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古典貿易理論

新興古典經濟學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楊小凱等人創立的新的經濟學流派。新興古典經濟學放棄了新古典經濟學中生產者和消費者兩分的假設,引入了專業化經濟和交易費用作為核心概念,運用超邊際分析的方法,將古典經濟學中最有價值的分工思想形式化,並在新的框架中,將現代經濟理論進行重新組織,對各種微觀和巨觀經濟現象做出解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興古典貿易理論
  • 提出者:楊小凱等人
  • 提出時間:20世紀80年代
  • 套用學科:經濟學
  • 適用領域範圍:經濟
  • 核心概念專業化經濟和交易費用
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概述,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基本內容,貿易的原因,貿易的結果,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發展,貿易政策內生化,貿易與經濟發展問題,

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概述

該學派認為,各種經濟現象都是勞動分工的內生演進引起的,貿易作為勞動分工的一個側面,也可以從分工角度進行解釋。新興古典經濟學在新的框架下,對傳統的貿易理論進行重新思考,並以新框架為依託,對貿易理論的基本問題給出新的解釋,創立了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又稱內生貿易理論)。
新興古典貿易理論認為無論國內貿易還是國際貿易都是折衷專業化經濟與節省交易費用之間兩難衝突的結果。即使所有人(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都天生相同,沒有外生比較優勢,只要存在專業化經濟,每個人選擇不同專業後都會產生內生比較優勢。然而,生產專業化與消費多樣化之間存在矛盾,只有通過貿易才能解決。而貿易又產生交易費用,當交易費用大於每個人的專業化經濟時,貿易不能產生,在多樣化需要的強制下,每個人只能回到自給自足狀態。貿易產生的經濟條件是分工經濟大於交易費用,這時每個人就可以選擇不同的專業,並通過貿易來滿足多樣化的需要,貿易便產生了。隨著交易效率的不斷提高,貿易由地區貿易發展為國內貿易,進而國際貿易;如果存在多樣化消費的好處,交易效率的改進會導致商品種類數的增加。一個社會的專業化程度、結構多樣性、貿易依存度、商品化程度、經濟一體化程度、生產集中度等組織結構問題都可以由此說明。

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基本內容

新興古典經濟學彌補了新古典經濟學框架的重要缺陷,從每個個體既是消費者同時又是生產者的現實出發分析個體的決策過程及其結果。基於個體是消費---生產者的新框架更適合國家層次上對單個國家的分析,新興古典經濟學把對個體之間分工和貿易的分析用於分析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用分工經濟和交易費用的兩難衝突及其折衷解決的個體專業化決策思路重新考察了國際貿易理論,用分工演進模型對貿易理論的基本問題給出了新的解釋,構成了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

貿易的原因

新興古典經濟學中,貿易是個體專業化決策和社會分工所帶來的直接結果,貿易的原因是分工和專業化引發和強化的內生優勢。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模型假定每個人的人生相同,不存在先天差別,在社會分工中各人後天選擇了不同的專業才產生了同種產品的生產率的差別和某一方面的優勢,從而形成了貿易的基礎。而且,這種優勢與社會分工水平互相促進。分工和專業化帶來了各人之間在某種產品上的生產率的差別,形成生產成本的優勢,而這種差別和優勢又會進一步促進和強化分工,從而進一步強化差別和優勢。可見,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的貿易優勢是後天獲得並且具有自我強化的性質,是一種內生優勢。但僅有生產方面的內生優勢並不是開展貿易的充分條件,還要同時考慮其相對面——交易效率的高低。新興古典貿易理論認為,貿易的開展取決於一種綜合優勢,既要考慮生產上的內生優勢或劣勢,也要考慮交易效率優勢或劣勢,要取決於二者的相對關係,即內生的生產率和交易效率的綜合比較優勢。

貿易的結果

新興古典經濟學框架中,分工和貿易同時產生,貿易是專業化生產和多樣化消費這一矛盾的解決方式,貿易的結果本質上是分工的結果。分工使個體的自給率降低,每個人生產的產品種類數更少而相互交換的產品種類更多,產品生產的集中程度和個體的貿易依存度提高。貿易品種類的增加意味著市場種類的增加和社會商業化程度的提高,每個人對他人的依賴程度加強。隨著分工的深化,個體的生產結構差別越來越大,經濟結構則由自給自足時的單一結構趨於多樣化。經濟由自給自足時的互不往來到局部分工時的市場分割最後發展到完全分工時的市場一體化,市場從無到有,一體化程度逐步提高。所以,分工和貿易的直接結果是提高了個體的貿易依存度、產品生產的集中程度、社會的商業化程度、經濟結構的多樣化程度和市場的一體化程度。而且,分工減少了每個人必須的學習時間和費用,提高了專業化水平,促進了生產率的提高,使得人力可以用於新的專業產品的生產。在高水平的分工模式中,不同的人可以通過專業化生產不同的產品而增加不同的專業種類數,因此分工和貿易還促進了產品種類的增加。

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發展

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最重要的特點在於該理論能夠揭示國內貿易為何和如何發展到國際貿易。新興古典貿易理論這一解釋力源於該理論依託的經濟學框架。新興古典經濟學主流經濟學的不同就在於其前提中摒棄了新古典經濟學生產者和消費者兩分的假設,從消費-生產者個體開始分析,認為一切經濟現象都可以用個體權衡專業化經濟和交易費用的兩難衝突決策進行統一的解釋。國內貿易的產生是二者作用的結果,而同樣的原因也可以解釋國內貿易向國際貿易的延伸。每個消費者同時是生產者,當交易效率很低時,人們自給自足,沒有交換和貿易產生。隨著交易效率的提高,首先出現一些地方性市場,但尚不需要統一的國內市場。隨著交易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各分割的地方性市場逐漸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同樣的理由,當交易效率提高,分工進一步深化到可以突破國內市場規模的限制時,國際貿易就產生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消費---生產者的假設非常貼切,因此將個體決策過程套用到分析國家的經濟行為也同樣有解釋力。只要國家之間分工的好處超過了國際貿易帶來的交易費用,各國就會選擇專業化生產並與他國交換,貿易也就由國內貿易發展到了國際貿易階段。國際貿易之所以在國內貿易之後產生,原因就在於國際貿易較國內貿易有額外的交易費用

貿易政策內生化

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不但解決了傳統貿易理論的基本問題,同時將貿易政策的選擇在模型中內生化。新興古典經濟學交易成本和內生比較優勢概念引入李嘉圖模型,證明政府的貿易政策體制、分工的均衡網路規模與整個經濟的生產力是相互依賴的,均衡的貿易政策和國際分工水平密切相關。分工演進模型表明,隨著交易效率的改進,經濟結構的一般均衡會不連續地從自給自足跳到部分勞動分工繼而跳到完全分工。在部分勞動分工的情形下,交易效率較低的國家分工水平比交易效率高的國家要低,在參與國際分工後,國際貿易中的貿易條件更有利於分工水平更高的國家,這些國家更傾向於採取單邊自由貿易政策。而分工水平落後國從貿易中獲利甚微,因此,落後國試圖通過關稅手段來改變貿易品的相對價格以獲得較多的貿易好處。隨著交易效率的進一步改進,一般均衡會從低水平的分工狀態非連續地跳到高水平的分工狀態。這時貿易品的相對價格不再由任一國的國內生產條件決定,而由兩國的生產條件和消費偏好共同決定。每個國家都可以通過關稅手段來爭取更多的分工利益,由此可能引發關稅戰從而使分工的好處全部消耗。在這種情況下,兩國都有意願參加納什關稅談判,談判的結果是雙邊自由貿易。這一分析一方面解釋了單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貿易政策的選擇問題(即從單方保護轉向雙邊關稅談判到最終參與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的轉變),而且能夠解釋世界範圍內在經濟發展過渡期貿易政策的二元結構問題(即已開發國家追求單方自由貿易,而開發中國家追求單方貿易保護),也揭示了在經濟發展的成熟期通過多邊關稅談判形成多邊自由貿易的局面。基於上面的分析,在政策主張上,新興古典經濟學派認為,一國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應該通過分工的自發演進來確定貿易模式。政府應該致力於通過談判實現多邊自由貿易,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交易費用,以促進勞動分工的擴張和深化,帶來更大的生產率收益。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看,“新興古典超邊際分析甚至比邊際分析更支持自由貿易政策。”

貿易與經濟發展問題

貿易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問題也是傳統貿易理論中經常涉獵的問題。與傳統結論不同的是,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中,貿易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不是遵循互為條件、相互作用的機制,而是作為分工的不同側面相伴而生,二者都是分工產生和深化的結果。分工引起了貿易,同時也是分工帶來的生產率的增加促進了經濟發展。內生比較優勢隨著分工的演進會帶來一國貿易結構和格局的動態變化,並且帶來經濟持續增長的可能性。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新的研究成果還考察了一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參與國際分工開展國際貿易對一國國內和國家之間二元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