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佛教運動之史的研究

新佛教運動之史的研究

《新佛教運動之史的研究》是巨贊所著作品,出自於《巨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佛教運動之史的研究
  • 作者:巨贊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巨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在這個有史的幾千年當中,無論學術界爭論著有神無神,唯心論唯物論,而花總是在和暖的時候開,葉子總是在寒冷的嚴冬落,水總是那么流,人也總是“食色性也”。除掉固執偏見的自以為聰明的人,誰也會感覺到在我們主觀的概推之外,的確還有一個沒有被人類所全部把握得到的真理。
佛在二千五百年以前,早已指明這個主觀的概推不足恃,同時更詳細討論到主觀的形成和避免主觀的方法,企圖用純客觀的認知,全部把握那個存在於主觀的概推之外的真理。他是成功了的,所以到現在還有許多博學深思之士如弘一法師等,照著他的教條實行。但是一般社會依然是在主觀的領域裡亂打之繞,並且大都是物質的反映,所以佛和他的大弟子,又不得不適應這個辯證法地發展著的“反映”而隨機說法,在佛教史里可以劃分成幾個階段,新佛教運動也在這個理論的據點上樹立起來。
佛的隨機說法之易見者在戒律,譬如戒殺,起初並沒有這個規定,後來他的弟子殺了人,受了社會上的譴責非難,才召集大眾制定寬泛的條文,接著就針對著從寬泛里漏出來的弊病把條文逐漸嚴密起來,稱之為律(Vinaya)。佛死以前,一共制定二百多條,當時有許多一時高興而出家的人,受不了這種約束,重行還俗者也很多。最有趣的是一個晚年出家,名叫須跋陀的和尚,在佛死的時候,公然對那些眼淚汪汪的同門說:“仁者弗愁,大沙門(即佛)在世常言是應為,是不應為,我等恆為所囿,今者得自在,可為所欲為矣。”所以第一次結集(Samgiti)席上,阿難陀(Anadah)說:“佛將入滅時會告我,大眾若欲棄小小戒,可隨意棄。”不過因為小小戒的範圍沒有確定,未能通過,結果照長老大迦葉(Mahakasapah)的案議決——“世人既知釋子沙門所當護持之戒矣。今若棄小小戒,人不將謂沙門瞿曇(Gautama)所設戒法以師逝而與煙俱消。為免此譏,佛所未制今不別制,佛所已制不可少改。”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巨贊(1908—1984),江蘇省江陰市貫莊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青年時代畢業於江陰師範學校,曾就讀於上海大夏大學。他是我國著名的佛教高僧,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等職,與教內外文人、學者來往廣泛,學術洞見頻出。還曾主編或編輯多種刊物,如解放前主編的《獅子吼月刊》,解放後主編的《現代佛學》等,是佛教界難得的學者型僧才。1984年,巨贊法師圓寂於北京,享年76歲。編者簡介黃夏年,1 9 5 4年1 0月1 5日生,江蘇省常熟市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專業宗教學,方向佛教學。曾任《世界宗教文化》主編,《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編。發表各種學術文章900餘篇,總字數700餘萬字。出版佛教論文集《中外佛教人物論》和《西來東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論集》、《解脫道論》、《當代佛教論集》等,主編過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多本和佛教刊物數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