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縣

新和縣

新和縣,因渭乾河流經全縣,水源充足而得名托克蘇縣,維吾爾語,意為“豐水”、“水足”。為了避免託克遜縣相混,1941年更名為新和縣,漢語,取新疆永久和平之意。

新和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地理坐標為東經80°55′~82°43′、北緯40°45′~41°45′。東與庫車縣隔渭乾河相望,西以玉爾滾山為界與阿克蘇市、溫宿縣相交,北依天山支脈卻勒塔格山與拜城縣毗鄰,南與沙雅縣英買力鄉、二牧場接壤。

新和縣轄3個鎮、5個鄉、1個片區管委會,總人口20萬人,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柯爾克孜、滿、土家、烏茲別克、壯、錫伯、俄羅斯、東鄉、撒拉、朝鮮等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和縣
  • 外文名稱:Xinhe County
  • 別名:托克蘇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 
  • 下轄地區:新和鎮、尤魯都斯巴格鎮、依其艾日克鎮等3鎮5鄉,1個管委會 
  • 政府駐地:新和鎮
  • 電話區號:0997
  • 郵政區碼:842100
  • 地理位置:新疆中西部地區
  • 面積:5820.46平方公里 
  • 人口:20.57萬(2016年)
  • 方言中原官話、蘭銀官話、維吾爾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托乎拉克艾肯石窟、夏合吐爾遺址、玉奇喀特古城等
  • 機場庫車機場
  • 火車站:新和站
  • 車牌代碼:新N
  • 行政代碼:652925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氣候,交通,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物資源,水利資源,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就業,教育事業,社會保障,風景名勝,歷史介紹,自然風光,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西漢神爵二年(公元60年),西域都護府成立,新和隸屬西域都護府。
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東漢重設西域都護府於龜茲它乾城。
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尚、段棺等先後任都護,均居龜茲它乾城。
唐代,新和屬龜茲都督府。
宋代,屬西遼
元、明時期,封屬於察合台汗國
明清,屬葉爾羌汗國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軍先後剷除準噶爾和波羅尼都等地方割據勢力之後,在庫車設辦事大臣1員,其轄地包括今庫、沙、新地域。
新和縣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後,新和屬阿克蘇道庫車直隸撫民廳西鄉轄地。
民國二年(1913年),屬阿克蘇道庫車縣西鄉轄地。
民國十一年(1922年),新設托克蘇縣佐。
民國十九年(1930年),新和縣因渭乾河流經全縣,水源充足而得名托克蘇縣,維吾爾語意為“豐水”、“水足”,建縣衙於托克蘇巴扎清廉街。
民國三十年(1941年),更名為新和縣,意取新疆和平。
1949年,後隸屬阿克蘇專區、阿克蘇地區
1944年,設中山鎮和中正鎮。
1956年,成立城關鎮
1964年,設新和鎮。

行政區劃

新和縣轄3個鎮、5個鄉:新和鎮、尤魯都斯巴格鎮、依其艾日克鎮、排先拜巴扎鄉、塔什艾日克鄉、渭乾鄉、玉奇喀特鄉、塔木托格拉克鄉。
新和縣行政區劃新和縣行政區劃

人口民族

總人口20萬人,有維吾爾、回、哈薩克柯爾克孜、滿、土家、烏孜別克、東鄉、、錫伯、俄羅斯、壯、撒拉、朝鮮等民族。
截止2017年末,新和縣總戶數49594戶,總人口205699人,其中常住人口193030人,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59444人,鄉村人口133586人,鄉村人口占總人口比重69.2%。全年人口出生率11.54‰,死亡率15.59‰,自然增長率-4.05‰。

自然地理

地形

新和縣地勢北高南低,東北部尖,西南部寬,呈三角狀。全縣分東北部渭乾河沖積平原和西南部洪積平原兩部分。

地貌

新和縣境地貌可分為平原和山地兩大類型。天山支脈卻勒塔格山蜿蜒縣境北部,呈東西走向,由第三紀紅色岩構成,表層岩石出露。面積742平方千米,占新和縣總面積的12.8%,山峰最高點為海拔2 212米。平原可分為渭乾河沖積平原和卻勒塔格山洪積平原。地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以渭乾河龍口為中心,呈扇形輻射狀。自然坡降為1/100~1/200、1/400~1/1 000,南部為1/2 000~1/14500,平原北部山區海拔最高點1 030米,平均海拔1015米,海拔最低點980米。平原面積為499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85.8%。

氣候

新和縣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乾燥,蒸發量大,降水稀少。夏季炎熱,冬天干冷,晝夜溫差大。多晴天,熱量資源豐富,無霜期長。年均氣溫10.5℃,年均降水54毫米,太陽輻射總量144.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2894.6小時,平均蒸發量1992.7毫米,年平均積溫4412.3℃,年均降水63.7毫米,年均降雪7毫米,年均無霜期201天,年均風速1.9米/秒。

交通

新和縣城東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794千米、距庫車縣公路里程43千米,西距阿克蘇市公路里程216千米),南距沙雅縣公路里程43千米,北距拜城縣公路里程146千米。

自然資源

新和縣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境內英買力、羊塔克、玉東三個區塊為“西氣東輸”主氣源地,已探明含油麵積155.6平方千米,探明凝析油加原油儲量2600萬噸;天然氣地質儲量656.28億立方米。位於境內的英買力油氣群作業井97口,年產天然氣25億立方米、凝析油50萬噸、液化氣4萬噸。是國家西氣東輸的氣源地,同時向阿克蘇市、新和縣、沙雅縣、溫宿縣、阿拉爾市供應天然氣。

土地資源

新和縣共有土地資源1233萬畝,其中耕地45.5萬畝,林地48.86萬畝,草場174萬畝,水面2.8萬畝,沙地199.29萬畝,沼澤窪地5.74萬畝,山地160.74萬畝,其它596.07萬畝。

礦物資源

新和縣有銅、石膏、粘土、砂石等礦產資源。
新和縣已探明含油麵積155.6平方千米,探明原油質地儲量10978萬噸;天然氣地質儲量1950.5億立方米。位於境內的英買力油氣群年產天然氣25億立方米、凝析油50萬噸、液化氣4萬噸。

水利資源

新和縣地表水主要引自渭乾河。渭乾河在境內長達41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21.97億立方米,年均流量69.5立方米/秒。每年3月至5月枯水期,水量占全年經流量的14.6%,6月至8月為洪水期,水量占全年的48%。

經濟發展

新和縣是國家優質棉基地縣,也是自治區糧食生產基地之一。全縣已形成年產13萬噸優質皮棉的生產能力,棉紡、種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以紅棗、核桃為主的特色林果面積達40萬畝,年產15.5萬噸,紅棗、核桃等產品遠銷國內外。
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13 868萬元,比上年增長1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達63 759萬元,增長8.6%;第二產業增加值達14 851萬元,增長13.3%;第三產業增加值達35 258萬元,增長18.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7 316.25元,比上年增長17.0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84%,比上年下降3.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3.04%,比上年上升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1.12%,比上年上升2.5個百分點。
2013年,縣內生產總值達28.1億元,比上年增長10%。第一產業增加值達11.4億元,增長8.7%;第二產業增加值達5.8億元,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0.9億元,增長7.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6380元,比上年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比例達:40.6︰20.6︰3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縣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上升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2016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42億元,同比增長9.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億元,同比增長13.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6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4億元,同比增長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億元,同比增長13.6%。第一產業增長7.6%,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糧棉單產穩步提升,畝均增產21.5公斤、2.3公斤。第二產業增長13.5%,非石油產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微企業比重穩步提升。第三產業增長9.8%,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GDP)362168萬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第一產增加值127045萬元,增長6.4%;第二產增加值67925萬元,增長9.8%;第三產增加值167198萬元,增長15.3%。人均生產總值18748元,比上年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26元,增長8.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4036.7元,增長8.8%。

第一產業

2016年,深入實施“糧棉優質高產”、“林果提質增效”、“畜牧養殖增收”、“農業高效節水”、“扶貧開發攻堅”五大工程,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0.3億元。種植棉花96.7萬畝,皮棉單產130.6公斤;種植小麥20萬畝,單產453.2公斤。發展特色經濟作物2.43萬畝,設施農業1.52萬畝。穩定特色林果面積40萬畝,實現掛果35.4萬畝,果品總產14.72萬噸。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新建防滲渠103.4公里,新增高效節水面積2.68萬畝,全縣高效節水面積達52.83萬畝。改擴建農村自來水管網62公里,新增農村自來水入戶552戶。牲畜存欄30.83萬頭(只),出欄19.81萬頭(只)。農業發展潛力充分發掘,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培育重點企業3家,發展產業化組織25個,新建農產品外銷中心1個、專賣店、體驗店18家。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防災減災綜合防禦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第二產業

201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0.5億元,工業增加值5.6億元,同比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億元,同比增長13.8%。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新簽約項目22個,到位資金16億元,新引進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企業4家,新引進紡紗規模15萬錠,服裝加工能力達到每年50萬套,豐源紡織、凱程紡織、聖書緣服裝等一批帶動就業能力強的項目落地開建。園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天然氣門站投入使用,完成園區道路建設9.8公里、綠化3.2公里。注重企業幫扶解困,累計為轄區企業協調解決應急周轉資金1780萬元,新升規企業4家,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家,中天彩印成功在新四板掛牌。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實施重大建設項目25個,完成投資11.16億元。

第三產業

新騰飛市場、汽貿綜合服務中心、遊樂廣場等商貿物流項目有序推進,聖德金街、金鷹商貿物流招商不斷深入,城市承載能力穩步提升。2016年,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步伐加快,新建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鄉(鎮)、村(社區)電子商務服務站(點)28個,成功創建自治區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縣新增私營企業(工商戶)1173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2個,分別達到5645戶、163個。旅遊基礎設施投入持續加大,旅遊開發項目穩步實施,沙漠花海投入運營,“農家樂”鄉村旅遊發展迅速,天籟加依景區、沙漠花海景區、通古斯巴西古城旅遊線路成功納入疆內外旅行社推介線路,累計完成旅遊基礎設施投資1310萬元,接待遊客9.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935.78萬元。

社會事業

就業

實施民生項目49個,完成投資13.38億元。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新增城鎮就業3223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9680人次。

教育事業

教育惠民政策有效落實,新建應急幼稚園91個,選派291名支教幹部和保育員,新入園兒童7998名,實現適齡兒童學前雙語教育全覆蓋,完成教育工程項目65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通過預檢。
文化
文化惠民活動豐富多彩,舉辦“雙百日”文體競賽活動620場次,8支農民演出隊惠及各族民眾14萬餘人,縣級公共體育場田徑跑道和足球場建設項目開工。
衛生
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計畫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全面落實,全縣人口出生率15.45‰,政策符合率99.9%。食品藥品監管持續加強,全年未發生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累計發放低保金、臨時救助金5499.61萬元。

風景名勝

歷史介紹

新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古龜茲的繁錦之區,享有“漢唐重鎮、班超府治、龜茲故里”美譽,歷史上曾是聯繫和溝通亞歐大陸的橋樑。有絲綢之路古道、古城、石窟、佛寺等65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漢唐屯田遺址”達到10萬畝,被授予“基尼斯”世界之最。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43件珍貴級文物中有兩件文物出自新和(“李崇之印”與“漢歸義羌長印”)。這裡留下的文化,如張騫、李崇、班超、玄奘、絳賓、鳩摩羅什、林則徐及漢都護府、它乾城、龜茲樂舞以及電影《天地英雄》里的拓厥關,都是世界華人極為熟悉的文化。境內星羅棋布的古城遺址、石窟、烽燧、佛塔及等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史前文明到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歷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特點。
新和縣同時擁有民族樂器製作和民間歌舞藝術表演兩種民俗文化,專家解讀為這是國內不多見的一種奇特的文化共生現象。列入國務院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加依村民族樂器製作和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塔什艾日克鄉,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堪稱民間藝術精品。被列入國務院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加依村民族樂器製作已有上百年歷史。如今村里兩百餘戶村民有一半以上從事樂器製作,他們製作的樂器音質優美,裝飾圖案繁複美觀,遠銷國內外。兩次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的新和縣塔什艾日克鄉,其民間傳統歌舞承自古代龜茲樂舞,並融入中亞舞蹈和察合台汗國時期的“刀郎”舞蹈以及源自葉爾羌的“十二木卡姆”樂舞,直至發展成為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歌舞藝術“新和賽乃姆”。

自然風光

1、鬼斧神工的科克阿斯曼大峽谷:是新疆新發現的尚未開發的一處自然景點,距新和縣城43公里。峽谷全長8.5千米,氣勢宏偉、景色怡然,由於長年雨水沖刷,山體陡峭險峻、怪石嶙峋、高聳入雲,形成了獨特的山石風光。峽谷內河道曲折且高低不平,寬度約2-20米,河床分布有大量由石灰岩、矽酸鹽和石膏石形成的奇石。
2、神奇絕美的太太爾盆地:位於科克阿斯曼峽谷盡頭處,盆地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約24公里,面積約64平方公里,四面環山,三條季節性河床貫穿於整個盆地,中心地勢平坦,紅柳、梭梭草、駱駝刺、沙拐棗、蘆葦等原生態植被,使盆地充滿了生機,遠遠望去一片綠色。盆地深處野生動物主要有鵝喉羚、駱駝、野兔、旱獺、野雞、鷹、隼、野鴨等。
科克阿斯曼峽谷和太太爾盆地獨特的地理風貌,構成一幅美麗畫圖,是塔里木盆地北緣不可多見的乾旱地區原生態自然景觀,是中國攝影家從事創作的搖籃,也是新疆亟待開發的一處旅遊勝地。
3、風光旖旎的渭乾河:新和縣境內主要河流有史稱“白馬河”的渭乾河,是塔里木河的支流之一,屬內陸河,發源於天山南坡,由木扎爾特河、克孜爾河等六條支流匯合而成。全長450公里,河水灌溉庫車、新和、沙雅三縣綠州。新和幾乎所有河道中的流水都來自渭乾河,是新和人眼中的母親河。

地方特產

新和是國家優質棉基地縣,也是自治區糧食生產基地之一,同時還是新疆著名的“瓜果之鄉”。棉紡、果品和畜牧等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潛力巨大,紅棗、核桃、蘋果、香梨、杏子、石榴、酸梅、金銀花、鹿茸及“新和鹵鴿”等農、林、牧產品以其環保、優質、高效的優勢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新和還是新疆著名的木納格葡萄原產地,已註冊為“沙玉”品牌。境內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天然氣地質儲量656.28億立方米、凝析油及原油地質儲量2600萬噸,新和英買力油氣田是國家“西氣東輸”主氣源地之一,年產天然氣25億立方米、凝析油50萬噸、液化氣4萬噸。鹽、石膏、銅等礦產資源尚待勘探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