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教師角色重塑:教師發展之本

教師的素質是其專業發展的根本所在,在新世紀背景下,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功重塑自身角色顯得尤為重要。本書在闡明了這一重要性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素質的構成進行了深入探究。首先,分析了教師知識的內涵及培養,討論了教師的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和教育觀的內涵及轉變。其次,闡述了教師所需具備的人際交往、課堂管理、教育研究和教學監控四種能力,並結合教師的工作實際,詮釋了指向問題解決、促進自主學習和因材施教三種教學策略。最後,圍繞教師的職業動力,探討了教師的職業承諾與組織承諾、工作積極性、教學歸因等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新世紀教師角色重塑:教師發展之本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73頁
  • 開本:16開
  • 定價:22.00
  • 作者:申繼亮
  • 出版日期:2006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3080212, 730308021X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師的素質是其專業發展的根本所在,在新世紀背景下,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功重塑自身角色顯得尤為重要。本書在闡明了這一重要性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素質的構成進行了深入探究。首先,分析了教師知識的內涵及培養,討論了教師的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和教育觀的內涵及轉變。其次,闡述了教師所需具備的人際交往、課堂管理、教育研究和教學監控四種能力,並結合教師的工作實際,詮釋了指向問題解決、促進自主學習和因材施教三種教學策略。最後,圍繞教師的職業動力,探討了教師的職業承諾與組織承諾、工作積極性、教學歸因等問題。

作者簡介

申繼亮,心理學博士,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心理學報》編委、《心理發展與教育》副主編等職。長期從事教師職業發展和認知發展研究,特別是在教師的素質結構、教學反思、選拔與績效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等十餘項課題。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了《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與董奇教授合著)、《教師素質論綱》(與辛濤教授合著)、《當代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的進展》(與李虹等合著)等十餘部著作,主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與林崇德教授合作主編)、《大學生心理健康讀本》《小學生成長導航》和《中學生成長導航》(與方曉義教授合作主編)等多種教材。曾被評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北京市優秀教師,獲得過教育部首屆優秀青年教師獎、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全國優秀教育科學成果獎、第三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榮譽。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教師角色的轉變
第一節 教師角色轉變的必然性
一、傳統教師角色的局限
二、社會變革呼喚新的教師角色
三、教育改革呼喚新的教師角色
四、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呼喚新的教師角色
第二節 教師角色轉變的內容
一、教師角色重塑的內容
二、新時期教師的新角色
第三節 教師角色重塑的途徑
一、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二、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
三、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
四、促進有效教育教學策略的掌握
五、增強教師的職業動力
第二章 教師的知識
第一節 教師的知識及其分類
一、關於知識及其含義
二、關於知識的分類
三、教師知識研究縱觀
四、國內外關於教師知識的分類
第二節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
一、教師的本體性知識與科學文化知識
二、教師本體性知識的分類
三、培養和提高
第三節 教師的條件性知識
一、關於“教師對條件性知識的掌握狀況”的調查
二、教師條件性知識的分類
三、培養和提高
第四節 教師的實踐性知識
一、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含義
二、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分類
三、培養和提高
第三章 教師的觀念
第一節 教師的學生觀
一、皮格馬利翁效應
二、教師學生觀的取向
三、教師學生觀的更新
第二節 教師的教師觀
一、角色隱喻中的教師觀
二、教師觀的內涵
三、教師觀的更新
第三節 教師的教學觀
一、林則徐沒有環保意識嗎
二、教學觀的取向
三、教學觀的更新
第四節 教師的教育觀
一、侵害背後的教師教育觀
二、教育觀的內涵
三、教育觀的轉變
第四章 教師的能力
第一節 人際交往能力
一、來自“師生關係調查”的啟示
二、教師人際交往能力的內涵
三、教師交往能力的培養
第二節 課堂管理能力
一、中國小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調查分析
二、課堂管理能力的成分
三、課堂管理能力的培養
第三節 教育研究能力
一、“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含義
二、教育研究能力的成分
三、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
第四節 教學監控能力
一、從“給教師的建議”說起
二、教學監控能力的結構和發展
三、教學監控能力的培養
第五章 教師的教學策略
第一節 指向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
一、指向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的不良現狀
二、指向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的內涵
三、指向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的實施
第二節 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傳統教學中的不良現象
二、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的內涵
三、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的實施
第三節 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一、“因材施教”中存在的問題
二、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的內涵
三、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的實施
第六章 教師的職業動力
第一節 教師的職業承諾與組織承諾
一、網路調查引發的思考
二、教師職業承諾與組織承諾的含義
三、教師職業承諾與組織承諾的培養
第二節 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一、充滿職業倦怠感的教師
二、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內涵
三、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培養
第三節 教師的教學歸因
一、教學歸因的不良表現
二、教學歸因的含義
三、教師教學歸因的培養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書摘
皮格馬利翁是古代賽普勒斯的一位善於雕刻的國王,他曾經創作完成了
一個少女的雕像。由於天天見面,日久生情,他竟然慢慢地愛上了這個雕像
少女。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熱情和希望都放在自己雕刻的作品上,因此感動了
愛神,最後使雕像獲得了生命。那么,這個希臘傳說中的國王怎么與心理學
掛上鉤了呢?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曾在國小中進行過一項研究,實驗
是這樣進行的:他們先對一至六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智力測驗,並告訴教師這
是“預測兒童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他們選取了20%的學生,挑選的依
據並不是智力測驗的結果,而是隨機進行的。他們告訴這些學生的任課教師
,這些學生的發展潛力非常大。幾個月以後,當再次對這六個年級的學生進
行智力測驗時,發現被說成是發展潛力大的學生,其智商與其他學生相比有
了提高,而且教師對這些學生的評價是“求知慾很強”。研究者們發現,這
一情況與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所帶來的戲劇性變化極為相似,因此借用古希臘
傳說,把教師期望導致學生變化
P56的現象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
期望效應”。
P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