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

新興經濟體

新興經濟體,是指某一國家或地區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新興的經濟實體,但目前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英國經濟學家》將新興經濟體分成兩個梯隊。

第一梯隊為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南非,也稱“金磚國家”;第二梯隊包括墨西哥韓國菲律賓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埃及等“新鑽”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興經濟體
  • 定義:指某一國家或地區經濟蓬勃發展
  • 成為:新興的經濟實體
  • 包括: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
簡介,現實困難,凸顯力量,世界需要,國際地位,基礎條件,金磚四國,中國角色,新增長點,穩定轉型,挖掘潛力,經濟成長,面臨衝擊,

簡介

關於新興經濟體,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英國《經濟學家》將新興經濟體分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為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南非,也稱“金磚國家”;第二梯隊包括墨西哥、韓國、波蘭、土耳其、埃及等“新鑽”國家。
根據IMF公布的數據,2007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僅增長2.7%,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成長8%。印、俄、巴西GDP總量均超過萬億美元大關,晉升世界經濟12強,中國突破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中國、印度和俄羅斯3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超過一半。“新鑽”國家也有不俗表現,據預測,2025年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伊朗、越南等8國將躋身世界經濟前20強。2008世界企業500強榜單上,中國有35家上榜,印度7家,1998年只有一家入圍的墨西哥和俄羅斯,已分別有5家上榜。
基於新興經濟的出色表現,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發達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困擾之際,新興經濟體正成為“世界經濟穩定的來源”。

現實困難

有些分析家認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想要獨善其身,著實困難。大部分國家所遭遇的處境則十分相似,外資撤退,本幣貶值,還債壓力增大。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韓元與2007年相比貶值近30%,創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紀錄。
俄羅斯也似乎將要告別“黃金十年”,由於金融風暴以及國際原油價格下滑影響,股市急轉直下,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市值蒸發近2/3。同時受俄格爭端的影響,外國資本自8月開始外流,到10月初為止,銀行系統的可自由兌換外匯儲備損失了近400億美元。
中東歐在2007年取代亞洲成為吸引外資最多的新興市場。全球投資於新興市場的7800億美元中有3650億美元流向中東歐,而且大部分是以銀行債務為基礎的金融產品。金融危機使得外資大量抽逃,烏克蘭的股市市值跌落了7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約翰·利普斯基表示,金融危機影響日漸顯著,新興經濟體增速迅速減緩。

凸顯力量

雖然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減緩,但專家分析,經過金融危機的衝擊,新興經濟體調整了經濟結構,增加了外匯儲備,改善了金融體制,抵禦風險的能力增強,世界經濟依然會繼續增長。
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體
高盛全球經濟研究主管奧尼爾對新興經濟體寄予了厚望,他認為新興經濟體強大的內需足以完全抵消美國國內消費需求的大幅下降,並預計占全球GDP16%的“金磚四國”將幫助全球經濟維持3%至4%的增速。

世界需要

美日歐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重要引擎,但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不斷上升,成為世界經濟成長主要動力。相關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國內生產總值(GDP)已占全球的50%,貿易量占40%,外匯儲備占70%。專家指出,隨著金融危機爆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衰退期,世界經濟重心將持續向新興經濟體轉移。
面對日趨嚴峻的全球經濟和金融形勢,新興經濟體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在一片愁雲慘霧中,新興經濟體還是讓世界看到了一些積極的跡象。世界貿易組織公布的報告顯示,越南、中國和新加坡進口總量2012年2月比1月分別增長32%、17%和1%。報告稱:“這可能是(貿易)下滑速度減慢甚至觸底反彈的證據。”
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體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來應對。G20的形成本身就說明以G8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在處理全球性金融危機時已經感到力不從心。正如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所主張的,我們需要一種包容已開發國家、新興經濟體開發中國家,靈活高效的“新多邊主義”,與這個時代的需要相適應。

國際地位

雖然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減緩,但專家分析,經過金融危機的衝擊,新興經濟體調整了經濟結構,增加了外匯儲備,改善了金融體制,抵禦風險的能力增強,世界經濟依然會繼續增長。
與此同時,南南合作也減少了新興經濟體對已開發國家經濟的依賴。南方共同市場的形成、中國與東協的合作也對世界的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保證。
亞歐首腦會議前夕,法國總統薩科齊就聲明力邀中國、印度等五大新興經濟體參加於2013年11月1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共同商討應對金融危機,這也看出新興經濟體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基礎條件

按日本學者門倉貴史的說法,新興經濟國家要具有五大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增長的年輕勞動人口,國內政經穩定,積極引進外資,消費人群擴大。
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經濟要素的流動性大大加強,出現了某種“溢流”效應,資金、技術等經濟要素尋找低成本、高增長的實現場所。一些開發中國家恰恰具備了必要的社會、文化或資源條件,從而成為接納全球產業轉移的合適場所。與此同時,這些國家內部也出現了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經濟獲得了內在動力,開始了增長的循環。
從上述國家的情況看,新興經濟體多是面積較大的國家。這些國家進入經濟快速發展軌道,對世界經濟版圖會有格局性影響。不過,上述國家還有一個特點,它們都不屬於西方文化圈,或不屬於西方文化圈的中心地區,從而形成了工業化進程以來世界文化的大變局,可能會促進世界政治多極、文化多元的演進。
發展模式上看,上述國家大體採用了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和以前的亞洲“四小龍”和東南亞國家類似,反映了這種模式在開發中國家的普遍適用性。這一模式與早期西方國家的“完全自由市場經濟”有別,具有更強的“他組織”色彩。在這些國家中,只有依據自身的歷史文化條件較好地完成社會組織的重建,才可能有效地推進經濟組織的建設。
當前,新興經濟體在製造業上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但在高端產業和金融業上仍處弱勢,內在機制也還有待健全完善。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一度中止了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發展勢頭。當前,也有人質疑新興國家承受經濟危機的能力,這的確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大挑戰。但從總的趨勢看,即使出現了危機、中斷或曲折,新興國家的發展勢頭也是擋不住的。這也是讓世界更趨均衡,讓人類共享更好的發展。

金磚四國

“金磚四國”指的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四個新興市場國家。當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奧尼爾2001年提出這一概念時,其主要目的是為投資者指明未來最具投資機會的國家或地區。但經過幾年的發展,“金磚四國”已不僅意味著投資機會,也成了國際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金磚四國”一直保持著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因此成為新興經濟體里的佼佼者。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6年至2008年,“金磚四國”經濟平均增長率為10.7%。
2008年,“金磚四國”的經濟總量已占全球的15%,貿易額約占全球的13%,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已超過50%。據高盛公司預計,未來20年內四國的經濟總量甚至會超過七國集團
金融危機雖然也對“金磚四國”等新興經濟體造成了衝擊,但較之處於金融風暴中心的美歐已開發國家而言,所受影響較小,也最有望率先走出危機。根據高盛公司的最新預測,全球經濟2013年將萎縮1.1%,但“金磚四國”仍會增長4.8%,與陷入嚴重衰退的眾多已開發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201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3%,而“金磚四國”則有望增長8.8%。

中國角色

中國在全球攜手應對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努力中自始至終發揮著重要作用,用實際行動樹立了負責任的國際形象。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尋求攜手應對金融危機的努力。在歷次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上,中國均成為各方媒體關注的焦點。
經過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度不斷提升。儘管金融危機也給中國經濟造成了顯著影響,中國經濟2013年仍有望實現“保八”的目標,被廣泛視為牽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火車頭。
中國還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一道,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進程中積極主張和維護開發中國家權益,為推動國際金融秩序朝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發展,營造有利於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0年7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官員首次指出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
中國的GDP應已超日本,因此,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毫無疑問。2010年年初,中國宣布2009年GDP總額達到4.985萬億美元。各國媒體就猜測中國GDP2009年必超日本,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儘管稍後日本公布的2009年GDP為5.068萬億美元,數字略高於中國。中國經濟數據一直保持著11%以上的增幅,而日本只能望洋興嘆,強勁的經濟成長足以支撐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體
受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影響,新興經濟體從2008年開始出現增長減速態勢。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發布了《新興經濟體發展2013年度報告》,報告稱未來幾年新興經濟體經濟中速增長將成為常態。但是就全球層面而言,新興經濟體依然是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

新增長點

穩定轉型

在2013年4月6日舉行的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失速的新興經濟體:跨越成長陷阱”分論壇上,來自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們對增長速度放緩問題作了探討。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表示,全球經濟增速放慢導致貿易萎縮,這是造成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放緩的外部原因。但我們也要看到內部制約因素的存在。中國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城鄉發展差距大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內部問題。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的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繼續強勁增長的動力和潛力所在。另外,中國是人口最多的開發中國家,從出口、投資型發展轉向消費需求增長型發展將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印度尼西亞被稱為新興經濟體的“新星”。印尼創意經濟與旅遊部部長馮慧蘭對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放緩問題持謹慎樂觀態度。她認為,看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不應只限於金磚國家,像印尼、非洲等都有很快的增長。未來整個新興經濟體範疇仍將繼續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
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辛格爾博士則認為,經濟穩定是比經濟成長速度更加重要的方面。他表示,印度的經濟成長速度雖然有所放緩,但是印度的企業快速成長,經濟發展保持穩定,這都使印度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挖掘潛力

面對外部環境不利的局面,各新興經濟體都在積極挖掘自己的潛力以刺激經濟成長。同時,新興經濟體之間跨區域和區域內往來更加密切,也成為一大亮點,新的“南南合作”正在催生全球經濟進一步變革。
巴西是金磚國家中經濟增速最慢的國家。畢馬威國際副主席Alan Buckle認為,巴西必須加強基礎設施投資、調整教育機制,這是許多新興經濟體同樣存在的問題。面對相似的情況,加強合作對新興經濟體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俄羅斯擁有低國債水平、低失業率、低赤字等良好的巨觀經濟指標。但俄羅斯工商會主席卡特林坦言,俄羅斯經濟過多依賴油氣出口。因此,扶持非原料產業、促進高科技企業投資等以推進經濟多樣化、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項目成為俄羅斯經濟長遠發展的重點。
儘管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但貿易壁壘依然存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新興經濟體之間加強合作和溝通是解決貿易壁壘,實現新興經濟體共贏的關鍵。
印尼創意經濟與旅遊部部長馮慧蘭表示,新南南合作使每個新興經濟體在抵禦經濟危機中獲益。當前我們都在經歷轉型,從出口主導轉向內需主導、從加工型轉向創新型,合作對新興經濟體持續、穩定增長意義重大。在已開發國家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新興經濟體之間跨區域和區域內往來,為新興經濟體挖掘出新的市場潛力和經濟成長點。

經濟成長

近10年來,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一直超過50%。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經濟體更是力挽狂瀾,不但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率超過70%,而且在世界經濟的地位和影響力也不斷上升。據IMF統計,在世界經濟中,按美元匯率計算,新興經濟體(包括開發中國家)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3.6%上升到2012年的41%(包括亞洲“四小龍”,IMF已將其統計在發達經濟體內),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新興經濟體則由40.7%上升到53.7%;在國際貿易中,新興經濟體所占比重從25年前的15%上升到40%;在全球FDI流入中,新興經濟體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32%上升到2012年的58%。

面臨衝擊

2014年以來,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同時外部環境風向轉變,新興經濟體的增長表現開始出現分化,其經濟成長動力也陸續遭到質疑。“金磚國家褪色”“脆弱五國”等概念開始受到關注。但也要注意到,由於新興經濟體的結構具有很強異質性,比如,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是原油出口國,而中國、韓國等則是進口國。因此同一個外部因素,會對不同新興經濟體帶來不對稱的衝擊。
具體地看,在中期新興經濟體面臨著三大外部衝擊:其一,美聯儲的QE縮減和退出;其二,發達經濟體的需求回暖;其三,大宗商品價格整體走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