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垵

新垵

新垵村地處九龍江出海口,坐落文圃山下,是海滄古民居較多的地方。海滄古民居是廈門乃至福建省最典雅的古民居,體現了典型的閩南人文特質。海滄區擁有許多品位高雅、建築技藝精湛、蘊涵豐厚人文歷史的閩南紅磚古民居。這些古民居分別位於海滄街道如蓮塘別墅,院前如顏氏大厝,蘆塘如棣萼樓等。而海滄的新垵、霞陽則形成了古民居群。它們不但薈萃了建築藝術精華,還蘊涵了許多人文歷史。據記載新垵、霞陽有數百座古民居,分別有燕尾脊、馬鞍式等不同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垵
  • 外文名:Xinpo
  • 位置:九龍江出海口
  • 風格:燕尾脊、馬鞍式
古民居,建理想家園,中西文化融合,動人故事,
新垵村位置圖

古民居

海滄區擁有許多品位高雅、建築技藝精湛、蘊涵豐厚人文歷史的閩南紅磚古民居。這些古民居分別位於海滄街道如蓮塘別墅,院前如顏氏大厝,蘆塘如棣萼樓等。而海滄的新垵、霞陽則形成了古民居群。它們不但薈萃了建築藝術精華,還蘊涵了許多人文歷史。據記載新垵、霞陽有數百座古民居,分別有燕尾脊、馬鞍式等不同風格。
海滄古民居是廈門乃至福建省最典雅的古民居,體現了典型的閩南人文特質。海滄紅磚古民居,大多是歷史上出洋創業者的居住地,許多古民居的位置“厝邊即是海邊”,很多先人由此出洋,從此發達了起來。現在不少紅磚民居的主人或後裔仍然是海外華僑,紅磚民居是他們的根。
紅磚古民居的裝飾有三大特色:磚雕、木雕、石雕。精美細緻,題材廣泛,富含生活趣味,令人嘆為觀止。
歲月難褪其光彩——新垵惠佐古民居。

建理想家園

新垵村是海滄古民居較多的地方,我們驅車順著蜿蜒的村道進入新垵村,開始搜尋古民居的蹤跡,一池浮萍在眼前展現,古民居也在池塘對面悄悄地露出了一角。
沿著鄉間小道繞過小池塘,還沒來得及進門一睹古民居風采,卻巧遇了93歲的張老先生,他在這裡數十年的生活,見證著新垵村的一段歷史滄桑。
舊時,新垵村直接面臨著大海,海水可隨潮汐注入到村中的河道,這些河道流經村民們的房前屋後,舟楫可從海洋到村中自由穿梭往來。新垵村的先輩們,因得舟楫之便,紛紛出洋謀生、創業,並有所成就,在當時就廣泛流傳著 “南洋錢,唐山福” 這樣一句話。但是,許多創業有成者在海外卻很少享受,而是把辛苦賺到的錢帶回家鄉,並利用與大海相通的河道運來國內外各種優質建材,營建華屋,以至新垵之富、新垵之厝遐邇聞名。新垵留存著大量高質量紅磚古民居,如當年廈門萬記行主人邱明昶故居,南洋永裕行邱永裕故居,鹽米大王邱新樣故居,祥露莊銀安故居。在越南經營橡膠發財的邱振祥故居和航海家邱忠波故居,為我國進入聯合國奔走出力的邱漢平故居及實業家陳獻猷故居等,就是那段歷史的遺存。

中西文化融合

告別老人後,我們緩緩推開古民居的大門,隨著“吱呀——”一聲,一排氣勢恢宏的紅磚古樓呈現在眼前。主人告訴我們,這棟古屋稱為慶壽堂,幾天前有關領導和專家剛來視察過。
走進大院,精美的建築藝術讓人嘆為觀止。堂屋正門上方的兩幅壁畫立即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一幅畫的是一處水邊庭院裡,主人端坐堂上,堂下是一隊歌手,有的手持唱板,有的橫抱琵琶,有的手拉二胡,似乎是在演奏南音。另一幅,則是一艘正冒著煙的西洋輪船,從海上順著河道駛向一座大厝,院落里的人正爭相張望輪船。兩幅畫工精細的壁畫向我們再現了當時的生活情景。而古屋中的木雕、石雕、磚雕、壁畫都紛紛向我們展示著這方水土的歷史文脈:西洋鐘、西洋鏡、白鷺、博古……古今中外,主人和諧巧妙地讓它們凝固在家園這道美妙的建築樂章中。
新垵村的許多古厝,所用材料都有來頭,門庭前的石雕,材料用的是“青斗石”和“泉州白”,有些庭院的地磚據說是從國外運來的。惠佐社的一座老屋,廳堂上仍掛著西洋鏡和西洋鐘,畫屏上鐫刻著古典詩詞和古人警句,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匯在這裡顯得那么和諧、美妙。當我們要走出前廳時才猛然發現,呵!好氣派的大門,兩扇大門的門扇各高約3米,寬近1米,厚約8厘米。主人見我們感到驚奇,開玩笑地說,如能把門扇抬離戶樞分毫,這大門就相送了。但任你使盡力氣,休想把門扇抬起分毫。主人道出了“玄機”,做門扇的材料是南洋的貴重木材,其質如鐵,遇火不燃,雖使用了百餘年,堅實如初,少說也有千斤重。

動人故事

在新垵古民居的採訪中,已八旬高壽的邱西祥老先生,向我們講述了新垵村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他說許多人只知道新垵人出洋通番、經商致富,而很少人知道我們新垵還是出文人的地方。清朝末年,村中子弟邱菽園在科舉考試時,看到考場作弊,責問考官沒想到反遭棒打,他憤而下南洋,前往淡馬錫(今新加坡)創辦了多份報刊,並在創辦的報刊上條陳慈禧太后的弊政。清政府得知後,由於邱菽園人在海外,便派清軍前來抓捕他的親屬。當清軍到達漳州時,團結的新垵村村民便派人與其交涉,並誓死保護邱菽園的家人,使得清軍不敢踏進村子半步,最終無功而返。辛亥革命後,清政府被推翻,邱菽園親自回鄉設宴感謝鄉親的深情厚誼。邱菽園是位才子,在南洋享有盛名,其詩文書畫仍流傳於世。“但這些往事,後人卻漸漸淡忘了。”邱老無限感嘆地說。
海滄區政協委員廖藝聰先生告訴我們,歷史上海滄的古民居的成年男人大多出洋創業,家裡居住的主要是婦孺,在華麗與榮耀下亦有辛酸。在閩南,流傳著一句話:“吃得飽,穿得燒,到新垵霞陽給人招”,說的就是當地民居中多為婦女,不得不招贅外鄉人為婿。他們有了子孫,待其長大成人後,又跟隨父輩、祖輩的足跡外出創業,代代相傳,以至在新垵,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出洋。而所有新垵人都有一種對家鄉深摯的愛,這些古民居群就是用這種愛堆砌起來的。這些古民居不僅是閩南建築藝術的遺存,更是一段華僑史、一段內涵深厚的歷史文脈,是許多在海外的新垵人後裔的根之所在,是無法再生的珍貴文化旅遊資源。
老屋精美,主人憂盜
採訪中,我們遇到一位張大姐,她是一幢古民居的後人。她告訴我們,夫君姓邱,有六、七個兄弟,現在雖然都在外創業,搬離老屋,另建新居了,但全家人仍然都將老屋當作祖先遺留的紀念品,經常回來打掃、照看。在她看來,愛護祖屋,就像愛護自己最珍貴的寶貝一樣。
近來卻有一件事讓她和家人憂心忡忡。一些攝影愛好者來到老屋拍攝照片在各地發表,有的還獲獎,大大提升了古民居的知名度,許多遊人帶著報紙、雜誌等慕名前來尋訪古民居,這本是好事,可沒想到同時也引來了竊賊。有一天,竊賊就趁夜色偷走了屋裡精美的木雕和一些古物,令人心痛不已。家人們特意在院子裡養了一隻狗,希望能阻止盜賊。可未料,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狡猾的竊賊再次來到老屋將狗毒死,試圖盜竊。這一次,周圍的村民發現了,並大聲呵責小偷,左鄰右舍聞聲,紛紛出來抓賊,見到那個一襲黑衣的賊人倉皇逃遁。如今,古民居的主人們都加強了防範,盡心地保護好祖先留下來的寶貴遺存,不讓這些歷史文脈再遭受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