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廣武城

新廣武城

新廣武城,位於山西省山陰縣境內,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於明萬曆三年,當時的軍事城堡。

基本介紹

地理概況,城鎮的新與舊,現況,

地理概況

廣武城位於山西省山陰縣境內,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於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當時的軍事城堡。新廣武城所在地自古兵家必爭,在漢代,這裡歸屬雁門郡的陰管縣管轄。陰管縣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置,東漢時雁門郡治即遷於此,可見此地地理位置之重要!該地依山傍險,雄踞雁門關前,漢王朝在此設縣置郡,屯兵扼守,有效的起到了抵禦匈奴南侵的作用。到了明代,為了防禦蒙古族的入侵襲擾,明王朝從前期即開始了大規模修築長城的工程,這項浩大的工程到了明中晚期更臻完備。在長城沿線的內外還散布著眾多的城堡,新廣武城就是其中一座,明邊上的這種城堡平時屯種,戰時出征,在和平時期還兼有易市、榷場的經濟職能。但它的軍事職能始終是主要的,正如《兩鎮三關制》所載的那樣:“廣武當朔州、馬邑大川之沖,忻代崞峙諸郡縣之要,凡敵由大同左右衛入,勢當首犯。”這就說明廣武城是當大同一線長城防線被突破後保衛中原的第二道防線!
新廣武城
新廣武城新廣武城
新廣武城

城鎮的新與舊

中國歷來奉行中庸之道,什麼都要講究一個新舊的對比。比如說一座城市,有新城也有老城,就像大同,用“一軸雙城”的思路發展城市,將城市劃分為新舊兩部分,新城和老城分開建設,傳統和創新統籌發展,真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其實在中國,這樣的建設格局有很多,中國的中庸思想盡顯其中。
你看那八卦,一黑一白,講究陰陽調和,新舊兩城的對照就像那太極八卦一樣,交融在一起,才共建了一個和諧穩定的城市格局,沒有新哪來的舊,沒有舊怎見的新?如此,一邊搞新城鎮建設,一邊搞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才彰顯了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大特色。
前不久,我的家鄉山陰有一個村子被住建部、國土部等聯合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它的名字叫“舊廣武村”。據了解,中國傳統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在這箇舊廣武村的旁邊,還有一個叫“新廣武村”的村子,新舊兩個廣武一直以來共生共榮,鑲嵌在山陰的山腳之下,共同為山陰縣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因背靠雁門關,古時是兵家必爭之地,猶如塞外一顆“小明珠”,它們的名號在山陰乃至山西都是響噹噹的。 我們從新舊廣武村的建設思路來看,他們之間有著基本的不同。新村重開發,舊村更重保護;新村重新農村規劃,舊村更重美學價值;新村重經濟建設,舊村更重精神文明建設。兩村一母同胞,同氣連枝;卻又風格迥異,互不干涉。建設者能否做到統籌兼顧?雖同為山陰縣村落,新村走的是新城鎮步伐,舊村走的卻是傳統村落步伐,二者能否步調一致,共同發展,如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我們知道,“傳統”是老祖宗留下的財富,是歷史的源泉;而“創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是歷史的發展。沒有過去的“傳統”,“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創新”,“傳統”就成了破銅廢鐵、一紙空文。如果我們再把人類社會比作一條河流的話,傳統和創新就是歷史長河中一左一右兩條支流,沒有傳統和創新的結合,就沒有人類社會的源遠流長。他們更像是一對兄弟,互為依靠、缺一不可,共同維繫著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
無論是中國城鎮的“新”與“舊”,還是人類社會的“傳統”與“創新”,它們的本質是相通的,都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財富,新的東西終有一天會變舊,舊的東西終有一天也會更新。新舊之間本來沒有明顯的界限,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區別它們,而是要善加利用,讓它們更好地為人們服務,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道理(摘自:中國新城鎮聚焦,作者:李明)。
新廣武城

現況

步入現在的新廣武城遺址,你依稀還可以看出當年軍事城堡的規模。南面城牆石基磚砌尚較好,並有一磚券拱門,門額上有一石匾因風化字已不可辨,城東、西兩面牆的包磚已被拆走,僅存八至十米的夯土牆,局部亦有坍塌。
新廣武城兩側的山上蜿蜒著只剩夯土的長城,據當地老鄉講,這段長城以前是包磚的,現在都被當地人拆下來蓋房、壘豬圈了。即使是這樣,這段長城仍是山西境內現存長城的精華部分,很值得一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