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轉發農業部關於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

《新疆轉發農業部關於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是為有效保障了牛羊肉、乳製品等草食畜產品市場供給而制定的指導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轉發農業部關於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
  • 來源:三維政策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畜牧獸醫(農業、農牧)局(廳、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局:
草食畜牧業是現代畜牧業和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市場拉動和政策驅動下,我國草食畜牧業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穩步推進,有效保障了牛羊肉、乳製品等草食畜產品市場供給。但是,草食畜牧業生產基礎比較薄弱,發展方式相對落後,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制約和挑戰。為適應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需要,促進草食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草食畜牧業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草食畜牧業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發展草食畜牧業是最佳化農業結構的重要著力點,既有利於促進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形成糧草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又能解決地力持續下降和草食畜禽養殖飼草料資源不足的問題,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效配套銜接,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素質,提高綜合效益。
(二)發展草食畜牧業是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戰略選擇。草食畜產品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牛羊肉更是國內穆斯林民眾的生活必需品。隨著人口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畜產品消費結構升級,草食畜產品消費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緩解草食畜產品供需矛盾,必須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
(三)發展草食畜牧業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發展草食畜牧業,不僅有助於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和其它農副產品,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且是實現草原生態保護、牧業生產發展、牧民生活改善的有效途徑。
二、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決策部署,以肉牛、肉羊、奶牛為重點,兼顧其他特色草食畜禽,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產業效益和素質為核心,堅持種養結合,最佳化區域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推動草食畜牧業可持續集約發展,不斷提高草食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切實保障畜產品市場有效供給。
(五)基本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結合農區、牧區、半農半牧區和墾區的特點,統籌考慮資源、環境、消費等因素,科學確定主導品種、空間布局和養殖規模,大力發展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探索各具特色的草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模式。
——堅持農牧結合,良性循環。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在抓好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基礎上,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發展青貯飼料作物和優質牧草,培肥地力,增草增畜,促進種養業協調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助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加大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基礎母畜擴群、農牧結合模式創新等關鍵環節的政策扶持,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堅持機制創新,示範引領。完善草食畜牧業各環節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合作互助、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長效發展機制。加大對養殖大縣和優勢產業集聚區、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形成龍頭企業帶動、養殖基地支撐、全產業鏈發展的良性機制,更好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堅持國內為主,進口補充。落實地方政府保障草食畜產品供應的責任,牛羊肉應立足國內,確保牧區基本自給和全國市場有效供給;奶類應穩定奶源供給,適當進口,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六)主要目標
到2020年,草食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牛羊肉總產量達到1300萬噸以上,奶類總產量達到4100萬噸以上;生產方式加快轉變,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肉牛年出欄50頭以上、肉羊年出欄100隻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5%以上,奶牛年存欄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以上;飼草料供應體系和抗災保畜體系基本建立,秸稈飼用量達到2.4億噸以上,青貯玉米收穫面積達到3500萬畝以上,保留種草面積達到3.5億畝,其中苜蓿等優質牧草面積達到60%以上。
三、最佳化種養結構
(七)完善農牧結合的養殖模式。貫徹《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以優勢區域為重點,形成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成本可控的養殖模式。在草原牧區堅持生態優先,推行草畜平衡制度,發展人工種草,建設標準化暖棚,推行半舍飼養殖;在農牧交錯帶實施草原改良、退耕還草、草田輪作,建立“牧繁農育”和“戶繁企育”為主的養殖模式;在傳統農區最佳化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種植,建立“自繁自育”為主的養殖模式,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在南方草山草坡地區,推進天然草地改良,利用冬閒田種草,發展地方特色養殖。實施牛羊養殖大縣獎勵補助政策,調動地方發展草食畜產品生產積極性,建成一批養殖規模適度、生產水平高、綜合競爭力強的養殖基地。
(八)建立資源高效利用的飼草料生產體系。推進良種良法配套,大力發展飼草料生產。支持青貯玉米、苜蓿、燕麥、甜高粱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鼓勵乾旱半乾旱區開展糧草輪作、退耕種草。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保障苜蓿等優質飼草料供應。加大南方地區草山草坡開發利用力度,推行節水高效人工種草,推廣冬閒田種草和草田輪作。加快青貯專用玉米品種培育推廣,加強糧食和經濟作物加工副產品等飼料化處理和利用,擴大飼料資源來源。在農區、牧區以及墾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村改革試驗區,開展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在玉米、小麥種植優勢帶,開展秸稈高效利用示範,支持建設標準化青貯窖,推廣青貯、黃貯和微貯等處理技術,提高秸稈飼料利用率。在東北黑土區等糧食主產區和雁北、陝北、甘肅等農牧交錯帶開展糧改飼草食畜牧業發展試點,建立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發展模式,促進農牧業協調發展。
(九)積極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加強市場規律和消費趨勢研究,積極發展地方特色優勢草食畜產品。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降低價格大幅波動風險。加大地方品種資源保護支持力度,選擇性能突出、適應性強、推廣潛力大的品種持續開展本品種選育,提高地方品種生產性能。支持地方優勢特色資源開發利用,鼓勵打造具有獨特風味的高端牛羊肉和乳製品品牌。積極發展兔、鵝、絨毛用羊、馬、驢等優勢特色畜禽生產,加強品種繁育、規模養殖和產品加工先進技術研發、集成和推廣,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
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十)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擴大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實施範圍,支持適度規模養殖場改造升級,逐步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大對中小規模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改造升級,促進小區向牧場轉變。擴大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實施範圍,發展農戶適度規模母牛養殖,支持龍頭企業提高母牛養殖比重,積極推進奶公犢育肥,逐步突破母畜養殖的瓶頸制約,穩固肉牛產業基礎。鼓勵和支持企業收購、自建養殖場,養殖企業自建加工生產線,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繼續深入開展標準化示範創建活動,完善技術標準和規範,推廣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養殖模式,提高標準化養殖整體水平。研發肉牛肉羊舍飼養殖先進實用技術和工藝,加強配套集成,形成區域主導技術模式,推動牛羊由散養向適度規模轉變。
(十一)加快草食家畜種業建設。深入實施全國肉牛、肉羊遺傳改良計畫,最佳化草食種畜禽布局,以核心育種場為載體,支持開展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遺傳評估等基礎工作,加快優良品種培育進程,提升自主供種能力。加強奶牛遺傳改良工作,補貼優質胚胎引進,提升種公牛自主培育能力,建設一批高產奶牛核心群,逐步改變良種奶牛依靠進口的局面。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加大畜禽良種工程項目支持力度,加強種公牛站、種畜場、生產性能測定中心建設,提高良種供應能力。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項目,推動育種場母畜補貼,有計畫地組織開展雜交改良,提高商品牛羊肉用性能。
(十二)加快草種保育擴繁推一體化進程。加強野生牧草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篩選培育一批優良牧草新品種。組織開展牧草品種區域試驗,對新品種的適應性、穩定性、抗逆性等進行評定,完善牧草新品種評價測試體系。加強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建設,扶持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技術服務到位的草種企業,著力建設一批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的優勢牧草種子繁育推廣基地,不斷提升牧草良種覆蓋率和自育草種市場占有率。加強草種質量安全監管,規範草種市場秩序,保障草種質量安全。
(十三)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支持專業大戶、家庭牧場等建立農牧結合的養殖模式,合理確定養殖規模和數量,提高養殖水平和效益,促進農牧循環發展。鼓勵養殖戶成立專業合作組織,採取多種形式入股,形成利益共同體,提高組織化程度和市場議價能力。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整合優勢資源,創新發展模式,發揮帶動作用,推進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生產、契約養殖、品牌運營、統一銷售等方式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推進全產業鏈發展。鼓勵電商等新型業態與草食畜產品實體流通相結合,構建新型經營體系。
(十四)提高物質裝備水平。加大對飼草料加工、畜牧飼養、廢棄物處理、畜產品採集初加工等草畜產業農機具的補貼力度。研發推廣適合專業大戶和家庭牧場使用的標準化設施養殖工程技術與配套裝備,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養殖效益。積極開展畜牧業機械化技術培訓,支持開展相關農機社會化服務。重點推廣天然草原改良復壯機械化、人工草場生態種植及精密播種機械化、高質飼料收穫乾燥及製備機械化等技術,提高飼草料質量和利用效率。在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企業推廣智慧型化環境調控、精準化飼餵、資源化糞污利用、無害化病死動物處理等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十五)促進糞污資源化利用。綜合考慮土地、水等環境承載能力,指導地方科學規劃草食畜禽養殖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推動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草食畜牧業。貫徹落實《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加強草食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因地制宜、分畜種指導推廣投資少、處理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的糞污處理與利用模式。實施農村沼氣工程項目,支持大型畜禽養殖企業建設沼氣工程和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繼續實施畜禽糞污等農業農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支持草食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有機肥使用試驗示範和宣傳培訓,大力推廣有機肥還田利用。
五、提升支撐能力
(十六)強化金融保險支持。構建支持草食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在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的基礎上,探索採用信貸擔保、貼息等方式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本支持草食畜牧業發展。適當加大畜禽標準化養殖項目資金,並逐步將直接補貼調整為貸款擔保獎補和貼息,推動解決規模養殖場戶貸款難題。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為草食畜牧業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創新信用擔保方式,完善農戶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等制度,支持適度擴大養殖規模,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繼續實施奶牛政策性保險,探索建立肉牛肉羊保險制度,逐步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風險保障水平。
(十七)加強科技人才支撐服務。整合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和科研院所力量,以安全高效養殖、良種繁育、飼草料種植等核心技術為重點,加強聯合攻關和先進技術研發。加快培養草食畜牧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開展技能服務型和生產經營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完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教學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從事技術推廣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基層畜牧草原推廣體系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廣人工授精、早期斷奶、階段育肥、疫病防控等先進實用技術,提高生產水平。加快精料補充料和開食料等牛羊專用飼料的研發,降低飼餵成本,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加強對基層技術推廣骨幹和新型經營主體飼養管理技術的培訓,提升科學養畜水平。
(十八)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圍繞實施國家中長期規劃,切實加強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落實免疫、監測、檢疫監管等各項關鍵措施。加強布魯氏菌病、結核病、包蟲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控。指導開展種牛、種羊場疫病監測淨化工作。統籌做好奶牛乳房炎等常見病的防治,加強養殖場綜合防疫管理,健全衛生防疫制度,強化環境消毒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不斷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加強肉牛肉羊屠宰管理,強化檢疫監管。加強養殖用藥監管,督促、指導養殖者規範用藥,嚴格執行休藥期等安全用藥規定。
(十九)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強生產監測和信息服務,及時發布產銷信息,引導養殖場戶適時調整生產規模,最佳化畜群結構。加強消費引導和品牌推介,支持開展無公害畜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畜產品和地理標誌產品認證,打造草食畜產品優勢品牌,提升優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支持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建立穩定的養殖基地,加強冷鏈設施建設,開展網路行銷,降低流通成本。鼓勵地方建立原料奶定價機制和第三方檢測體系,完善購銷契約,探索種、養、加一體化發展路徑。支持建設區域性活畜交易市場和畜產品專業市場,鼓勵經紀人和各類行銷組織參與畜產品流通,推動實現畜產品優質優價。支持行業協會發展,發揮其在行業自律、權益保障、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作用。
(二十)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草食畜產品國際市場調研分析,在確保質量安全並滿足國內檢疫規定的前提下,逐步實現進口市場多元化,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加強草食畜產品進口監測預警,研究制定草食畜產品國際貿易調控策略和預案,推動建立草食畜產品進口貿易損害補償制度,維護國內生產者利益。支持企業到境外建設牛羊肉生產、加工基地和奶源基地,推動與周邊重點國家合作建設無規定疫病區。
當前,我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各地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農業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上來,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創新發展機制,突破瓶頸制約,努力促進草食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