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吳區

新吳區

新吳區,地處長三角中部,位於無錫市東南部,東接蘇州,南瀕太湖,總面積22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6.44萬 ,下轄旺莊、碩放、江溪、梅村、鴻山、新安6個街道。

2017年,新吳區戶籍總戶數127436戶,總人口36.44萬人。2017年,新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8.8億元左右。

新吳區原為無錫新區,是吳文化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以泰伯陵、泰伯廟、伯瀆河、鴻山遺址博物館等組成的泰伯及吳文化景點為代表。新吳區(無錫新區)是江蘇唯一首批入選中央“千人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的開發區,成功獲批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等。

2016年12月,新吳區成功創建省級社區教育示範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白皮書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綜合評析了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發展情況,並以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新吳區位列第23名。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吳區
  • 外文名稱:Xinwu District
  • 別名:無錫新區、新區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江蘇省無錫市
  • 下轄地區:6個街道
  • 政府駐地:無錫市新吳區和風路30號
  • 電話區號:0510
  • 郵政區碼:214028
  • 地理位置:無錫東南部
  • 面積:220平方公里
  • 人口:36.44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
  • 方言吳語-太湖片-無錫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梁鴻濕地公園鴻山考古遺址公園
  • 火車站無錫新區站
  • 車牌代碼:蘇B
  • 地區生產總值:1618.8億(2017年)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機場,公路,鐵路,港口,軌道,歷史文化,特產美食,太湖白魚,三鳳橋醬排骨,太湖蓴菜,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新吳”二字,寓意厚重、吉祥,其中“新”字有兩層意思:一是代表無錫高新區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二是蘊含了在繼承古吳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的意思;取“吳”字,則是為了紀念商朝末年泰伯在梅里(今無錫梅村一帶)建立的“勾吳”國。選擇“新吳”作為新設立區的名稱,有利於弘揚“崇德、重文、務實、創新”的吳文化精神,寓意新設立的區在新起點上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新吳區新吳區

歷史沿革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無錫國家高新區。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並授權,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同年無錫縣碩放鎮劃歸郊區管轄(名義上仍隸屬無錫縣)。
1995年1月,無錫市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基礎上,設立無錫市人民政府新區管理委員會,並實際管轄郊區旺莊鄉、無錫縣碩放鎮的行政區域。
1995年3月,無錫市市區和無錫縣行政區划進行部分調整,組建無錫新區。郊區旺莊鄉,無錫縣碩放鎮和坊前、新安、梅村3鎮的19個行政村,連同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新加坡工業園,構成無錫新區。
1995年6月,撤銷無錫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錫山市,碩放鎮名義上隸屬於錫山市。
1999年,旺莊鄉撤鄉設鎮,無錫市新區設立長江路街道辦事處,名義上仍隸屬郊區。無錫市新區實際管轄1街2鎮,即長江路街道、旺莊鎮、碩放鎮。
新吳區景色新吳區景色
2000年12月,無錫市調整行政區劃,碩放鎮由錫山市劃屬郊區,郊區改為濱湖區;長江路街道、旺莊鎮、碩放鎮名義上隸屬於濱湖區。
2002年1月,南站鎮、坊前鎮、梅村鎮劃歸新區管理。濱湖區新安鎮的周涇村、華光村劃歸旺莊鎮管轄。新區實際管轄1街5鎮:長江路街道、旺莊鎮、碩放鎮、南站鎮、坊前鎮、梅村鎮。
2004年1月,旺莊鎮、南站鎮撤鎮設街,新區實際管轄3街3鎮:長江路街道、旺莊街道、南站街道、碩放鎮、坊前鎮、梅村鎮。
2005年3月,錫山區鴻山鎮由新區管理。
2006年2月,碩放鎮、坊前鎮撤鎮設街,長江路街道併入南站街道。新區管轄4街2鎮,旺莊街道、南站街道、碩放街道、坊前街道、梅村鎮、鴻山鎮。
2007年1月,新安街道成立,屬新區管理。新區實際管轄5街2鎮:旺莊街道、南站街道、碩放街道、坊前街道、新安街道、梅村鎮、鴻山鎮。
2007年5月,南站街道與坊前街道合併為江溪街道。新區實際管轄4街2鎮:旺莊街道、江溪街道、碩放街道、新安街道、梅村鎮、鴻山鎮。
2009年3月,新區實際管轄的錫山區鴻山鎮、濱湖區梅村鎮撤鎮設街。新區實際管轄6個街道,即旺莊街道、江溪街道、碩放街道、新安街道、梅村街道、鴻山街道。
2015年10月,《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蘇省調整無錫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設立無錫市新吳區,將無錫市錫山區的鴻山街道和濱湖區的江溪、旺莊、碩放、梅村、新安街道劃歸新吳區管轄,以鴻山、江溪、旺莊、碩放、梅村、新安6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新吳區的行政區域,新吳區人民政府駐新安街道和風路28號。
2016年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無錫市新設立新吳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12月,新吳區轄6個街道:旺莊街道碩放街道江溪街道新安街道梅村街道鴻山街道
新吳區行政區劃新吳區行政區劃
區人民政府駐新安街道和風路28號。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鴻山街道
58.6
5.84
江溪街道
25.85
9.3
旺莊街道
42.34
7.31
碩放街道
46.0
4.3
梅村街道
25.4
3.44
新安街道
23.8
6
註:(截至2016年12月)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吳區位於無錫市東南部,北鄰無錫市錫山區,西靠太湖新城,東與蘇州市鵝湖接壤,南與蘇州隔河相望,是無錫市城區的有機組成部分。
介於北緯31°7′至32°2′,東經119°33′至120°38之間,東距上海125公里,西距南京183公里。

地形地貌

新吳區境內以平原為主,星散分布著低山、殘丘,南部為水網平原,北部低地辟成的水網圩田,河道縱橫,地勢平坦廣闊。
新吳區區域全景圖新吳區區域全景圖

氣候

新吳區地處北亞熱帶濕潤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季較長,雨水充沛,主要集中在夏季,屬濕潤地區,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溫、光、水資源較豐富,常見的氣象災害有颱風、暴風、連陰雨、乾旱、寒潮、冰雹和大風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新吳區面積為22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4.83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新吳區主要有粘土礦、陶土、石灰石、石英砂岩、大理石等非金屬礦。

水產資源

新吳區有魚類數十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新吳區戶籍總戶數127436戶,總人口36.4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580人,死亡人口2335 人。人口自然增長率 6.25‰。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高新區(新吳區)常住人口為596783人。

民族

截至2014年6月,新吳區少數民族族為41個,少數民族常住人口1372人,少數民族暫住人員人口4363人,總數已達5735人。

政治

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王進健
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新吳區委副書記、區長:封曉春

經濟

綜述

2017年,新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8.8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6年增長 8.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 28.66 萬元。全區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 2.74 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 1065.85 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50.22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 0.2:65.8:34。
新吳區夜景新吳區夜景
2017年,新吳區財政總收入335.33億元,比2016年增長10.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6.08億元,比2016年增長9.7%。全年財政支出 114.14億元,比2016年增長10.6%。
2017年,新吳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8.87億元,比2016年增長 1.1%,其中,工業投資501.17億元,比2016年增長5.7%,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5.8%。
2017年,新吳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41元,比2016年增長 8.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27534 元,比2016年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47元,比2016年增 8.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483元,比2016年增長 8.2%。

第一產業

2017年,新吳區完成現價農總產值 4.81 億元,比2016年下降1.3%。全年糧食總產量 0.91 萬噸,比2016年下降 9.5%。農作物播種面積 2450公頃,比2016年下降 2.8%。年末耕地面積 3638.28 公頃,比2016年下降 1.6%。

第二產業

2017年,新吳區完成現價規模工業總產值3855.02億元,比2016年增長19.4%;規模工業增加值966.29億元,比2016年增長12.5%;規模工業銷售收入3939.08 億元,比2016年增長17.7%;規模工業實現工業利潤總額318.55億元,比2016年增長22.2%。全年規模工業用電量78.42億千瓦時,比2016年增長8.9%。全年完成建築企業總產 66.58億元,比2016年增長13.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0.56萬平方米,比2016年下降31.7%;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4.35萬平方米,比2016年下降 74.3%。

第三產業

2017年,新吳區第三產業投資397.70億元,比2016年下降 4.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4.2%。
2017年,新吳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27億元,比2016年增長10.1%。限上批零貿易銷售額 1006.26億元,比2016年增長29.7%;限上住宿餐飲營業額6.10 億元,比2016年增長7.7%;限上服務業營業收入240.31億元,比2016年增長6.9%,其中,交通運輸業49.58億元,比2016年增長17.9%,軟體信息業127.77 億元,比2016年增長15.8%,商務服務業34.98億元,比2016年下降16.7%。
2017年,新吳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32.62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24.8%。其中出口總額 236.37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27.8%;進口總額196.25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21.4%。
2017年,新吳區協定註冊外資額18.01億美元,比2016年下降 9.5%;到位註冊外資 12.66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 0.2%。新批(備案)外資項目 119 個,比2016年增長6.3%,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21個,超3000萬美元項目13個。
2017年,新吳區離岸外包契約協定金額20.22億美元,比2016年下降23.4%,離岸外包執行金額11.41億美元,比2016年下降43.1%。
2017末,新吳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183.78 億元,比2016年增長5.2%,其中,企業存款餘額820.12億元,比2016年增長6.7%;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63.66 億元,比2016年增長 2.0%;貸款餘額817.83億元,比2016年增長7.5%。全區保險費收入2億元,比2016年增長2.6%;保險費支出0.75億元,比2016年增長4.2%。
2017年,新吳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7.62萬平方米,比2016年下降 56.5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9.47萬平方米,比2016年下降 58.88%。全年商品房銷售額 61.2 億元,比2016年下降 45.23%,其中住宅銷售額54.35億元,比2016年下降45.73%。

社會事業

科技

截至2017年,新吳區高新技術企業增至364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4.0%;累計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數2153隻;高新技術產業產值 2467億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 比重達3.7%。研發人員占企業員工總數比重12.2%;研究開發經費投入79.8 億元;在孵企業數 2294 家。
旅遊旅遊
2017年末,新吳區擁有研究開發人員數32036 人,比2016年增長9.0%。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4252 人,比2016年增長7.0%。其中:博士、碩士9096 人,大學以上64284 人。
五大數據中心:中國電信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數據中心、中國聯通數據中心、中國物聯網雲計算中心、江蘇下一代廣電網物聯網研究中心。

文化

截至2017年,新吳區共有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站6個,影劇院8個。區、鎮兩級圖書館9個,藏書138萬冊。年末全區共有體育健身設施1313個,健身場地面積172.69萬平方米。

教育

截至2017年,新吳區擁有各級各類學校71所,在校學生8.08萬人,其中,高等學校2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 所,普通高中國中9 所,國小16所,幼稚園42所。

衛生

截至2017年末,新吳區擁有鎮級以上衛生機構18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965人。擁有床位數1302張。全區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 100%,“四苗”接種率 98.8%。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新吳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100%。全區擁有敬老院6家,年末床位數2109張,年末在院人數1117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666人,全年社會困難戶臨時救助1042人(次)。

交通運輸

綜述

2017年,新吳區公路通車裡程214.45公里;蘇南碩放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660萬人次。

機場

新吳區是全國唯一一個區內建有國際機場的開發區,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已開通香港、澳門、台北、東京、大阪、新加坡、韓國、泰國及全國40餘條直達航線。
蘇南碩放國際機場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公路

新吳區境內有京滬G2高速公路(北京-上海)、滬蓉G42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上海-新疆的312國道等。公路交通網路不僅為無錫高新區的商旅活動提供了與航空和高速鐵路互補的出行方式,也能夠滿足區內企業生產和運營的物流輸出需求。

鐵路

新吳區有滬寧城際高鐵(上海往返南京),該線路在無錫擁有三個站點,其中一個坐落在無錫新區。

港口

新吳區(無錫高新區)距離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的上海洋山港約210公里;距離上海外高橋港約150公里;距離張家港港口約50公里,有高速公路和高新區連線;江陰港在無錫市境內,距離高新區40公里,可經由G2高速公路直達。

軌道

新區公交公司位於新吳區珠江路32-1號,開設公交線路27條,投入運營車輛343輛,公司線路已實現區內各鎮街、各功能園區公交全覆蓋;全區主次幹道、鎮街主幹道公交線路和500米公交站台全覆蓋;同時,完成了與火車站、無錫中央車站、城際鐵路新區站等主要交通樞紐站點的溝通。

歷史文化

新吳區(新區)作為吳文化的發祥地和核心區,既有國家級歷史文化生態資源,又有親水稟賦,坐臨太湖之濱。無錫60%以上的吳文化資源都集中在新吳區(新區)。主要以境內較早的人工運河——伯瀆河為主軸,從梅村到鴻山形成了一個吳文化資源的集中帶。
吳文化吳文化
新區的吳文化遺址北臨3200年的古運河泰伯瀆,南面太湖支流望虞河,東與蘇州漕湖接壤,生態環境優美,是一個三面環水的金三角地帶。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傳承地。有“三泰一址”(泰伯瀆、泰伯陵、泰伯廟、鴻山大遺址)、梅里古鎮、昭嗣堂、懷海義莊等諸多歷史遺蹟。同時,無錫新區擁有兩個國家級歷史文化生態資源,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梁鴻國家濕地公園,還是“中國二胡之鄉”。擁有親水稟賦,坐臨太湖之濱。

特產美食

太湖白魚

太湖白魚,亦稱“鰷”“頭尾俱向上”而得名,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是太湖名貴魚類。
太湖白魚太湖白魚

三鳳橋醬排骨

三鳳橋醬排骨,是濟公和尚為了報答三鳳橋肉莊老闆的施捨,而獻出配方烹製成的,從此無錫肉骨頭以色澤醬紅、香味濃郁、骨酥肉爛的獨特風味。
三鳳橋醬排骨三鳳橋醬排骨
醬排骨選用豬身上最好的肋排,五花三層,排骨口感不會太膩也不會太柴,一隻100多斤的豬只能出5-6斤的排骨,製作工序多達20道。除了在選料和烹飪上的講究,最負盛名的還是它濃重的偏甜口味。傳統做法裡,食糖幾乎占據排骨重量的十分之一,只有經過文火慢燉,各種調料的味道才會滲入排骨的肉質纖維,骨香濃郁,鹹中帶甜,奠定了傳統錫幫菜的基本風味。

太湖蓴菜

太湖蓴菜,蓴菜又名馬蹄菜、水葵,屬睡蓮科,為多年生水生蔬菜,種植一次後可年年採摘。
太湖蓴菜太湖蓴菜

風景名勝

新吳區是三千年吳文化發源地,有鴻山考古遺址公園、梁鴻濕地公園和鴻山泰伯景區三個國家4A級旅遊品牌以及中華賞石園、梅村二胡產業園等一批歷史文化生態資源。
  • 中華賞石園
中華賞石園,是由中國觀賞石協會與無錫新區聯合打造的文化項目,占地294畝,包含石博館、淘寶城、賞石園林。石博館含兩個綜合廳,四個專題廳(化石廳、礦晶廳、靜思園廳、老丁石館),九個省廳(新疆、青海、雲南、廣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台灣),精品1100餘件,涵蓋造型石、圖紋石、礦晶石、化石、特種石五類。淘寶城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及海外會長級收藏家的30家獨立式商鋪和40家集中式商鋪。現為中國觀賞石基地(綜合)、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單位。
新吳區
  • 梁鴻濕地公園
梁鴻濕地公園,位於無錫市新區鴻山,總占地面積3465畝,是典型的太湖流域平原河網區濕地。擁有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三大濕地類型,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動植物資源,景觀優美,富於野趣。2011年10月13日,在第二界亞洲濕地論壇上樑鴻濕地入選首批正式掛牌的國家濕地公園之一。
梁鴻濕地公園梁鴻濕地公園
  • 中國工業博覽園
中國工業博覽園,是無錫八大博覽園之一,總規劃面積8.66平方公里,包含有:五洲國際工業博覽城、新世界國際紡織服裝城、東方國際汽車主題公園等,是購物休閒好去處。
中國工業博覽園中國工業博覽園
  • 鴻山遺址博物館
鴻山遺址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風格古樸、簡約、自然。從宛如弓箭的平面造型、仿先秦時期古城牆的建築牆體、環繞四周的水道到屋面上的特製青銅瓦,都喻示著青銅時代吳越爭霸的歷史風雲。博物館的中軸線建築屋面採用兩面坡頂,入口部位和中央大廳之間的庭院地面則用青磚鋪設,體現了江南地區特有的建築風格。
鴻山遺址博物館鴻山遺址博物館
  • 中國吳文化博物館
中國吳文化博物館,鴻山遺址博物館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無錫新區飛鳳路200號,是以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下游地區吳越文化為主題的遺址類專題博物館。館藏文物全部為鴻山墓群出土文物,藏品豐富、器型眾多、系列完整,時代性和地域性強烈,全面展示了吳越地區青瓷製造技藝、玉器微雕工藝、墓葬等級制度和禮樂制度,反映了吳越地區燦爛的歷史文化,對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歷史、玉器工藝史、音樂史、青瓷起源等研究課題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博物館依邱承墩戰國貴族墓考古原址而建,基本陳列分為鴻山墓群及其出土文物展示、邱承墩貴族墓原址展示及吳地歷史文化主題展示三大部分,演繹了鴻山遺址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
中國吳文化博物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
  • 梅里古都
梅里古都,位於梅村街道老鎮區中心,以國家文保單位—泰伯廟為核心,輻射周邊,總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全區分為8個不同的功能區,形成古都特有的商業文化旅遊產業鏈。
梅里古都梅里古都

著名人物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與陳寅恪、陳垣、呂思勉並稱“民國四大歷史學家”。
錢俊瑞(1908一1985),經濟學家、中科院院士。
錢偉長(1912一2010),中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錢令希(1916.7.16一2009.4.20),工程力學家,江蘇無錫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