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是中國台灣民進黨內的主要派系之一,被認為是基本教義派與“革命型”的派系。其成員主要來自過去黨外雜誌編輯、作家群等“黨外新生代”與從事社會運動的基層黨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潮流系
  • 核心:中國台灣民進黨內的主要派系之一
  • 創立者:該派系由邱義仁吳乃仁等人創立
  • 性質:屬黨內激進派,台獨基本教義派
簡介,組織特點,政治影響力,對選舉的影響力,對決策的影響力,對黨內的影響力,影響政治動員,

簡介

“新潮流系”是中國台灣民進黨內的主要派系之一,被認為是基本教義派與“革命型”的派系。該派系由邱義仁吳乃仁等人創立,其成員主要來自過去黨外雜誌編輯、作家群等“黨外新生代”與從事社會運動的基層黨工。
新潮流系號稱它有三面大旗:“台灣獨立”、走組織化的民眾路線、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主義。可見,堅持“台獨”是新潮流系最根基的理念,屬黨內激進派,也是“台獨”基本教義派。
該派系組織化程度高,紀律嚴明,凝聚力量。最高決策機構原是9人小組,後改為由15名委員組成的政協。政協由派系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設召集人一人。
新潮流在各縣市設有分支機構,是黨內唯一在全島有分支機構的派系。每三個月舉行一次派系代表大會,每周舉行一次政協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政協選舉。對加入派系有嚴格規定,必須經過一系列嚴密的觀察、考核及審查程式。一般是由兩名幹部推薦,再由地方區會送交政協討論,主要是考核對" 台獨" 立場、民眾路線與社會民主主義的了解。
新潮流系除了強烈的“台獨”理念外,頗為重視人權、工業、環保、學運與社區自治等問題,通過組織、參與“勞支會”、“台權會”、“台灣教授協會”及環保聯盟等社團運動培養後備軍。
在民進黨成立時,新潮流系力量不大,不在權力核心之中。但由於成員多為知識分子的中生代,戰鬥力強,凝聚力高,在各項公職選舉中不斷攻城掠地,在民進黨內的地位迅速上升,在中常會的席次由零開始不斷增加,到1991年時增加為3人。在第五屆立委選舉後,民進黨立委席次躍增為87席。在選後派系立委中,正義連線有21席、新潮流8席。成為三大主要派系之一。新潮流系召集人為洪奇昌。

組織特點

新潮流在組織建設、人員培訓和資源分配等方面具有如下特點:
(一)組織保守嚴瑾、量少質精。因新潮流堅持嚴格的入流標準,目前成員僅有250人左右。在地區設立區會,由區會產生全台代表15人,組成中央的決策機構政協,政協15人中再產生總召集人和總幹事,政協每年改選一次,每周集會一次,每3個月則舉行一次派系代表大會。
(二)入流程式嚴格。任何人要加入新潮流,都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考察,考核其對“台獨立場、民眾路線及社會民主主義”的理解深度,申請表格上還要填寫對其操守、能力、專長及派系忠誠度的審核意見。此外要有兩位幹部的推薦,再由區會交由政協討論。
(三)成員涵蓋面廣,接班梯隊完整。新潮流除民進黨的傳統來源如醫師、律師外,最著重的是在人權、工農、環保、文化、學運等領域網羅人才。由不同年齡、性別、領域的成員,組成完整的接班梯隊。
(四)自建一套長期的人才培訓計畫。每個入流的新人,必須接受入流課程培訓,然後依個性、專長派駐基層磨練或到國外深造。
(五)內部決策實行民主集中制。政協是新潮流的決策機構,任何成員都可就公共政策、政治議題發表看法,一旦做出決定,必須執行。
(六)資源共享。新潮流提倡集體意識,公職人員每月捐出三分之一薪水,由派系統籌支配。不分區“立委”僅能連任一次。決策機構為非公職人員保留三分之一名額等。
(七)發展秘密成員。新潮流為防止發生意外,仍有部分成員處於地下未暴光,為新系增添幾許神秘色

政治影響力

對選舉的影響力

在台灣,選舉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幾乎年年選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大家樂此不疲,因為選舉是政治權力再分配和奪取執政權的必要途徑。一個政黨只有通過選舉才能取得執政地位,因此,參加選舉成為台灣各個政黨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新潮流系需要參加的選舉有:黨內代表、地方黨部主委、中執委、中常委、中評審選舉及公職候選人黨內初選,地方縣市議員、縣市長選舉,北高市長選舉, “立委”選舉和“總統選舉” 。參加選舉一方面可以擴大本派系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輔選,幫助本黨的某些成員當選,擴大民進黨的影響,包括取得政權,成為執政黨。
新潮流系在過去黨內的選舉中以熟悉各派實力、善於“精算”和“配票”著稱,對於上述各種選舉的“勝選”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所支持的候選人多次當選為黨主席,新系在代表、中執委、中常委選舉中所獲得的名額,往往超出其所能掌控的黨員(據估計約 2 萬名以內,比重不及 5%, “流員”則不及 300名)的比例。目前在第11 屆30 席中執委中占有7席,10 席中常委中占有2 席,實力強勁。
最重要的選舉是所謂“總統大選” 。新潮流十分重視這種“一對一”的選舉,即由不同政黨各提出一人進行競選,因為民進黨只需要贏過一人,就可以取得政權。這可能是走向執政之路的一條捷徑,而通過其他途徑奪取政權則要困難得多。

對決策的影響力

首先,要看新潮流對決策機構的影響。當代台灣的決策機構,集中在黨、政、府、院4 個方面。新潮流系從來沒有在這4 個方面擔任主要領導,因此對決策機構的影響就不能不受到限制。不過,新潮流系長期占據民進黨秘書長的職位,對民進黨中央的決策起過重要作用。2000 年以後,新潮流系的吳乃仁曾經擔任秘書長,這位“強勢”的秘書長,對於黨中央的決策有較大的發言權。
不過自從吳乃仁退出這個職務後,固然還留下一些新潮流系的骨幹,但對民進黨決策影響力已經減弱。在“政府”方面,新潮流系的邱義仁、劉世芳先後擔任“行政院秘書長” ,對行政的決策也有一定影響,但現在新潮流已失去這個職位,只占有幾個不是關鍵性的職務,影響不大。在“總統府”方面,邱義仁曾經擔任“國安會”秘書長和“總統府”秘書長,估計有機會參與某些決策。至於“立法院” ,是由“立委”投票進行決策的,各政黨需要通過該黨的“立院黨團”來影響決策。新潮流系長期未能取得民進黨“立院黨團”的領導職位,影響力也有限。有人認為到2002 年, “新潮流已淡出府、院、黨權力核心”。

對黨內的影響力

對黨內的影響力,本來主要應當從對進入政府內的黨員的影響來考察,從而說明一個政黨或一個派系對政府內外本黨力量的影響力或控制力。由於作為一個派系,新潮流並沒有成為執政的主要力量,因此對於“從政黨員”的影響力是有限的。
不過,上面已經說過,新潮流作為一個派系,它對民進黨的路線、決策、人事安排直到奪取政權、上台執政等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力;而且,新潮流系作為民進黨內最有凝聚力的派系,如果沒有新潮流的存在,民進黨就會顯得渙散無力。這是新潮流對黨內影響力的主要方面。

影響政治動員

新潮流從民眾運動起家,本來善於政治動員,善於通過大型“造勢”活動,吸引民眾支持民進黨的張。 “吸引選民”是政治動員的重要內容之一,現在這個“看家本領”仍然在選舉中得到充分的表現。了選舉以外,新潮流還在青年學生中開展工作,舉辦各種講習營、培訓營等等,吸引他們參與活動,有少外省籍子弟成為新潮流的骨幹力量。不過,在其他方面的政治動員似乎有所削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