒有出現沿海那種許多工廠停產倒閉,工人下崗失業的現象,相反,新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開工,100%滿負荷生產,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七成以上產品外銷的賽維發出了“不裁員、不降薪、不減產”的莊重承諾。
江西鋰業春節過後,趁著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縮水,從國外進口了100個車皮的紅鎳土,因為該公司生產的電解鎳供不應求。
去年新餘14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有10項居全省第一,其餘4項也位列三甲。特別是第四季度,在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進一步加深時,新餘外貿出口、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卻保持大幅增長,企業新增用工近4萬人。
若在五年前,出現如此的經濟波動,新鋼“感冒”,新余就得“發燒”。當時新鋼公司對全市財政的貢獻率達48%,整個鋼鐵產業對財政的貢獻率超過50%。“一鋼獨大”的經濟結構讓新餘人體驗過其中的苦楚。
而去年,新鋼的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是五年前的3.75倍,占市財政收入的比重卻降到了25%以內。以賽維為核心的光伏、以江鋰為核心的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從“金雞獨立”到“三足鼎立”,新余經濟抗風浪有了多點支撐。今、明兩年以光伏為骨幹,新能源板塊將增添風力發電、餘熱和地熱發電等新生力量。
走進新余,令人震撼的不僅是逆勢上揚的態勢,還有其不可限量的發展後勁。“從去年年底到今年頭幾個月,新余市大宗進口的多為設備,這些採購自世界各地的先進設備,意味著發展的後勁。”新余海關關長詹勵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新余的發展。
平土地、建廠房、進設備、招員工,持續、大規模的投入為新余經濟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去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41%,新余的增幅是全省的三倍多,達到135%。
超寬的視野!
在世界產業體系分工中找準新余的新坐標
因為對外依存度高,國際金融危機對新余的衝擊是巨大的。但新余的經濟還是頑強地一路攀升。來自海關的最新統計,今年頭兩個月,全市進出口總值為39969萬美元,同比增長26.53%。其中,出口額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強,進口額占全省三分之一強。新余已躋身全省經濟發展第一梯隊行列。
“要不是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新余的財政收入有望過百億元,但年初不得不調減到力爭75億元。國際金融危機對新余實體經濟的影響也很大。新鋼的船板賣價與普通螺紋鋼不相上下。儘管困難重重,但因為較好地轉變了經濟成長方式,有新能源、新材料兩大新興支柱產業,新余經濟依然會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新余市委書記汪德和充滿信心地說。
瞄準世界新產業的高地,新興產業、新上項目要做就做世界一流的!
高起點、高標準地與世界經濟接軌,在世界產業體系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就了新余的崛起。
看準新一輪引領經濟發展的是新能源、新材料,新余在產業發展爭奪戰中積極應對,主動出擊。
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方向。技術、資金、設備、人才、管理本土無法滿足,新餘人就把視野擴展到全球,天地頓時廣闊。
賽維的高管層匯集了全球的光伏業精英,總裁佟興雪原為美國GTSolar公司亞太地區總裁,副總裁Nick和財務長均來自美國,首席技術官萬躍鵬博士是美籍華人,總工程師Pietro來自義大利,還有來自日本、德國等地的專家。
賽維的矽片、矽料生產設備採購自美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日本等國,而位於馬洪的1.5萬噸矽料廠是美國FLUOR公司的“交鑰匙”工程,其生產工藝採用世界最先進的改良西門子法,領先的閉環回收技術可確保沒有污染。
賽維的快速發展不僅在於較好地整合了全球的資本、人才、技術,也在於搶占了光伏市場的高地。目前,全球最大的20家太陽能公司,有14家是它的客戶,企業訂單已排到2018年,訂單量超過14GW,是全球在手訂單最多的光伏企業。
目前,鋼鐵、光伏、新材料三大支柱基本是兩頭在外,礦石、矽料、紅鎳土等原材料主要是從國外進口,而產品船板、矽片及太陽能電池、電解鎳等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國際金融危機給新余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已降到每千瓦時2元以下,這表明其在國內外普及推廣的時間可能提前5至10年。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上任伊始就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的市場前景光明。
在國際金融危機寒流中,新余沒有畏縮,沒有退卻,而是堅定地擴大開放,用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思維,集聚全球生產要素,滿懷信心地迎接全球經濟復甦的春天!
記者手記:全力以赴抓項目的成功典範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新余市用令人欣喜的逆勢上揚,使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發展方式的成效得到全面檢驗。
短短三年多時間,新余在做大做強鋼鐵這一傳統產業的同時,新能源、新材料異軍突起,成為新的支柱產業,走過了其他地方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究其原因,全力以赴抓項目,抓主要項目、抓大項目是成功的關鍵。
引進一個人才,落戶一個項目,各地並不少見,但像新余這樣,把好的項目延伸成一個產業,進而形成一個板塊,就不多見了。賽維的裂變式成長背後,有多少人讀懂了“政府就是服務”所包含的分量?
此次採訪期間,應記者們的要求,正在北京跑項目的市委書記汪德和風塵僕僕地趕回新余,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到賽維了解情況。矽片現價多少,訂單價又是多少,他瞭然於胸。企業的困難政府官員總能第一時間知曉。“一把手”親自抓,企業有難處,舉全市之力傾力幫扶,這樣的力度抓項目,新余經濟豈有不又好又快發展之理!
政府官員懂經濟、懂經營,真正和企業家同呼吸、共命運,政府提高效能就能落在實處,提供公共產品就能更及時有效。新余已有的三大支柱產業,鋼鐵、新能源、新材料的發展並沒有任何的資源與區位優勢,但相關的生產要素卻能有效聚集,關鍵是這裡有幹事業的良好氛圍,關鍵是市委市政府的謀劃、引領和推動作用得到企業家和創業者的公認。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以大項目促進大投入,以大投入培植大產業,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稅源成長快的大項目、好項目讓人們看到新余更加美好的未來。
專家點評:擴大開放不動搖
(汪玉奇:省社聯副主席)
新余的發展經驗,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有著特別的啟發意義。其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在短時期內做大做強,就在於它充分運用了經濟全球化所創造的產業發展機制。國際資源、國際資本、國際技術、國際市場諸要素的組合,使這個市的光伏產業迅速形成具備國際先進性的發展優勢,其競爭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們注意到胡錦濤總書記在考察江西講話中,反覆強調對外開放的重要性。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指出決不放鬆出口。這就十分強烈地釋放出一個戰略性信號:絕不能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而拒絕經濟全球化。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善於在危機中發現機遇。新余經驗表明,危機並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甚至在許多方面,加大了經濟合作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利用國際自然資源與人才資源方面,機遇更為明顯。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智慧與膽識發現之、運用之。(鄢玫 徐國平 何寶慶)

解讀“新余現象”系列報導之二

凝聚整座城市的力量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表情。
新余的表情,是灑在這片土地上的第一縷陽光。LDK、華電、江鋰……一個個具備核心競爭力和“世界級”潛力的朝陽企業,昭示著這座城市燦若雲霞的經濟未來。
新余的表情,是孔目江濕地公園那道飛鳥激起的水痕,靈動而清澈。
新余的表情,是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在茶山社區、在蘆塘村開往城市的公車上、在珠珊鎮敬老院……這表情如此生動,一瞬間就打動人的心扉。
3天的採訪,記者不停地思索——在贛鄱風起雲湧的奮進大潮中,疾領風騷、跨越發展的,為什麼是這個交通、區位優勢並不明顯的小市?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寒中,新余憑藉什麼逆勢而上,成為一方熱土?
和世界比高,跟時間賽跑——在產業爭奪戰中占據主動
賽維,一個迅速崛起的世界“太陽能之城”的奇蹟;華電,全球螺桿膨脹發電產業中一騎絕塵的“領頭羊”;江鋰,以低成本、高品質稱雄鎳業的王者……
這些企業無一不擁有領先世界的技術“秘籍”,中西部無論哪個地區只要擁有其中的一個企業,都將在區域經濟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但新余市將其盡數收入“囊中”。
無怪乎新余市敢於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的情況下,定下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的目標。
無怪乎新余敢於無視自身地小人少的現實,亮出了爭做江西“亞中心”城市的雄心!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以項目為抓手,全力轉變發展方式——透過活力四射的發展表象,我們看見的是一個善謀事、能幹事,哪怕撞倒南牆也要把事乾好、乾成的新余。
眼光不高遠,新余的產業結構不可能短時間內得以最佳化。
2009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把美國經濟從金融危機中解脫出來的希望,放在搶占新能源產業制高點上。這時候,新余已經在太陽能領域大幹了4個年頭——賽維的矽片生產規模做到了世界第一;矽料在建生產線規模全球第一,成本降至絕大多數對手難以撼動的每公斤30美元以下;以賽維為龍頭的光伏產業鏈基本成型。新餘人的眼光,讓人欽佩!
缺乏果敢決斷的魄力,如此多的好項目不可能齊聚新余。
2005年,新余市政府與彭小峰僅用半小時談妥太陽能多晶矽項目的落戶事宜,其中最關鍵的是——新余市政府向賽維提供2億元的資金擔保。而當時新余市的年財政收入,僅僅18億元!愛拼才會贏——新餘人建立在世界眼光上的冒險精神,令人讚嘆。
沒有真抓實幹的精神,新余的精彩只能止於藍圖。
恩達家紡在註冊資金僅800萬元的情況下,毅然投入500萬元研發“苧麻生物脫膠技術”,7年中屢敗屢戰、越挫越勇,終於獲得了占領產業高地的核心技術,實際投入高達2000萬元。做事高標準,成事鍥而不捨——這就是咬緊牙關巧幹、苦幹的新餘人!
堅持和世界比高、努力跟時間賽跑。新余搶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完成了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這一回,新余的產業龍頭企業,大多扮演的是
“大魚”和“快魚”的角色。
實踐科學發展觀,重在“具體”、關鍵在“入微”。新余的成功,不僅在理念,更在實幹。
先算資源賬,再算發展賬——在追求“有限目標”中科學發展
當外界聚焦於新余奇蹟般的發展速度時,新餘人其實更在乎自己所取得的另外一項成就——2008年,新余市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任務,兩項污染物減排綜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乍聞喜訊,新余市的決策者們感到的是:特別重要!特別高興!!
他們跟記者算了一筆賬:新余市可用水資源不過16億立方米,過境水總計33億立方米。2003年,一“鋼”獨大的新余,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不過100多億元,年耗水量卻已經達到了10億立方米。
他們在思考:“新余的未來在哪裡?按那時的發展模式,就算新鋼能做到年產1000萬噸鋼,也不過幾百億元。可環境能夠承載得起嗎?”
算好資源賬,新餘干部統一思想、解放思想水到渠成。
2003年,新余市提出了“決戰工業500億”的發展目標。事業的雄心和資源承載的危機感,衍生出產業結構調整的緊迫感。新餘人把轉變發展方式當成了頭等大事。
賽維多晶矽生產線引進全閉合循環裝置,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新鋼三期技改工程總投資的12%用於發展循環經濟,遠高於8%的國家要求。
江鋰將生產硫酸的餘熱用來驅動蒸汽鍋爐,直接為5000噸電解鎳生產線提供電能。一算賬,硫酸生產幾乎為零成本。
“五小”企業無條件關停,拒絕污染企業入駐,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2009年,新余向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1000億元發起了衝擊。新餘人在實踐中更深切地感受到: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環境的持續好轉,其實並不矛盾。
新餘人銳意進取,但卻十分清醒地“控制”發展欲望。
在不同的場合,新余市委書記汪德和反覆指出:“對於賽維,我希望其在新余把矽料做到年產8萬噸的規模,再圖對外布局。”為什麼他不期望一個更高的數字呢?因為8萬噸的規模,已經逼近新余資源承載的極限。
新余市市長李安澤直言不諱:“好的項目還有很多,但新余的態度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真是充滿智慧的判斷!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機遇,新余已經為下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華美轉身埋下了伏筆。
在追求“有限目標”中創造最佳效益——新餘干得精彩!
發展為人民,發展靠人民——在民生情懷裡凝聚力量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段話來自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在新余採訪時,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不過,真切的感受,還是在美麗的農村社區、在失地農民的家裡、在一座座高標準的敬老院……一張張真切樸實的笑臉,讓我們明白了這座城市的力量所在。
茶山新城社區的居民王小珠,原來是渝水區堆上村四組的村民,在城市化進程中,他損失了50多平方米的老宅,卻享受到政府“拆一戶,補三套”的政策。記者了解到,按統一規劃建造的安置房,每套面積達110平方米。王小珠一下成了城裡人,這裡距離孔目江濕地公園不過數百米,充滿現代氣息的生活小區,與他原先的生活環境簡直有天壤之別。
很多人對新余市委、市政府的“慷慨”不解。因為儘管新余財政收入迅速增長,但因為社會經濟發展快,需要花錢的地方還很多。
“民眾離開鄉土在感情上是很難割捨的,經濟上也要付出代價。讓民眾作出犧牲,他們哪裡犧牲得起?讓民眾來作出犧牲,城市的發展還有什麼意義?”汪德和的話讓人暖到心底。
和全省其他設區市相比,新余在民生工程上有很多“第一”——第一個實行農村低保制度;
第一個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
第一個對村幹部實行養老保險;
第一個對失地農民實行養老保險;
第一個實現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覆蓋;
第一個對65歲以上老人、小學生、殘疾人、現役軍人實行免費乘坐公車;
第一個對農民征地拆遷實行“拆一補三”,一套自住、兩套出租,保證其收入更高更穩定;
第一個實行經濟適用房混居模式,確保10%至15%的房地產開發面積用於城市困難居民居住。
不需要有關部門再解釋,我們明白了為什麼新鋼三期技改徵地拆遷在短短40多天得以完成——這個項目如果再晚幾個月開工,就可能因國際金融危機而無限期地推後甚至取消。
賽維1.5萬噸矽料工程,美國FLUOR公司給出8個月的征地期限,新餘3個月就完成,令外國專家瞠目結舌。而新余市的官員說,有了民眾的支持,什麼樣的奇蹟不能創造!
112萬人民的福祉重如泰山。我們找到了新餘人善想實幹、銳意進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這是一座城市的力量——沒有什麼艱險能夠削弱他們對光明未來的憧憬,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他們奔向美好的明天。
記者手記:超常的發展來源超前的思維
世界眼光奠定了新余快速崛起的基礎,超前思維為新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在新余採訪,發現該市決策者最焦心的,不是項目,不是招商,而是建立產業配套、最佳化發展環境。譬如,如何適應外貿依存度迅速提高、全球商務人士往來增多的現實,向社會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商務、生活環境;如何提高與全球化經濟進程相適應的公共行政管理水平……這些問題讓他們夜不能寐,讓他們“急得嗓子冒煙”。毫無疑問的是,解決好這些問題,必將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為新余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新余市逆勢而上,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新余市承擔風險提供的2億元啟動資金,賽維不可能落戶新余;沒有“決戰工業500億”的目標,新餘干部民眾思想解放的步伐不可能邁得這么快;沒有機制體制上的創新,新余便無法在全球集聚生產要素為其所用。
在市場經濟還不十分成熟、各種生產要素還不配套齊全的地區,政府的眼光、膽魄,將直接決定發展的快慢優劣。放眼贛鄱,各地發展條件不同、資源稟賦各異,但只要決策者堅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善於用世界眼光和超前思維謀劃發展、解決難題,就必然在抗擊國際金融危機中有所作為。
新余的發展深得民心,因為這種發展建立在改善民生的基礎上。只有真正著眼於民生,社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才必然成為自覺的追求,政府才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向心力。
專家點評:把自己的事做好
(尹繼東: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際金融危機對新余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衝擊,但新余快速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新余多元化支柱產業快速搶占市場的大勢沒有改變——金融危機對別人是“寒冬”,對新余卻更多地表現為機遇。對我省乃至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來說,“新余現象”意味著一種嶄新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其實並不是新余所獨創,新余的發展理念脫胎於科學發展觀,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實踐。“新余現象”的可貴,在於他們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和實幹精神。
新余驚人的發展速度,和當年的浙江、深圳有相似之處。不過,從發展過程看,新餘缺乏特區獨有的政策優勢,也不像浙江那樣根植於“草根經濟”,更不具備沿海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但新余的產業發展是高起點的,是具有世界眼光的。這種建立在高起點和世界眼光上的爆發式增長,更多的是市委、市政府帶頭實踐科學發展觀,並不斷引導和推動的結果。
“新余現象”,是政府大力轉變職能引發的喜人現象,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以項目促崛起的生動範例,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結果。溫家寶總理說,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艱難時刻,“新余現象”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啟迪,更是信心。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把自己的事做好,比什麼都重要。(鄢玫何寶慶徐國平)

解讀“新余現象”系列報導之三

孕育產業高地的“窪地效應”
賽維、華電、江鋰、力德等一大批具有“世界級”發展潛力的企業,謝絕諸多“繡球”,毅然選擇贛西小市——新余,並不斷加大投資拓展項目規模,新余必有獨到之處!
3600平方公里土地、112萬人口的一個內陸城市,居然“談笑有鴻儒,往來皆巨賈”,成為吸引全球科技、管理人才之所,新余必有獨到之處!
2008年,面積僅占全省2%的新余,實際利用外資卻占全省的10.3%,並且99.29%都是現匯的“真金白銀”。外商如此青睞新余,新余必有獨到之處!
集聚全球人才、資金、技術的“窪地效應”,讓新余經濟發展迸發驚人的爆發力,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一路迅跑。
從信用政府到誠信新余:新官理舊賬,6億元重塑信任與信心
外商憑什麼要選擇新余投資興業?新余又靠什麼聚集人才、技術、資金?
審視自身,新余幾乎找不到先天優勢。先天不足只有後天彌補。
改善投資環境,先要弄清外商最擔心什麼——“政府換屆、政策換樣”和“新官不理舊事”。
找到問題癥結,新余打造投資樂土的突破口選在信用政府的建設上。
對企業,全面清理契約,凡政府承諾而沒有做到的,全面兌現。
新余市的外商不會忘記,當年新余市政府新班子召開的第一個座談會,就是表達政府兌現原有承諾的決心。
近幾年,市財政僅支付原來的各種工程欠款就達6億元。
對銀行,凡拖欠貸款逾期未還的,一分不少,分步償還。
十多年前市床上用品廠拖欠銀行的500萬元貸款,新余市政府在企業改制後,主動承擔債務並連本帶息全部償還。這件事在新余金融界傳為美談。近幾年,新余每年銀行貸款增速都保持全省第一。
對客商,留人首先要留住人心。一名台商在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投資1.6億元準備建市場。前期投資購了170畝地,搞基礎設施建設。後來由於內部意見不一,決定撤資。為了減少投資者的損失,政府按照工程決算,退還了所有工程款,土地購置費不僅還本還付息。
最佳化政務環境、法制環境、人文環境,讓外來投資者賓至如歸,決不允許“貨到地頭死”的情況發生。有三位陝西農民裝了18噸蘋果賣到新余,但是4萬多元的貨款被當地人拖了近3年。後來找到工商部門投訴,工商部門派出專人上門追討,終於全額追回。
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馬上就辦,政府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保姆式”服務,打造出高效政府,營造出“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新余的招商引資,出現了以商招商占主流的大好局面。彭小峰是溫州客商何春富鼓動來的。而何春富又是寧波客商馬書識介紹到新余的。他們都是衝著新余的信用政府而來的——“政府說話算數不打折扣,承諾兌現不留尾巴。”
彭小峰毫不懷疑:新余可以成就賽維做世界光伏領袖級企業的夢想。而彭小峰一人就引進6家光伏企業。
信用政府、誠信新余已成為吸引投資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幾年,新余市共引進項目1500多個,引資達300多億元。
優惠有限服務無限:廠門外的事由政府來解決
土地、用電價格一視同仁,稅收無特殊優惠,為何國內外的人才、資金、項目仍紛至沓來?
江鋰董事長張秡選擇將電解鎳項目放在新余就讓很多人迷惑過。2005年,研發出“濕法”紅土鎳礦電解鎳技術的張秡是行業內炙手可熱的人物。沿海有企業向他開出了“依託張秡技術投資數十億元,張秡擁有30%股份”的誘人條件,卻被他婉拒。
張秡給出的理由只有一個:能把這個項目做大、做成功的,只有新余!因為新余有最好的服務、誠信的環境。
江鋰公司生產電解鎳的輔助原料硫酸貨緊價高,分宜縣領導驅車1300公里到陝西找到礦源;建該項目需要資金2.4億元,縣裡想方設法幫助籌資,使企業在短時間內新上了一條年產30萬噸硫酸生產線。
採訪中,不少新余企業家最滿意的是:企業只要做好廠門內的事情,廠門外的事情交給政府解決。
辦好廠門外的事,新余著力營造適應產業跨越發展的大環境。新余海關創造了全國聞名的“新鋼通關模式”;市委市政府爭取贛閩兩省支持,開通了新余到廈門的“鐵公海”聯運;三次精簡了72.6%的行政審批事項……
辦好廠門外的事,新余從一件件事關企業生產、發展的小事入手,為企業快速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新鋼5000多名可以“世襲”的“土地工”,一直是困擾企業的沉重的“包袱”。新余市政府一個月內幫助企業置換“土地工”身份,讓企業輕裝前行。
賽維公司成立之初,人才跟不上企業快速發展需求。新余市在全國招聘了8名技術精英送到國外培訓,目前這8人均走上賽維中層領導崗位。
江鋰原想在分宜縣做到1億元的銷售收入就“收手”,但如今,3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已達34億元,原計畫在成都投資建設的5000噸電解鎳項目也移到了分宜。
一幕幕火熱的生產場景背後,記者真切地感受著政府“保姆式”服務的溫暖與力量。
打造幹事業的平台:一個人才帶來一個項目催生一個產業
經濟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新余的快速崛起得益於國內外優秀人才的“加盟”。
人才緊缺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但跳出新余,放眼全球考量,只要有幹事業的平台,就不怕引不到“鳳凰”來棲。
網羅全球的高精尖人才,必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戰略性的定位。引進一個彭小峰帶出一個矽片生產項目,催生一條全新的產業——光伏產業。
發展光伏產業是新余在世界新一輪產業爭奪戰中搶占先機的機遇,沒有這種超前的認識,新余市委市政府就不會冒著風險擔保2億元引進彭小峰。而今,這已成為新余求賢若渴的經典故事。彭小峰不負眾望,三年為新余贏得了“世界太陽能之城”的美譽,更為可貴的是,因為有賽維這個核心平台,新余匯聚了近500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光伏業界精英。
分宜縣通過引進張秡,帶來了大批煉鎳高層人才雲集江鋰公司,企業一躍成為中國新材料領域的“領頭羊”。新材料也成為新余的又一新興支柱。
現在,已有2800餘名國內外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工作、生活在新余,僅在此施工、任高管的外國專家就逾千人。
即便如此,經濟呈裂變式發展的新余還是無法擺脫人才饑渴。報關人才緊缺!倉儲人才緊缺!外貿人才緊缺!連普工也緊缺……
做強支柱產業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政府力促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新余高專與賽維LDK合作辦學,開辦了世界首個光伏產業專門人才培養基地。賽維與南昌大學合辦光伏研究中心,設立博士後工作站,並正在申報設立國家級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為鼓勵人才脫穎而出,新余市財政專設人才發展基金,每年投入100萬元,獎勵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研究方面有成就的項目和人才。有人預言,未來世界光伏產業最尖端人才將“產”自新余。
而新余的公務員因為服務經濟建設,多數人講經濟、談項目如數家珍。最佳化幹部配置,實施“人才歸位”,有800餘名幹部被充實到經濟建設一線。
短短三年多,新余由以鋼鐵為主的重化工業城市,成功轉型為以新能源、新材料和鋼鐵並舉的現代工業城市,一個重要原因:激活人的潛能,薈萃八方才俊。
當前,儘管國際金融危機還未見底,但敢為天下先的新餘人,眼界更開闊了,胸襟更寬廣了,追逐世界經濟新動向,不乾則已,要乾就乾一流!
“新余現象”讓人們相信一切奇蹟都是可以創造的,新餘人正意氣風發地走在科學發展的陽關大道上!
記者手記:“軟環境”見證“硬道理”
人們常說:“良禽擇佳木而棲。”外商投資企業同樣如此。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潮下,區域經濟發展千帆競發,軟環境更加彌足珍貴,是成就一個地區軟實力的核心。
軟環境事關硬道理。新余裂變式發展,就是伴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這幾年,新餘下大氣力抓環境建設,著力打造信用政府、誠信社會,贏得了外商的青睞,而無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務,高效務實的辦事作風,使軟環境變為生產力、競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環境決定實力,服務創造優勢。新余的做法再次證明,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快慢,取決於各種經濟要素的聚集程度,而經濟要素的聚集程度,關鍵在於發展環境的優劣。最佳化發展環境,對於打造項目、資金、人才和技術的窪地,在新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搶占發展先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專家點評:推動科學發展關鍵在人
(葉仁蓀:江西理工大學校長、教授、管理學博士)
新余產業的集聚與裂變式發展,得益於該市所具有的優良投資環境,即強大的“窪地效應”。但當我們對“新余現象”做更深入解析的時候,我們發現,推動該市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人。
新餘人不僅以世界的眼光抓住了具有市場前景的大項目,而且尊重市場規律,通過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社會成本,讓企業有利可圖,使更多的企業、項目在該市生根、開花、結果。正是一大批有遠見、有智慧、有膽略而且開明、誠信的人,才使新余從世界各地引來了有前景的項目、帶來了能創新的團隊、形成了能集聚的產業。
新余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的思路決定發展的出路,人的觀念決定發展的理念,人的見識決定發展的層次,資源、區位並不能制約一個地區的發展,推動科學發展關鍵在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新余的發展經驗對我省各地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有著更為直接的啟示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