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血熱病毒

新疆出血熱病毒(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virus,XHFV)是新疆出血熱的病原體,歸類於布尼亞病毒科的內羅病毒屬(Nairovirus)。因其最先從我國新疆塔里布盆地出血熱患者的血液和當地捕捉的硬蜱中分離到而得名。病毒呈球形或橢圓形,其結構、培養特性和抵抗力與漢坦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小白鼠乳鼠對此病毒高度易感,可用於病毒分離和傳代。

基本介紹

  • 別稱:新疆出血熱病毒
  • 英文名稱:(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virus,XHFV
  • 常見發病部位:面部、胸部皮膚潮紅
  • 常見病因:蜱叮咬或通過皮膚傷口感染
新疆出血熱是一種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於有硬蜱活動的荒漠和牧場,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牛、羊、馬、駱駝等家畜及午沙鼠、塔里木兔等野生動物是其自然宿主和傳染源,亞洲璃眼蜱是其傳播媒介和儲存宿主。傳播媒介為亞洲璃眼蜱(hyalommaasiaticum),實驗觀察到蜱可卵經傳遞此病毒,因此蜱又是此病毒的儲存宿主。
新疆出血熱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4~5月為流行高峰,與蜱在自然界的消長情況及牧區活動的繁忙季節相符合。人被帶病毒的蜱叮咬或通過皮膚傷口感染。人被帶毒蜱叮咬而感染。潛伏期7天左右,起病急驟,有發熱、頭痛、睏倦乏力、嘔吐等症狀。病人早期面部、胸部皮膚潮紅,繼而在口腔黏膜及其他部位皮膚有出血點,嚴重病人有鼻衄、嘔血、血尿、蛋白尿甚至休克等。病後第6天血清中可出現中和抗體,第14天達高峰,並可維持5年以上;補體結合抗體至第2周才出現,且上升緩慢,滴度也低。病後免疫力持久。
預防主要是切斷傳播途徑,如防蜱叮咬,進入疫區的人員要加強防護等。我國研製的滅活乳鼠腦疫苗有預防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