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惠鎮

新惠鎮

新惠鎮是敖漢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旗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轄7個社區居委會,29個行政村,總人口142758人(2017)。全鎮土地面積58.35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新惠鎮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新惠鎮以建設“功能齊全、生態良好、適宜人居、產業興旺、特色突出”的現代化精品城市為目標,新惠鎮被自治區黨委政府命名為全區十佳文明旗縣城。新惠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距今5000多年的趙寶溝古文化遺址,新惠鎮堅持為養而種、為牧而農的畜牧業發展戰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惠鎮
  • 外文名稱:Xinhu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
  • 下轄地區:7個社區、2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新東街
  • 電話區號:0476
  • 地理位置:敖漢旗中部
  • 面積:58.357平方公里 
  • 人口:142758人(2017) 
  • 方言:北京官話朝峰片、東北官話哈阜片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趙寶溝遺址
  • 機場:赤峰玉龍機場
  • 火車站:敖漢站
  • 車牌代碼:蒙D
  • 行政區劃代碼:150430100
簡介,文化底蘊,發展現狀,特色農業,簡介,馬鈴薯,敖雜高粱,農業示範區,工業概況,畜牧產業,簡介,雙寶奶牛養殖小區,雞蛋產業,肉鵝產業,肉羊產業,文化旅遊,

簡介

新惠鎮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距京、津、沈、唐、錦等大中城市均在500公里半徑內,111國道、305國道交叉通過鎮區,北距京通鐵路僅35公里,赤通高速公路在鎮區設有出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幾年來,新惠鎮以建設“功能齊全、生態良好、適宜人居、產業興旺、特色突出”的現代化精品城市為目標,按“一河兩翼”,北擴東進南移的建設布局,成功地實施了城區東擴、舊城改造。
新惠鎮
2005年,新惠鎮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命名為全區十佳文明旗縣城。2007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軍區由“六星級”破格晉升為自治區“八星級”文明旗縣城,並授予全區十星級文明旗縣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城市的不斷發展,促進了商業網點和各類專業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業初具規模,通過招商入住的大型商貿有限公司已成為安置就業、推動城鎮化、增加財政收入的新亮點。截至目前,全鎮已註冊的個體私營企業達3000多家。
自2002年開始,在河東新區規劃建設了總面積2平方公里的新州工業園區,已有12家企業入駐,入園項目金額達到2.3億元。同時對新北老工業園區實施規範、改造、盤活。到2007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和改造啟動工業企業11家,盤活資產1億元,新增效益1000萬元。
2005年,新惠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又在赤通高速公路新惠出口規劃了占地1000畝的化工、皮革加工工業園區。隨著新惠城區工業園區的不斷發展壯大,並相繼開工建設了一系列具有相當規模的工業項目,其中投資1.5億元,日處理300噸的氫氟酸項目,將實現年稅收5000萬元,對敖漢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在2006年完成招商引資3.1億的基礎上,引進和續建工業項目10個,契約簽約資金16億元,現已到位資金4億元。

文化底蘊

新惠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距今5000多年的趙寶溝古文化遺址,發掘於新惠鎮趙寶溝村,是“趙寶溝文化”的命名地。趙寶溝遺址發現於198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發掘,1996年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現狀

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培育建設了優質農產品種植示範基地20萬畝和1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以種植“高、精、鮮”、“名、優、特”作物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形成。
新惠鎮新惠鎮
2007年6月末,全鎮蛋雞存欄110萬隻,大小畜存欄24.3萬隻,肉鵝年飼養量達33萬隻。新惠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土地資源優勢,引進1000萬隻下架雞屠宰項目,並培育建設了中敖食品公司肉羊肉牛屠宰廠、裕隆牧業有限公司、新韓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惠豐種禽有限公司、東方鵝業有限責任公司、靖祥皮毛加工廠等幾家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09年主要經濟指標預計完成情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8.75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8億元,同比增長10%;第二產業完成3.2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1.43億元,同比增長8%;第三產業完成2.75億元,同比增長28%。
財政收入完成2710萬元,其中國稅完成1460萬元,地稅完成1250萬元。招商引資完成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億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3960元統計數字準)元。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增率分別控制在10‰和6‰以內。完成上述目標,我鎮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
全鎮認真組織學習實踐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使黨政班子的全部工作落腳於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實行民主集中制,倍加珍惜和維護團結,使領導班子思想一致、目標一致、步調一致,真正成為堅強、團結、能戰鬥的領導集體。工作上堅持求同存異,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良好氛圍,始終沿著確定的工作目標積極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的新惠鎮。
(二)、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全鎮經濟發展。
1、招商引資及工業經濟工作完成情況。
鎮黨委、政府把招商引資列為新惠鎮2009年一號工程,作為經濟工作中心的中心,要務的要務,堅持主要精力向招商集中,領導力量向招商傾斜。對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招商引資人員按新惠鎮招商引資獎勵辦法予以獎勵;截止到2009年11月中旬,新簽約項目7個,正在洽談對接的項目有五個。全鎮共有招商引資工業企業28家,其中已經啟動生產的企業有10家,準備恢復生產的企業有18家。招商企業涉及冶金、化工、電子、製鞋、機械、土地綜合治理、農林產業開發等項目。共實現工業總產值3.26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0.9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5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1.7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0.94億元。
2、農牧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情況。
(1)、北台子肉牛小區建設項目。充分利用蒙古營子村肉牛經紀人作用,積極推進肉牛小區建設,大力發展肉牛產業。現北台子組共有農戶67戶,其中養牛戶24戶。為了擴大小區規模,提升小區檔次,2009年新規劃戶外養牛小區一處,占地34畝,入駐養牛戶16戶。小區總投資316萬元,存欄肉牛350頭。採取隨出欄、隨補欄的方式,該小區年可出欄育肥牛600頭以上,純收入可達70多萬元。
(2)、抓好設施農業建設。加大設施農業建設投入力度,除享受上級的補貼政策外,鎮政府決定:凡建成的日光溫室集中連片在50畝以上的,鎮政府再補貼5萬元;集中連片在100畝以上的,鎮政府再補貼10萬元。全鎮恢復鞏固冷棚面積2500畝,新發展日光溫室300畝。
(3)、蛋雞戶外小區建設項目。繼續完善、擴大下井、康家店、高家窩鋪等村戶外小區建設,推進蛋雞標準化生產技術,提高蛋雞飼養自動化水平,預計全年飼養量達130萬隻。
(4)、肉羊養殖項目建設。依託“整村推進扶貧項目”,重點抓了三寶山村肉羊小區建設,新引進小尾寒羊基礎母羊948隻,優質種公羊10隻。共發展肉羊養殖戶158戶,肉羊存欄1450隻,三寶山村肉羊養殖已初步形成規模。
(5)、抓好下架雞屠宰項目建設。敖漢永發冷凍廠是我鎮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可屠宰加工下架蛋雞1000萬隻。該企業不但填補了我旗蛋雞產業龍頭企業的空白,而且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延長了蛋雞產業鏈條,極大地帶動全旗及周邊旗縣蛋雞產業的發展。
(6)、在組建好敖漢旗雙聯肉鵝飼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同時,通過扶持東方鵝業有限公司,帶動養鵝業快速發展。該公司投資1000萬元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擴建,廠房布局和屠宰加工流程都達到了規範化標準,生產能力由原來的年加工60萬隻鵝鴨擴建到年加工500萬隻。預計,可屠宰鵝鴨200萬隻,實現產值9000萬元,獲利稅450萬元,可帶動農戶2500戶。
(7)、特種野豬養殖項目。項目占地面積20畝,總投資600萬元,可實現年存欄母豬30—45頭,年出欄野豬800—1000頭。採取“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可帶動養殖戶200戶,年可增加養殖戶收入12000元。
3、社會發展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建設了紅娘溝村惠民浴池項目,紅娘溝村有線電視項目,各各召村秸稈氣化項目和扎賽營子村文體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四個項目總投資276.83萬元,其中:民眾自籌資金44.08萬元、村集體出資26.5萬元、旗廣電中心項目資金2.26萬元、其它項目整合資金83萬元、一事一議財政獎補120.99萬元,1783戶6684口人從中受益。
4、生態建設項目完成情況
今年夏季小流域治理,新惠鎮涉及三家村、新地村、德力胡同村、老燒鍋村、二道營子村5個項目區,流域總面積30平方公里。新修高標準山間作業路9公里,配置路邊坑2000個,挖等高聚流溝13300米,修溝頭防護埂6500米,築谷坊、塘壩140座,完成水平溝整地9125畝,魚鱗坑整地1350畝,治理溝道250畝,封山育林3960畝,全部工程共動用土石方65.5萬立方米。此項目的實施,無疑對新惠鎮地區涵養水源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加強財源建設,實現財政收入均衡入庫。
年初以來,新惠鎮通過採取“層層分解任務、深度挖掘稅源、依法實施征管、強化綜合治稅,嚴格控制支出”五項措施,確保財政收入實現了均衡入庫,保持了經濟的較快平穩增長。截止10月末,新惠鎮財政收入完成2187.19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68.4%。其中國稅完成1201.1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61.6%;地稅完成986.09萬元,完成全年的78.9%。預計到年末,財政收入完成2710萬元,占年初下達任務的84.7%。

特色農業

簡介

新惠鎮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山區,耕地面積29.1萬畝,無霜期145天左右,年降雨量400——450毫米,昔日的新惠鎮土壤貧瘠,農業生產條件比較脆弱。勤勞勇敢的新惠鎮人民幾十年如一日,大搞農田水利建設,改造中低產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新惠鎮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引進優良品種,走特色種植的路子。
培育建設優質糧草兼用型玉米種植示範基地12.1萬畝,雜糧雜豆種植13.5萬畝,優質油料、甜菜、萬壽菊、藥材和長纖維苗等經濟作物種植3萬畝。培育建設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萬畝,生產基地的土壤、水源等各項指標已通過區市有關部門的檢測。
全鎮有保護地蔬菜面積2000畝,其中日光溫室300畝,冷棚1200畝。2005年又在紅娘溝移民新村建沼氣池108個,與之配套建冷棚100個,通過秸稈柴草的有機轉化,減少化肥的施用量,達到了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標準。其中扎賽營子村的900畝棚菜全部實現訂單化,栽植的印帝安西紅柿主要銷往北京、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甜椒銷往台灣,並出口馬來西亞
新惠鎮的農業生產已逐步向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邁進,以種植“高、精、鮮”、“名、優、特”作物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形成。
新惠鎮新惠鎮

馬鈴薯

新惠鎮部分地區海拔高,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適宜馬鈴薯生長,特別是大壟高台馬鈴薯栽培技術的推廣運用,推動了全鎮馬鈴薯的種植,馬鈴薯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2萬畝以上,年產量均在6000萬公斤以上。這裡的馬鈴薯具有澱粉含量高、耐運輸、宜加工的特點,深受北京瀋陽大連朝陽等地客商的青睞。

敖雜高粱

新惠鎮是敖雜一、敖雜二的原產地,敖雜高粱以其產量高,出酒率高,品質好而聞名遠近,年播種面積3萬畝以上。

農業示範區

扎賽營子村有耕地1萬畝,農業人口2700人。該村2006年起步發展避災型設施農業,當年獲得了高產高效。2007年設施農業建設乘勢而上,冷棚面積達到1000畝。主要品種有西班牙印帝安西紅柿380畝;以色列麥卡比甜椒470畝;鮮姜等其它類蔬菜150畝,整個小區生產採取了“五統一”運作方式,即:統一規劃、統一建造標準、統一育秧、統一技術規程、統一銷售。生產全部實現定單化,西紅柿主要銷往廣州、深圳等地,甜椒全部銷往台灣。小區建設總投資400萬元,新打配機電井5眼,安裝50KVA變壓器3台,架設高、低壓線路3000延長米,埋設地下輸水管路3800延長米。

工業概況

緊隨旗委政府提出的“大辦工業、大上項目、全力招商”的號角,新惠鎮黨委政府,獨闢蹊徑,打破常規,把優良的環境、政策、服務等視為資源,全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躋身全旗工業強鎮行列。
已開工建成的新州工業園區和正在籌建中的新北工業園區恰如兩個飛速運轉的車輪,正推動著新惠鎮工業經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工業強鎮”戰略像催春的戰鼓在敖漢大地擂響並初見成效…
為迅速形成“全民招商”的強烈氛圍,鎮黨鎮班子積極制定招商措施,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一是強化領導抓招商,鎮黨政一把手置身招商第一線,親自談判,親自落實,親自解決實際問題;
二是豐富形式抓招商,實行專門小分隊招商和以商招商,全民招商等多種形式,招引項目落戶我鎮;
三是嚴把質量抓招商,在招商引資中,注意引進與當地的經濟結構相結合、財政貢獻率大、社會效益好的項目;四是完善政策抓招商,認真貫徹執行旗委旗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資政策,並對引入的企業搞好服務,採取鎮領導與企業“一幫一”的方式,及時幫助企業辦理相關手續和解決水、電、路、通訊等實際問題。
從而通過招商引資,促進全鎮工業做大總量,提升質量,提高效益。新惠鎮招商引資工業企業已有14家,總投資金額近16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有2個,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項目7個,已竣工投產的項目5個。截至2007年上半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第二產業實現產值2.1億元,工業經濟的支柱作用日益凸顯,一個繁榮美好的新工業鄉鎮雛形已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畜牧產業

簡介

新惠鎮堅持為養而種、為牧而農的畜牧業發展戰略,採取抓大戶、建小區等有力措施發展畜牧業,培育了肉羊、蛋雞、牧草三大主導產業,同時肉牛奶牛、肉鵝等新興產業也不斷發展壯大,養殖規模不斷擴張,畜牧業發展潛力巨大。2007年6月末,全鎮肉羊存欄17.8萬隻,蛋雞存欄110萬隻,奶牛存欄1100頭,肉牛存欄2100頭,肉鵝年飼養量達33萬隻。優質牧草5.7萬畝。
新惠鎮新惠鎮
以建設完善梁山畜牧局牛羊外調基地為龍頭的種羊繁育基地,積極發展羊產業,在王祥溝村建市級肉羊養殖示範園1個,建設完善老燒鍋村肉羊養殖標準化示範專業村1個;在康家店、各各召、北山規劃建設奶牛小區3個;在喇嘛蒿、康家店、高家窩鋪、下井、乃林皋、蒙古營子等村規劃建設蛋雞養殖小區15個,在下井村、康家店村規劃建設了占地300畝的無公害蛋雞養殖示範小區2處;在新南村、乃林皋村、喇嘛蒿村規劃建設生豬養殖小區4個,全鎮共建成各類養殖小區近30個。
培育建設了敖漢永發冷凍廠、中敖食品有限公司、惠豐種禽有限責任有限公司、天河飼料有限公司、金福種鵝廠、東方鵝業有限公司、靖祥皮毛加工廠、敖漢旗裕隆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雙寶奶牛養殖小區位於新惠鎮三寶山村,“111”國道東側,距新惠鎮區6公里,小區內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水、電、通訊設備齊全。小區一期工程占地面積150畝,總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於2004年5月按照畜牧部門的總體設計規划進行施工,10月份投入使用。

雙寶奶牛養殖小區

規劃設計101個單元,每個單元占地面積1畝,整個小區飼養奶牛規模可達1000頭,是敖漢旗最大的奶牛養殖小區,現存欄奶牛400頭。小區內建有400平方米奶站一處,負責小區內和周邊地區鮮奶的銷售、貯藏運輸,鮮奶主要銷往伊利、蒙牛等乳業集團,年可收購銷售鮮奶1500噸以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小區規划起點高,建設規範,設施齊全,現已形成了綜合管理、疫病防治、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體系,對拉動新惠鎮和周邊地區的奶牛產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雞蛋產業

新惠鎮養蛋雞歷史較長,自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一部分人開始嘗試飼養蛋雞。2000年開始,在旗鎮兩級政府的引導下,蛋雞產業開始規模發展。為了進一步做大作強蛋雞產業,新惠鎮黨委、政府制定出台了《2005-2010年畜牧業發展規劃》,並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產業化經營工作領導組織,重點抓好以蛋雞為主的畜牧產業,使全鎮經濟由農業主導型向畜牧業主導型發展。到2007年六月末,全鎮存欄蛋雞110萬隻,在喇嘛蒿、康家店、高家窩鋪、下井、乃林皋等村規劃建設蛋雞養殖小區15個。

肉鵝產業

肉鵝產業是新惠鎮新興的養殖產業,近兩年鎮黨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從資金和技術上大力扶持肉鵝養殖戶,使這一產業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2007年全鎮肉鵝飼養量達到33萬隻以上。下井村朱海燕肉鵝孵化廠集肉鵝孵化養殖於一體,占地12畝,總投資50萬元,建有標準化鵝舍3000平方米,存欄長白I、II系種鵝1500隻,年孵化能力近5萬隻。養鵝業具有投資小、耗糧少、周期短、效益高等特點,適合在農村大規模推廣,市場前景廣闊。由於鵝肉瘦肉率高、脂肪膽固醇含量低、不飽和脂肪含量高,被人們稱之為“綠色食品”。

肉羊產業

新惠鎮總面積58.3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1萬畝,林地面積60萬畝,草地面積9.72萬畝。牧草資源和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為發展肉羊養殖創造了條件,現已發展成為新惠鎮畜牧業主導產業。
新惠鎮養殖小尾寒羊起步較早,從95年開始,即從山東梁山引進,利用桔梗轉化、微貯、青貯等技術進行養殖,幾年來,小尾寒羊因繁殖率高、種純、肉鮮、暢銷等幾大優點深受全鎮廣大養殖戶的青睞,全鎮肉羊存欄量已達到17.8萬隻,在裕隆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肉羊中心改良站的輻射帶動下全鎮肉羊改良工作穩步推進,以小尾寒羊為母本,以夏洛萊、無角多塞特為父本的F1代雜交肉羊成為新惠鎮主要肉羊品種。

文化旅遊

趙寶溝遺址
位於新惠鎮趙寶溝村西北2公里的緩坡地上,當地稱為“北大地”。是“趙寶溝文化”的命名地。遺址四面環山,前臨小河,有泉水終年不息,向東注入教來河。1982年敖漢旗文物普查時發現,198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發掘。1996年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總面積9萬平方米,地表可見房址灰圈100餘個,並分東南、西北兩區。東南區房址較小,臨河的高崗上有一近方形的石砌建築址,是一處祭祀遺址。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房址共17座(右圖為第15號房址),均為半地穴式建築,房址平面呈方形成長方形,有的呈梯形。地穴保存深度在0.3-1米左右,面積一般約20平方米,較大的如第9號房址面積近100平方米。居住面中部挖有一圓形灶坑,坑內堆積白色灰燼。繞灶址旁有四個柱洞,最大直徑和深均0.5米,柱洞底部經夯打加工,十分堅硬。東南部清理的房址較小,並成組出土陶器,有學者認為這些房址可能與祭祀有關。9號房址的居住面呈二級台階狀,是這一地區新石器時代房址僅見的一例。
趙寶溝遺址儘管發掘面積很小,但出土了一批十分精彩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有尊形器、橢圓底罐、圈足圓腹罐、圈足缽等。尊形器中有鹿首龍紋1件,與敖吉鄉南台地、寶國吐鄉小山遺址所出土的鹿首龍、豬首龍、鷹首鳳紋相似,是用於祭掃的特殊器皿,被專家譽為“藝術神器”。陶器素麵很少,出現了泥質陶,器表打磨光亮後從口到底布滿精緻的各種幾何紋飾,顯示出高於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諸文化的工藝水平。1號房址遺出土一件陶塑人頭像。(右圖為104號房址內成組陶器出土情況)石器中兩側長邊磨出平面的石斧,鋒部呈三角形、頂部出凹缺的寬刃石耜以及豐富的細石器,構成了趙寶溝文化的主要特徵。趙寶溝遺址的年代據碳十四測定為距今6800年,最早可達7200年,是介於興隆窪文化與紅山文化之間的一種新的文化類型,這不僅填補了內蒙古東部區考古學文化編年的空白,同時對研究史前聚落、經濟形態、原始宗教等,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
趙寶溝遺址趙寶溝遺址
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全旗文物普查和以後的不斷複查,在全旗已經發現趙寶溝文化遺址70餘處。它們多以群體分布,每一群中又有一個面積較大的中心性聚落。以趙寶溝遺址為例,在長約一公里的東西向窄長山谷兩岸台地上已發現四處遺址,溝口為面積較大的遺址,北大地遺址的面積僅次之,還有兩處面積較小的遺址。除趙寶溝遺址群外,還有小山遺址群,南台地遺址群,以及豐收鄉杜力營子遺址群,四道灣子鄉黑土營子遺址群。在這些遺址群中,面積最大的中心性聚落為杜力營子遺址,經實測總面積超過29萬平方米,地表可見成排分布的房址200餘座。趙寶溝文化遺址如同興隆窪文化遺址的分布一樣,多集中在敖漢旗中部,但相對的海拔高度比興隆文化遺址略高,並多在較閉塞的山谷坡地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